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2264/web/◆ 聯合報社論/這些骯髒小手段,不怕玷汙神聖大罷免?
◆ 聯合報黑白集/誰讓共諜「在路上」 ?
◆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中心排名落入後段班的警示
經濟日報社論/金融中心排名落入後段班的警示
2025-04-16 00:40 經濟日報/ 社論
GFCI較肯定台北在金融科技排名47的表現。聯合報系資料照
受國際關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最近公布台北在119個城市排名第70。台北過去18年最佳排名是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9月的第19名,其後多在20與50名間擺盪,民國一一O年(2021年)列入中後段班。GFCI 較肯定台北在金融科技排名47的表現,較上次躍升11名。至於去年公布類似的「全球綠色金融指數(GGFI)」,台北則根本未被列入評量。
金管會曾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回應 GFCI 評比,認為該調查採線上問卷方式,涉及答卷者對個別城市的認知差異,而導致結果波動過大。由於台灣在其他國際評比表現優異,且政府積極推動各種開放與興利措施,故有信心建構台灣成為「韌性、創新、永續及包容的金融體系」。金管會既已認定 GFCI 偏失,台北評分高低自然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GFCI 理當明瞭問卷調查的弱點,故評分時特別排除在地答者的「本地偏差」。其實 GFCI 重視外國人對本地市場認知,正好凸顯金融中心需獲得國際業者認同的重要。再者,GFCI 以86個不同來源數據,運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建構統計模型,以「潛在評分」補充問卷分數後才完成評分,應算是當前專注全球金融中心評分的權威。「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金管會若能虛心探究台北在 GFCI 評分落後原因,或許更有助於台灣金融產業的發展。
GFCI 競爭力指標涵蓋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與聲譽等五類,其下各有四個子項,合計20個特徵指標。例如紐約在五類指標皆名列第一,而倫敦與香港則各擅其場,分居其次。GFCI 另以連結度、多元性及專業性等三維度將金融中心分類,台北被列為次於全球性的國際性中心,且屬此類排名最末的「國際競爭者」,遜於廣州、青島與杭州所屬的「國際專業性」中心。
政府怎麼做才能提升台北做為金融中心的排名?金管會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說帖,曾點出台灣發展金融中心的優劣勢;高科技產業與充沛民間財富是優勢,但稅負條件、語言環境與外匯管理皆為限制。為在國際金融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我們提出四點建議,期許能提升台北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首先,政府應積極降低地緣政治衝突,讓國際金融機構能安心地與台灣金融業互動,進而深化台灣的國際金融聯結。政府須證明台灣政治風險其實是低的,並同時做好國際宣導,協助台灣金融機構的國際曝光度。
其次,政府應更積極開放新金融產品交易,以符合金融中心須具備資金活水與產品多元化的特質。政府關注放寬保險業資產與負債的應用,以及推出主動型 ETF 顯然是不夠的。核准與新台幣有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才能顯現政府改造金融的企圖。
第三,在金融科技發展商品與服務不斷推陳出新的情況下,政府應該強化行為監理與消費者保護。金管會透過《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納入融資租賃公司的消費爭議僅是治標作法,而考慮推出《虛擬資產服務法》的內容亦未臻周全。建議金管會可參考英國《金融服務與市場法 2023》,從根本出發建立金融市場的行為監理。
第四,政府宜加強推動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借助台灣高科技產業在國際經濟地位,發展具有特色的資本市場,進而產生類似深圳在大陸金融地位的效果。台灣推動「開放銀行」不見成效,而綠色金融亦未列國際排名,說明政府須更積極發展以高科技為核心的特色金融,提升國際能見度。
政府輕忽台北名列中後段的 GFCI,其實極具規劃台灣金融發展策略的價值。政府若能以強化國際聯結為經,以改革金融監理為緯,善用台灣經濟產業條件,台北應能大幅改善在國際金融中心的排名。GFCI 評比影響國際觀瞻,是台灣金融發展明鏡,建議政府宜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來面對。
聯合報黑白集/誰讓共諜「在路上」 ?
2025-04-16 04:05 聯合報/ 黑白集
賴清德總統(左)與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右)同台出席活動,剛爆出幕僚涉嫌共諜案的吳釗燮一臉嚴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政府裡鬧共諜,幢幢赤影被大罷免旗海遮蔽。國安單位秘而不宣,卻遭藍委揭穿;綠委狡辯,「間諜都是安插在敵軍,代表民進黨反共」。民進黨口水反共,實則大事化小。這些參贊機要和組織動員的共諜,多半從蔡英文時代即潛伏黨內,還「在路上」一併移交給賴清德。賴清德應請教蔡英文:究竟漏洞在哪裡?
蔡政府曾聯手「五眼聯盟」,翻攪出王立強案。情治資源遍及海內外,竟使黨國淪為滲透者的溫床,豈不怪哉?蔡總統制定「國安五法」,每到大選就拿來對付在野黨;卻讓奸細長期隱匿在外交部和接班人辦公室裡。
黨外時期,綠營抓耙仔拿情治單位的線民錢。蔡政府為黨內和諧,將白色恐怖機敏檔案深藏黑箱,保護抓耙仔安享晚年。如今賴清德無意清黨,反向賣台黨工喊話成立救助金;這是投鼠忌器,想用錢「買回」共諜網嗎?
