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揮屠刀惡鬥,如何與民休養生息?
◆ 聯合報黑白集/黨證發威的弦外之音
◆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競爭 不再是一個人的武林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競爭 不再是一個人的武林
2025-09-14 03:07 經濟日報/ 社論
半導體競爭,不再是一個人的武林。圖/AI生成
美國政府針對半導體與其衍生產品的232調查,尚未公布結果,川普政府對半導體產業政策卻再次使出大絕招,以政府的角色入股英特爾,將晶片法案提供的89億美元補助轉換為股權,取得英特爾近10%持股。這份協議包含一項為期五年的認股權證,如果英特爾對晶圓代工業務的持股降至51%以下,政府可按每股20美元的價格,額外再收購5%股權。之前一度傳出美國也要透過晶片法案的補助入股美光、台積電(2330)、三星等企業,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政府確定要投資的半導體大廠僅為英特爾。
英特爾財務長辛斯納表示,川普政府對英特爾的投資,是為了阻止該公司出售其製造部門,雖然相關業務長期虧損,也希望英特爾繼續留住晶圓製造業務。美國政府此一作法,恐將限制英特爾營運的自主性與彈性,也將美國政府實質上帶入產業運作的環境中。
無論美國政府此舉的成敗,觀察過去幾個月來其政策措施,從232國家安全調查開始,到以國家資本入股英特爾,美國政府對於缺乏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能力一事,顯然是極度焦慮與不安,因此急於透過各種政策手段解決。所以,美國一方面以戰逼和,透過關稅政策逼迫具有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的國際大廠(如台積電、三星等)在美國擴增先進製程的產能;另一方面,又透過改良版的晶片法案入股英特爾,讓英特爾難以如過去的 AMD 一般,分割出售晶圓製造部門,轉型為 IC 設計的商業模式,為的也是留住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
至今,美國政府對於半導體的政策態度可謂圖窮匕現,為的就是要能掌握先進半導體製造的技術,並要在美國國內生產。因此,無論是透過何種政策工具,可預測川普政府都會在其任期內,不斷地對包含我國在內的相關國家與業者施加壓力。觀察其個性,恐怕是不達目的絕不會罷休。
不過全球具備半導體生產製造能力與政策企圖的國家,並不止美國。日本同樣也已經以國家之力,成立了 Rapidus,投入先進半導體技術的研發與生產,日前也宣稱成功試產2奈米晶片。中國也不會因美國的管制就放棄先進製造技術與產能的投入,而歐盟也同樣設定了積極的半導體自主化政策目標(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達20%的全球市占率)。因此,當美國政府以如此明確的態度與積極的措施推動半導體產業時,相信中、歐、日等國,也都會積極觀察、檢視美國此舉的影響,以為後續產業政策調整因應的參考。
由此可見,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強度必定大為提高,業者除了在市場上面臨同業的競爭外,還會有來自他國政府的非市場手段干預。雖然明知政府的干預會降低市場效率,也會影響民主國家向來強調的公平競爭原則(這也是過去歐美等國家大肆批評中國政府、甚至是亞洲國家之處),但在美國政府率先轉向採取積極干預的產業政策之下,未來半導體業者所面臨的競爭對手,將不再只有同業,而是可能出現具設定遊戲規則能力、甚至主導遊戲進行的國家政府。
因此,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本質將完全改變,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將被扭曲成為裁判兼球員的競賽。短期內台積電的領先優勢當然無可置疑,也不容易被取代,我國業者也會繼續是各國競相爭取的對象。但長期來說,半導體業的競爭也可能不會再是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因為比武大會的主辦方可能會在比試進行中突然改變規則,甚至加入到對手的陣營中。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競爭者將以多種面貌、型態呈現,我國產業界、政策規劃單位,不應輕忽此一變局,建議宜儘早研商因應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黨證發威的弦外之音
2025-09-14 01:10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議員陳怡君(左)貪汙案,高等法院撤銷士林地院羈押決定,寫下高院自為裁定交保首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被控貪汙案,台北地院裁定七千萬元交保,北檢抗告,台灣高等法院裁定發回北院更裁;好巧不巧,同一天高院也寫下自為裁定首例,撤銷民進黨北市議員陳怡君貪汙案士林地院羈押決定,交保確定。
司法上演「同天同院不同庭,羈押交保兩樣情」戲碼已夠懸疑,更弔詭的是兩案的主角,陳怡君領有民進黨黨證,柯文哲卻是執政者眼中大釘,陳的律師還援引「更嚴重的柯文哲都能交保」請求比照,更讓人看不透這齣法庭戲,難怪立即引發「黨證發威」質疑。
但深入剖析,高院刑二庭的裁定雖給了北檢翻盤希望,讓柯面臨再遭羈押可能,卻僅要求北院詳加界定證人範圍、說明何以認為柯不會串滅證。顯然北院補足准柯交保理由,應比自打臉改裁定羈押更容易。
相對的,高院刑八庭直接表態「檢方須提出勾串具體事實,法院並無為檢方保全和補強證據的義務」,從根本切斷檢方以勾串為由羈押的可能,並隱隱與民眾黨修法主張契合。
檢辯院為羈押與否高來高去,民眾滿臉問號之餘,不免發出最樸素的質疑:是否有黨證才能獲司法送暖,沒黨證就得承擔檢方押人取供的冷酷?至此不妨靜下心來聽聽,高院看似讓黨證發威的同時,又彈出什麼弦外之音?或將因此喚起更多民眾對羈押改革的共鳴。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揮屠刀惡鬥,如何與民休養生息?
