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半導體業走向新冷戰時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老殘機組當救援,台電要把鋼索走到斷?
◆  聯合報黑白集/減少仇恨救生育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半導體業走向新冷戰時代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半導體業走向新冷戰時代


2025-09-20 01:00  經濟日報/ 社論
若中國啟動全面禁購美國AI晶片,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可能進入新冷戰時代。路透


外媒報導:北京政府下令中國科技巨頭停止採購輝達 RTX PRO 6000DH20 晶片替代品)降規改款晶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對此表示失望。以此延伸未來最糟情境,若中國啟動全面禁購美國 AI 晶片,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可能進入新冷戰時代

在人工智慧成為國力核心的時代,北京政府選擇性杯葛輝達 AI 晶片,這不僅是一項經濟措施,更是科技冷戰格局中的戰略轉折此舉固然將在短期內造成市場震盪,更可能在中長期改變全球半導體產業版圖,對美國、中國與台灣都帶來深遠影響

短期而言,美國晶片大廠輝達將是首波受害者。輝達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來自中國的營收約占其總收入17%。若禁令落實,這些高毛利訂單將瞬間蒸發。中國資料中心雲端服務商未來若無法合法取得輝達相應的 GPU,只能依靠既有庫存、灰色供應鏈。這不僅使美國企業財報失色,也意味著中國 AI 應用腳步將被迫放緩。台灣則因身處供應鏈關鍵環節,尤其是台積電等先進製程伺服器零組件廠商,都會連帶遭受波及,短期內訂單延宕稼動率下滑風險難以避免。

對中國而言,短期衝擊雖大,但本土業者卻可能因「禁購」而迎來意外商機。華為昇騰晶片雖採7奈米製程,效能相當於輝達同款晶片六至七成,但在美國產品被排除後,將迅速成為唯一選擇,需求大增寒武紀思元系列在科研與邊緣 AI 領域也將有新訂單湧入。中芯國際作為代工廠,會因華為與寒武紀急需投片產能增加

中長期影響更加耐人尋味。對美國而言,中國市場的流失雖然短期痛苦,但長遠來看反而會加速供應鏈重心轉向歐美、日本與中東;短期內中東更可能成為 AI 運算晶片新興需求重鎮。失去中國後,美國業者將在「友岸市場」尋找新的增長動能。更重要的是,中國若自行築起高牆,美國反而更能說服盟友減少依賴北京,鞏固其在全球 AI 生態中的主導地位。

中國未來若進入「國產替代」階段。華為有望壟斷本土 AI 晶片市場,打造國家級 AI 平台。寒武紀則因國家扶植亦擁有一席之地,但也可能因政策整併而與華為協同中芯國際則將被推上「戰略代工廠」的高度,獲得政策資源。然而,若無法掌握 EUV 高階光刻機、HBM 記憶體等關鍵技術,中芯國際即使能持續在5-7 奈米擴產,仍難突破與台積電、三星間的技術鴻溝。這意味著,中國 AI 晶片最終可能形成一個「自給自足落後一世代」的封閉市場,難與國際主流正面競爭。

至於台灣,短期衝擊難以避免,AI 伺服器零組件將面臨需求下滑。然而,中長期來看,台灣在美國、日本與中東市場的角色將更加關鍵。當中國逐步被排除在全球高階晶片市場之外,台灣將更緊密地與美國綁定,成為 AI 晶片與先進製程的核心供應者。這固然提升台灣的戰略價值,但也同步加劇地緣政治壓力。特別是中國國產 AI 晶片若無法突破效能限制,對台灣半導體的競合可能會被視為敏感議題,進而使兩岸科技摩擦更加尖銳。

整體而言,北京若真的啟動全面禁購,短期將是「三方皆輸」的震盪期:美國失單、中國斷供、台灣尷尬;中長期則可能開啟「產業新冷戰」格局:美國與盟友市場更加鞏固,中國走向內循環,台灣則被推向衝突前線。對台灣而言,我們不能再僅以中國或美國需求作為半導體成長的唯一保證,而必須更積極拓展歐日新興市場,同時強化供應鏈的多元性自主性

更重要的是,台灣必須將半導體視為國家安全戰略的一環。除了維持台積電的全球領先,也要布局 AI 伺服器、散熱、封裝、材料等整體生態鏈,避免單點受制於人。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 AI 時代的全球產業新冷戰中,不只是代工者,更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支柱













聯合報黑白集/減少仇恨救生育


2025-09-20 01:05  聯合報/ 黑白集
搶救生育率,行政院會日前通過「好孕三方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生育率再創新低,賴政府祭出三招:加碼生育補助每胎十萬元,人工生殖補助費用一半,對暫時無法生育者補助凍卵。看起來政策立意良好,但能不能達到「催生」效果,恐怕不容樂觀。

