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0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盡量從工程師的眼光來看事情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3546/web/ 

◆  民間兵推價值:提兩岸和平方略
◆  川普大殺四方 美國世紀岌岌可危?
◆  異床異夢 美中博弈才開始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盡量從工程師的眼光來看事情
◆  大罷免 台灣民主陷困局
◆  避戰安生 從根本尊重軍人
◆  想拗國會多數 綠營別高興太早
◆  審慎管制輔以自律機制,促進融資租賃業與企業共榮 2025-05-21 00:00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2024-12-20 10:00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2024-12-02 10:42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2024-10-24 00:0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應盡量從工程師的眼光來看事情


2025-06-10 00:02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大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最近很多人在談人形機器人,中國在這方面的確表現得很先進,有機器人參加馬拉松比賽,這不是容易的事。我在這裡卻要講一個故事。

很多年前,美國有一所大學發展一種機器人,這個機器人穿了溜冰鞋,可以在一般的人行道上行動,目的是希望這種機器人可以取代郵差,挨家沿戶地送信。當然遇到的困難也不小,認識門牌號碼已經不容易,在街上被人碰撞更是麻煩。在發展時期,美國國防部正在發展 ARPANET,也就是網路通訊的開始,那個機器人送信研究計畫就被迫停止了,因為網路通訊愈來愈發達,人們利用電子郵件,大大地減少了郵差的需要。

對工程師而言,他們在解決問題上,不習慣於模擬人如何解決問題。比方說,在電鍋沒有發明以前,煮飯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先要大火收乾水之後再用小火,可是電鍋完全沒有模擬這種手工做法。洗衣機也是如此,現在洗衣機洗衣服的方法和手洗是不一樣的。

很多年前,英國著名數學家 Light Hill 教授就曾經指出這一點。他說,如果我們要使一架飛機很精確地在一條跑道上降落,我們不該注意好的機師是如何做的,而應該發展一種輔助系統,使機師不會偏離跑道,而且高度等等數據資訊也都正確。Light Hill 教授雖然是數學家,但曾經幫助過英國發展出這種系統;他強調,我們應該多多注意工程師的想法,而不必太重視人是如何工作的

我再舉一個例子,我知道有些教授想利用影像處理技術,來解決如何辨識敵機和我機的問題;其實他們不知道有一種敵我識別器技術。現在每天早上,都有一位軍官會在我國所有的戰鬥機上設一個敵我識別器,如果我們的雷達碰到了自己的飛機,飛機即會反射一個電磁波,使得這架飛機顯示於雷達上時,下方會出現一個白點;大家因此知道,每天敵我識別器頻率是保密的,所以敵機在我們的雷達上不會顯示白點。這種敵我識別器已行之多年,這又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工程師可以用科技來解決問題

假設我們有一台電腦,裡面有非常機密的資料,也就是說,它只能與特定的電腦來往,這時它可以用敵我識別器的觀念來確認連上的電腦是否合乎規範設定;這個辦法,就是將所有可以和它連接的電腦都裝上識別軟體。這台電腦會不時地向任何一台與它相連的電腦發送出一個訊號,如果這台電腦是合乎規範設定的,其送回的訊號也就沒有問題,否則回傳的訊號會立刻顯示這個電腦不可靠。

人形機器人最近很受媒體的重視,這是一種耀眼工業產品,但它是否的確對工業有用仍是值得考慮的。其實發展高規格機械手臂,遠遠比發展會跳舞的機器人更有價值,因為工業界最需要的還是機械手臂,可是非常精確又耐用的機械手臂卻相當難製作。

希望社會知道,真正有用的科技,不一定是耀眼的












異床異夢 美中博弈才開始


2025-06-10 00:03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中美兩國正在進行貿易談判。圖為2017年川習會。(路透)


美中雙方五月於日內瓦議定的共識,顯然有相當大歧異。川習通話後,兩國於倫敦再次進行新一輪經貿磋商。從各種情境推斷,此輪談判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雙方在「雖不滿意但可接受」下,達成一定程度的協議。但由於美中互信不足,因此未來勢必仍有許多爭議。可以確定的是:美中關係將持續跌宕起伏

