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304/web/◆ 聯合報社論/網紅政治變調:亡國總召遇高中生搖紅旗
◆ 聯合報黑白集/台南真棄土,高雄假空品
◆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超徵 凸顯稅改、財政重劃必要
經濟日報社論/稅收超徵 凸顯稅改、財政重劃必要
2025-01-16 01: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財政部。 聯合報資料照片
財政部13日公布去年全國賦稅實徵淨額「初步統計」,總稅收逾3.73兆元,續創新高,比去年的總稅收3.46兆年增率高達7.9%,且實徵淨額占全年預算數115.4%,亦即超過財政部原先預估預算數(簡稱超徵)15%以上,高達4,972億元,超徵規模也是歷年次高。
實際上,由於部分稅款會遞延入帳,確切數據2月才會出爐,但估算全國超徵數必然超過5,000億元,約在5,200億上下。其中,中央政府超徵高達4,500億元(包括指定用途撥入中央特種基金的國稅),無論是超徵數或實徵數都將是歷史新高。
上述數據,反映稅收成長率和經濟成長率的脫鉤現象持續發生,且偏離的程度更甚以往,代表稅制上可能存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而從政府別來看稅收的結構,也顯示財政劃分上確實存在先天的、長期的垂直失衡,可以用來檢視此次修正財劃法,是否有改善的結果。
首先,探究稅收成長率和經濟成長率的脫鉤現象,在民國一O三年到一一二年(2014年到2023年)共十年之間,除了民國一O九年(2020年)因疫情採取租稅減免或緩徵措施之外,其他九年特別顯著。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度延續此一現象,稅收成長率7.9%,是預估經濟成長率4%的兩倍。最近十年來,政府透過徵稅而超拿了經濟成長的果實,也代表國稅的所得彈性長期都遠大於一,不正常也不合理。
租稅的稅基是按「名目價值」計算,而名目價值是由實質所得和物價上漲率所構成。經濟成長率反映實質所得的成長,因此稅收成長率遠高於經濟成長率,關鍵因素顯然在於物價上漲,墊高了稅基,造成政府從物價上漲的過程中取得了「通貨膨脹稅」。也因此,早在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我國就建立了「物價連動機制」,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就自動調高免稅額、扣除額以及課稅級距金額,希望能消除通膨稅。
自民國一九年(2020年)起物價上漲特別嚴重,CPI 年增率都在2~3%之間,以致於過去四年物價上漲了10%。而雖然財政部依物價指數連動法,分別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度調高綜所稅及所得基本稅額免稅額、扣除額及課稅級距,以及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調高遺產稅扣除額,但稅收成長仍遠超過經濟成長率和物價上漲率的總和,顯然並未有效消除「通膨稅」。
其次,從財政劃分角度來看,去年中央國稅收入高達3.34兆,占全部稅收的90%;代表地方政府自主財源的地方稅,合計還低於4,000億,僅占總稅收的10%;可見得,國稅、地方稅的先天劃分上,中央占了絕對優勢。因此,財劃法將國稅的所得稅、貨物稅撥出10%以及營業稅(扣除發票獎金後)的40%,挹注「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簡稱統籌稅款),來彌補地方政府基準財政需求的不足。
即使加上了統籌稅款,地方政府全部稅收也只有0.86兆,只占全國總稅收的23%而已,中央仍掌握77%的稅收。亦即,從重分配後的稅收結構面來看,統籌稅款僅改善垂直失衡的情形13%而已。
中央的全部稅收中,即使扣除指定用途、撥入中央特種基金(例如房地合一稅、遺贈稅撥入於住宅政策、長照基金,及金融業營業稅撥入金融業特別準備金等)之後,「未指定用途,可彈性運用」的中央稅收仍高達2.67兆,比預算數超徵了將近3,800億元,其實足以支應財劃法修正後、中央必須撥入統籌稅款的新增額度(按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度預算估計為3,753億)。
綜上,國稅超徵且高於經濟成長,代表通膨稅的確存在,也是中央和地方垂直失衡的關鍵,中央政府應該覺得憂喜參半。為消除國稅取走經濟成長果實太多的憂慮,應當檢討並改革所得稅及營業稅制,以消除通膨稅列為當前急務。財劃法修正,將超徵的所得稅和營業稅,多撥給地方政府可以改善垂直失衡,其實也正好減輕中央錢太多而花不完的壓力。
聯合報黑白集/台南真棄土,高雄假空品
2025-01-16 01: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環境部公布去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遭環團戳破是靠「手動」造假空品。 圖為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境部公布去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全台 PM2.5 年平均十二.五微克,較前年的十三.七略有改善。這項數據,隨即遭環團戳破真相。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質疑,環境部放著全台七十八座「自動監測站」不理,只採納卅一處「手動監測站」數據,是在製造假象。
明明自動測站的數目更多,為何偏偏只採納數目很少的手動測站數值?環境部辯稱,自動測站易受水氣及鹽分影響,改採手動監測,可以修正數值的偏差。這種說詞,顯然沒有多少說服力。環團批評,環境部是「自廢武功」,編造數據欺瞞百姓。
以環團指稱的「全台第一霾都」高雄為例,官方公布的手動數字是十七.四,但民間版的數值是十八.二三,更超過世衛標準的三.七倍。此外,全台驗出空品最糟的十大自動測站,有八座在高雄,大寮、仁武、林園、橋頭、左營分列前五名,官方數字卻只想擦脂抹粉。
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說,「台灣太瘋 ESG」,應該要降溫。此話出自環境部長之口,令人錯愕。也許民間相關課程良莠不齊,也許有人想靠碳權致富,這都必須改善;但環境部長帶頭反 ESG,並「手動」改善空品,豈不更可怕?
