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專門替菁英分子設想的教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2264/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專門替菁英分子設想的教育
◆  回歸專業 終結雙語政策迷思
◆  脫中入北是岳不群政策
◆  關稅戰損人不利己 削弱美領導力
◆  陸合縱連橫抗貿戰 美陷自我孤立
◆  檢辦幽靈連署 顏色有別?
◆  不容反對聲音 民主名存實亡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專門替菁英分子設想的教育


2025-04-16 05:26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幾年前我教過一個高中生,好不容易將他課本裡的生字教會了,他在學校的英文考試成績仍然不好。我看了他的考卷,發現考卷中有很多他不認識的生字。我當時覺得很納悶,因為我在讀師大附中的時候,我們的英文考卷中沒有我們不認識的字。師大附中當初收的學生都是不錯的,英文考試卻沒有那麼難;我的學生念的學校不是頂尖學校,為何考得這麼難?

這幾天,我陸續發現很多國中生在學校裡英文考不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考卷中有好多不認識的生字。有一位國中生問他老師,為何要如此?老師說,他就是要鼓勵大家自己設法多讀課外讀物,增加英文生字。我的學生發現他的班上有一位同學考得非常好,乃是因為這位同學的父母英文都很好,而且請了家教替他補習。

發現數學教育也有這個問題,很多莘莘學子好不容易、很認真地將課本的題目都會做了,學校的考試卻有很多「素養題」,學生必須花很多時間閱讀考題;考題中往往會有一個表格,很多學生因為搞不清楚題目的意思而考不好。

教改有一個很重要的口號,我要在此提醒教育界官員,那就是「快樂學習。其實我們都知道,對孩子而言,學習總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遠遠比不上遊玩;但是學習也絕對不應該是一件痛苦的事。家境不夠好的學生,實在無法應付那種充滿生字的英文考卷,也不能應付那些數學素養題」。對他們來講,考試帶來的是挫折和痛苦

為什麼老師要折磨學生?我卻是非常同情老師的,因為他們是被迫如此做的。要知道,以「國中教育會考」為例,會考的級分只有七級,如果考的題目不特別難,就會有很多考生高分而且同分。會考原來的用意是「免試升學」,誰都知道「免試」是假的,考試才是真的;對出題的老師來說,考題不能沒有難題,否則頂尖高中無法選拔他們所要的學生。所以大家不妨看看每一年會考的英文和數學題目,對我而言,這些題目都相當難。

希望教育部官員正視這個問題,當前我們面臨少子化的衝擊,教育部有一個重責大任,那就是要使得全國學生都對學習不感到痛苦。如果一個孩子很認真地讀書以後,卻仍然考不及格,他一定會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許認為自己將來不可能找到好工作。

我國有很多孩子很認真地念書,但無法進補習班,父母又無法替他們找家教或親自教他們;教育部有絕對的責任,使他們對學習不感到痛苦。












回歸專業 終結雙語政策迷思


2025-04-16 05:26  聯合報/ 羅德水/全國教師會文宣部主任(台北市)


歷經多年爭議,教育部長鄭英耀日前宣示將調整雙語政策方向,不再強制中小學實施跨科英語授課,轉而聚焦英語課程全英教學。此舉雖是對過往政策失當盲目追求績效的反思與行動,然要全面導正仍需更深刻反思與檢討

教育部的政策調整,再次證實雙語教學上路以來的亂象並非空穴來風,過去幾年,民粹加持經費裹挾下,各地方政府為追逐光鮮亮麗的口號與不切實際的數字績效,導致造假成風形式主義泛濫,衍生國文教師甄試以英文面試,各科教師聘用輕忽學科專業等諸多荒謬現象,嚴重影響學生權益,對向來重視教育品質的台灣中小學來說,教育部、地方政府如此輕率與不負責任,令人不可思議。