川普認為,他國對美的貿易逆差都是「賺了美國人的錢」。這種無視國際貿易比較利益法則的一元思考,使得川普認為全球最大消費國的美國具有絕對議價權;所有對美順差國,都會主動想和美國達成協議。

然而,且不論大陸早已逐漸降低對美的出口依賴。北京認為,美國對陸貿易不平衡看法存在根本性認知錯誤。其論點包括:

、美國的出口限制是美中貿易逆差重要原因。中美之所以存在巨大貿易順差,主因之一是美國對大陸不斷升高出口管制,以致影響高科技產品出口。換言之,並非大陸不買美國產品,而是美國不賣。

、中美貿易順差是由產業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導致。北京強調,美國為因應經濟全球化,自廿世紀八十年代將造成汙染、勞力密集等生產外包彼時大陸正透過改革開放吸引外資、全力發展製造業。在一推一拉過程,大陸成為全球工業門類最完整的製造大國,美國製造業則逐步空洞化。亦對北京來說,中美經貿的本質,是全球最大製造國與全球最大消費國之間的供需合作

、中美服務貿易呈現高度逆差。北京多次強調,美國在將製造業外包的同時發展服務業;歷經數十年發展,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服務出口國,每年涵蓋金融、旅遊、工程、醫療、雲端運算、影視的服務貿易順差將近三千億美元。以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計,大陸對美服務貿易逆差為二六五點七億美元,占美國服務貿易順差總額九點五%左右,美國不但早已是大陸服務貿易的最大逆差國逆差規模也呈現擴大趨勢。

基於上述理由,北京才一再重申「中美貿易不平衡是偽命題」,顯然這樣的論述川普不可能接受。但由於美中都面臨各自的內部壓力,因此即使此次談判美國仍將表現強硬態度,仍會以達成協議為首要目標。對北京來說,與美升高對抗並非此時最佳的戰略選擇;一再重申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北京,亦將會在可控範圍內妥協。也就是說,在美中各有需求、且都不願意承擔談判失敗風險的前提下,美方很有可能將以盼陸放鬆稀土管制、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購買更多農產品,交換大陸輸美產品關稅的降低。

然而,由於兩邊認知差距過大,此次協商完成後才是博弈真正的開始。美中勢必在異床異夢中各說各話,並在多輪極限施壓探底後,進行多層次的交易。

至於台灣問題是否會成為兩強談判的籌碼?或在何種情境下將成為籌碼?對此台灣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除審慎評估,還必須應超前部署、提出各種預案因應!




2025-06-09 23:05 聯合報 / 季青 季青漫畫










民間兵推價值:提兩岸和平方略


2025-06-10 00:20  聯合報/ 李志堯/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前副院長(桃園市)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現任台北政經學院基金會和平安全研究中心(CPAS)執行長,將主持「2025台海防衛兵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政經學院主辦的台海兵推,將於今明兩日登場,參演人員包括國內前政軍高層人士及四位美日退役上將,並強調兵推絕不美化結果、不預設立場,盡量如實呈現一旦開戰,我方可能遭遇的問題。不過,筆者認為其在兵推狀況設定上仍可能會有下列盲點

首先淡化中共掌握戰略主動權對戰爭勝負的影響。中共深知若欲使力量平衡發生決定性的改變,軍事奇襲是主要的選項,大規模奇襲一向是共軍在開戰初期慣用戰法,如民國卅九年(一九五○年)韓戰、民國五十一年(一九六二年)中印戰爭、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懲越戰爭都是如此。假使中共決意對台灣動武,很可能會突然發動奇襲,以提高武力犯台的勝算。

換言之,「不宣而戰」是中共的慣伎,在共軍掌握戰略主動權下,若在福建平潭周邊之海峽中線附近,採取海空聯合演習、直接轉為實戰攻台的奇襲方式,先以火箭軍的中短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及遠程火箭砲,洗地式的癱瘓我軍指管中心、機場港口和主戰兵力營區等設施;這些可能的情況,在我方卻缺乏反飛彈、反火箭彈兵推,只能淡化以口頭討論方式過過場。

