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究竟是什麼?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7502/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究竟是什麼?
◆  公投綁大選 選務亂象非源於制度
◆  川普逼烏割地限武 台灣趁早覺醒
◆  俄羅斯願望清單逼烏克蘭埋單…川普和平方案 精緻降書?
◆  日踩陸紅線自討沒趣…高市若服軟 恐難逃下台
◆  脫軌挺日…賴總統趨之惟恐不及
◆  限制計程車進入機場是雙輸政策 問題不會因拖延而消失 2025-06-13 00:00
◆  審慎管制輔以自律機制,促進融資租賃業與企業共榮 2025-05-21 00:00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2024-12-20 10:00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2024-12-02 10:42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2024-10-24 00:0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AI 究竟是什麼?

2025-11-24 00:00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最近我看到很多人一再地講 AI  的重要性,好像一個人如果不懂 AI ,他就不能在這個社會上存活了。這使我感到非常困惑;因為根據我的經驗,很多人腦子裡頭的 AI  就是生成式 AI  。但是我家的一把椅子,上面貼了一個標示說它是「 AI  椅子」,我家巷口的房屋廣告也說「AI 房屋」。所以我認為一定要釐清 AI  究竟是什麼。

在我看來 AI  有三種:根據大數據的軟體、與自動化有關的軟體,及與聊天和回答問題有關的軟體。現在分別討論如下:

一、有關大數據的軟體
有些公司用了很多設備,這些設備和零件如果老舊了就要換,但是如果換得太早,公司的成本會太高;如果換得太遲,設備可能出問題,使整個生產蒙受損失,因此要有聰明的方法來決定何時汰換設備和零件。如果這家公司對這些設備和零件的使用情況有長期記錄,就可以使用統計方法決定最恰當的時間來汰換。很多人把這種技術叫做大數據 AI 須知大數據與統計有密切關係,使用大數據必須懂統計學

二、與自動化有關的軟體
現代工廠的自動化相當重要,我們要將某一個物體從 A 地送到 B 地,大多數的設備都使用機械手臂,但高級的機械手臂並不容易製作,首先它要耐久,要能每天廿四小時不停地工作。有的情形是,這個手臂要連續工作幾個月都不會發熱;同時這個手臂的動作也要非常精確,因為手臂到達點時必須停下來。現在的精密機械,這個手臂的誤差要極小,要知道點已經到了,需要與光學有關的檢測器,這種精密光學檢測器很不容易製作。還有一點,機械手臂不是忽然之間停掉的,它也是要慢慢地減速自動停止,因此馬達控制的學問也相當重要,這牽涉到機械數學

三、聊天和回答問題有關的軟體
ChatGPT 就是這種軟體,我很坦白地承認,我不會和這種軟體聊天;我的研究,這個軟體也幫不上忙。比方說,一位工程師想做一個電子顯微鏡,他總不能問 ChatGPT;如果 ChatGPT 可以教他如何做的話,那麼世界上就有很多精密的電子顯微鏡了。事實上,精密的電子顯微鏡,全世界只有幾家公司會做。如果有家公司想做一個非常高級光阻劑,也不能問 ChatGPT,必須花上很多時間做實驗,才能做出非常高級的光阻劑。

假設有兩名年輕人,甲的工作靠 ChatGPT 就可以得心應手,乙的工作 ChatGPT 卻完全幫不上忙;乙必須熟讀經書、看很多論文、做很多實驗,最後才能有成果,如此乙的競爭力難道不會超過甲?

因此,我鼓勵青年學子成為一位「ChatGPT 不能幫忙的人」,我鼓勵大家好好地把「基本學問」學好。


2025-11-23 22:50 聯合報 / 波波 波波漫畫










公投綁大選 選務亂象非源於制度

2025-11-24 00:00  聯合報/ 丁守中/前立法委員、二○一八年台北市長選舉當事人(台北市)


上周五立法院三讀通過在野黨公投法修正案、恢復「公投綁大選」,這原是節省政府辦理公投花費,提高公民參與的好事。民進黨委員在反對修法過程中,多次提到公投綁大選會造成選務亂象,還搬出貧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台北市長選舉出現的「邊開票邊投票」亂象。

