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該是放牛鯊撈米蝦的工具?
◆ 產業與出口結構失衡 生活負擔愈來愈重 幸福2025盼賴總統加把勁
◆ 政策環評前 四接環評應暫緩
◆ 加州大火 見韌性城市重要性
◆ 尹錫悅遭逮 前路坎坷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司法該是放牛鯊撈米蝦的工具?
2025-01-16 00:45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兼主任(新北市)
新竹市長高虹安被控詐領立院助理費,一審依貪汙判刑七年四月並停職;高院合議庭認為立院組織法條文有違憲之虞,裁定停審並聲請釋憲。本報資料照片
新竹市長高虹安因於擔任立委期間涉及詐領助理費,遭台北地院判處七年四個月有期徒刑。高等法院近來以立法院組織法第卅二條第一項,即有關立委助理費之規範欠缺法律明確性為由,依憲法訴訟法第五十七、五十九條,將本案停止審判並提起憲法訴訟。有關國會助理費長久以來之爭議能否因此了結,不得而知,卻已凸顯在法制規範模糊下,司法必然出現的歧異對待。
依立法院組織法第卅二條第一項,立法委員每人得置公費助理八人至十四人,由委員聘用,且由立法院每年編列每一立委一定數額之助理費及其辦公事務預算,公費助理並與委員同進退,更得依據勞基法為相關費用給付。而此條文最大的問題即是,到底誰是國會助理的雇主?因若雇主為立委本身,則助理費等同是對立委的實質補貼,就有較大的調配彈性;故若確為助理自願捐出的辦公室之公積金或零用金,只要非以人頭浮報薪資或加班費,且支出與問政有關,即便核銷時有些許誤差,仍因未意圖不法所有,致不該當貪汙治罪條例第五條第一項,即法定刑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之公務員詐領財物罪。
惟司法實務卻較傾向於助理費非屬立委的實質補貼,等同否定其雇主地位,使助理費用及加班費不能移作他用;即便薪資已入助理帳戶,且由其捐出為公積金,也易被認定是不樂之捐,甚或是立委的私人小財庫,致會碰觸到公務員詐領財物之重罪。
而衡諸現況,對於地方議員或者立委詐領助理費用,雖實有所聞,但有罪判決確定者,皆為地方議員;立委涉及之案件,幾乎在偵查階段,檢察官就為不起訴;而少數遭起訴者,如前立委吳成典,在第一審即判無罪,復經二、三審駁回檢方上訴而定讞。故去年一審遭重判的高虹安,算是少見之案例,也因此產生一個疑問,即立委與地方議員之助理費用,到底性質有無不同,致出現定罪比例之差異。
高虹安案實可分為兩個部分:前半段涉及是否浮報加班費,後半段則涉及助理所捐給辦公室的零用金是否用於公務。因一審判決開宗明義認為立委助理費非屬給立委的實質補貼,致對於助理是否有加班之事實,就必須一一核實查對,若有不符,無論金額多寡,也不論是否用於私人、甚或是辦公室支出,皆不妨礙公務員詐領財物罪之成立。
立委助理費僅有區區一法條為規範,致無可預測性。在具體個案明確下,既會出現相類似案件的不同對待,更會使同一案件在不同審級間來回,致使司法公正性受質疑。無怪乎,此次高院在提起憲法訴訟之理由最後感嘆,司法不應淪為放牛鯊而撈米蝦之工具。與其尋求憲法法庭一錘定音,不如由立法院盡速將國會助理法制化,以防杜此等費用成為民意代表之私庫。
產業與出口結構失衡 生活負擔愈來愈重 幸福2025盼賴總統加把勁
2025-01-16 00:40 聯合報/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會長(台北市)
台灣出口占GDP總值六成,是經濟繁榮的命脈。然而,產業和出口結構明顯出現失衡。 本報系資料庫
年貨大街萬頭攢動,看似景氣大好。財政部公布去年總稅收逾三點七兆元,超徵約五,一○○億元,其中綜所稅、營所稅、證交稅和營業稅貢獻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財政、經濟、金融也好似繁花錦簇;然而,春暖花開之中卻也寒流緊至,世上仍是苦人多!
