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半導體關稅短多長空?!(十六)
◆ 【專家之眼】台美關稅貿易談判北京能否置喙
◆ 【專家之眼】第二波罷免戰鼓動地來 反罷陣營步步為營(十五)
◆ 【專家之眼】賴清德鬧了個全世界的笑話-小人窮斯濫矣(十一)
◆ 【專家之眼】聯合政府會成為賴清德的出路?
【專家之眼】半導體關稅短多長空?!
2025-08-09 06:48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所有輸美晶片、半導體開徵高達100%關稅。但如果有在美國建廠,或是承諾在美國建廠,就不會被徵稅。多數人似乎都以正面解讀。短期對台積電或許是利多,但長期觀之,對台灣經濟的負面衝擊恐將逐一浮現。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時間8月6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對所有輸美晶片、半導體開徵高達100%關稅。但如果有在美國建廠,或是承諾在美國建廠,就不會被徵稅。消息一出,多數人似乎都以正面解讀,台股爆量大漲556點。本文淺見,短期對台積電或許是利多,但長期觀之,對台灣經濟的負面衝擊恐將逐一浮現。以下分別就不同的對象分析其影響:
(一) 台積電
不可否認,從川普發布的半導體關稅豁免而言,對已經在美國設廠的台積電,終於可以鬆一口氣,輸美的晶片應該都可以取得關稅豁免權。然擁有先進製程壟斷地位的台積電,原本就無須擔憂加徵高關稅的問題,應該都可以將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
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川普同時也宣布,台積電承諾投資美國2,000億美元,雖然比川普先前說的3,000億美元低了許多,若2,000億美元是全屬新增投資,而非扣除已宣布的1,650億美元,不僅對台積電產生極大的壓力,也對台灣的高階半導體產業造成嚴重的排擠效果。
(二) 成熟製程
除了台積電外,台灣還有很多的半導體廠,多屬較低階的成熟製程,現在已經處於殺價競爭的態勢,赴美投資的可能性不高,加徵100%關稅,將使成本驟增,美國相關訂單有流失的風險。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赴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我國半導體業者有三種模式在進行,包括自建廠、併購美廠以及和美國業者合作。其中劉點名台灣最大的成熟製程廠-聯電與英特爾的合作案,屬於第三種模式,也可獲得豁免權。惟查閱全球各大媒體報導,完全無此說法,恐怕是劉鏡清個人的認知,自行擴大川普的豁免範圍。
(三) 半導體相關產業
美國商務部於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4月1日啟動232條款調查中,對象不僅只有半導體本身,還包含相關產業,以判斷半導體、半導體製造設備及其延伸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川普並未提到此點,商務部近日應該就會公告,本文判斷有很大的可能,半導體相關產業也會納入加徵關稅的範圍。由於此為台灣出口至美國的主力產品,影響也會較大。
(四) 中小企業首當其衝
目前已經有許多大型科技企業宣布將在美國投資,部分廠商已進行購地或建廠,以規避高額的關稅。然台灣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公司資金有限、人力單薄,無力赴美設廠,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五) 供應鏈外移
大廠紛紛赴美投資,為數眾多的上下游供應鏈,也將被迫需前往美國設廠,這些關鍵零組件撐起台灣科技產業的一片天,當供應鏈大舉外移,將會斲喪台灣的科技競爭力,並降低產業的影響力。
(六) 不確定風險
本次產業關稅,僅有川普口頭說明,許多細節尚待釐清,對豁免標準、課稅產品範圍、課稅時間表都不明確。尤其是豁免的標準最為關鍵,在美國建廠規模或金額需要多大才可以豁免半導體關稅?「承諾建廠」需要在何時實現承諾?口頭或書面承諾?各項細節都需要如部分產業關稅一樣,由川普發布行政命令才會有明確的答案,加上川普善變的個性,沒人知道何時又會改變。
由上分析,市場似乎低估了許多潛在的風險。盼如賴總統所言,我方能儘速就232條款的部分跟美國做進一步的談判,以排除相關風險。
【專家之眼】台美關稅貿易談判北京能否置喙