而就在教育部務實面對錯誤政策之際,作為雙語政策的發源地,台南市卻又反其道而行,力推教師「課室英語能力認證」,不分學科的教師忙於錄製教學影片接受審查,壓縮老師專業自主,干擾正常教學節奏,嚴重影響學生學習品質,正是政策異化的最新例證,教育官員為迎合首長錯誤政策,不惜以績效主義數字管理戕害學生適性學習,也正是錯誤政策尾大不掉、乃至亂象叢生關鍵

國家語言政策攸關國族認同與人民情感,雙語政策自本質上存在嚴重戰略錯誤。就算回到教學層面探討,教育部無視中小學主客觀條件,無視缺乏完整配套措施,執意在中小學強推雙語教學,導致學科與英語教學雙貧乏,英文程度跟不上的孩子,只能成為教室裡的客人,長此以往,必定嚴重侵害國教公平與品質,錯誤政策危害已到了必須徹底檢討的地步。

無論從教育理論教學原理觀察,全面推動且不斷要求以英語作為各科教學工具,不僅難以達成政策宣稱提升英語力,還可能適得其反、提早抹殺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甚至連帶葬送其他學科的基本學力,簡直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依此,教育部政策轉向雖具正面意義,然其所謂「英語課全英教學」,並宣稱截至今年二月底,全國中小學已有二,六七九所學校英語課採全英語授課,實施比率將近七成云云,不免讓人質疑是否又是績效主義借屍還魂

教育難以速成,一味追求績效主義反而可能傷害學習品質,包括英語課在內的所有教學都應以專業為本,相信本土的中小學英語師資有足夠專業進行英語教學,也必然會依學生能力與課程需求,採取最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官員執著所謂「最大程度的英語教學」,實乃畫蛇添足、庸人自擾而已

毫無疑問,當教育成為政治表演工具,受害的就是教室裡的學生,而當學生英語力基本學力陷入雙貧乏窘境,政治人物念茲在茲國家競爭力又要如何提升?十年政策亂象,政府治理教育施政當引以為戒,此刻,教育部既然有心徹底檢討,實不應再次陷入所謂「最大化」的口號泥淖,讓教學回歸教師專業判斷,是真正終結錯誤政策第一步












脫中入北是岳不群政策


2025-04-16 05:26  聯合報/ 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宜縣東山)


還記得金庸寫的「笑傲江湖」中,絕頂武功秘笈莫過於「葵花寶典」,其翻開第一頁註明「欲練神功,引刀自宮」,華山派掌門岳不群希望成為絕世高手,因此甘願放下男人的尊嚴,對自己下狠手,卻依然沒有練成。

賴清德總統同意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有關「脫中入北」的倡議,並說如此能「立足台灣,布局全球」,最終形成「全球台灣」。筆者認為,如果真要實施,那首先就應該宣布正式結束「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全球台灣」就是他希望台灣練成的絕頂武功。不過,這個「北」是相對於「全球南方」而言,「全球南方」通常是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這些發展中國家,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南方成員已經擴增至一百卅四個國家。

在聯合國內,綜觀全球不過只有一百九十七個被普遍承認的主權國家(包括聯合國會員國和聯合國觀察員),賴總統要台灣全面「脫中入北」,那就要減去前面的全球南方國家,最後我們只剩六十三國可展開貿易,很明顯,這已經不是在「布局全球」。

而且,我們想成為「全球北方」,且不論建立邦交,純粹就經濟論經濟,「全球北方」要不要接納我們進來,被視作一員呢?更不要說我們在蔡英文總統時期大幅推動的「新南向政策」,現在還要不要繼續推下去呢?