近幾年,台灣新生兒人口年年降低。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還有廿.八萬,民國一九年(二○二○年)驟減為十六.五萬人,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之後僅剩十三萬餘人今年則估計不到十二萬人十年之間,新生兒減少四成多,像溜滑梯一樣。從四月至今,新生兒數每月都滯留在八千多人,顯示年輕人完全失去生兒育女興趣

近年政府鼓勵生育補助養育的政策從未間斷,為何從未見效,而且洞越補越大?政府看到的問題都是經濟因素,因此不斷加碼「金錢」補助;然而,年輕世代追求的是一種「幸福感」,卻是政府遠遠無法提供的。

不僅如此,政府近年釋放的是停不住仇恨感:教你懷疑身邊的人的忠貞,教你仇恨那些你甚至不認識的人,教你用最廉價的方式詆毀對手,教你不能把南部的電送給北部使用,甚至教你把剛剛合法選出的立委統統罷免掉,然後教你要準備好把孩子送上戰場,像烏克蘭那樣。在這樣的仇恨氛圍中,我們的年輕人怎麼會有生兒育女渴望

賴總統可以不斷加碼補助假裝很關切少子化問題。但他如果少一點仇恨治國,也許功效更大












聯合報社論/老殘機組當救援,台電要把鋼索走到斷?


2025-09-20 00:57  聯合報/ 社論
台電林口火力發電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興達電廠發生氣爆後,國內供電進入新一波緊張期。未料,林口一號機及二號機近日相繼故障,使電力備轉容量率一度降到三.八%,距離紅燈警戒僅一步之遙。為此,台電全力啟用水力發電,包括核二、核三的輕柴油渦輪機所有備用機組都出動,連台積電等工業大戶要求啟動緊急發電機組。經濟部長龔明鑫承諾夜間電力備轉容量「不低於六%」的保證已破功,台電的供電鋼索還能走多久?

台電「不缺電」的蒼白承諾,大家早已受夠。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台電除了把層出不窮停跳電事件推給「小動物們」,並以各種手法偷偷啟用各種除役老舊機組,連核電廠火力機組都不放過;甚至還發明「藏電於民」之計,要求工業大戶自備緊急發電設備。如此東掩西藏,無非就是要遮掩供電左支右絀真相,以照亮民進黨「非核家園」的偉大目標。然而,虛空崇高非核,再也遮不住台電供電窘迫真相

以九月十八日這天為例,即使在大白天,太陽能發電僅占總體發電量的四.七五%,風力發電更少,僅占○.六%。換言之,民進黨吹噓多年的「風光電力」,在投注了幾千億元資源後,兩者發電量竟然僅達五.三%,距離蔡政府誇稱的廿%簡直是天淵之別。在某些天氣晴朗的日子,太陽能光電在白天有時確能貢獻廿%的電力;但太陽一下山,電力立即毫無懸念歸零至於風電,則鮮少貢獻一%以上的電力

這就是台灣「綠能」的真相,完全不是民進黨描繪的那般美景。在魅惑人民多年之後,蔡政府知道綠能廿%目標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無法達成,也只是悄悄將數字下修十五%,再把目標年限往後延;因為,那反正是後人的事。問題是,這廂要替代「核能」的綠電還未建立,那廂卻毫不猶豫地把核電廠關閉;這樣的執政者,似乎連「務實」的能力都蕩然無存了。

台灣今天的供電景象,就像一張破碎拼圖,每天都在四處拼湊可用的電力;一邊忙著走鋼索救火,一邊忙著編故事安撫人民。前兩天,屏東下雨,太陽能發電馬上缺了一角,經濟部只好下令水力抽蓄發電全部啟動。最諷刺的是,台電竟喜不自勝地說,馬上有兩個颱風要來,屆時可以帶來豐沛雨量,讓水力發電暢行運轉試想,當台灣落到要靠「颱風救發電」的地步,人們還能相信台電和這個政府「供電無虞」的許諾

在興達電廠氣爆之後,供電已經十分緊張,繼又發生林口一、二號機陸續故障,將緊俏的供電情勢繃到最高。台電機組故障頻率越來越高,原因不難想像:一是許多支援機組多為老舊退除役機種,原本就不耐操;二是擔任主力火力機組過度使用下,漸漸磨出狀況;三是為了上陣支援電力,許多機組可能無法正常歲修保養,就奉派上場。正因為如此,只要一個零件出問題或是管線破裂整個機組就陷入癱瘓。台電的謊言太多,已到了它隻手摀不住破漏地步

無論如何,備轉容量率出現三.八%的警戒,絕對是不容忽視警訊。如此不穩定供電,不僅台積電感到惴惴不安,各行各業生產者和一般人民都七上八下,提心吊膽。就算台電自己不怕走鋼索,但它能強迫全民和它一起走鋼索嗎?尤其,派一群老殘機組擔任電力救援,不僅製造汙染,更加深鋼索斷裂風險。賴政府希望大停電的危機重演嗎?

賴政府若不從源頭修補電力政策,卻斤斤計較想要調漲民生電價,它只會迎來洶湧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