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Fed連三度降息機率大大升高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7253/web/ 

◆  聯合報社論/藻礁黑幕:四接開標前夕 驚聞三接灌水百億
◆  聯合報黑白集/右岸淹完左岸淹
◆  經濟日報社論/Fed連三度降息機率大大升高








經濟日報社論/Fed 連三度降息機率大大升高


2025-11-13 00:55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10月底會議決定兩項寬鬆措施,分別是再度降息1碼,以及從12月起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10月底會議決定兩項寬鬆措施,分別是再度降息1碼,以及從12月起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但對於市場最關切的議題,也就是12月是否第三度降息,主席鮑爾在記者會上卻否認12月降息已是「必然的結果」,「事實上,還遠得很」。由於美國聯邦政府關門,9月及10月就業報告都未公布,鮑爾承認 Fed 是在「大霧中開車」;決策官員也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對未來利率走勢看法分歧。但由最近企業界的一些舉動,以及民間公布的就業相關指標顯示,12月會議時可能證明鮑爾其是「說一套,做一套」。

Fed 承擔最大就業物價穩定兩項使命。川普提高關稅及鎮壓移民政策,既可能使通膨進一步升高,也可能使就業急轉直下,使這兩項使命面臨的風險陷入一種「恐怖平衡」的狀態。Fed 在兩種條件下有理由降息:第一,通膨出現趨於下降的信號,此時降息可以稱之為「利多型」降息,但目前並無此種跡象;第二,通膨雖仍然居高,但就業出現明顯警訊,此時降息則為「利空型」降息,而這顯然更符合當前的經濟情勢。

哪些因素可能促使鮑爾在12月會議時傾向於第三度降息第一,儘管官方的經濟數據出現空窗期,但最近亞馬遜、聯合包裹服務、目標百貨、星巴克、達美航空及 Meta 平台等大企業,已宣布將裁減數萬員工Challenger 公司近日公布,10月美國企業共裁員153,074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75%,而雇主公布的求才計畫也降到民國百年(2011年)來最低。裁員增加,求才減少,一方面使遭到裁員的勞工將更難找到新工作,同時因為失業者增加,企業較不擔心難以招到員工,因此會更加放心地裁員,形成惡性循環。

第二,通膨雖仍遠高於目標,但關稅對通膨的衝擊未如預期嚴重,因企業實際支付有效關稅稅率平均約為12.5%,比原先估計的17.5%低出不少。企業也採取多種應變措施,包括將生產基地從高關稅國家轉到關稅較低的國家,搶在關稅生效之前建立大量產品庫存,利用保稅倉庫貯存進口貨品以暫時免繳關稅。企業也只將新增關稅成本的一部分轉嫁給消費者,美國銀行估計目前消費者負擔約50-70%的新增關稅。鮑爾更強調在扣除關稅的影響後,個人消費支出PCE核心通膨率年升幅可能只有2.3%,實際上非常接近2%目標,這顯示通膨在鮑爾的「風險天平」上已居於次要地位。

第三,鮑爾能夠堅持到9月才開始降息,顯示今年來的「川鮑之戰」已經分出勝負,鮑爾是在擁有客觀條件支持下才主動調整立場,保住了 Fed 決策獨立性以及信譽

第四,鮑爾本身其實是最大的「鴿派」。鮑爾出身華爾街,與金融機構關係密切,政策立場自然偏向寬鬆;簡言之,就是降息要快,升息要慢;決策只能讓市場驚喜,絕不能驚嚇第五,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鮑爾一心要在明年5月卸任前,留下經濟「軟著陸」政績。鮑爾可以容忍「不著陸(通膨超標)」,因為這可歸咎於川普的關稅政策,但絕不容許「硬著陸(就業嚴重惡化)」。因此他對貨幣政策基本態度已轉為「寧鬆勿緊」。

再從決策機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12位今年有投票權的委員組成來看,七位理事中副主席傑佛森、理事巴爾及庫克一向唯鮑爾馬首是瞻,另外三位理事沃勒、鮑蔓及米倫都是「川派」,都主張持續降息。至於五位有投票權的地區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紐約區總裁威廉斯兼任 FOMC 副主席,與鮑爾一向是焦不離孟,波士頓區總裁柯林絲也是「鴿派」。如此一來12月時鮑爾若主張再度降息,至少已經擁有九票。

綜合以上觀察,不難發現除非新數據顯示通膨明顯惡化,否則12月 Fed 第三度降息的機率正在升高;歸根究柢,這仍是一種「利空型」降息
















聯合報黑白集/右岸淹完左岸淹


2025-11-13 00:40  聯合報/ 黑白集
宜蘭縣蘇澳鎮11日晚上暴雨,造成數千家戶泡在水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鳳凰颱風一路千姿百態,最後由強颱變成熱帶低壓,狠狠戲弄了宣布放假的縣市。但登陸前,它已因共伴效應帶來豪雨,造成嚴重災情宜蘭蘇澳水淹成河,台鐵北迴線多處積水迫使火車倒退折返。備受關注的馬太鞍溪則溢流淹沒便橋,而這回泥流肆虐的,則是左岸萬榮鄉明利村

