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後石破時代的日本經濟與金融市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興達驚爆:比缺電更可怕的,是謊言危機
◆  聯合報黑白集/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  經濟日報社論/後石破時代的日本經濟與金融市場








經濟日報社論/後石破時代的日本經濟金融市場


2025-09-13 00:37  經濟日報/ 社論
自民黨內青壯世代議員發動的倒石破運動,原本預計在9月8日開始黨史上第一次提早總裁選舉簽名立案,石破因此宣布下台。路透


日本石破首相9月7日突然宣布辭去自民黨總裁,預計自民黨將在10月4日投票選出新總裁,之後國會也將選出新首相。近幾個月來偏弱的日圓,與續創新高的日股,會在石破下台後發生什麼變化,值得我們關注。

石破去年秋天上台後,自民黨在眾議院大選、東京都議員選舉、參議院大選接連三敗,結果眾參兩院都未取得過半席次,是建黨七十年來首見慘況。依照自民黨傳統,在參議院大敗那晚石破就該宣布辭職

然而石破卻以川普關稅國難當前,不能有政治空白為由,遲遲不肯辭職,導致自民黨內混亂,國家施政停擺。自民黨內青壯世代議員發動倒石破運動,原本預計在9月8日開始黨史上第一次提早總裁選舉簽名立案,石破因此宣布下台

石破下台,讓自民黨免於黨內分裂,這件事受到市場肯定。9月9日盤中日經指數首度突破44,000點。日股的盛況除了市場肯定自民黨避免分裂以外,還有幾項因素。

首先不管下次首相是誰,注定是撒錢首相。目前自民黨與公明黨的執政聯盟參眾議院席次都未過半,預算案與所有法案都需要與在野黨合作。7月的參議院大選,所有在野黨都主張消費稅減稅,差異只是程度不同。當所有在野黨都是減稅派,自民黨又無法控制國會的情況下,未來的妥協性減稅是必然趨勢。

然而新首相並非可以無限制撒錢財政紀律派的石破, 6月在國會答辯時,曾無奈講出「日本財政極為嚴峻,比希臘還差」的現實。

日本政府債務與 GDP 比,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高達240%,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差

另一方面,受益於日本現在高於3%的通膨、薪資與物價持續上漲,個人所得稅與消費稅的增加,政府稅收飽飽,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度稅收實額比當初估算多了2.4%。這個因通膨經濟而增加的財政收入,給了新首相一些政策空間

但總的來說,市場還是擔心新政府會過度財政擴張。明顯的事例就是,自從7月初參議院選舉開跑,自民黨可能大敗的氣氛出來之後,日本長期國債就持續被拋售,10年國債利率從1.4%以下,上升到9月初高點的1.65 %。

金融理論,當日國債利率上升,理論上可以吸引國際資金入場,進而推升日圓。但這幾個月來的日國債利率上升,是擔心日本財政惡化國債缺乏買氣導致利率被推高,這意味著國際資金離開日本國債市場,連帶日圓走弱。

在美國因勞動市場惡化,市場預計聯準會9月降息,美元偏弱的國際情勢下,日圓兌美元依舊沒有走強,維持在1美元對147日圓上下的偏弱局面,證實在財政惡化的憂慮下,國際資金目前對日圓是保持距離

就日經新聞調查,下任首相呼聲最高的是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與現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市場評估小泉的財經政策大致上與石破接近,雖然為了與在野黨合作,小泉會比石破更財政積極,但不會有太大偏離

如果以安倍經濟學繼承者自居的高市,在未來一個月的選戰中獲得優勢,台灣就必須注意。一旦高市當選,日圓走弱、國債被拋售、長期利率升高的情況可能出現。

另一方面,總裁選舉前市場可能布局高市首相行情,但如果高市最後沒當選,市場會出現反向急修正。就像去年9月石破出乎意料擊敗高市,石破當選瞬間,日圓匯率從1美元兌146,急速升值到142日圓。當晚大阪交易所夜間日經指數期貨交易,開盤後湧入大量賣單,觸發動態熔斷機制,交易一度停止,最後收盤指數暴跌6%以上。

過去幾年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因為期待行情,日股往往有不錯的表現。但如果候選人的財經政策差異過大,像今年可能是貨幣寬鬆高市對決日銀升息正常化小泉,其結果就容易引起日圓日股動盪台灣產業界與投資人需注意。














聯合報黑白集/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2025-09-13 01:26  聯合報/ 黑白集
監察院長陳菊因病住院請假,迄今9個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長陳菊自去年十二月因病住院,迄未上班,遭質疑她坐領高薪養病。監院近日澄清,陳菊已自願放棄支領卅六萬元月薪,薪水均逐月繳回國庫。我們祝福陳菊早日康復,也提醒她愛惜羽毛,不宜把院長大位看成只是「薪水」小事。

