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戰烽火四起 亟需沉穩應對之道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1930/web/ 

◆  聯合報社論/政商司法權貴集團不停圍事,奢談什麼公義?
◆  聯合報黑白集/賴政府何時自我解凍?
◆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戰烽火四起 亟需沉穩應對之道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戰烽火四起 亟需沉穩應對之道


2025-04-01 02:50  經濟日報/ 社論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於4月2日展開被稱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的全球性相對關稅計畫,國際貿易環境瞬間陷入一片恐慌。路透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於4月2日展開被稱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的全球性相對關稅計畫,國際貿易環境瞬間陷入一片恐慌。此次關稅政策不僅針對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也幾乎涵蓋了美國所有貿易夥伴,造成全球市場的劇烈波動與高度不確定性。台灣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更是首當其衝,如何妥善應對,已成為當務之急。

回顧此次事件的起因,川普政府早已對全球貿易失衡問題心懷不滿,特別是對於美國巨額貿易赤字,川普一再強調必須採取「公平」的互惠關稅措施,來矯正美國在全球市場上的不利地位。他公開表示,「所有國家都將成為新關稅措施的對象」,明確展現出全方位貿易保護主義的態度

這次最引發各國市場擔憂的,是針對汽車進口所實施的25%關稅,川普毫不在乎導致國內汽車價格上漲,甚至表明若價格提高,美國消費者將會更多地選擇購買本土製造汽車,從而支持美國國內產業發展。這種明確且激烈的貿易保護主義,不但導致歐洲與亞洲股市急劇下挫,投資人也轉向如黃金這類避險資產,金價已達3,127美元的歷史高點

台灣而言,美國這一系列動作帶來的衝擊尤為嚴重。台灣被列入「骯髒15國」,去年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創下歷史新高,達739億美元,是美國貿易夥伴順差排名第六,成為制裁的目標之一。而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科技產品,尤其是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這正是順差主因。若美國提高關稅,對台灣影響將是系統性的,勢必對整體產業競爭力造成嚴重衝擊。

事實上,市場已經給出了反應,川普關稅消息一出,台股立即暴跌906點,為史上第四大單日跌幅。其中龍頭企業台積電更是單日下跌4.4%,聯發科、大立光、鴻海等重要電子公司紛紛重挫,市場投資人情緒一度陷入極度悲觀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政府已經展現出積極應對的姿態。總統府和行政院緊急啟動全面經濟防禦戰略,周密進行影響評估與應對準備。行政院長卓榮泰已向總統賴清德提交詳細報告,迅速展開產業保護與因應措施,特別是支持可能遭受打擊的弱勢產業。此外台灣還積極尋求透過增加美國產品進口,例如購買阿拉斯加的液化天然氣等方式,主動降低對美順差,以期舒緩美方關切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場全球貿易紛爭不僅僅是美國與單一國家的較量,而是一場牽涉全球各經濟體的大規模經濟博弈。中國在這場紛爭中尤為關鍵,川普早在競選期間就曾揚言要對中國所有進口產品加徵高達60%的關稅,目前形勢更趨緊張。中美兩大經濟體若進一步升級衝突,全球經濟將面臨巨大的衰退風險。

美國此舉已引發國際間的強烈反彈加拿大、日本、歐盟等美國傳統盟友紛紛表示準備啟動反制措施,全球貿易戰正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在這種局勢下,台灣除了短期的應對措施,更應長期推動產業升級與多元化市場布局,避免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

最後,全球經濟環境的波動性顯然已成為新常態台灣必須保持高度的戰略彈性與韌性,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經濟結構,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才能在全球經濟動盪中維持穩定的發展。

國際局勢已經和傳統過去完全不同,面對川普的貿易戰風暴,台灣當前的應對不僅要沉穩且迅速,更需有前瞻性思考,結合短期戰術布局與長期策略調整。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經濟紛亂中站穩腳步,化危機為轉機,持續維持台灣經濟的成長與競爭力。











聯合報黑白集/賴政府何時自我解凍?


2025-04-01 04:47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在新北舉辦「人民是頭家」政策說明會,行政院長卓榮泰(左五)等人登台宣講。 記者林俊良/攝影


為了大罷免,民進黨黨政大員傾巢而出,四處宣講。重點之一,是指控藍白「亂刪預算」,導致政務停擺、人民權益受損。事實上,總預算有一千多億元是「凍結」而非「刪除」,但賴政府對預算解凍卻很消極,根本不想解凍。

首先,是口口聲聲「預算遭凍,發不出租金補貼」的內政部。早有專家稱,就算預算不解凍,補貼也不會發不出。何況,解凍不難,提出專案報告即可;國土署卻一味哭窮,把責任推給立法院。文化部長李遠更說,自己「不是要飯的」、「怕解凍再被羞辱一次」,充滿挑釁。

總預算「以凍代刪」行之多年,只要提書面報告專案報告,即可解凍。如今,在野黨似乎比民進黨還急,多位藍白立委聲聲催促,部會就是不送案。背後原因,不難想像:若預算解凍了,民進黨怎麼再宣傳「政務無法推動」、「藍白亂刪預算」?