政策邏輯要有一貫性。當我們要在經濟層面「脫中入北」,就意謂著要徹底跟過去的自己告別,但經濟政策的實施,不可能沒有思想、文化與教育的相關配套措施,如此綿密交織,才能完成經濟本身的願望,因此賴總總顯然需要「洗滌人心」。

當年日本「脫亞入歐」的政策背後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提供戰略思考,如果賴總統是「明治天皇」,難道吳介民就是「福澤諭吉」?福澤諭吉還有陽明學作自己的理論依據,不知吳介民有沒有思想來引領國人知道往後該如何生活呢

如果要真正成為「北國」,我們就需要預作因應,譬如要徹底使用「北國」能接受的母語來跟人家溝通,這就是配套措施。是否我們該建議政府除廢除中文外,還要禁止說自己本來的母語如此孩子方能認真學習「全球北方」的各國語言

我不喜歡「口號治國」,常會不知不覺政客華而不實說的話過度當真看待。不過,我從來很欣賞大格局大氣魄英傑,樂見賴總統提出「脫中入北」的戰略思考,期待該夢想能全面落實於台灣,只是該如何克服反對聲浪,這點需要三思。

而且,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這幾天接受彭博訪問表示,美國與大陸的經濟沒有理由必須脫鉤,他覺得即使這兩個經濟強權在關稅上互不相讓,仍舊可達成協議。如果美國都不想在經濟「脫中」,台灣為什麼就要脫中呢?

最後,我還是忍不住想回到前面一開頭談到的岳不群。個人淺見覺得:「脫中入北」其實最終是個岳不群政策,畢竟台灣命根子就是中華文化,世上厲害的武功何其多,賴總統又不是岳不群,真有需要帶領台灣人齊練「葵花寶典」嗎?













關稅戰損人不利己 削弱美領導力


2025-04-16 05:26  聯合報/ 莊奕琦/政大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川普的高關稅政策是傳統的經濟策略,旨在重塑全球經貿秩序,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建立更符合美國利益的經濟和地緣政治聯盟,並促進美國製造業復興然而,這項政策的短期效果長期挑戰存在顯著矛盾

策略角度來看,高關稅被用作與其他國家談判的工具,迫使對方在貿易協議中做出讓步,從而獲得更有利的條件,即川普口中的「量身訂製交易」。高關稅政策也被用來增加美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並通過製造經濟不確定性吸引資金流入美國,降低借貸成本。

大部分國家迫於局勢、俯首稱臣,爭相排隊與美國進行個別談判;唯中國和歐盟採取報復性關稅反制措施,對美國商品也加徵高額關稅,此舉可能導致擴大貿易戰,削弱全球經濟合作,進一步推高物價,降低消費者購買力。而供應鏈混亂市場不確定性下,可能影響企業投資決策和獲利能力,不僅阻礙經濟成長也導致金融市場激烈波動。

川普的高關稅政策在短期內可能有效,但長期來看是不可持續的。美國的高勞動力成本、基礎設施成本及過高的營運成本可能使外國企業難以長期維持在美投資;全球供應鏈已高度整合,強行改變供應鏈布局可能導致效率下降。高關稅政策也可能因政治或經濟壓力而難以長期維持。

川普的政策過於專注於「讓美國再次偉大」,卻忽略了亞洲如中國、歐洲如歐盟,在全球經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這導致國際社會強烈反彈,不僅損害全球經濟的穩定性,也無法建立新的經濟秩序。事實上,這種「損人不利己」的策略,可能進一步削弱美國在全球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與其依賴高關稅政策,採取一些替代策略可能更具創新性可行性,包括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加大對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吸引全球人才,並建立技術領先的優勢;支持人工智慧、綠能技術等領域的發展,提升美國的全球競爭力,還可利用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做為談判籌碼,吸引國際合作並促進經濟轉型。當然,深化多邊合作、推動公平貿易規則、減少貿易壁壘,並穩定全球供應鏈,建立區域經濟聯盟,形成區域性經濟優勢,也可減少對單一國家的依賴,強化供應鏈韌性。

總之,川普的高關稅政策,其長期可持續性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充滿不確定,且多半會是損人不利己負面結果。若能專注技術創新結構性改變,美國或許能在這波全球經濟重組中建立更穩固的地位。














陸合縱連橫抗貿戰 美陷自我孤立


2025-04-16 05:26  聯合報/ 吳斯懷/陸軍退役中將(新北市)


在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後,目前狀況:最大對手中國,軟中帶硬,底線是奉陪到底;歐盟不服軟,還在觀望,仍有一搏機會;其餘國家或投降或待宰。國際上一片罵聲,又拿他沒轍。