監察院雖被譏為「蚊子院」,但它仍是堂堂五院之一,院長是總統任命特任官。重要的是,這是個國家「名器」,職司糾彈貪贓枉法的官員,有其嚴肅象徵,而不只是個「領薪水的工作」。陳菊或許以為,「不支薪」就能堵住悠悠眾口;但從民眾的角度,卻覺得一個國家名器蹧蹋敷衍。這就是「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的道理,陳菊只考慮到「羊」的因素,卻沒想到「禮」的問題。

最近,北市一清潔隊員把一個回收電鍋轉送一名拾荒婦,被依「貪汙罪」起訴。原因是,環保局規定回收物資變賣後是「市府資產」,這名清潔隊員違反規定,遭同事檢舉。此事引發民眾熱議:殘值才卅二元的電鍋,有什麼好貪汙?轉送需要的人,不才是資源回收最佳運用?市府變賣回收物資賺錢,真的比幫助弱勢還重要嗎?

如果依孔子之見,這應該也是個「羊」與「禮」的問題變現誠可貴,助人價更高。但不知法官會不會這樣想?大家更希望,官場上那些大筆大筆的貪汙,也有人能勇於檢舉!
















聯合報社論/興達驚爆:比缺電更可怕的,是謊言危機


2025-09-13 01:21  聯合報/ 社論
高雄興達電廠9日晚間爆炸,大量火光竄出,消防大量出動救援。 記者巫鴻瑋/翻攝


高雄興達電廠發生天然氣外洩爆炸,現場火光沖天,居民驚魂難安。第一時間,台電公司對外強調兩點:一是無人傷亡,二是不影響供電兩點,其實都是粉飾之詞。無人傷亡,是因為現場天然氣外洩已有相當時間,因遲遲無法控制,人員均已疏散。不影響供電,則是刻意淡化事態的說法,台電次日便宣布全台供電進入「十天警戒期」。問題是,若興達新二號機只是在「測試」仍未併聯,氣爆為何會影響供電?

興達電廠近年事故不斷,已到罄竹難書的地步。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全台發生五一三和五一七兩次大停電,都與興達有關。前者,是因為路竹超高壓變電所驗收設備時操作不當,導致興達四部燃煤機組跳機停電;後者,則是興達一號機故障跳脫導致停電,兩次均實施了半天的緊急分區輪流停電。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三○三停電事件,起因則是興達電廠開關場故障,使電力無法外送,導致全台五百多萬用戶無預警停電,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為此請辭下台。興達電廠公安事故連連,已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

興達電廠計畫由「燃煤」改為「燃氣」,過程也是諸事不順,意外不斷。例如,燃氣機組的更新計畫進度落後,較原訂商業運轉時程均延宕一年多。此外,在燃煤機組停機後,仍然大量採購燃煤堆放在煤倉;過去三年,煤倉竟發生過二五五次「自燃」的紀錄。試問,退役燃煤電廠卻繼續購煤任其自燃,這是什麼經營策略,又示範了什麼工安管理?外界稍早發現,已停機的興達三、四燃煤機組曾「偷開機」;台電則辯稱,是「合法」緊急使用。難不成,停止燃煤大量買煤,就是為了暗中偷渡緊急開機?信口開河的台電,如何維持誠信

綠電不足跳電頻仍的情況下,台電的說詞顛三倒四,已讓人不知要如何相信。興達氣爆當夜,全台電力備轉容量率一度跌到只剩三%,十分危急。台電是緊急啟用已停機的「大林五號機」與「興達四號機」,才將電力救回。讓人百思不解的是,興達新二號機組目前還在測試,預計年底才正式運轉,為何它的氣爆會影響整體供電,需要拿兩座燃煤機組才能補救?莫非這個還在「試運轉」的機組,已被偷偷派上場當成「救援投手」使用,而且納入併聯電力

說穿了,台電近年經常左支右絀動輒得咎,主要原因就是一味聽從政治指令,放棄自己的工程專業堅持,因而使自己困陷難以圓謊的深淵。最令外界難以苟同的是,台電把許多退除役機組當成「緊急備用電力」,卻自訂一套規則,說只要備轉容量在六%以下,這些機組一年便可緊急啟用數百小時。因此,每次遭外界質疑「偷開機」,台電便自詡是「合法」開機;事實上,這只是該公司和主管機關自訂的投機取巧的辦法,根本沒有法源依據。何況,除役退場的老舊機組已經失去「操作許可」,卻因台電一己的方便和需要,即任意啟動,這真的沒違法嗎?如今台電更進一步把「試運轉」的機組都納入發電主力,真是食髓知味堂而皇之欺騙起大眾了。

興達電廠氣爆後,台電信誓旦旦稱絕對不會分區輪流限電,說就是在供電最糟時也未曾如此作法。此話就是赤裸裸的謊言,因為先前興達的幾起事故,就曾進行緊急分區輪流停電。比起停電危機,更糟的,是台電的缺乏透明謊話連篇。當台電開始對發電機組任意欺瞞選擇性揭露,人們永遠無法知道「備轉容量率」真正的分母和分子,我們如何積極面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