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從堰塞湖災變談危機應對(初六)
◆ 【專家之眼】雙城破局中的陰招
◆ 【專家之眼】官員發言該謹慎 事前必須要查證(初五)
◆ 【專家之眼】留下作品守住靈魂的勞勃瑞福(初四)
◆ 【專家之眼】郝龍斌選黨主席年紀太大?老而不死是為賊(初三)
◆ 【專家之眼】川習通話的多重解讀與對台啟示(秋分)
◆ 【專家之眼】「合法要飯神曲」憑什麼入圍金音獎?
◆ 【專家之眼】天理難容賴清德,違憲搶走地方財政自主權(初一)
【專家之眼】從堰塞湖災變談危機應對
2025-09-27 06:52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釀災,下游光復鄉遭重創,國軍馳援搶救。記者季相儒/攝影
9月23日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因為受到樺加沙颱風過境帶來豐沛雨量,最後產生嚴重溢流現象,造成光復鄉市區重大災情,後續引發政治效應。
由於馬太鞍溪堰塞湖本來就是因為今年7月21日颱風過境時,因為雨勢造成山崩所形成,因此各方原本就理解到這個堰塞湖堤壩確實存在崩解危機,而且遲早是無法避免要面對湖內大量積水向下游排出。
但中央與地方對於如何處置意見分歧,經過兩個月未能積極加以疏導排出,最後在樺加沙颱風過境時,堰塞湖所淤塞水量越過堤壩頂部產生溢流現象,終究導致嚴重災變。
災變過後,中央與地方相互指責,再加上政治人物與政論名嘴順勢加入論戰,各方都掏出對本身觀點有利證據,網際空間流言蜚語不斷,政治口水滿天噴發。在臺灣當前社會極化如此嚴重狀況下,各方早就是只問立場不問是非,能否釐清責任,實在並不樂觀,最後極有可能變成充滿謎團之羅生門。
臺灣山區地理條件本來就是地勢陡峭與地質破碎,此外再加上地震或是颱風挾帶驚人雨量,造成山區土石崩塌,根本就是司空見慣;地形崩塌土石流堵塞河道,自然形成堰塞湖,案例亦是不勝枚舉。
但最令人感嘆的是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所負責經營之技術研究發展平臺,早就製備出《臺灣歷史堰塞湖案例資料》,透過系統性研究過程,蒐集全臺灣民國六十八至一一四年(1979年至2025年)共計88處天然堰塞湖案例,並且運用相關科技與堰塞湖歷史檔案資料,針對其崩塌地點與堰塞湖壩體座標加以判斷詮釋,以便建立相關歷史案例資料,提供產官學研各界參考運用。
而且若是經過網路搜尋,讀者們將更會發現,其實全球各國針對堰塞湖進行系統性研究,並且曾經妥善處置堰塞湖歷史案例,更是多如牛毛。講得不客氣些,堰塞湖是人類社會面對大自然氣象與地理變化,基本上是完全不能迴避之天然災變與危機情勢。
面對如此豐富資料,假若政治派系對立各方要去找相罵本,保證絕對是能夠找到對本身立場有利資訊。但歷史是面殘酷明鏡,以往案例提供許多成功疏導以及處置失當前例可供參考;當政治口水噴完後,追究馬太鞍堰塞湖災變政治責任,最後還是要面對科學證據加以裁斷。
再從本次天然災變,吾人不妨也來談談危機應對;首先就要談到運用黑熊學院辦理各種提升臺灣防衛力量講習,提供安全知識與訓練,並且曾經推出防災包引發過社會爭議之立法委員沈伯洋。本次亦趁機現身在花蓮災區現場,並且積極表現協調調度救災資源,毫不保留地展現未來在當地之政治雄心。
但吾人必須提到,到目前為止,並未見到任何災民或是救災單位與義工,提到曾經運用黑熊學院所教授課程,或是透過網路公開販售之防災包,在這場堰塞湖溢流造成城鎮市區淹水之天然災變中,產生過任何功能。這對於黑熊學院所講授防災課程以及對外販售之防災包來說,看來不會產生很正面效應。到底黑熊學院課程與防災包面對天然災變,能否產生任何實質意義,恐怕還要繼續接受社會檢視。
其次亦要提到經常辦理同類活動,並且以「壯闊臺灣」為口號,積極表現願意為臺灣社會服務之吳怡農先生,其已經公開發起在9月29日至30日至花蓮縣光復鄉參與災後復原行動。當本文刊登時,吳先生所倡議活動尚未開始;假若計算時間區隔如此之久,顯然沒有捉到打鐵趁熱順勢進場,以便獲得媒體報導契機。