川普最大困境來自蕭牆之內,內閣成員內鬨加劇,股市暴跌、拋售美債、金主失血、基層反彈、民眾示威抗議、農業州哀鴻遍野。

川普的作法引起部分美國政治菁英警惕。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美中的經濟沒有理由必須脫鉤,稱即使這兩個經濟強權在關稅上互不讓步,仍可達成協議,這與川普的強硬口氣明顯不同調;美國前財長薩默斯更批評川普,向全球發起的關稅戰,是有史以來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最大傷害。

關稅政策至今多次出爾反爾,一日數變,一再顯示川普底氣不足,國際、國內反彈超出預期,目前騎虎難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持續戰力很難維持。

反觀中國,習近平的底氣來自於制度文化。制度上,習近平擁有絕對權力,不需考慮選舉,加之美中衝突激發民族主義熱潮。十一日習近平首次對關稅戰公開表態,「七十多年來,中國發展始終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從不靠誰的恩賜,更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

習近平也多次強調要「自力更生」、「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於中共而言以鬥爭求合作則合作存,以退讓求合作則合作亡,須以鬥爭維護合作,以合作支持鬥爭

中國已經採取一連串措施,對美制裁不手軟、擴大內需、迅速轉單等以因應變局;與歐盟、東協各國密集協商,近日習近平接見西班牙總理,並出訪越南、馬來西亞與柬埔寨,合縱連橫廣結善緣

最後再看看,川普大刀一揮,歐盟、英、日、韓等傳統盟友無一倖免,大國不高興、小國只能忍,國際孤立,國內只有自己及少數團隊的支持底氣;習近平有國際盟友合作、政府全力配合、國內人民支持,大家拭目以待,終局會是何者完勝?












檢辦幽靈連署 顏色有別?


2025-04-16 05:26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兼主任(新北市)


提案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思瑤、吳沛憶的團體,疑似有偽造提議書等情事,北檢遂對相關人等為搜索與傳喚,並有多人遭保釋與限制住居。若連結先前遭偵辦的案件,幾乎皆為罷綠委人士,這不免讓人懷疑檢察官是否有顏色之別

針對幽靈連署書,會涉及刑法第二一○、二一六條,即法定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偽造與行使私文書罪」。又若因此洩漏他人隱私,亦會觸犯個人資料保護法第四十一條,法定刑亦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侵害個資罪」。至於此等罪名雖重罪,但是否會因幽靈連署書之人數多,致依據刑法第五十一條採數罪併罰,而可累加至最多三十年有期徒刑?因在涉及偽造文書之場合,若是基於同一犯意,且反覆為同種類數行為,於法律評價為「包括一罪」,此在學理上稱為「集合犯」。故在涉及幽靈連署之場合,即便有多份死人連署書,仍只能以一罪論。

而依據刑事訴訟法第二二八條第一項,檢察官知有犯罪嫌疑,就應開始偵查。尤其不論是偽造文書罪還是侵害個資罪,皆屬非告訴乃論之罪;這代表就幽靈連署而言,檢察官不能以未有人告訴或告發,即免除主動偵查責任義務

惟須注意的是,此等犯罪乃以「故意」為限,則是否一有死人連署即成立犯罪,就有疑問。或許是否有「故意」,可以幽靈連署書之人數多寡為判定;但到底要多少,才能算是「故意」?卻又成為問題。尤其是死人連署的樣態繁多,到底是因連署後死亡,或屬格式錯誤,抑或是有意為之,最終的那把尺,實取諸於執法者的內在意志。

因「大罷免」而遭大規模搜索,甚至遭檢方聲請羈押者皆為藍營人士,確實會讓人感覺法律天平是否傾斜一邊。而可以合理化的理由,或在於幽靈連署書之人數過多,顯示是有系統性計畫性的偽造,自不能等閒視之。惟所謂「多」,到底是多到何等人數?卻又是疑問。較之過往,死人連署相當或更甚者,是否皆有遭強力訴追,實也耐人尋味尤其屬綠營的罷團,若亦有相同人數的幽靈連署,檢方到底有無啟動偵查、搜索甚至聲押?抑或僅以「無心之過」或「格式有誤」等為忽視,恐都須受到最嚴格檢視。