無獨有偶,嚷了幾個月的「電價調漲」,也是一夕翻盤,變成「凍漲。如此自打嘴巴,賴政府當然不是考量國計民生、通膨壓力,而是漲電價恐招致民怨,為大罷免投下變數罷了。如今凍漲,又可把台電虧損責任推給在野黨,一舉兩得。

民進黨欲透過大罷免重回「完全執政」,無所不用其極。國安暴衝、內政則處於「自我凍結」狀態。為了權力,集體擺爛,才是最大亂源











聯合報社論/政商司法權貴集團不停圍事,奢談什麼公義?


2025-04-01 04:42  聯合報/ 社論
台灣高等法院今年1月裁定諸慶恩案開始再審,台灣高等檢察署撤回上訴,一審判決無罪確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已故巴黎銀行經理諸慶恩含冤廿二年,司法破例為他平冤翻案;在此之際,傳出與民進黨民代關係匪淺的「連一鮑魚」前負責人鍾文智,在判刑卅年五月定讞後,卻因電子監控不當解除而成功「落跑」。一方是無權無勢小民含冤送命一方是政商通吃權貴逍遙法外。兩案暗藏的種種司法醜惡不除,司法高層豈還有顏面自詡公義使邦國高舉」?

諸慶恩卅多歲即在外商銀行擔任經理,與同窗的妻子育有兩幼女。當年前程似錦、家庭美滿的他,因認真追債捲入富商翁茂鍾積欠銀行債務案,悲慘淪為「富商司法權貴集團」的代罪羔羊。他在二審改判有罪後冤死,而那些為惡者並未因他亡故而手軟,持續對其妻小進行司法追殺,要求賠償五億元損失。

翁茂鍾與司法界的勾串,從他介入「石木欽案」等種種醜聞所寫下的廿多本百官行述筆記,揭露與法官、檢察官等的複雜關係網,讓全體司法人員徹底蒙羞。尤其,這個「富商司法權貴集團聯手導演操控司法以求脫罪醜戲,導致諸慶恩冤死。時隔廿多年,司法僅還給諸慶恩遲到真相,但對於他一家受到的傷害,又豈能彌補於萬一?

令人憤怒的是,在高層讚嘆司法為諸慶恩翻案是「開創司法先例與奇蹟」時,他們卻不曾不肖司法官玩弄司法惡整平民惡行說過一聲道歉對於該案「不察」乃至「配合」的司法人員,司法並未高舉正義之劍,對假藉權勢助紂為虐的人給予應有的處罰

正因舊惡未除,也難怪在當前政治氛圍及體制下,依舊持續上演一幕幕司法雙標亂象。例如,大罷免的「死亡連署」,是藍綠陣營都有的硬衝連署量而衍生的問題。但目前的情況是,凡被告是藍營的全都「小案大辦」,凡是綠營就視而不見。事實上,從罷韓、罷樑到如今罷藍委,都傳出有死亡連署,卻未見檢方以相同標準偵辦

再看,司法於偵辦國民黨台南市黨部死亡連署案、花蓮縣府人員的查連署書案,都運用了疑似押人取供」的老套路。對此套路深有體會的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憤而泣訴,他不僅因遭羈押而無法陪伴臨終老父,檢方還違反偵查不公開配合媒體爆料,「一輩子的痛我要怎樣原諒」!相對於鍾文智遭不當解除電子監控而落跑,柯文哲血尿仍一再延押,當然是雙標

直言之,除了諸慶恩案暴露的「富商司法權貴集團」,更可能存在「政治司法權貴集團」。去年底,涉嫌掏空公司資產逾十億,且因光電弊案索賄逾億遭通緝的前台鹽董事長陳啓昱,竟可從容潛逃達廿四天,該串證的恐怕早串證了。

更離譜的是,就在柯文哲案、陳啓昱案凸顯司法境遇不一之際,立委黃國昌曾連連示警,指出鍾文智有棄保潛逃紀錄,竟還有民進黨立委透過修法企圖為他脫罪。在高等法院審理期間,還發生法官被施壓要求自行迴避,只因為「鍾文智不喜歡該法官」,最後仍讓鍾文智潛逃得逞。事態至此,司法顏面蕩然無存

再看,鍾文智利用「加重保免電子監控」的司法漏洞成功潛逃,證明「有錢人就是有特權」的事實。司法院雖坦承違失,但輕輕一句「對合議庭違反程序深感遺憾」,如何挽回被踐踏的正義?

諸慶恩世紀冤案宣判無罪,只是台灣司法掛出的一塊遮羞布;但鍾文智潛逃,又把這塊布偷走了。司法如果不能深刻地自省究責,拋開政治表功或利益糾葛秉公辦案,讓政商司法權貴集團絕跡,如何能無愧說出「公義使邦國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