台灣出口占 GDP 總值的六成,是經濟繁榮的命脈。去年出口總額達四,七五○億美元,年成長九點九%,創四年新高。但十二項主要出口產品中,資通訊成長百分之五十九、紡織成長百分之一點五及電機產品成長百分之一點四之外,其餘電子零組件、金屬、機械、運輸、光學、精密儀器、塑橡膠及其製品等九項都是衰退。而資通訊又占總出口的五成,產業和出口結構都明顯出現失衡的危機。
川普上任美國總統後,預計全球政治將更向右傾。台積電護國神山,加上輝達、聯發科、台達電等等 AI 相關產業的枝繁葉茂,固然帶動著全台股市、房市往上衝;但這些經得起川普殺手本能的功利操作嗎?賴總統恐怕不能太過靠勢,免得台灣被予取予求。沒錯,去年全台歲收超徵五,一○○億,達三點七兆元;然而光僅國防費用,如果照川普要求的占 GDP 的百分之五,縱使超收的全花光也還差二,五○○億元,健保、勞保等社福開支豈不會遭到排擠?
通膨和薪資上漲幅度的反差愈來愈大,加上房價惡性飆漲,成為台灣年薪六十萬元以下的四百二十萬受薪階級的痛苦指數。國營事業主導的水、電、瓦斯、交通等費用的調漲,是帶動物價上揚的火車頭。去年工商業的電費分別漲了一成五至二成五,今年若台電二,一○○億元的補貼被砍,勢必調漲一成以上;水價上漲四成、台鐵票價調漲二至三成,箭在弦上,瓦斯也在排隊等漲。都會區一碗二百元以下的牛肉麵已經難找,應景的年貨也上調二成售價。年年難過年年過,中產階級和以下的人們只能再安慰自己一下囉!
看完出口產業,再看內需市場的前景如何?觀光、住宿和餐飲,因兩岸關係的已讀不回,加上新冠疫情衝擊,陷入「慘業」已經三、四年,連帶著百貨、食品、圖書、文創和教育等產業也久經困頓。瞻望可預見的將來,因地緣政治的操弄,也難撥雲見日,相關從業人員可能得繼續緊勒褲帶,等待賴總統和他的執政團隊把心放在苦民所苦上。
春節上香,大家都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股市、匯市和房市,是民生福祉的三大市場,可惜近年它的天平已經嚴重傾斜。大樓愈蓋愈高,人民卻離上帝愈來愈遠;股價愈炒愈高,貧富差距卻愈來愈大;匯率愈來愈跌,利率卻愈調愈高,生活的包袱則愈來愈重。總統啊!蛇年到、福氣來,許台灣人民一個幸福的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吧。
政策環評前 四接環評應暫緩
2025-01-16 00:36 聯合報/
陳長文/超國界法律教授、律師
謝英士/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律師
台電推動基隆協和發電廠改建為天然氣發電廠,環境部17日召開四接環評初審會議前,基隆表態的民意分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十七日第六度辦理環評初審會議,會前支持、反對雙方各自表示意見。經濟部、台電則強調,若無法及時新增電源,北東電網恐面臨供電不足風險,暗喻民眾識大體、相忍為國,帶給環評委員巨大壓力。
惟,在缺乏明確審查標準與詳實環境資料庫,且環評委員均由環境部長圈選核定情況下,重大開發案准駁與否由廿一位環評委員(七位為機關代表)承擔,政治力干擾或專業盲點疑慮不絕於耳。
即便是民國一一○年藻礁公投,因政府之手干涉三接環評,引起的民意極大反撲,環評制度仍未見改革。
環評制度不改,不知還有多少自然與人文環境要被毀棄?沒有總量的上位能源政策指導,失所附麗的個案能源開發環評,根本無法確保整體環境無虞。
基此,根據議題脈絡,提供以下看法,提供決策參考:
一、個案環評,見樹不見林。對環境有影響疑慮的重大開發行為,理論與實務上皆應遵循國家所訂的上位政策、方案或計畫實施。但若政策不明,難以建構完善的環境影響評估層級系統與相應的可信方法學,因此,在個案環評審查時,環評委員常論及「尚未釐清政策目標」,或不清楚個別開發行為在整體政策中的定位,導致審查脫節、延宕。一系列分別提送之個案環評,對台灣整體環境負荷累積之影響,亦無法周延考慮。
環評法所參考的美國「國家環境政策法」,係由各主責機關辦理環評,並以外部監督、公眾評議等配套確保制度完備。
準此,建議修改現行環評法第廿六條:有影響環境之虞之政府政策,其環境影響評估之有關作業,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定之,由中央主管機關監督考核。