其次,不能量化中共決勝武器的殺傷戰力。近年中共軍隊的裝備更新頻繁,尤其是火箭軍已列裝的高超音速東風系列彈道飛彈(十七型射程二,五○○公里、廿六型射程四千公里、廿七型射程五千公里以上)、東風十五短程彈道飛彈(B型配備電磁脈衝彈頭可癱瘓電子設備、 C型配備鑽地彈頭可擊穿地下堅固工事)、東風一百超音速巡弋飛彈(射程兩千公里)。然而中共這些龐大的決勝武器戰力,在台海兵推時不易精算量化,造成我方的戰損也很難加以裁判,故而影響兵推結果。

最後,中共情監偵優勢被片面化。中共是全球第二大太空強國,擁有各型衛星約四二○枚。目前部署的新一代衛星,已強化對台灣周遭衛星偵察能量,再結合北斗衛星全時域定位,亦可掌握台灣及周邊海空域的所有動態。而中共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將完成「高分」(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衛星之組建,在亞太地區可於卅分鐘更新一次圖資,因此號稱能夠偵測「連級」部隊的行蹤,可進行戰場精密測繪、即時標定軍事部署,這些中共衛星科技優勢對台海戰場勝負影響很大。惟在兵推時也僅能做片面式的口頭討論,容易碎片化太空科技對戰爭影響的重要性。

基此,民間兵推真正的價值所在,並非僅是敲打軍方兵推「只能勝不能敗」的弊端,而需針對中共軍力無論是質或量都已凌駕台灣的現實,如何在國家安全戰略層面上、特別是政治戰略上讓中共師出無名,以達到孫子所謂的「敵雖眾,可使無鬥」之境界。易言之,民間團體如何藉由台海兵推集思廣益,總結出兩岸和平相處方略,其價值才可不下於官方兵推。














川普大殺四方 美國世紀岌岌可危?


2025-06-10 00:15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研究現代美國實力的世界知名權威約瑟夫.奈伊於五月六日辭世。他在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出版回憶錄《活在美國世紀》,是對「美國世紀」的最佳詮釋。

由於該書完成於川普回任美國總統之前,雖然他對川普初次執政拒絕自由的國際秩序很不以為然,但視為一場嚴重的交通事故,而非致命的車禍,因而對「美國世紀」的延續審慎樂觀。不意政治狂人竟能強勢班師回朝,唯我獨尊,任用高官皆為順從唯諾之輩,上任四個月來大殺四方,情況遂急轉直下。

在這樣背景下,奈伊與羅伯特.基歐漢共同撰寫「漫長美國世紀的結束」一文,將發表於《外交事務》,電子版並已於六月初上線。這可能是他生前最後一篇專文,長達約八千字,重點是對美國世紀的未來轉趨悲觀。

該文指出川普試圖將美國強加於世界,並與世界保持距離。他通過揮舞美國的硬實力威脅丹麥對格陵蘭島的控制權,並暗示他將奪回巴拿馬運河;他威脅要徵收懲罰性關稅,在移民問題上脅迫加拿大、哥倫比亞和墨西哥;他退出了巴黎氣候協定和世界衛生組織;他宣布對世界各國徵收全面關稅,使全球市場陷入混亂,不久之後他改變了策略,暫時取消了大部分額外關稅,但持續與做為主要目標的中國打貿易戰。

川普從實力地位出發,但他削弱了美國「相互依存」的優勢,誤用不對稱力量破壞了這種結構,使美國喪失了穩固其影響力的制度基礎。他過度依賴脅迫與交易,罔顧美國長年累積的軟實力;美國透過自由、民主與開放社會而建立的全球形象,被其攻擊民主盟邦、削弱國際援助與媒體聲譽、質疑人權價值觀的行為所侵蝕,損及盟友信任與長期合作。

