2025年6月28日 星期六

李清志/看似貧窮、卻是富足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看似貧窮、卻是富足
◆  陳力俊/人生思考題
◆  廖元豪/六成「雜質旗魚人口」,團結吧!
◆  陳立恆/伯勞之鳴.謂我何求
◆  魏國彥/積極面對第4次「珊瑚大白化」
◆  王文華/走進每一間地下室







李清志/看似貧窮、卻是富足


2025-06-28 00:00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教宗方濟各於今年四月廿一日過世,享年八十八歲

天主教教宗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之一,我們都知道美國總統是世界上非常有權勢的人,但教宗所說的話、所發表的言論,對全世界的影響,可能超過美國總統。

教宗方濟各如此有權勢,但是他過世後只留下一百美元,名下沒有任何房子,沒有銀行帳戶,沒有投資、沒有土地不動產。他過世之後,大家才發現他竟然是個窮光蛋

其實天主教教會每年給教宗的薪水是卅四萬歐元,相當於一千一百五十多萬台幣,但是教宗方濟各拒絕了這筆錢,他不只不領高額的薪水,也沒有住在梵蒂岡豪華公寓裡,而是住在一處簡樸住所,沒有私人管家,沒有僕人,他的住家只有一張床,一張書桌。

他穿著破舊的黑色鞋子,不像傳統教宗穿的紅色樂福鞋,他開一輛小型的福特汽車,甚至常常搭地鐵公車。他衣著簡樸,只有白色長袍,掛著鐵製十字架,沒有穿金戴玉。方濟各擁有天主教會最大的權力,本來可以過著榮華富貴生活,為什麼他卻要選擇過著簡樸貧窮生活

教宗方濟各「選擇貧窮」的人生,震撼了我們一般人的世俗想法。

選擇貧窮」其實是一個顛覆性思考!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追求賺大錢,希望成為富有的人!家長要小孩上學努力用功,或是大學選擇科系,大多都是以將來可否賺大錢為考量,可見社會上一般人還是覺得有錢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教宗方濟各可說是人生勝利組,有機會享受人生的榮華富貴,他卻沒有選擇富有,而是選擇貧窮,甘願過著簡樸貧窮的生活。

方濟各的人生讓我想到聖經使徒保祿的一段話。「似乎憂愁,卻常常快樂;似乎貧窮,卻叫許多人富足;似乎一無所有,卻樣樣都有了

很多人以為豐盛的生命,就是物質上很豐富,每天吃米其林大餐,穿戴名牌服飾,開超跑住豪宅,小孩從小念私立貴族學校,將來可以賺大錢,他們的生活看起來很豐盛,其實內心卻很空虛,雖然累積了很多錢財,最後卻是「窮得只剩下錢」。這種人就是「看似富足,卻是貧窮」。

他們雖然每天在 FB、IG 上貼吃喝玩樂,穿戴名牌、開跑車的照片,內心卻是很空虛,很貧乏,沒有真正的滿足!存在主義作家卡繆說:「我們總是想用短暫的東西,填補永久的空虛」物質的豐富永遠無法真正滿足我們的內心,真正的富足不是物質上的豐富,而是內心真正的滿足。

內心貧窮的人,沒有能力去愛與分享,內心富足的人,才懂的分享給予

教宗方濟各與使徒保祿似乎是貧窮的,但他們的內心因有基督信仰,所以是富足的,他不僅自己富足,也要去讓別人富足。

醫生連加恩在他的新書《走人少的路》裡說:「好命的人要讓別人也好命,這才叫做好命」。人死時不是看你有多少柏金包、有多少豪宅豪車、有多少存款?是看你幫助過多少人,讓多少人成為富足。上天給你比較有錢,物質上較豐富,不是讓你一個人享受,也不是讓你一路玩到掛,而是讓你有能力幫助別人願意幫助別人、讓別人也富足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看似富足,卻是貧窮」,另一種是「看似貧窮,卻是富足」。你是哪一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