2025-08-09 06:00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台灣與美國經過多次談判,到目前為止,整體談判結果尚未明朗。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指出,我國關稅為產品的「原有最惠國(MFN)待遇關稅疊加暫時性對等關稅稅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川普總統重返白宮執政後,依據其本身主觀詮釋觀點,對多個貿易對象國提出「對等關稅」要求,台灣與美國經過多次談判,到目前為止,整體談判結果尚未明朗。
賴清德政府無視各界評議談判過程黑箱決策負面聲浪,祭出曾向美方談判團隊承諾並簽署保密協議作為擋箭牌,希望藉此迴避向社會大眾說明談判發展進程。賴清德並且聲稱目前美國對我向美出口商品課徵20%關稅僅為暫時性方案,未來仍將繼續與美方談判,希望爭取更理想結果。
其實在談判過程其中有兩項文件看在綠營執政高層眼裡,具備高度政治意涵,但到目前卻是毫無結果。首先就是美國川普總統向各國領袖所寄送,通報對其課徵對美國出口商品關稅稅率信函;其次就是綠營執政團隊不斷透過多個管道,宣稱將與美國談判代表針對談判協議最終結果,所將共同發表之聯合聲明。
依據綠營策士智囊政治算計結果,若是真能順利取得前兩項文件,對於拉抬綠營當前低迷無比政治聲望來說,絕對具有顯著正面效益。但川普總統在7月10日在接受 NBC 新聞電話訪問時就已經表示,不是每個國家都會收到通知信函;最後結果很可能就由美國自行宣布,不再另外發送信函通知對象國。
當時筆者就已經公開指出,假若川普總統真是致函賴清德總統,並且對外公布信函內容,就具備高度政治意涵,因此必然會引起北京嚴重反彈,是否有可能會影響華盛頓與北京談判進程,吾人不得而知;但若是賴清德總統還在期待,最後還是能夠接獲川普總統信函,恐怕機率是微乎其微。
至於由綠營行政團隊高層多次對外宣稱,我方正與美方談判團隊磋商聯合聲明內容,其實也不樂觀。因為光是就共同發表聯合聲明此項程序來說,亦是充滿高度政治意涵;而且從與美國斷交以來,美國對外各項條約、協議與共同聯合聲明資料庫內,從未登錄過任何與我方相互簽署協議文件或是共同發表聯合聲明。若此次與美方能夠共同發表聯合聲明,確實是雙方關係顯著突破現象;但如此恐將跨越紅線,華盛頓必然會觸怒北京,因此能夠達成可能性亦不樂觀。
至於透過各個匿名管道所傳出小道消息,聲稱北京對華盛頓施壓,表示不希望台灣對美談判進程比華盛頓對北京談判超前,亦不希望台美貿易協議合作升級,同時亦不樂見台灣在經濟上取得更高獨立性;恐怕此種空穴來風子虛烏有傳聞,可信度相對較低。
此因華盛頓不可能就此三點向北京有所承諾,而且美中雙方談判與台美談判議題與內容並無任何關聯與從屬關係,北京若要對台北與華盛頓談判狀況指三道四,恐怕亦無其能隨意置喙空間。此等傳聞不過是在操弄挑逗抗中保台情緒,將台北與華盛頓談判過程任何不如人意發展狀況,刻意轉移焦點順勢歸咎於北京頭上。
當然亦有經常透過媒體節目解析經貿問題之專家學者與網路評論者,對外聲稱為何台灣對美國關貿談判最終結果還是延宕未決,除美國對我商品暫時性課徵20%進口關稅,其他涉及投資、降低關稅與開放市場配套條件,都還無法定案對外公布。唯一合理解釋就是北京希望與華盛頓達成協議時間,能夠早於美國與台灣談判獲得協議。
持此論調者又援引當年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必須北京在先台北在後最為論證此種觀點理由;但吾人必須注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加入者必須與先加入者完成協商,當時由於美國極度希望中國大陸能夠加入世貿組織,因此才刻意推遲台北加入世貿組織進程,避免節外生枝產生無法預期狀況。
如今華盛頓與北京談判,其實是與美國對台談判議題毫無連結因果關聯性;在一碼歸一碼前提下,北京沒有立場對台北與華盛頓談判進程進行干預,而且就算想要表達意見,美方談判團隊亦未見得願意理會,畢竟就華盛頓視角來看,北京確實是不能對華盛頓與台北經貿與關稅議題隨意說三道四。
因此將台灣與美國關稅貿易談判狀況硬是牽扯到北京曾經施壓,根本就是鋪陳萬一對美談判結果引發社會嚴重反彈時,就可順勢將其歸咎於北京,再度打出抗中保台牌,運用烏賊戰來推卸責任之政治操作手法。
最後還是要提醒,7月30日美中在瑞典第三輪談判落幕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 CNBC 專訪時,就已經斬釘截鐵澄清過賴清德總統行程與美中貿易談判無關;假若美方發出華盛頓對北京談判時,希望切割所有政治紛擾可能性,其實態度就相當明顯,絕對不希望另生枝節。同樣北京亦不會那麼不識相,將許多無關枝節問題扯進對美關稅貿易談判過程中;所有台北方面硬將北京因素連結台美關稅貿易談判,若不是被迫害妄想症嚴重發病,就是另有所圖打算為後續政治操作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