事實上,依監察院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通過監委仉桂美、劉德勳的調查報告與對北選會、中選會的糾正案,及移送檢調案說明的很清楚。中選會及台北市選委會如果恪遵憲法、行政法、選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及一般原理原則,善盡憲法及法律上賦予的職責,並依照立法院為因應十個公投案投票耗時,而要求中央及縣市選委會做好紓解投票人潮配套規畫、增加投票匭,及區分公投與選舉投票人動線,根本不會發生民眾看著手機開票等投票、隔壁教室在唱票,及另一邊教室還在排隊投票的情形。

依前述監察院調查報告,台北以外的各縣市下午四點以後還在投票的投票所不多,且多半在下午四時半前就完成投票。因為各縣市選委會都依立法院因應大選綁公投案,都大幅增加投票匭,也區分公投跟選舉為兩條動線排隊。例如在中央補助各縣市的八百個投票匭之外,新北市政府自行增購五千個投票匭;只有台北選民人數八成的桃園市也自行增購二,二八四個,台北市選委會卻一個投票匭都不加購;連中選會補助的八百個投票匭,也拖到排隊民眾抗議了,下午快三點鐘才送到各投票所。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選舉綁公投,台北市長、議員投票日下午四點以後,台北市有一,三○三個投票所(占全部一,五六三個投票所的八成三)還在大排長龍投票,大家一邊看開票、一邊投票,一直投到晚上七時四十六分。台北市是台灣人口最高齡化城市,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台北市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有四十六萬多人;台北市選委會把選舉人跟公投民眾排在同一動線,又不增加投票匭,目的是讓老年人口不耐排隊而少投票

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下半年柯文哲原有意選總統,時任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在當年十月廿四日勸柯「感恩不添亂」,對媒體說「沒有民進黨,柯文哲第二次選市長是落選的!」各媒體都大幅報導。十月廿五日,卓榮泰再被媒體問到同樣話題,他解釋說:「兩個原因,一是因為民進黨支持者不願讓國民黨重回北市府,所以自動移動選票。尤其是第二個因素,去年因為讓投票時間延長,很多投票人是邊看開票邊投票,他們也在那個時候改變投票行為。所以這兩個影響,改變了選舉結果,大家心裡都有數」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底,柯文哲宣布不選總統後,檢調對監察院移送的「開早登晚」及懷疑三百多個投票所疑有變造投票之偵辦案件,也以行政結案不了了之。當時負責台北市選委會的副市長林欽榮,雖因監察院糾正案辭職,但隨即轉任高雄市副市長。

由此可見,當年公投綁大選在其他各縣市的開票雖有延遲,但大部分亂象是發生在台北市。這亂象不是因為公投綁大選,完全是主其事的民進黨政府中選會與北市選委會之權謀運作違法失職、未做好配套措施而造成












俄羅斯願望清單逼烏克蘭埋單…川普和平方案 精緻降書?

2025-11-24 00:00  聯合報/ 江岷欽/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台北市)


川普拋出「烏克蘭廿八點和平方案」震撼國際。《衛報》揭露其內容極度傾向俄羅斯,文件大量呈現俄語式語法,幾乎是俄文官方文件逐字直譯。一份決定主權、生死與領土的協議,卻以侵略者的語言寫成。這已不是翻譯問題,而是權力問題;誰能定義現實,誰就能定義和平

這份方案要求烏克蘭將克里米亞、盧甘斯克與頓涅茨克「視為事實上屬於俄羅斯」,甚至連克拉馬托爾斯克這種高度戰略價值的「頓巴斯要塞帶」,也須成為烏軍撤出的非軍事區,由俄方民兵「管理」。俄軍本需付出苦戰才能奪取的要地,透過談判即可輕鬆收入囊中。

同樣荒謬的,是方案要求烏克蘭將軍隊削減至六十萬,不得加入北約,憲法需修改,並接受模糊到近乎空白的「安全保證」。換言之,烏克蘭可以存在,但不能自由、不能強大,也不能選擇自己的未來

更令人寒心的是,文件要求烏克蘭在一百天內舉行全國選舉。戰場未穩、基礎設施受損、人民流離,這樣的時間表不是民主重建,而是政治解構-讓資訊戰、假訊息和外部操弄有機可乘當一國最脆弱時被迫「快速投票」,結果不會是重新獲得秩序,而是陷入另一種監控與混亂。再加上一條荒謬的「全面大赦」,將布查、馬立波的戰爭罪行全數抹平,要求受害者在和平名義下遺忘痛苦。這不是和解,而是強迫式的集體失憶。