台南近年成為光電棄土的樂團,高雄則頂著「第一霾都」名號拚命招商,還得靠「手動」空品造假。這對得起南二都選民嗎?
聯合報社論/網紅政治變調:亡國總召遇高中生搖紅旗
2025-01-16 01:1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雙罷」言論發酵,在黨內黨外都激起漣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吹響「大罷免時代」號角,黨團總召柯建銘三句不離藍委「亡國賣台」,率先喊出雙罷,全台各地開跑連署。巧的是,新北市三名高中生錄製網路短片,他們揮動五星旗,高喊「希望台灣省省長賴清德,能讓我們回歸祖國」。老柯和高中生不約而同扮網紅,衝聲量不惜「動搖國本」,讓人搖頭。台灣脫序變調至此,焉有安寧之日?
微博與抖音傳出一段影片,三名男學生跳著大陸流行的「社會搖」(科目三即屬其中一種)。自稱「台灣省高中生」的三人輪流搖五星旗,除喊話賴清德,並高呼「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影片內容格式及妝造服化都模仿大陸網紅短片「精神小伙」系列,中國人的口號則是借用大陸知名動漫的台詞。影片上網後,台派痛批中共透過抖音滲透校園。
校方表示,學生是為「博取同儕注意,並無特定政治立場」,未發現有團體或個人引導學生。該校已指導學生,若對政治認同有想法,須注意社會觀感,特別對國家、元首不應做出不良言行。學生表示,這是「反串」,目的在吸引大陸「小粉紅」關注。
國會與高中生的兩個場景意外碰撞,演繹台灣政治的魔幻寫實。柯總召為政治攻防,把「亡國賣台」當成仇恨動員口號;新北高中生則藉五星旗、回歸祖國賺取網路流量,國安議題被「丑化」成政客與網紅的低俗橋段。年輕人的反串,其實也是對網紅政治的反諷:執政黨能利用「愛國者遊戲」牟取政治紅利,學生也可將國家認同當成博聲量的工具。
蔡賴政府養綠媒和網軍帶風向,官員民代一路網紅化,以標籤、迷因哏圖和人身攻擊取代政策論述,也藉抗中保台、對抗統戰滲透等國安口號掩蓋弊端,將在野黨監督、社會異議都用紅標籤打成國家敵人。尤其賴清德少數執政,堅持鬥爭不溝通,網紅政治更激進,對社會民生、文娛活動等更以「思想檢查」方式區分敵我,只要言行偏好和大陸有關,就被劃成敵對陣營。
荒謬的是,網紅政治造就的「整風」,卻反撲賴清德執政團隊。他提名的大法官劉靜怡,被綠委及側翼攻擊成「亡國賣台」,連帶賴總統蒙上「叛國」之嫌。被大陸用後即棄的統戰網紅「八炯」,改投效綠營搖身愛台網紅,他指控有廿萬台人領大陸身分證;陸委會揚言嚴辦,鼓勵檢舉親朋好友。但內政部與調查局發動調查,卻僅查到十人。
綠委黃捷與側翼蹭八炯,指控藍委陳玉珍有大陸身分證,還用來路不明的大陸網頁搜尋身分證號碼作證據。結果,那個網頁是釣魚程式,輸入賴清德資料,也會跑出大陸身分證字號。
國安團隊迎合網紅整風,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就隨八炯起舞,指控北京對台交流都有統戰任務,卻又想方設法強迫訪台大陸黨政人士須與賴政府闢室密談。上海涉台學者獲准接受親綠智庫邀訪,並與陸委會官員對話,這樣算不算陸委會被統戰?
黑熊學院執行長朱福銘說,中共對台滲透統戰,特別針對年輕族群,高中生搖五星旗是抖音之禍。反觀綠委林楚茵以大陸流行語「綠茶婊」罵人,又是受哪個大陸平台統戰呢?學生短片裡,充斥大陸網路次文化。台灣該深思的是,高中生為何要拿國家認同、而非本土文化和小粉紅競爭?
就算要指控中共統戰瓦解我國家認同,但最先動搖國家認同,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台灣混為一談的,不就是賴清德?高中生玩「祖國反串」和小粉紅拚流量,究竟是抖音還是總統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