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零關稅亮牌太早 恐殃及無辜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川普關稅戰恐加速賴政府掏空台灣
◆  聯合報黑白集/川賴同款的鱷魚慈悲
◆  經濟日報社論/零關稅亮牌太早 恐殃及無辜








經濟日報社論/零關稅亮牌太早 恐殃及無辜

2025-04-13 03:0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記者趙容萱/攝影


面對川普對我國加徵關稅32%的衝擊,賴清德總統呼籲國人不要恐慌,強調不採關稅報復,並提出「透過談判,爭取改善」的應變策略。我國已經列入第一波談判名單,立即和美方展開談判。

政府透露的策略包括一,從台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二,擴大對美採購農、工、能源及軍備;三,擴大加碼對美投資;四,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五,解決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及洗產地問題。

由於我方亮牌太早,尤其是「零關稅」包藏諸多問題,後來川普雖然急轉彎「暫緩90天」,卻讓我方未來談判陷入退無可退的窘境。

第一個問題是,所謂的「爭取改善對等關稅」,根本就是美方灌水,我方卻急於對號入座。因為,對等關稅的真義,是指若台灣進口美貨的關稅稅率,高過於美國進口台貨的稅率,美國有權提高關稅,或由台灣降低關稅,直到雙方關稅稅率相等為止。反之亦然。

然而川普對各國實施10%~50%的關稅,根本就不是對等關稅;而是他的決策幕僚借用別的經濟學家的模型,套上自己錯誤的數據而自創的「貿易逆差率」,就是把美國與對方的貿易逆差,除以對方銷美總額,列為各國對美溢收的關稅,不但混淆對等關稅的定義,還被原作者經濟學家揭發用錯數據,從而對全球各國重課了四倍多的關稅

根據 WTO 的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加權平均關稅稅率資料,發現絕大多數國家對美關稅稅率,連川普政府所指控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例如川普政府指控台灣對美關稅達64%,但 WTO 的數字僅1.7%;歐盟被控對美關稅達39%,但 WTO 的數字僅2.7%。因此,賴政府決策團隊,未檢視川普所謂的對等關稅的正確及合理性,就急著認錯攬罪,做出改善對等關稅的承諾,實非智舉。

既然川普所謂的對等關稅名不副實,其實應正名為「扭轉貿易逆差稅,則賴總統的零關稅策略,若不能消除美國對台貿易逆差,也都無濟於事。從越南提出零關稅後,遭美方貿易顧問 納瓦羅強硬回絕:「即使越南對美關稅降至零,越南對美仍有1,200 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問題在他們還有非關稅作弊行為,包括出口補貼、操縱匯率、傾銷產品等等」。由此可知零關稅對川普政府沒有賣點。

而且,零關稅還會衍生「殃及無辜」的問題。台灣近年對美貿易順差,主要是半導體、資通訊、電子產品外銷暢旺所致,卻也種下川普對台「所有銷美產品」課徵「扭轉貿易逆差稅」的因,以致出口表現欠佳的傳產貨品,也要承擔高關稅之果。例如,已有毛利微薄的紡織業者,無奈而乾脆裁員、停工,此種弱者受害的慘狀,未來會越來越多

更嚴重的是,賴政府還沒掛號成功,就急著提出對美零關稅,讓美方更能予取予求,還會引發其他國家比照要求享有和美方一致公平的待遇,將來就會變成「全部進口零關稅」,更全面衝擊本土內需產業。包括養豬和肉雞等農牧業、汽車、保健食品等,將無法和零關稅的低價外貨競爭,而被全面打垮,行政院880億元的協助恐怕都是杯水車薪。賴總統要國人不必恐慌,自己提的零關稅應變策略,反而引發內需業者的高度恐慌。難怪有農民團體直言若被政府犧牲,將走上街頭抗議。

總之,面對川普政府名不副實、極端刻薄的對等關稅,賴政府只要趕緊向美方掛號準備談判即可,並可觀察其他國家的策略以及美方的反應,再滾動思考彈性應變的劇本;切勿再犯像台積電加碼赴美投資、零關稅等「太早亮出底牌」的錯誤,才不會在談判時已無籌碼而任人擺布。對國內相關產業更要通盤思考應變策略,避免殃及無辜,並提出合理而周延的救濟配套。














聯合報黑白集/川賴同款的鱷魚慈悲


2025-04-13 01:1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10日公布陸配與陸配子女除籍證明的解套方案。 記者廖士鋒/攝影


賴政府擴大清查並要求陸配及陸配子女繳交大陸除藉證明,惹來拆散上萬家庭的批評,陸委會忙釋出四情況可改具結,還口惠稱人道考量。如此作風,神似川普化身土匪全球搶錢,還要各國感恩戴德。

一位陸配昨天投書民意論壇,感慨「你心換我心 勿涼了陸配心」,反映了「都當台灣阿嬤了還要搞這東西」、「連做台灣鬼也要認證」的荒謬,直擊賴政府曲解法令對陸配忠誠查核的無理野蠻。