2025-09-14 00:58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針對財劃法議題,稱「屠刀不在民進黨手上」,指責藍營縣市長有地方包圍中央的心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解決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與地方補助款問題,非綠執政十五縣市首長齊聚呼籲中央「放下屠刀」。總統賴清德反擊稱,「屠刀不在民進黨手上」,指責藍營縣市長有地方包圍中央的心態,加上國會在野黨過半,拒絕政院提醒和覆議,才鑄成大錯;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反駁說,屠刀就在覆議書裡。賴總統才說要休養生息,刀光劍影又起;卓榮泰昨邀廿二縣市首長會商之前,政治口水已化成屠刀,揮向藍白兩黨和藍營縣市。賴政府似想掀起另一波政治惡鬥,繼續與多數民意為敵。
藍白去年底主導財劃法修法,在激戰亂鬥中發生分配公式分母數疏漏,導致有近三五○億元統籌分配款無法分配,以及連江、雲林等縣的分配款不增反減、補助大失血情況。不過立法疏漏不難解決,立院開議後,很快就可以補正。在諸多地方補助款問題上,修法補漏反而是最好解決的。
比較嚴重的是,賴政府以財劃法修法和藍白刪減中央總預算為由,大刪地方一般性補助款,縮減社福、教育和捷運等計畫型補助款。中央對地方補助來自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和專案性補助三大項;如此一來,一般性補助形同名存實亡,專案性補助也大幅緊縮,加上財劃法修法疏漏,對部分縣市財政便造成嚴重打擊。
非綠執政縣市即是在「難為無米之炊」的無奈下,被迫串聯要求中央放下屠刀,別再刁難地方政府。發起人台中市長盧秀燕更呼籲賴政府,「不要忘記中央政府的稅收,來自各縣市民眾」,認為中央集權、集錢,又藉地方補助款杯葛地方政府施政,極不道德。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說,中央不剋扣,地方就不會包圍中央。
這些呼籲,對賴政府有如馬耳東風。卓榮泰說,「如果當時有接受行政院的覆議,這些問題應該當時就可解決」。事實是,如果覆議案通過,修法歸零,問題又回到原點,中央繼續控制財源箝制地方。至於賴清德說「屠刀不在民進黨手上」,同樣是不想面對問題,只是想藉由這個問題製造更多問題。
回顧財劃法修法本意,就是要讓統籌分配稅款一方面充實地方財政,一方面也能建立制度化、透明化機制,這也是過去民進黨、甚至賴清德還是立委與台南市長時的主張。但換了位子就換腦袋,賴政府對修法反對到底,堅持「現有的版本就是最好的版本」,行政院和立院民進黨團都不提對案。如此執政失職,有何資格責怪在野黨修法疏漏?
賴政府雖稱「早就提醒有問題」,但政治鬥爭多於協商溝通,何時見過理性討論?等到修法完成,賴政府應對手段,一是提出覆議案,二是發動大罷免;三是刪減地方補助款。賴政府所稱「早就提醒」,只是為政治操作的後見之明。
其實,財劃法修法乃至其他的地方補助,都不必走到如今的地步。無論誰執政,中央與地方都曾因補助款而爭吵不休。既然政黨可能輪替,將統籌分配款制度化,應是朝野共同樂見;至於公平分配一般性、專案性補助款,更是包括綠營執政縣市在內的所有地方政府願望。緊緊抓住修法瑕疵的小辮子,大做政治鬥爭文章,賴政府心中還有百姓福祉嗎?
大罷免大失敗後,賴清德為收拾民心,喊出「休養生息」和「四個優先」口號。地方補助款無所謂對藍綠有利或不利,若能建立制度化規範,即是雙贏。賴政府要打造朝野和解氣氛,更可以此為出發點,朝野共謀對策。賴政府只以膝反射政治口水回應,不但重啟朝野戰端,更是逼地方走上包圍中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