儘管災後復原不是救急,沒有必要搶進災區;但辦理此等活動存在如此嚴重時間差異,不僅是會讓人認為慢半拍,甚至還會嚴重到令光復當地民眾覺得是馬後炮。論起危機應對確實讓人充滿錯愕感,若是另有所圖希望經營政治聲勢,甚或是博取聲譽獲得加分效應,恐怕也不樂觀。
最後就要談到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曾經在民國111年4月、112年以及今年,三度分別以《全民國防手冊〈範本〉》、《2023全民國防應變手冊》以及《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為題,印製過全民防衛手冊。
就前述各個手冊內容來說,其涵蓋內容與重點指向都不太相同;但是最新版《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確實是毫不含糊地涵蓋天災應變方式。不過本次受災區確實沒有任何受災民眾指出,其曾經參考過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所編製前述手冊,並因此順利獲得防災避難指引。
但國防部業管單位,倒也不必因此氣餒,但確實應當利用此次天然災變,向災民與救災應變單位請教相關細節,思考是否有必要調整或是加強其中內容;學習與研究戰史是修訂軍事準則重要環節,利用實際災變修訂此項手冊內容,亦是相同道理。
最後還要多嘴提醒,在最新版《當危機來臨時-臺灣全民安全指引》第19頁,曾經提到「假若臺灣遭受軍事侵略,任何有關國家戰敗或政府宣布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這句話確實引起各方爭論;不管當初為何要將這些話印製在手冊中,但敵方確實可以釋放出比這更加嚴重謠言。趁著這次花蓮天災,國防部業管單位不妨去看看網際空間各種流言傳聞,或許可從中獲得啟發修訂這句從外國抄襲而來,東施效顰完全沒有必要印製的話。
【專家之眼】雙城破局中的陰招
2025-09-27 06:09 聯合報/ 高永光/考試院前副院長
原定25日在上海登場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突然宣布延期。圖為去年雙城論壇在台北舉行,台北市長蔣萬安(右)與上海副市長華源出席晚宴。(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市和上海市每年一度的「雙城論壇」,原訂9月25日到27日在上海舉辦。就在25日台北市代表團出發的前三天22日上午,台北市突然宣布論壇延期。雙城論壇是在民進黨蔡、賴政府蓄意和大陸「斷流」下,唯一僅剩的兩岸「官方」的交流,如果最終停辦,意謂著賴政府有意完全「斷流」,標識著兩岸關係的一個劇烈的轉變。這也是行政院陸委會雖被批評,過去老是阻撓,這次更是「技術卡關」,卻不得不裝出對雙城論壇的舉行「積極協助」;台北市長蔣萬安也一再對媒體講,雙城論壇沒有辦不辦的問題,只有辦的好不好的問題。
可見,台北市和陸委會都不想背負「中斷」雙城論壇的「罪名」,正是如此,每次雙城論壇的舉辦與否、申請及批准、會議內容都成為雙方角力及究責的焦點;很像武林高手過招,虛來實往,但其中不乏有些是「陰招」。
舉例來說,像這次論壇的暫時破局,台北市的「延到年底舉行」,沒有明說是因為陸委會延擱了審查,只說有關台北上海雙方要簽的備忘錄(MOU ),再修改後恐怕不夠完備,時間上有點來不及,寧可多花時間,把論壇辦得更好。台北市刻意避提兩個 MOU 內容,中央對地方的審查是有「技術卡關」阻礙雙城論壇如期舉辦的「犯意」;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在「反駁」「有心人士」稱陸委會「技術卡關」的指控時,要大家去看看台北市延緩辦理的原因,也想利用「敵營」的說法來證明自己的無辜。
其實,梁文傑辯解陸委會沒有「技術卡關」,卻恰恰是證明了對雙城論壇「卡脖子」。關鍵就是在備忘錄 MOU 上面,備忘錄所以叫備忘錄,是怕合作雙方在洽談合作時只是口頭說說不算數,因此形成一種慣例,就是雙方要簽 MOU。但簽了 MOU 有沒有法律效力?沒有!有沒有執行的義務?沒有!有沒有要經費分擔去辦理?沒有!既然 MOU 不是法律上的正式文件,那憑什麼事前要交中央各部會審查?