川普將全球化視為敵人,錯把移民與貿易失衡視為經濟困境根源他藉由高關稅與排外政策迎合民粹選民,卻忽略全球化對美國實力的貢獻,反而危及科技創新、產業鏈整合與國際人才的流動。在氣候變遷與疫情等跨國議題上,川普選擇退出合作機制、削減預算與公衛支援,導致美國喪失領導全球、協調行動的能力。儘管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在世界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但政府試圖通過取消資金、限制其獨立性及使其難以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學生來扼殺它們

雖然中國在軟實力建構上成效有限,卻積極利用「一帶一路」、貿易依賴與報復工具對抗美國。川普削弱美國制度盟友與國際秩序的行為,反而助長中國在「全球南方」的影響力擴張。作者指出川普只看到當前利益,忽略了相互依存與國際秩序對美國長遠利益支撐。他在全球力量的競爭中,押注短視硬實力民粹情緒,卻忽略了制度、價值、文化與合作構成的根基

奈伊與基歐漢的這篇評論,可視為對當前美國對外戰略國際秩序未來走向的警示若繼續背離開放與合作的核心理念,美國可能失去全球領導地位。他們甚至悲觀認為,「美國的衰落可能不僅是一次下降,而是一次暴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世人要擔心的不是中國能否和平崛起,而是美國能否「和平衰退











大罷免 台灣民主陷困局


2025-06-10 00:00  聯合報/ 羅傳賢/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南投市)


綠營推動大罷免連署過關有卅一席之多,朝野慘烈攻防戰正式開打。號稱反共堡壘、民主燈塔的台灣,不問面臨罷免的立委在履行職務上是否理應遭到非難,即進行史無前例的大罷免,似有實質正當性疑義。

「法治國」所謂合法性,包含程序適法實質正當;前者是「憑什麼要順從」、後者是「為什麼可以去做」,且未踰越達成目的必要程度。簡單說,就是人民期待的善惡分明。卅年前的電視連續劇「包青天」,之所以在海內外華人社會造成轟動,因為包公完成一般人盼望實質正義

「大罷免」類似對任滿一年立委的「復議」,復議即是將先前通過的議案再重新考慮,以便糾正前次的不當決定。就常規言,每一議案表決之前,須審慎討論及表決,不宜再欲推翻,但事後發現有新情事時則例外其屬非常程序,不得不限制僅原表決獲勝的陣營方得提出,避免表決失敗的一方為推翻既成決定,藉機再無止盡的復議。此次罷免案連署者,似為選舉未投票給現任立委者,如參考前揭原理,應是除非發現立委有違法瀆職的事實才得罷免,否則即應盡力保護立委任期屆滿。

國會是社會的縮影,無論出身何種職業或其屬哪一政黨,只要當選立委,國人都應當尊重其在憲法上地位。立法也是政黨在國會集體運作的結果,有些立委也常被視為某弱勢族群或社團的代表,在議事表決中,被期望依選民意向而投票,縱令法案為照顧特定利益,可能與公益相悖,亦為可容許者。

再者,立委如兼黨團職務,無論是政策辯護者、協調者或發言人亦無可厚非;換言之,選民期待的立法角色是多元的,檢驗立委履職,須依政黨政治立法體系結構為事實判斷。如不分青紅皂白,一律以口號式的「○○同路人」做為大罷免的理由,難謂與法治國合法性實質正當相符

罷免權雖屬選民之權利,惟國人須理性審慎為之,如僅以漫無邊際之抹紅口號為由,手段似又踰越達成目的之必要程度,恐將落入立院韓院長日前所警示的:「大罷免若成功,台灣民主一場空」,台灣民主會陷於「大困局」中。











避戰安生 從根本尊重軍人


2025-06-10 00:00  聯合報/ 趙萃文/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日前國防部長顧立雄與交通部長陳世凱舉行記者會,宣布自七月起,國籍航空公司國際線航班同步推出「軍人優先登機服務」,以表達對國軍官兵的敬意。此項軍人登機優先禮遇,是賴清德總統指示國防部研議的一項支持國軍措施,未來會繼續推出更多敬軍政策,彰顯統帥的「揆情審勢」與關照。