二、有法不遵,政府帶頭忽視環境。依「政府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作業辦法」、「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項」等規定,能源政策、能源開發政策應實施政策環評。惟,能源整體政策僅於民國一百年馬前總統時代,曾提出「能源發展綱領政策評估說明書」,後因日本福島核災後國內電力政策調整而撤案。一○五年雖有「離岸風電區塊開發政策評估說明書」,仍僅止於離岸風電評估,無法涵蓋整體能源政策。
環評法實施超過卅年,僅有不到四十案提出政策環評,一○七至一○八年兩年間更是一案未提。蔡政府所提,非核、增氣的能源政策也當然沒有按照「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評估環境之涵容能力、自然生態及景觀、國民健康及安全、土地資源之利用、水資源體系及其用途、文化資產、國際環境規範、社會經濟等面向,甚至非核政策下的成本與風險都欠缺評估,種下今日三接、四接等等爭議。
三、政府各部門要有 ESG 的 E(環境)基因,不只是環境部。環評法目前的機制是由環境部獨攬環評業務,且享有否決開發之權力。問題是,僅有環境部熟悉「環境影響評估」,最了解業務的各機關反而無須認識環評與其過程的環境考量。加以各機關未被要求、罕於辦理環評法第四條之政策環評,形成開發與環境單位間的對立,難以合作。
政策環評應由各主責機關提出,環境部沒有能力越俎代庖。各機關的環境基因如果無法透過政策環評呈現,認識並凸顯 ESG 當中的環境考量,台灣的永續發展就是奢言,不負責任的瞎搞。
不進行能源政策環評,以個案擊破方式,遂行政治意志,是行政機關上下一體輕視法制,敗壞法治的劣行,國會不應視而不見。環評法修法,強化政策環評及執行,實現政策環評引導開發、重塑優質的環評制度刻不容緩。在此之前,四接環評應予暫緩。
加州大火 見韌性城市重要性
2025-01-16 00:32 聯合報/ 蕭唯丞/香港上市公司經理(台中市)
加州洛杉磯爆發的野火造成巨大損失。 美聯社
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奧運會主辦城市洛杉磯爆發駭人火災,災情蔓延引發全球關注。狂風和乾燥因素助長火勢,燒毀了數萬英畝土地,造成數十萬人被迫撤離家園。燒毀面積超過半個台北市,造成至少廿四人命喪火窟,財務損失初步估計上調至二,五○○億美元,超過一萬二千多幢房屋焚毀,也讓房產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高級社區淪為廢墟。更殘酷的是,在民國一九年至一一一年(二○二○年至二○二二年)間,保險公司拒絕為目前正受大火威脅的五十三萬餘戶洛杉磯居民的房屋續保,受災戶恐要獨自承擔巨額損失。
川普痛批州長無能,並以「紐渣」來稱呼加州州長紐森。川普並呼籲紐森應即刻前往北加州,打開北水南調的總水管,讓水流入乾燥、缺水且陷入燃燒的南加州,而非讓水流入太平洋。川普表示在他第一任期內簽署了一項備忘錄,抽取加州最大河流交匯處「沙加緬度-聖荷昆河三角洲」的水,分配給中谷地區和南加州的居民,但這項做法當時遭到紐森強烈反對,理由是這項政策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危害瀕危的「三角洲銀白魚」。但川普則認為,為了保護魚類而阻礙水資源的調配利用,讓消防栓缺水而影響救災並非明智之舉,他要求加州州長馬上下台,風暴隨著野火愈演愈烈。
總部從加州搬遷到德州的特斯拉,其執行長馬斯克也加入戰局,批評加州過度保護瀕危物種,導致防災減災措施皆無法落實。馬斯克認為需要設置防火隔離帶、清理房屋周邊的灌木叢、確保水庫蓄滿水,但加州政府卻囿於生態保護和環境法規,導致什麼事都不能做,造成今日重大災害。加州自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起,新建的三層樓以下獨棟房屋或公寓須裝設太陽能板,太陽能光電板火災比傳統火災更危險;火災發生時,不論是白天的陽光或是黑夜的火焰照度,皆使得光電板持續發電,這意味著無論白天黑夜,若民眾直接以灑水滅火,或踏進太陽能光電板火災現場,都存在觸電的風險,使得救災雪上加霜。
加州一把火,燒出推動台灣韌性城市的重要,如何讓台灣城市擁有「低脆弱度」與「高回復力」實值得思考。低脆弱度指的是較不易因衝擊而受害,高回復力指的是受到衝擊後可以迅速恢復。韌性城市強調的是與風險共存,災害的風險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藉由韌性城市的推動,可以降低災害的衝擊,並能夠較迅速從衝擊中復原。