雖依法官法第八十六條第一項,「檢察官須超出黨派以外,維護憲法及法律保護之公共利益,公正超然、勤慎執行檢察職務」;但檢察體系乃屬法務部轄下,總有理想現實落差。大罷免的幽靈連署問題,就算檢方無政治考量,卻也難免讓人有所質疑。

因此,為釐清質疑,不論有無主動告訴或告發,檢方只要得知有死亡連署情事,應無分藍綠立案調查。搜索甚至是羈押等強制處分,因對人權侵害極深,被告亦可能被貼上有罪標籤,就不應為偵查的最優先手段;故檢察總長實有必要就何種情況必須作出搜索、聲押或保釋等強制處分,畫出一條清楚界限,唯有如此,方能藉由檢察一體來保障人權,更可免於看顏色辦案之指摘。




季青漫畫








不容反對聲音 民主名存實亡


2025-04-16 05:26  聯合報/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伊利諾州)


北檢前日發動搜索約談,將推動罷免民進黨立委吳沛憶和吳思瑤等的一干人等帶回調查局偵訊。經檢察官漏夜偵訊後,以涉犯刑法偽造文書等罪,諭賴苡任、劉思吟、滿志剛各五十萬元交保,陳冠安廿萬元交保;吳沛憶罷免案領銜人李孝亮、劉思吟的丈夫林叡各以卅萬元交保。

國民黨中央黨部連夜聲援,有數名立委帶領群眾至北檢抗議。但稍後又傳出,調查局也在昨日一早搜索約談罷免新北市綠委蘇巧慧、吳琪銘的領銜人。

西方民主政治的設計,每隔幾年就要重新選舉一次。特別是在台灣當掌握權力的那一方為了繼續執政,如果任內沒有好的政績,往往就會變本加厲地販賣仇恨、製造對立,冀望藉著民粹式熱情信念猶如宗教般地洗腦動員他們的選民,讓支持者將選舉「聖戰化

這種仇恨催化到了一個地步,就會變成「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信仰,進而給極端激進主義者「人人得以誅之」的合理化藉口與「殉道者勇氣」,「大罷免」正是如此。

自罷免提案以來,藍綠雙方都出現死人連署與連署資料不符等,涉及偽造文書的烏龍連署。然而最令人不解的是,這當中被搜查交保的,都是積極推動罷免民進黨立委的相關人士。從北檢南檢,這種司法雙標追殺,讓人見證到「納粹警察」的可惡與恐怖。

台灣社會的對立與衝突,在賴清德總統上任之後快速地升高與加劇;以「抗中保台芒果乾」分裂不同立場的民眾,在本質上就是靠著「販賣仇恨」以凝固擴大自己的基本盤,其目的就是為了要鞏固政權。賴政府為了推動大罷免,不斷藉著下鄉宣講造謠鼓動支持者對在野黨立委升高仇恨指數,正印證了「仇恨是民主選舉最好動員」。

那麼解決之道在哪裡呢?我們無法寄望一個掌握權力的人能突然醒悟,去實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烏托邦民主,因此制衡力量選民覺醒乃是唯一的解決之道。如果我們還相信民主制度是最好的政治體制,那麼我們應該要反省:

如果因為你的沉默縱容,造成了一個無可制衡的政府,這是國家之幸還是不幸呢?如果一切反對的聲音,都被打成掌權者認定之價值的背叛者,這是民主之幸還是不幸呢?如果你無法接受自己的想法可能是錯的,那麼民主的意義何在呢?如果你拒絕尊重、理解別人為何會有跟你不同的想法,那麼民主的真諦到底是什麼呢?

當有一天,民主不再能夠容忍反對聲音,並且靠著司法追殺在野黨,這樣的民主就名存實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