明眼人看得出來,確實是在審查 MOU 上,耽擱了較多時間;台北市在9月初送件,9月底赴上海,以一般狀況來估時程上是來得及的,不是綠營人士或親綠媒體所批評的「壓線送件」。所以是卡在 MOU 需要跨部會審查,這當然是「卡脖子」了,怎麼不是「技術犯規」?
尤其在跨部會審查 MOU 上,賴政府的行政團隊誰不知道賴清德上台後要搞台獨?要把中國大陸定位為「敵國」?各部會在細審台北市送上去的 MOU 時,豈會不「揣摩上意」地去「嚴審」;最後為了不要落個「技術封殺」或「程序封殺」讓雙城破局的罪名,當然是要台北市「修正」或「補件」後再審!如果台北市來不及,辦不成論壇,這些部會更可以去向賴總統邀功:我們阻止了台北市去被統戰,大功一件。可見明擺著跨部會嚴審 MOU,根本就是卡脖子的一個局。
延辦後台北市勞工局的說明,印證了各部會是在給台北市設局下套。例如,一直到台北市宣布雙城論壇延到年底時,還是有中央部會沒有對修正補件後的回應。顯然,台北市宣布延後時,中央有關部門是對台北市的補件是「已讀不回」。
台北市沒有把這個設局下套認定陸委會是主謀,正如綠營政治人物所講的,如果中央(意指陸委會)要刻意阻擋雙城論壇,「以蔣萬安的鬥雞性格,豈會對陸委會『輕聲細語』」?前面提到梁文傑在辯稱陸委會沒有刻意卡關上,更是要大家去看看台北市的聲明,罕見地在雙城論壇這次的延後舉辦,把台北市拉在身邊當朋友。原因可能是陸委會在雙城論壇是否同意其舉辦,自己是身不由己的小媳婦。試問陸委會若要否准雙城論壇的一切,它自己說了就算,不用向上請示?
說這次 MOU 所涉及的中央與地方事權,需要中央部會事前審查同意,才是荒唐。先不說前面提到的 MOU 的 U,是understanding 即理解、知道或瞭解到雙方都有這個「認識」,才記下來「備忘」:免得回去後忘了;如果將來要合作再簽「協議」或「契約」(agreement 或 contract ),後者才有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加上在我國不僅市議會有監督權,直轄市的上一層級行政院,依《地方制度法》也有監督之權,到時候中央政府當然可以予以拒絕,就算台北市和上海市簽了協議或契約,涉及中央事項,也可不予核定。
果如此,台北市也只能看雙城要合作的事項,是否涉及中央事項或地方自治事項,依《地方制度法》聲請釋憲。但現在司法院被執政黨牢牢掌控,下場如何不言而喻。所以,就算是蔣萬安有齊天大聖孫悟空的本領,在雙城論壇怎麼玩,也逃不出賴清德的手掌心啊!
民進黨人對蔣萬安,只要不讓蔣得分就是建功;阻礙雙城論壇,逼得蔣萬安宣布不辦,蔣就失分。對民進黨在國一一五年(2026年)地方選舉的台北市長候選人就有利;再看遠一點,蔣的格局與氣勢,有可能成為不遠的將來,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現在能讓蔣失分,將他的氣勢、聲望打下去,民進黨就得分。
總之,賴陣營這邊在雙城論壇上,對台北市能擋則擋,設局下套理所當然。蔣萬安沒有被設計,9月25日的雙城論壇先喊「暫停」,來應對「技術卡關」的「卡脖子」,確實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