但「優先登機」不會提升當事人的艙等或座位,只是先進入機艙就座、置放行李;對比老者和婦孺,軍人需要這點寬裕時間好整以暇嗎?錢穆說:「軍人是為社會國家義務服務貢獻的偉大志業」,百姓之所以尊敬軍人,在於軍人應是光明磊落,以武德修為驅策自我,明辨義利、誠信勇毅;唯有秉持武德修養,才能扮演稱職的現代軍人,這才是軍人真正的榮耀。

國防部之前以「減法思維」改革國軍,取消踢正步、刺槍術等「儀式化」行為;後於五月底修正「國軍人事資料查核運用作業規定」,新增規範,初任國防安全事務人員需查詢國籍與刑案紀錄。究其實,原本該查的都沒少過,這毋寧是「加法思維」。軍人的忠貞,重在誠實信實、誠實無欺,並具體實現於「三信心」:信仰長官、信任部屬,並自信其為負責任守紀律之軍人,以獲得民眾對國軍的信賴尊重。

邇來國內外輿論盛傳兩岸隨時可能爆發衝突,解放軍大幅升高台海軍事活動的強度,在可預見的未來或有可能開戰。現代軍工科技日新月異,只要發生戰爭,所有的一切恐都將化為灰燼,傷人傷己。人生難得,軍人也當求「生於安頓」而不忍「死於安息」,我們相信諸佛菩薩上天至主皆慈悲,都不願看見軍人面對「我死則國生」的慘烈情境。兩岸主事者應以大智慧洞察古今分合,帶領生靈遠離塗炭、避免戰爭,兩岸向寬處行、打開出路、走向未來,這才是從根本上尊敬軍人,兩岸前景也才能走得開闊而順暢

誠盼廟堂諸賢,能以王鐐詩句「感事」自我省視:「擊石易得火,扣人難動心」。僵硬的減法或加法思維都無法增加軍人的榮譽,一旦看錯方向,恐淪入清季學者趙翼所言:「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讓軍人都能懷持信念,才是適切的榮耀與自豪。











想拗國會多數 綠營別高興太早


2025-06-10 00:00  聯合報/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


大罷免的發展,目前表面上看起來是民進黨大勝,罷藍罷綠比迄今是卅一比○,但其實民進黨已進入了有點瘋魔的程度,他們可能為了取回國會的優勢,而燃燒自己的未來,但好像仍完全不自知,還認為勝券在握

大罷免的發展呈現一面倒的狀況,國民黨自己當然要負最大的責任,犯了諸多低級錯誤,讓民進黨有機會來抄國民黨的家。為了大罷免,民進黨也任由許多網紅操控帶風向,但這對民進黨的長期形象傷害非常大,民進黨已逐漸走向極端化,也出現很多反智現象抗中保台變成一種為了政治利益而愚民的象徵,尤其在許多年輕人的主流價值觀裡,抗中保台不是光榮,反而變得有點戲謔。

取得國會的掌控權對民進黨來說的確非常重要,但為了這個目標,就把自己推向極端的一邊,這不是大罷免結束以後就可以輕易調整得回來的,人民會對這個黨的行事風格產生強烈的印象,且現在國際局勢的轉變,也可能對民進黨有所影響。

中國大陸的軍事力量不斷強大,而民進黨一直以來試圖形塑美國不會錯、不能「疑美」的策略,已被川普狠狠打破,台灣民眾已經清楚感受到,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完全可能傷害到台灣,這也會讓台灣社會將會更務實地面對國際及兩岸關係

台灣內部,民進黨為了重奪國會多數,傷害了長期的形象;而在台灣之外,中國大陸的軍事及科技發展,以及美國政府的自利現實,都會讓台灣社會反省過去太過親美的策略是否正確,賴清德政府對於美國過於懦弱形象也會深植人心台灣希望跟美國是堅定的盟友,但顯然美國只把台灣當小弟。

不管是在內政還是兩岸與國際關係,對民進黨及賴清德政府的威信都有重大影響與傷害,而且大罷免結果不理想,搞不好會傷到連民進黨內部都有人要出來挑戰賴清德。

卅一比○,民進黨就勝券在握?還要講割喉割到斷?上一次民進黨的自大,最後結果是什麼?綠營真的不要高興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