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2740/web/◆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紀念歐戰勝利,展現鴕鳥式英勇
◆ 聯合報黑白集/楊金龍錯學彭淮南柳樹論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關稅戰已經失控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關稅戰已經失控
2025-05-07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當地時間5月4日又宣布下把刀對準全球影視產業,將對所有在美國境外製作的電影徵收100%的關稅。(歐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對全球貿易帶來巨大衝擊和混亂,但川普卻愈玩興致愈高,宣布將對「境外製作」的電影課徵100%關稅,無論是理論邏輯的錯誤或是實務上根本無法執行,都讓人感到關稅戰已經完全失控,未來不僅難以善終,美國自己也將承受巨大傷害。
川普宣稱好萊塢因電影製作人員和影業公司外移而遭摧毀,構成美國國安威脅,要商務部立刻展開對境外製作的進口電影課徵100%關稅的相關程序。這裡的關鍵字有兩個,一個是境外製作,另一個是進口。但是在邏輯上和川普的課稅目的毫無關係,造成課稅邏輯混亂,可能很快就會被外界抨擊而收回。
電影雖屬服務業,但還是有認定其身分的「原產地規則」,一般都以出資者、出品人、主要演員、導演、編劇等的國籍或地區來認定,和拍攝製作地點基本無關。而既然要課徵關稅,就必須是進口的「外國」電影,但境外拍攝製作的電影,很多仍是美國電影;例如台灣也有相關鼓勵辦法-文化部的「國外影視製作業在我國製作影視內容補助要點」;台北市文化局的「補助國際電影攝製作業要點」,即使電影是在台灣拍攝或製作,但還是美國電影。
因此,川普對進口電影課徵關稅,和其「杜絕在境外拍攝製作」的目的,根本搭不上線。
其次,川普對美國電影在境外拍攝製作的原因缺乏瞭解。在境外拍攝,很重要的原因,是拓展海外市場或取景上的實際需要。將海外景象入鏡,特別是讓一些中國、日本或歐洲的國際大都市帶入電影情節,會提高國際觀眾的友好度,對增加那些入鏡國家的觀眾人數大有助益。
而某些電影情節,有必要到海外拍攝,例如美國奧斯卡金像獎電影「遠離非洲」,就只能在非洲拍攝;而紐西蘭地景特殊,成為諸如阿凡達等許多美國電影的取景之地,正因為能夠在海外取景製作,這些美國片才更能走紅國際。還有,就是在海外拍攝或製作,極可能人工和各種作業成本都下降,如李安在台灣拍攝「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應該就有這個因素的考量。要對外國拍攝製作的美國電影課稅(事實上因不是進口電影而辦不到),完全不合邏輯。
其三,電影屬於服務業,是美國的強勢產業。美國服務業在去年創下2,940億美元的貿易盈餘;美國電影業也在前年創下153億美元的貿易盈餘,和主要的海外市場都維持順差,但川普居然宣稱「美國的影視產業正快速地消亡」,是國安問題,令人匪夷所思。
其四,川普對進口電影課徵關稅的做法,極可能遭到眾多國家報復,反而為美國影視出口招來浩劫。
因為,影視產品含有顯著的文化內涵,許多國家對外國的「文化侵略」都相當敏感,經常限制文化強勢的外國影視作品的境內銷售;美國對外國電影出口課徵關稅,正好提供一個良好的理由,可以對美國影視產品課徵「對等關稅」報復,順勢擋下美國文化「入侵」。
其實,在世貿組織(WTO)的「烏拉圭回合談判」之下,服務業的國際化大幅前進,造成強勢文化的美國得以讓影視作品大量出口到全球各地,美國其實是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只不過有少數影視製作遷移到海外作業,就誤解美國該項產業正在消亡,是國安問題,要以關稅來防堵,顯示川普團隊完全沒有稱職的經貿人才,卻要帶領美國而擾亂全球,令人恐懼擔憂。
根據經濟學原理,要解決某個市場的問題,必須在該市場針對問題直接下藥;任何透過其他市場「間接」下藥的處方,通常只會帶來額外扭曲,幾乎都得不償失,川普對進口電影課關稅,又提供了一個說明的案例。
聯合報黑白集/楊金龍錯學彭淮南柳樹論
2025-05-0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台幣匯率快速升值,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開臨時舉行記者會,特別強調央行不會操縱匯率,且近年來台灣亦未被列為匯率操縱國。記者許正宏/攝影
新台幣匯率暴衝二字頭,央行總裁楊金龍才整裝出場。記者會前匯率硬拉回卅,盡顯霸氣排場。匯損失血的民眾很疑惑:「這麼厲害,怎不早點出手?」「半個月前就傳出升到十三塊三,央行在放假嗎」?
