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 星期五

黃正忠/風險因應亟需建立氣候數據庫

◆  黃正忠/風險因應亟需建立氣候數據庫
◆  黃齊元/談判持續失誤 台灣全盤皆輸









黃正忠/風險因應亟需建立氣候數據庫


2025-08-08 00:00  聯合報/ 黃正忠(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世事難料,一下水太少、一下水太多。這兩年颱風再度如昔侵台,只是沒想到造成中南部更大規模的連續淹水,前災未消停,後災又肆虐,讓基層民眾叫苦連天。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全球平均氣溫已較工業化前暖化攝氏一點五六度,再不積極減碳,不到十年將面臨暖化攝氏二度的嚴苛考驗更極端氣候如影隨形金融機構、企業、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等各界,對可靠氣候數據需求大幅提升,這些數據對進行全面性氣候風險評估提升風險資訊揭露品質,及支援氣候減緩調適策略,皆具關鍵性作用

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的報告指出,氣候風險評估重大障礙依然存在,特別是在數據的可取得性品質可比性時效性方面,再加上取得數據的高昂成本等,更凸顯出取得可靠氣候數據必要性國際氣候科學家組成的「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才剛在六月底強調目前氣候科學不正義現況,呼籲世界對貧困國家提供更多氣候科學天氣監控援助。在台灣的我們不缺數據,卻缺乏能開放供各界應用的整合型國家氣候數據資料庫

七月中旬我出席中央研究院永續科學中心「產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研究計畫執行成果發表會,這是一個偉大計畫,一群使命強台灣科學家,希望利用氣候變遷高解析度資料風險評估工具,透過學研單位實務單位跨域整合,建構企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工具平台整體成果可作為台灣企業永續發展推動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科學應用基礎

數據大數據分析,已是當今各領域發展必要基礎。然台灣各單位所開發、收集與預測的各種氣候相關資訊,並無一個綜合整理數據資訊平台,因此隨著氣候變遷已成事實,各界要評估氣候變遷風險資訊,立馬會面臨數據資訊闕如,及分析結果驗證確信條件不佳困境

聽到中央研究院這項偉大研究計畫,進行兩期後,研究經費僅剩一年幾百萬元,心中感慨萬千!計畫成果建構完整氣候變遷實體風險評估數據仍有落差,後續平台的維運能量亦是隱憂,且還無法達到評估特定產業衝擊程度。這麼多跨域科學家參與國家級氣候數據資料庫建立工程,理應由中央政府全力支持建構開發,政府高層不能僅強化法規、要求企業揭露氣候風險甚至財務衝擊資訊,卻積極支持建立整合型國家級氣候數據庫,任由這麼多熱心、有使命感的科學家投入心血卻無疾而終,這是國家社稷極大損失

跨域科學家已經整合了,行政院各部會更應該整合,期待總統府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能為此氣候數據庫點燈照路

明明有這麼一匹難得的千里馬,政府的伯樂得趕緊出現才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