嫁來台灣多年的陸配最樸素的疑問是,當初取得台灣身分證不是已除掉大陸戶籍?若當時未繳證明,內政部如何完成登記?賴政府「沒事找事、寧可錯殺」,反人性廣撒陸配清查網,更讓他們時時面臨被驅離的憂懼。

隨著批評聲浪擴大,賴政府改口,赴陸有安全疑慮、行動不便等四情況可具結,說是以最人道方式解決問題,卻不願承諾常態化作為日後處理方式。

這讓人想到川普作風:先全球加稅十趴,再疊加對等關稅壓迫各國談判,引發風暴後就髮夾彎施小惠,暫緩九十天;但美國財長說「沒有報復,就得獎勵」,白宮顧問還明言可捐錢給美國財政部,完全暴露土匪心態

賴政府喜孜孜被美國列入第一波談判名單,但淪為美國餐桌魚肉的賴政府,卻轉身要脅霸凌陸配。這幅川、賴政府同款的鱷魚式慈悲嘴臉,真讓人惡心!
















聯合報社論/川普關稅戰恐加速賴政府掏空台灣


2025-04-13 01: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賴清德總統表示,台灣跟以色列為第一批關稅談判的國家,11日晚間也已進行談判,過程順利。總統府/提供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刀重擊全球經濟,台灣不只情資失準、行政失能,一連串的誤判,讓各方產業直接面對強力衝擊。幸好川普在美債等壓力下,臨時喊停關稅戰,為七十五國爭取了九十天的協商緩衝時間。賴清德總統也得意宣稱,台灣被美國列在第一批談判名單裡,政府會做好準備,讓美國好好談判。但賴總統提出的零關稅、大投資等策略,加上推動「脫中入北」的國家發展方向,讓人擔心,賴政府恐加速掏空台灣。

過去幾年,民進黨政府不斷告訴民眾,高科技產業是我國經濟命脈,半導體業及相關產業鏈是維持我國經濟實力的「護國群山」。檢調對於高科技產業人才遭對岸挖角的情況,早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就成立專案追查;為防堵高科技人才被陸企挖走,避免科技產業的營業秘密流向對岸,全台各地科學園區裡不少與對岸企業有關的公司、被挖角的工程師,都曾遭到檢調追查、起訴。調查局上個月公布,成立專案以來已偵辦逾百案陸企來台非法挖角案

政府嚴懲科技人才遭大陸挖角,卻無視一批又一批的頂尖人才流向美國,甚至主動列隊歡送。台積電在蔡政府時期就被當伴手禮送往美國;今年台積電不僅承諾加碼投資千億美元,還要在美設研發中心,等於是把技術、人才和資金都送往美國。即使川普數度點名台灣奪走美國的晶片,並威脅台積電不在美國建廠就課百分之百的稅,賴政府也不敢有任何回應,反而阿 Q 式自嗨,宣稱是台灣實力的拓展;賴總統還希望藉由晶片帶頭讓台灣「脫中入北」。

其實不只台積電,相關產業鏈也陸續配合到美設廠;台積電還須扶持英特爾的傳聞,也幾乎快成真。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更稱,美國要把半導體業從台灣移回美國。半導體產業及供應鏈已出現可能被掏空的警訊,護國群山地基大流失,賴政府卻在倚美抗中基調下,睜眼坐視台灣高科技產業被整碗端走。

這樣的情況已不只是高科技或半導體業,包括台灣過去在國際上極重要的工具機、螺絲、五金扣件等傳統產業,都有業者直言,若政府無法跟美國協商降低稅率,集團勢必要考慮到美國設廠。更不用說電子、電腦產業、汽車零組件等台灣重要產業,心都懸在半空中,不知如何因應。即使是綠營票倉台灣南部,集結雲嘉嘉六十三家上市櫃公司的「義雲會」創會會長林文村都說,「銷美產業大家一團亂,憂心產業斷鏈、斷資金,重新洗牌」。

產業界憂心忡忡,縣市政府都已感受到,但中央政府除些微撒幣補助,對外沒有與美國談判的籌碼與能耐,對內也提不住讓產業足以根留台灣還能生存的策略,一旦任由美國關稅海嘯襲擊,原本支撐台灣經濟的許多冠軍產業都可能從此被消滅,這是真正掏空台灣

全球都憂心川普關稅風暴,賴清德卻在地緣政治經濟的劇烈變動時刻,看到國家路線大轉向的契機,順勢推動「脫中入北」,重點是「入美」矽盾已被掏空,賴清德就搬出更空幻的「矽盾2.0」,聲稱台灣與全球北方的民主國家組成聯盟。賴政府的大投資策略,還將整合「台灣投資美國隊」,除了半導體,電子、資通訊、能源及石化等產業也都要徹底盤整打包;跟不上賴政府奔美腳步的傳產和農漁等產業,則只能在零關稅和撤除非關稅障礙下閉眼等待沒頂。

賴清德曾想「走入白宮」,卻引發美國「疑賴論」;川普關稅大棒狂舞,賴清德又想趁隙「脫中入美」;台灣不一定能「入美」,但會被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