經濟層面,一千億美元俄羅斯凍結資產看似將用於重建烏克蘭,美國主導下,歐洲被要求加碼一千億,其餘俄資則投入美俄共同基金,成為俄羅斯重回全球金融的跳板。名義上是「用俄羅斯的錢重建烏克蘭」,實際上是美國掌控資金分配、俄羅斯逐步洗白、歐洲負責付費和平變成資本與權力再分配,而不是正義的恢復

這一切對烏克蘭而言固然殘酷,但所有小國都應看見其中的共同命運。波羅的海三國最清楚,若這類「不再擴張」的協議成為國際慣例,他們遲早也可能封鎖在缺乏承諾的灰色地帶。烏克蘭所面臨的正是台灣未來的可能預演;倘若有天出現所謂「川普版的台海和平方案」,很可能包括限制軍力、凍結現狀、要求政治讓步、甚至要求兩岸建立「共同治理架構」。如果我們缺乏自保能力、制度盟友與不可替代性,那麼和平不會是選擇,而是通知;不會是談判,而是宣告

馬基維利曾提醒:「和平從不是道德的產物,而是權力的結果」川普的「廿八點方案」是教科書式的示範-和平已從文明價值變成權力技術,被量化、定價、包裝、交易,甚至直譯成侵略者的語言當公平沒有席位,和平只是強權的語言遊戲當弱者沒有槓桿,和平會變成別人替你寫好的未來

烏克蘭的命運正示警所有小國,如果無力守護自己的未來,總會有人拿你的未來換取更廉價的和平當所謂「川普式和平」敲上門,小國需要的不是溫順的服從,而是能在壓力前挺直腰桿、清楚說「不」的能力因為在權力的潮水中,風向永遠屬於大國,而小國唯一能抓住的,是拒絕被他人代寫命運的那支筆

任何和平方案一旦端上談判桌,「能否選擇」就是主權存亡的分水嶺和平看似溫柔,卻從來不是禮物真正值得追求的和平,必須由自己定義、自己守護、自己承擔否則,它終將化為一紙精緻而冰冷投降書











川普逼烏割地限武 台灣趁早覺醒

2025-11-24 00:00  聯合報/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伊利諾州)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提出一份結束俄烏戰爭的廿八點和平計畫,要求烏克蘭割地、限武、放棄加入北約等,川普並施壓烏方要在感恩節同意這項方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表示,烏克蘭正面臨歷史上最艱難的時刻,必須在「失去尊嚴還是失去美國」之間作出抉擇。事實證明,任何戰爭衝突最終都必須走向談判桌;這對身處強權夾縫中的台灣至少有三方面的啟示。

首先台灣必須認清,戰爭沒有「道德勝利」,只有「成本計算」。美國提出停火方案,不是因為突然厭戰,而是出於現實考量。美國國會對軍援態度分裂、民意逐漸疲乏、地緣政治重心轉移都是主因;就算是美國,也不可能為任何國家無止境地消耗軍火、金錢與政治資本。而烏克蘭之所以不得不正視談判,也是因盟友援助趨緩、人口資源緊縮、戰線難以再維持。換言之,戰爭不是靠喊口號或激情就能持續,最終都要回到利益與可承受的成本考量。

因此,台灣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喊得大聲」或「國際同情」上,而須建立在自身成本計算與總體戰略規畫上。倘若台灣不透過外交對話、不設立風險管控、不建立危機溝通,只一味高喊「永不退讓」、「抗中保台」等民粹口號,那麼一旦衝突爆發,台灣將會面臨比烏克蘭更慘重的代價。川普所提的和平方案清楚讓我們看見,台灣如果把生存建立在「美軍會來」的幻想上,那才是真正的危險。

其次,對台灣來說,這是一記非常直接的警鐘。今天國際社會口頭支持台灣,並不代表未來台海受威脅時,這些國家都會毫無保留與中國對抗;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犧牲本國利益,無條件、無上限地幫助台灣。烏克蘭所面臨的,就是台灣未來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為了尊嚴而「選擇」了戰爭,但戰爭過後,尊嚴跟土地都不見。

最後台灣必須知道,國際上的任何爭議最終仍要回到談判桌,談判籌碼不是態度而是實力。烏克蘭面臨的停火談判也許是被迫、痛苦,甚至是不情願的,但這正反映出國際政治的鐵律-任何衝突不論怎麼打,最後一定要回到桌上談,重要的是「談什麼、讓什麼、保留什麼」,這都是取決於實力,而不是在談判桌上的情緒。