台灣也常受極端氣候強降雨事件的威脅,在規畫上應具「包容性」與「整合性」,包括思考災害發生的歷史及特性、災害潛勢情形、規畫城市防災避難場所及設施;設置隔離帶、流域型蓄洪及滯洪設施。
針對救災路線、火災延燒防止地帶等措施進行規畫及檢討,並調整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防災策略的首要步驟就是「不要讓火災發生」,需透過各種宣導及防範。新的技術手段如無人機、AI、即時數據監測系統的應用,可為野火監測和應對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何努力減低台灣城市可能的災害,避免火災危及市民生命及財產的安全,實值得台灣執政當局思考與借鏡。
尹錫悅遭逮 前路坎坷
2025-01-16 00:27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遭南韓國會彈劾停職的總統尹錫悅15日上午被捕,抵達位於果川市的公調處。法新社
該來的一定會來。這句話曾流行了一陣子。昨日凌晨四點開始,南韓各媒體聚集在總統尹錫悅的官邸外。因為,警方與南韓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與警察廳已通知,逮捕尹的行動於凌晨五點展開。主要原因是,第一次逮捕受挫後,公調處與警方受到各界嚴厲批評,此次不得不痛下決心,只許成功不能失敗。
其實,日前總統辦公室秘書長鄭鎮碩已向公調處與警方公開喊話,逮捕尹錫悅不准戴上手銬,並且尊重總統身分給予一定的禮遇。
昨日尹錫悅的律師團與公調處和警方交涉後,尹錫悅沒戴手銬,在安全人員與警車開導下走出大門,如願受到禮遇。
尹錫悅為自己宣布的戒嚴付出極高代價。自總統警務處長接受調查三次後主動離職,隨後隨扈人員也對忠誠於總統失去信心,甚至準備打包。尹錫悅在預錄談話中表示,雖對公調處與警方的傳訊不滿意,但不願看到隨扈與警方衝突發生流血事件。對於戒嚴,尹錫悅仍堅持是總統職權,沒有丁點悔意。
韓國憲法法院於十四日首次開庭舉行辯論。由於尹錫悅以人身安全理由拒絕出庭,因此,開庭四分鐘就草草結束,尹錫悅日前所講的「絕不迴避政治與法律責任」,成了謊言。尹錫悅的律師認為憲法法院新任法官鄭桂先有不公之嫌,因此要求鄭法官迴避,卻被憲法法庭駁回。
戒嚴給了在野的共同民主黨主席李在明加分。民調顯示,李在明不僅遙遙領先執政黨國民力量黨的所有潛在總統候選人,並且在韓國人最信任的蓋洛普最近民調亦顯示,李在明的支持度達百分之三十七,以目前局勢來說,李在明當選下屆總統的機率頗高。
李在明的問題是仍有法律訴訟正在進行中,使其仍然無法放下心。一方面,國民力量黨咄咄逼人,敦促高等法院對地方法院已判決李在明違反選舉法盡速判決,法院的判決訂於三月初出爐,希望判決阻擋李在明的總統夢成真。
也就是說,當前的李在明與尹錫悅都成了法官的壓力。然而,尹錫悅對憲法法院法官懷抱的一絲希望愈來愈渺茫,因為,在已被起訴的多名軍方將領的起訴書中,顯示檢方已獲得不少證據,尹錫悅就是戒嚴的領軍禍首。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的就職典禮將於二十日舉行,國民力量黨的國會議員已有多人受邀觀禮,共同民主黨方面也決定參加國會外交委員會的朝野七人慶賀團共赴華盛頓。因為,川普在競選期間不僅屢次點名金正恩示好,也有信心能解決北韓核武問題。
在南韓國內混亂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韓,與南韓外交部長趙兌烈舉行氣氛融洽的會談,美國不得不再次向南韓公開保證安全。另外,美國也已派出國務院負責北韓業務的韓裔美籍約翰.尹暫時代理駐南韓大使,以免這段重要時間出「意外狀況」。
沒想到,就在布林肯與趙兌烈熱烈擁抱、依依不捨之際,金正恩卻送上兩次「飛彈大禮」。因此,美國一時半刻也不能放鬆對朝鮮半島安全的重視,美國雖對尹錫悅戒嚴不滿意,卻也憂慮李在明上台後會走上反美的文在寅外交路線。
不可否認,今日南韓混亂的戒嚴政局,完全是尹錫悅一人所造成。昨日南韓警方偵詢尹錫悅一整天,並且要在四十八小時內決定拘留與否,尹錫悅的總統職位恐將不保。這次事件值得台灣學習的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連總統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