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角力 誰贏面子誰贏裡子?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林佳龍的牌理
◆  聯合報社論/川習會未談台灣,焉知禍福
◆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角力 誰贏面子誰贏裡子?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角力 誰贏面子誰贏裡子?


2025-11-01 00:5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習近平與川普在釜山掰腕,誰站上風?美國紐約時報解讀,川普贏得面子,習近平贏得裡子。路透


習近平與川普在釜山掰腕,誰站上風?美國紐約時報解讀,川普贏得面子,習近平贏得裡子。本次川習會,中國大陸靠著兩招:停止購買黃豆、管控稀土出口,沒做太多讓步,就讓美國調降關稅並延後出口管制。具體而言,紐時寫道,北京使出對稀土近乎壟斷的權力以及對美國黃豆的購買力,取得華府的重大讓步。中方則讓川普一份協議可以對外宣稱勝利

好戲還在後頭。美中兩國的貿易戰畫下暫時休戰,劍拔弩張稍有緩和,美國已被中國大陸的稀土管制牽著走,反攻為守,而且已經打完所有的牌;中國才剛開始出牌,底氣愈來愈足。在美國一連串科技管制下,中國加速科技自主,中國的製造業產能占全世界超過30%,中共四中全會再度定錨深化科研科技自立,將製造業為基礎,往工業大國科技大國邁進。

相對的,美國籌碼愈來愈少,原想從筆記電腦飛機引擎關鍵軟體對中國限制出口,但也擔心中國會對鋰電池醫藥原料稀有資源對美國限制出口近日武器投鼠忌器,如果阻斷中國進行美元、SWIFT 交易,固然會擾亂中國的國際貿易投資流動,但中國經濟量體,殺人一萬自損八千,內傷嚴重,得不償失,所以遲不敢動手。最要命的是中國對稀土管制新辦法,在這次會後延緩一年,但對美國還是一大隱患美國自製及和澳洲協議合作,要量產緩不濟急

美中貿易戰曾被視為一場扭轉全球權力格局豪賭。川普以為透過極限施壓關稅圍堵科技封鎖,就能迫使中國屈服,重塑美國製造全面領導地位。然而開戰七年之後,局勢卻呈現出另一種顛倒面貌,中國不但沒有被拖垮,反而藉由壓力加速產業自主化並為技術脫鉤準備主動加速反攻

貿易戰爆發初期,中國的確遭遇陣痛,出口受挫、科技供應鏈被卡脖子。北京採取了與美國完全不同的策略,未以短期妥協換取緩和,反而以結構改革應戰提升內需市場全面推動產業升級。「內循環」促成關鍵技術國產替代,「走出去加速供應鏈向全球多元市場延伸關鍵原材料、能源、航運等戰略領域建立掌控反制能力。當美國想加碼施壓,中國擁有足以制衡籌碼,尤其是稀土製造能力

美國把晶片視為戰略資源;如今,中國將稀土電動車船舶製造新能源產品化為反制武器,迫使美國在談判讓步,讓部分 AI 晶片重新出口中國,讓輝達和中國直接談對台軍售延遲美媒甚至直言這是「向中國示好」。這些都顯示,美國想讓中國痛,但最後痛的是自己。

美國原本不可一世自信心動搖了,反而看到中國韌性。美國最具創新象徵矽谷,正在掀起一波「向中國學習」風潮。這批美國科技產業精英稱讚中國基礎建設速度,他們驚訝AI 企業如 DeepSeek成本效率,從而開始質疑美國制度執行力。甚至有人認為中國的強勢政府集中投資高效率關鍵。當美國科技菁英開始羨慕競爭者制度,代表的不僅是焦慮,更是優勢消退

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結果是,愈封鎖愈幫中國成長。川普想藉貿易與科技戰延緩中國崛起,但結果卻刺激中國全產業鏈升級倒逼中國掌握更多標準規則加深全球中國市場供應鏈依賴,並且促使中國推動去美元化金融自主

美國的施壓本意削弱中國,卻在無形鍛造出一個更強大敵手。美國壟斷晶片,中國就催生替代;美國想切斷市場,中國就擴大全球合作。如今,北京對任何追隨美國封殺政策第三國,都進行報復顯見強弱已經易手












聯合報黑白集/林佳龍的牌理


2025-11-01 01:2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外交部長林佳龍發文表態力挺林岱樺參選高雄市長,引發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林佳龍常不按牌理出牌,他不坐鎮外交部指揮,卻不時親自輕騎出訪邦交國及非邦交國。這點,與喜歡四處遙控的前外長吳釗燮截然不同,難怪傳出兩人不和。奇的是,川習會當天,林佳龍不關心美中會談結果,卻以正國會「當家」身分發文力挺林岱樺「不貪不取」,並為其造勢晚會宣傳,當即掀起黨內一陣波瀾。