央行新聞稿精準閃避責任,強調經濟基本面優良,都怪內外預期心理,以及市場臆測炒升台幣。賴清德更錄製短片大吹法螺,宣稱「外資看好台灣」進場買股,導致台幣升值,倒打在野黨一耙。央行襄贊中樞喪事喜辦,不得不讚嘆總裁政治智慧。
市場最大疑問是:為何央行未比照以往干預暴漲?楊金龍拿禿鷹顧左右言他,還辯稱美國財政部沒要求新台幣升值。但川普早已警告中日,不得繼續讓本國貨幣貶值,否則將以關稅反制。央行對清德宗「唯美是從」之國策深有體察,消極應對熱錢,才是市場拋匯主因。
楊金龍以中立包裝政治正確,在新青安事件已可見一斑。明知政策有問題,卻因大選緘默,直到次貸危機跡象浮現,才趕忙打房限貸,還不忘推崇新青安「立意良善」。央行頭號任務是促進金融穩定,楊金龍卻更懂迎合上意。
楊總裁抬出彭淮南「柳樹理論」為自己背書。但彭淮南是讓匯價遇熱錢時如柳樹順風搖擺,避免暴升暴貶,為廠商爭取因應空間。可沒叫楊金龍學柳樹,隨權勢搖曳,喪失獨立性。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紀念歐戰勝利,展現鴕鳥式英勇
2025-05-0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路透2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賴清德總統將首次在台灣紀念二戰歐洲戰場終戰。圖為賴總統2日與新北產業園區業者座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路透社報導,賴總統將在明天的二戰「歐戰勝利日」舉辦紀念活動,在台北賓館接待各國使節和外賓,並發表演說宣示「侵略者必敗」。這是台灣首次紀念歐戰勝利,可謂別出心裁;但活動內容和時間的選擇,卻令人納悶。原因是,二戰歐洲戰場結束時,亞洲戰場還在廝殺,台灣人仍以「日本兵」的身分在南洋打仗。賴清德紀念二戰終戰,選錯了戰場,也跳錯了時空。
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勝利日,德國在柏林宣布無條件投降,迄今正好八十年。由於該投降書訂在歐洲中部時間五月九日零時正式生效,因此西歐國家將歐戰勝利日訂在五月八日,而俄羅斯等東歐國家則將勝利日訂為五月九日。俄國總統普丁今年便以紀念歐戰勝利為由,提議俄烏停火三天;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也藉此訪俄四天,並出席普丁在紅場的閱兵。
或許因為習近平將出席莫斯科的歐戰紀念活動,賴清德刻意選在同日發表演說,以示抗衡。然而,從台灣的「主體性」看,再對照二戰的時空背景,這種為抗衡而抗衡的做法,反而凸顯出賴清德對歷史的幼稚與好戰。
儘管歐洲戰場在五月八日即已結束戰爭,但二戰的亞洲戰場,卻在日軍的肆虐下,一直打到八月十五日,才由日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兩者之間,前後足足相差了三個多月。亦即,賴清德急著表態紀念「歐戰終結」,他卻忘了,那個時點亞洲戰場仍陷於日軍的瘋狂殺戮。而當時的台灣,正是被日本殖民者當成「南進基地」,許多台灣人是被迫穿著日本軍服在南洋作戰。這些史實,賴清德全都不曉得,或者都忘記了?
賴總統若是為了爭取歐洲國家友誼,而舉辦歐戰勝利紀念活動,倒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中華民國對自己九月三日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已然不再紀念;至於十月廿五日的「台灣光復節」,也在陳水扁時代被廢除國定假日,目的在抹去下一代的歷史記憶。如今,有多少年輕人知道,台灣擺脫日本殖民統治,是台灣總督安藤利吉代表日方在台北公會堂(今台北中山堂)向受降主官陳儀簽署投降文件,才正式結束台灣被日本殖民五十年的命運?
像這樣,與本土息息相關的歷史故意略而不提,卻撈過界硬去沾歐戰勝利的醬油;如此突兀的作法,賴清德恐怕只會招致異樣眼光,而無法贏得友誼和尊重。尤其,民進黨認為,中共長期利用二戰勝利的敘事,為自身統治合法性辯護,最後將勝利的功勞全部攬去。其中癥結之一,正是民進黨長期抗拒「中華民國」國號,不斷以「台灣」之名與之切割;久而久之,才造成中華民國在二戰勝利角色的模糊化及邊緣化。始作俑者,正是民進黨的台獨意識形態作祟,導致「中華民國在台灣」地位不斷被限縮,以致中共能壟斷中國現代史的話語權。
賴清德舉辦歐戰勝利紀念活動,雖旨在凸顯「侵略者必敗」的主軸;但從台灣及亞洲的觀點看,他遺忘中華民國是「二戰亞洲勝利者」,更令人錯亂。對歐洲國家而言,如此淺薄的訴求,也未必能引起多少共鳴。主要原因是,賴清德面對自己國家一脈相承的歷史,從中華民國在大陸領導八年抗日戰爭的艱辛慘烈,到台灣擺脫日本五十年殖民的痛苦血淚,他都不願誠懇面對,卻只想用簡單的政治口號輕輕翻頁。也因此,他既遺失了中華民國領導抗日勝利的一頁,也丟棄了台灣擺脫殖民的榮光。他撈過界去紀念歐戰,所展現的,只是鴕鳥頭埋沙堆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