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X日」遠比對等關稅可怕—川普的軟肋(廿五)
◆ 【專家之眼】黃仁勳訪中對台灣的啟示
【專家之眼】黃仁勳訪中對台灣的啟示
2025-04-21 07:15 聯合報/ 湯紹成/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上海市長龔正(右)18日會見黃仁勳。(取材自上海發布微信公眾號)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於今年4月中旬訪問北京,這是美國對中國祭出新一輪 AI 晶片出口限制後,他首次造訪中國。這場原本具有商業性質的行程,在當前美中科技對抗與地緣政治高度敏感的背景下,引發廣泛關注。對台灣而言,更帶來深刻的戰略啟示。
首先,黃仁勳此行的背景具有高度政治性。美國政府近期突襲式禁止 NVIDIA 向中國出口其專為符合法規所設計的 H20 AI 晶片,打亂原本該公司預計供應給中國雲端與 AI 企業的計畫。H20 原本是 NVIDIA 在法規壓力下尋求的市場妥協方案,如今卻因川普政策變動而被全面封殺,導致公司蒙受重大損失。這不僅是一款晶片的失敗,更反映出在全球科技冷戰架構下,企業如何在市場與政策之間艱難困境。
對台灣企業而言,這是一項直接而鮮明的提醒:全球市場已深陷政治風險交織的局勢中,企業不可僅依賴技術優勢或既有通路,必須預作風險管理與市場多元布局。科技與政治的界線日益模糊,制度縫隙的操作空間愈來愈小,技術中立的特質日益消失。
其次,黃仁勳在訪中期間公開強調,中國對 NVIDIA 全球業務的重要性,並表達持續合作的意願。這顯示,即使在美中政治關係緊張之際,科技企業仍需維持與主要市場的聯繫與溝通。
第三,面對美中科技競爭白熱化,台灣應加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AI、半導體設計、高效能運算等關鍵領域,正是台灣技術優勢的集中區。政府與企業應持續投入研發資源、完善產業鏈布局,降低對外部供應與市場的過度依賴,以提升系統性韌性。
最後,黃仁勳作為台裔美籍的全球企業巨擘,他的行動展現出台灣人在全球科技網絡中扮演的橋樑角色。台灣應善用這類跨國人才優勢,促進與美國、中國及其他科技大國之間的對話與合作,在全球科技政策與標準制定中爭取話語權,擴大國際影響力。
總結來說,黃仁勳訪中不僅是對市場變化的戰略應對,更是當代科技企業面對地緣政治壓力下的生存樣本。台灣若欲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維持領先,勢必需從這場行動中汲取教訓,建構具備前瞻性、風險容忍度與創新驅動力的產業生態系統,才能在風雲變幻的國際舞台上穩健前行。
【專家之眼】「X日」遠比對等關稅可怕-川普的軟肋
2025-04-21 07:56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總統川普。(路透)
史詩《伊里亞德》中的主角、刀槍不入的「希臘第一勇士」阿基里斯,最終卻因一箭射中腳踝而死;《聖經•士師記》中的參孫,儘管能夠徒手撕裂獅子、以驢腮骨擊殺千人,卻因被一位柔弱女子剪去了頭髮,而喪失生命;在《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儘管擁有神通廣大的能力,卻無法擺脫「緊箍咒」的禁錮。
阿基里斯的腳踝、參孫的頭髮以及孫悟空的緊箍咒,都深刻著一個共同的教訓:即便擁有無與倫比的力量,每個英雄也難免受限於內在的脆弱或外界的束縛。美國為當下世界第一強權,其軟肋在於不斷累積的聯邦政府債務。
美國聯邦預算依據支出用途劃分,約涵蓋廿個功能類別。民國一一四年(2025)財政年度,在所有聯邦政府支出類別中,淨利息支出-即支付的債務利息淨額-達到4,890億美元,占比14%,位居第二,甚至高於占比13% 的國防支出。
這筆相當於新台幣15.93兆元的利息支出,若以我國中央政府總預算作為參照,即便「連續五年」將我國中央政府所有歲出用於支付美國聯邦債務的利息,仍然不足,美國聯邦債務的嚴重性,可見一斑。那麼,為何美國政府的利息支出如此龐大呢?
自民國廿二年(1933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僅在十二個財政年度實現預算盈餘,最近一次出現盈餘是在民國九十年(2001)財政年度,是小布希政府接替柯林頓政府的第一年。預計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財政年度,聯邦財政赤字將增至1.94兆美元,占美國 GDP 的6.5%。在長期財政赤字的情況下,美國聯邦政府只能依賴不斷舉借債務來維持正常運作。
因此,龐大利息支出的根源,正是這些年復一年、不斷積累的債務舉借所致。雖然透過舉債來應對支出已成為美國聯邦政府常態,但這一做法並非沒有其限制。
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1月2日,美國聯邦債務上限重新生效,金額為36.1兆美元,而目前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金額為36.2兆美元,已經「破表」、超過了債限的天花板。美國聯邦政府目前仍然可以維持正常運作,完全依賴所謂的「非常手段」(extraordinary measures)來進行債務操作。這些手段與操作,為財政部取得了極有限的頭寸調度空間,以「苟延殘喘」來形容,並不為過。但這些「非常手段」,即將耗罄。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CBO)推算,按目前債限,「非常手段」的操作,在八月或九月間就會不足以因應聯邦政府支出所需;隨之而來的就是-開始出現美國聯邦政府跳票與債務違約的「X 日」(X-date)。CBO 甚至發出警告,若聯邦政府舉債需求大於預期,「X 日」的到來,可能會提前至5月下旬或6月上旬。
在美國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聯邦政府債務違約的情形。若「X 日」果真降臨,後果與影響將會遠大於先前「對等關稅」的衝擊;不僅全球金融秩序將遭遇劇變,聯邦政府本身也將無法繼續正常運作。要解決這一危機,唯一的辦法便是再次提高債務上限,或是再度暫停債務上限一段時間,以使美國財政部能夠繼續舉債。
但一個靠債務運作的政府,有賴健全且穩定的債市。正因如此,當美國債券殖利率開始攀升,川普政府隨即宣布暫緩實施「對等關稅」。川普儘管霸道,根據其健康檢查的結果,認知功能並沒有障礙。川普深知,美國的軟肋在聯邦債務問題;一旦財政部無法繼續舉債,總統的權力與影響力將大受制約,美國聯邦政府最嚴重恐將面對被迫關門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