馬太鞍溪並沒有改道,為何上次吞噬右岸光復鄉,這回卻襲擊左岸?原因讓人氣結:左岸堤防尾端有個破口區,毫無防護,泥流由此長驅直入,並進而淹沒台九線。明利村長說,他從七月就數度通報相關單位會勘,總協調官季連成也交代處理,但至今未見任何動作。

沒收尾的堤防,和做一半的堤防或豆腐渣工程,基本上沒什麼兩樣,都在向洪水招手上次光復鄉慘淹,雖是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更主要原因是當地堤防潰決近三公里。而那段堤防潰堤,也是新堤舊堤之間沒連接,留下一段缺口,颱風前以水泥鼎塊太空包草草擋了一下,最後全遭洪水沖走。

本報十月二日《黑白集》即曾提醒政府:「別忘了查斷堤」,誰料一個多月後,憾事仍在左岸重演。更扯的是,明利村長淹水前夕還要求水利人員趕緊堵住堤防缺口,對方卻說:「村長放心,不會有問題!」公務員的怠惰,造成村民的生命財產損失,是水利署長道歉能了的嗎?













聯合報社論/藻礁黑幕:四接開標前夕 驚聞三接灌水百億


2025-11-13 00:38  聯合報/ 社論
中油三接觀塘港,從觀塘港對岸可見大潭電廠發電機組的煙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卻也因涉及龐大利益,不斷傳出各種弊案。近日媒體報導,有業者向檢調單位檢舉,中油觀塘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三接)涉及浮報工程達一百多億元;但兩度檢舉,均無下文。國民黨立院黨團為此舉行記者會,要求檢察官正視此事,也呼籲中油及政府出面說明

這項中油浮報工程經費指控,並未指名道姓點出具體對象。但皇昌公司隨即出面對號入座,聲明該公司參與公共建設均遵循《政府採購法》及公司治理規範,所有投標程序禁得起考驗。皇昌並質疑,本月十八日基隆的第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就要開標,對手選在此時機向媒體爆料,是否別有居心?

不論此事是否出於企業間的惡性競爭,但爆料者指陳中油公司高層要求浮報三接工程經費,不僅態度惡劣,更根本不把公帑當一回事,是最讓人憤慨之處,值得檢調深究。尤其,爆料者聲稱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三接」開標後即向檢調檢舉,但三年過去,均未見調查。因而在今年八月再度提出檢舉,仍不見下文,只好選擇向媒體爆料。

最令人驚悚的是,爆料者所指控的三接第二期的「外推防波堤工程」,工程界估計以九十四億元即可完成,該廠商因而先提出一二二億;但中油高層一再明示他「報價太低」,還聲稱「中油最不缺錢」。業者為此加到一五○億,再加到二二○億元;不料,最後該案是報價二五三億的業者得標。這比起業界最初估計,整整高了一六○億元。

如果此一說法屬實,中油高層不僅是在利用公共工程上下其手「吃國家」,甚至把「最低標」或「合理標」搞成了「最高標」。這種作法,無論如何不可原諒。新竹市長高虹安為了區區十一萬元助理費,就被判了七年多徒刑;檢調放任浮報百億工程款的貪官逍遙法外,能心安嗎?因此,檢調無論如何要仔細偵辦,查個水落石出。如若調查結果,該指控純屬子虛烏有,也可以還中油和皇昌公司一個清白。

中油三接的防波堤及棧橋工程,有一部分是建在珍貴的藻礁之上,當年曾經過全民公投,因此理當謹慎行事但同是由皇昌得標的第一期沉箱工程,卻遭環保團體指控施工品質不佳,對藻礁生態造成破壞。不僅如此,還有七名工人不幸在施工過程中喪命。但對皇昌而言,以高價奪得兩期工程,使它有能力不斷購入海上作業船,大大擴增了其承攬海事工程的能力。

再隔數日就要開標的基隆外木山的「四接」工程,皇昌顯然也志在必得。四接的單一工程標案高達四三五億元,皇昌聲稱該集團已布局海事工程長達七年,擁有船機隊四十多艘,對此案一定全力以赴。這次四接的業主是台電而非中油,但以皇昌的政商關係,兩者應該差別不大,重點只在如何順利奪下標案。但對民眾而言,不論三接或四接,這些以百億起跳的公共工程如果真的黑幕重重,一個國營事業高層主管就能任意左右標金和得標者,誰還能相信這些工程品質?誰還能相信政府能幫人民看好荷包?

中油和台電是一對難兄難弟,在民進黨志大言大的「非核家園能源轉型政策」下,雙雙從國營事業樣板「金雞母」,淪為虧損累累破落戶。當民眾在擔心電力不夠時,他們在不斷地找藉口推託,大手大腳地揮霍公帑與台灣環境生態。從三接到四接,皇昌能否一再得標、壯大,並不是人們關注重點;大家在意的是,這些煞有介事浩大建設,真能帶給台灣用電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