賴政府為共諜案滅火,擴大查辦藍營「死人連署」罷綠委。轉移焦點,無非擔心火勢延燒大罷免,還了國民黨清白。
促轉會平反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受難者,有四百多人名列北京西山無名烈士碑。部分「台獨烈士」和中共地下工作者系出同門,這是中共處理台灣問題的既有路徑。共諜能潛伏在台獨之路,是因民進黨只想把紅帽子扣在政敵身上。若認真剿匪,就別再亂潑紅漆!
聯合報社論/這些骯髒小手段,不怕玷汙神聖大罷免?
2025-04-16 03:27 聯合報/ 社論
檢調持續偵辦罷免立委虛假連署案,15日調查局搜索國民黨板橋、三重黨部等據點,晚間調查局人員將罷免張宏陸的備補領銜人賴志宏(中)移送新北地檢署複訊。 記者許正宏/攝影
大罷免正進行第二階段連署,誰料,檢調近日竟片面向藍營罷免綠委的六名要角發動搜索約談,遭質疑意圖干擾藍營的罷免行動。檢調這次發動,主要是民進黨檢舉該連署涉及「偽造資料」。問題是,全台各地都發現死亡連署及資料不實,檢調對許多「檢舉」置之不理,卻獨獨對藍營發起人下重手,不僅雙標,更是自甘墮落充當政治打手。
這次遭檢調搜索的六名藍營青年,皆為藍軍罷免台北市綠委吳思瑤及吳沛憶的要角,包括被稱為「罷雙吳四騎士」的四名召集人和兩名領銜人。由於台北市民普遍對大罷免覺得反感,吳思瑤和吳沛憶則被認為是「被罷掉」機會較高的兩人;也因此,檢調這次出手相當程度確在影響連署。其中,四騎士之一的陳冠安為立委羅智強辦公室主任,遭強行查扣手機。藍營認為,手機中許多與案情無關的機密資料,也可能遭檢調和執政黨濫用,手段相當惡劣。
何以說檢調這次搜索完全是不必要,而且撈過界之舉呢?第一,連署書是否合格,中選會自有其審核和認定的標準。在第一階段的罷免連署,即依此剔除了不少有心或無意的錯假連署。第二,既然屬於「行政認定」層次的工作,檢調卻僅根據檢舉,即動用「司法調查」工具對當事人大肆搜索約談,顯然已經越界。第三,即使檢調未找到任何「犯罪」證據,但光是搜索的大動作已對連署構成嚴重干擾,甚至使「雙吳」過不了二階連署門檻。如此一來,民進黨的濫權霸凌便輕易得逞。
何況,不需要假藉檢調之力,光憑中選會上下其手的本事,已足以把大罷免形勢搞得極不對稱。目前已進入第二階段罷免連署的人數,是卅五比十五,綠營的動員能量遙遙領先。其中,連署書被中選會打臉退件的,多為藍營的發動者。包括國民黨企圖利用「反廢死」、「反戒嚴」公投綁罷免,以拉抬民眾的投票率;但中選會只要切分成兩場投票日期,或武斷認定公投議題「無效」,「公投綁罷免」的計畫立刻失去著力點。簡單地說,賴政府行政干預大罷免的手段百百種,多到人民無法想像;檢調此刻還來參一腳,只是自貶身價。
府院黨領銜推動的大罷免,正如火如荼。即使如今川普關稅的經濟災難烏雲罩頂,也無法使賴政府官員稍稍專心思考一下國政,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人們不妨想一下當前的台灣,正處於一個體制「鬼打架」的境地:有史以來最弱的行政院,凡事只能以「覆議」展現它的無能;在野黨好不容易過半的立法院,只能在「釋憲」和「大罷免」的防火牆間一再撞壁;正副院長「從缺」的司法院,靠著八名無意志的大法官硬撐;而監察院長陳菊因中風住院超過兩個月,其餘監委則因預算被刪在怠工和聲請釋憲中。試想,如此分崩、對立、鎖死的中央政府,看不出任何體制分工合作的作用,人民難道只能仰望賴總統一個人的治國智慧嗎?
半年多來,人們走著走著,突然眼前只剩下「大罷免」一條路,這真是民主的恐怖時刻。台灣幾十年來在民主化路上取得的成果,短短半年間,接二連三崩潰化成灰燼。在賴政府的治理下,三權分立不如「唯我獨尊」,分立的黨政又重新熔成一家,言論自由只專屬於某些特許的人,政治活動又可以進入校園,檢調也能任意搜索逮人,曾歷經戒嚴的人又見到政府的鐵律牢籠四佈。對民進黨而言,為了台灣價值和神聖的大罷免,用點骯髒的小手段是必要的,他們不在乎玷汙民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