林佳龍跳出來力挺林岱樺,外界有三種解讀第一,從善意的角度:這是在幫忙緩和林岱樺受當局司法「打壓」的氛圍,如此,可避免她最後忿而脫黨參選。第二,從算計的角度:林岱樺氣勢已不如前,林佳龍相挺未必能助她出線,卻足以在初選拉走邱議瑩的支持者,最後幫賴清德屬意的賴瑞隆勝出。這從邱議瑩立馬開嗆,即可見端倪

第三種解讀則比較迂迴:去年同是正國會的陳亭妃要爭中常委,旋遭正國會「除名」;今年八月大罷免失敗,林佳龍第一時間率眾「卓」,向賴清德表忠。如今或許林佳龍覺得未獲足夠尊重回饋,包括林右昌迄未安排,因此藉林岱樺事件表示不滿,更傳達二○二八「有我角色」的聲音。

林佳龍行事不似吳釗燮的囂張,但兩人的瑜亮情節外交事務糾纏不休,賴清德卻只能坐視實屬不智。林佳龍藉力挺林岱樺隔山打虎一箭三鵰,果然全黨震動正國會不是吃素的











聯合報社論/川習會未談台灣,焉知禍福


2025-11-01 01:1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川習會登場前,川普(左)禮讓習近平先行。 (歐新社)


川普與習近平在釜山高峰會,既是兩個政治強人對決,也是兩個全球強權對決。他們所達成的協議,看來似乎可以持續;這對全球秩序及台灣的未來,都有長遠的影響。

八年前,川習兩人曾分別在海湖莊園中南海見面互訪;如今,兩人的權威強大許多。習近平已是第三任國家主席,未來還會掌權多久,仍沒人敢公開討論,他沒有被逼退壓力。川普則是第二任,因其間沉潛四年,對於權力更為敏感。除要求下屬絕對忠誠決策由上而下方式與習近平有驚人相似政由己出不容幕僚置喙

但如今的中國已今非昔比,整體國力快速躍升;川普再度對中國發起貿易戰,這次卻談得很辛苦。環顧全球,中國成了唯一能公開抗拒川普相對關稅的國家,自四月起寸步不讓

這場貿易戰本來就不應該發生,當今全球最重要雙邊關係莫過於美中關係,川普卻搞砸了。他嚴重誤判,誤以為大陸出口高度依賴美國,處於劣勢;卻忽略中國可以改買巴西黃豆,南方國家更是中國廣大替代出口市場。相反的,美國高度依賴中國掌控稀土供應幾無替代來源

川習會,川普大肆吹噓協議成功,其實是白忙一場。中國並沒有讓步多少,談了半年多,只是回到原點。誠如中方談判代表李成鋼吉隆坡會談所說的,「美國的態度強硬的、中國的立場堅定的」。

但由於美中關係兩國都非常重要,所以雙方不希望關係破裂。因此,川普除釋放峰會成功訊息透露可能停止引用「三○一條款」調查中國是否遵守貿易協議,並稱會考慮對輝達最新 Blackwell AI 晶片解禁。中方也配合行事,在峰會,就宣布開始購買美國黃豆

最後雙方多項爭議領域達成協議,包括:美國下調對中國芬太尼關稅至十%,中國採購美國黃豆、並延後稀土出口管制一年,同時批准 TikTok 美國業務所有權出售。美方則擱置原定十一月起生效的一○○%懲罰關稅,並暫停關鍵軟體飛機零件大範圍出口管制,也取消中國船舶港口費

不少人認為,美中未來還是會衝突不斷、反覆升溫,將耗盡習近平和川普之間的耐心信任。但為了平息美中緊張,這次川習會設計了一套美中互動架構,鎖定未來一年領導人互訪的安排:川普將於明年四月訪問北京,習近平則同年稍晚回訪。為使峰會成果持續兩國幕僚必然需要不時穿梭往返擬訂可行議程共識兩位領導人也可隨時掌控情勢,使情勢不致升高。

至於台灣會不會在川習會成為交易籌碼?川普在會兩度提過會談到台灣問題,但結果卻沒談;美國不提並不奇怪,倒是中方未提,就顯得特別。有人猜測,是會面時間太短,來不及處理。但是,美中貿易分歧已在先前吉隆坡會談談妥,有人猜測這次會面主要專注經貿事務不想節外生枝。尤其川普主動提出俄烏戰爭,要中國大陸協助;習近平應可順便帶出台灣,但最後還是沒提。

無論如何,在 APEC 場邊會談沒談到台灣,並不意味明年四月川普訪問北京也不會談。中方也許希望看到的順序是:先求貿易戰停火,緩和局勢,再開始討論更大的地緣戰略問題台灣問題正是其核心。

國務卿魯比歐會前稱,川普不會以台灣為籌碼,以換取對中貿易妥協;對此,賴政府認為是「令人鼓舞的訊號」。但以川普由上而下決策風格,魯比歐等對華鷹派未必有機會影響決策台灣對自己的未來,絕不能只仰賴美國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