台灣需趁早覺醒,認清兩岸間再怎麼緊張,最終一定要有談判機制;問題不在於「要不要談」,而在於「以何種條件進場談」。如果台灣的國防、社會韌性、能源存量、產業供應線準備充足,並在外交上保持靈活,而不是只作單邊押注,那麼台灣在任何情況下都會有較佳的談判地位。反之,若台灣把所有的籌碼都消耗在政治表演意識形態對立內部消耗,那麼屆時將不會有任何談判空間,只能被迫接受現實。

我們不該把戰爭浪漫化,更不該把和平汙名化,任何激昂的口號最終都要回到現實。台灣不能期待「美國保護」或「台日友好」,要靠自己拆除引信、降低風險。我們從烏克蘭學到的最重要一課,就是安全不能等危機發生時才準備,必須在和平時期就建立溝通管道、營造對話氣氛、尋求兩造共識;唯有如此,台灣才能保持主動,不致成為別人的馬前卒。










日踩陸紅線自討沒趣…高市若服軟 恐難逃下台

2025-11-24 00:00  聯合報/ 鄭龍溪/大學教師(台北市)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路透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席「台灣有事」將導致日本「存亡危機事態」的國會詢答,令中日關係緊張延續逾兩周,且無降溫趨勢。中共駐日大使館還引用聯合國憲章條文表示,若日本介入台海戰事,中國有權直接對日實施軍事行動。

中國此波對日抗議,不只從外交和軍事發軔,戰狼外交誇張重現、黃海軍演從三天延長為八天;文旅部以安全為由勸說暫停訪日、教育部建議評估留學風險。經濟方面,已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稀土出口管制或將隨之而上,連可愛的大熊貓也列入未來可能的抵制項目。

中國窮盡洪荒之力,各部門皆參與的全力抗日氛圍,彷如當年中國宣布對日抗戰,地無分東西南北、年不分老女老幼,中央一聲令下舉國動員。筆者過往指導的、已畢業多年的陸生亦隔海來訊表示,從來沒看過中國「抗日」如此地全面化。中國希望日本的解決態度其實也極簡單,即是高市道歉、收回之前「台灣有事」相關談話。

中國近期以來的高姿態施壓,要求方才上任的新首相收回發言,想當然耳,高市豈有可能示軟?主因當然在於高市上台的支持基礎不穩,一旦高市表態道歉,原先支持的各黨派和民意恐一夕潰散;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尚未燒起,就有中國烽火壓境,高市的同黨和幕僚更不會贊成首相轉變立場,否則其有可能成為一個弱勢甚至短命下台的首相。

雪上加霜的是,高市發言後面臨中國強勢抗議,國際間卻無重要盟友聲援,尤其是美國老大哥的表態支持。迄今出現的微弱支持,是針對中國在釣魚台附近之蠢蠢欲動,美國終於表示「尖閣諸島」適用美日安保條約。事實上釣魚台問題係老調重彈,早在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當時的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造訪華府,在和美國國務卿凱瑞會談後,雙方也曾一致對外表示美日合作防衛範圍包括「尖閣諸島」在內的東海和南海海域

再看中國強勢抗議、日本應對乏力,那麼台灣「有事」嗎?台灣最明顯的聲援表示係採取「網紅」式的對日水產品支持。從賴清德總統「吃播」大啖壽司力挺「台日友好」後,外交部長林佳龍隨即跟進貼文「今晚我請客,慰勞同仁辛勞,點了一大盤日本干貝刺身,挺日本」。駐歐代表謝志偉也不改其外交網紅本色,邀請外交部次長吳志中享用日本料理,謝志偉還加碼「要挺得及時,不能讓盟友痴痴地等」。

台灣從總統以降各級官員,以食用日本料理表達支持日本水產,不知日本首相是否領情?或是由於日本表達「台灣有事」願意馳援,台灣卻只能用「網路」發聲,缺乏任何外交、經濟、軍事的實質支持;高市一席「台灣有事」言論,只招來台灣的網紅式聲援?

高市將來若對中國服軟,即難逃短命首相命運;國際上無大國明白支持日本,台灣也只能在網路上隔海啖日本料理搖旗吶喊。高市如何在高調挺台後對中國「低頭」?已成為其上任後最大的挑戰。

在美日安保下,中國幾無可能對日開戰,但中國視台灣為不可分割的領土,自此各國恐也不敢再觸碰紅線。這是高市上任後給國際政客最重要一課-「勿攖中國其鋒、切勿自討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