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應思考全面的經濟安全政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6645/web/ 

◆  聯合報社論/剋扣軍公教警消福利,防衛韌性靠口水?
◆  聯合報黑白集/鄭麗文如何壯大國民黨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應思考全面的經濟安全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應思考全面的經濟安全政策


2025-10-20 01:45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應思考全面的經濟安全政策。記者侯永全/攝影


中國大陸於10月9日祭出擴大稀土管制政策後,美國總統川普也揚言對中國大陸加徵100%的關稅,兩大國互相開徵港口服務費,也已生效,在此同時,雙方談判代表又在第三國展開新一回合經貿談判。夾在大國博弈之間,台灣要更主動尋求自保之道。

美中雙方邊打邊談,盤算藉此增加在談判中的籌碼,逼迫對方讓步,但大國間博弈的複雜度難度甚高,也容易擦槍走火稍有不慎即可能導致不可收拾後果台灣等中小型國家,在當中難有置喙的空間,能不被要求選邊站、或在夾縫中求得生存空間,已是萬幸。

按目前情勢觀察,美中之間的對抗難以止息,雙方無論從關稅、出口管制(含長臂管轄)或其他貿易障礙設置,都可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風險。稀土管制政策為例,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半導體、AI 關鍵產業供應體系即便中國並非全面禁止出口稀土產品,而是要求其出口經過中國政府核可,但這當中卻隱含太多行政干預想像空間,對業者造成非關稅貿易障礙風險大幅增加,也直接相關供應鏈韌性形成潛在威脅

影響供應鏈國際經貿的因素卻不僅止於大國間的對抗,其他如風災、地震、疾病等天然災害,以及戰爭、罷工等人為因素,皆可能造成顯著的外部風險。在國際總體環境大幅動盪的今日,再加上強國間採取新保護主義進行對抗,企業與政府如何識別供應鏈風險並加以管理、預防,已經成為國際間顯學,也引起各主要國家重視

以美國為例,在新冠疫情期間供應鏈衝擊激發白宮發起百日供應鏈調查盤點美國所需關鍵產品供應鏈釐清經貿風險環節。歐盟也在「去風險」的政策思維之下,強化對供應鏈中相對脆弱被他國掌控環節識別監控。日本更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公布「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從國家安全角度檢視經濟安全重要性,同時設立「經濟安全保障推進室」,專責政策研擬、協調等工作。部分日本大型企業更設立專責部門,從企業的層級進行經濟安全規劃策略研擬

反觀台灣,各界對於經濟安全、供應鏈韌性的概念顯得相對被動,大多僅於風險事件發生採取因應措施,缺乏對風險來源的主動識別,更欠缺在風險事件發生進行應變情境模擬。同時,目前國內對於經濟安全供應鏈韌性概念仍停留在兩岸政治軍事的緊張、中國大陸的經濟脅迫、供應鏈轉移、以及赴美投資等事務上。這些議題只是經濟安全的一部分,我國在關鍵產品供應鏈盤點脆弱被掌控環節風險識別,以及分散風險預先作為應變模擬等,仍然付之闕如

台灣產業向來以供應國際客戶零組件提供代工服務為主,在供應鏈的運作上,多為配合客戶而行,導致長期對於供應鏈韌性經濟安全意識不足。政府相關部門對此議題或有少數計畫觸及,但未見顯著且全面性整體資源投入,無法協助產業進行相關供應鏈風險識別規劃,更遑論如日本透過立法來推動。

因此,一旦發生如中國大陸與美國的進出口管制這類國際重大風險事件我國內部即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盤點,藉此釐清供應鏈直接間接衝擊程度,才得以研擬後續因應措施。此種作法無論在效率反應速度上,都可能落後國際競爭對手喪失預先反應防患於未然之機。

在美中對抗與其他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天災人禍難息動盪年代,我國各界對於經濟安全意識思維實應與時俱進,更全面從供應鏈盤點風險識別應變模擬風險分散管理等工作著手,以維持我國長期競爭力














聯合報黑白集/鄭麗文如何壯大國民黨


2025-10-20 00:00  聯合報/ 黑白集
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非典型的鄭麗文當選國民黨魁,顯示黨員對於世代交替期待。在選戰過程中,藍白合是一再被提及的話題,然而國民黨卻不能只妄想靠外力重返執政。根據民調,賴政府滿意度雖低,國民黨支持度卻也文風不動,只在兩成五上下。如何將不滿執政黨的力量轉化成支持在野黨動能,對鄭麗文而言,才是挑戰。

一個曾經的民進黨女性黨員卻能在以「老藍男」為主的百年政黨突圍,更難能可貴的,鄭麗文純粹是以論述贏得選舉未被意識形態綁架,並在封閉型選舉獲得高度支持,也讓人看到國民黨重生蛻變希望

不過,雖然鄭麗文的出線讓人看到百年老店「回春」的契機,但能否進一步質變成壯大國民黨的養分,卻還是問號。賴政府上任一年多,不滿意度遠高於滿意度,更在大罷免中以卅二比○被完封,但國民黨的支持度卻未顯著上揚。換言之,民眾對執政黨滿意度雖低,卻未能轉化成對反對黨的支持,這也是國民黨在野後長期困境

關鍵在,國民黨作為最大反對黨,卻始終沒有打動民心作為論述。國民黨若想重返執政當務之急是要能在民進黨的反中路線外,擘畫一套獲得多數選民認同友中保台大戰略解構抗中才能保台洗腦話術,才能把基本盤做大,這也是鄭麗文現下比藍白合更重要的事。













聯合報社論/剋扣軍公教警消福利,防衛韌性靠口水?


2025-10-20 00:00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提出明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應依法編列軍人待遇警消退休所得替代率提高經費均未編入,朝野紛爭再起。賴政府和立法院民進黨團寸步不讓,協商亦告破局。在野黨擬提復議,預算危機將再度上演。其實這場衝突不僅沒必要,而且根本是行政院在「尋釁生事」。

賴政府的理由有三:一是修法並未先與行政院協商,以致預算增加沒有財源;二是由立法部門提增預算,有違憲疑慮;三是只提高警消,卻未提高一般公務員退休所得替代率,有違衡平、公平原則。雖然行政院表示已提釋憲,如果合憲就會回溯補足但在大法官人事僵局下,這種說法除影響軍警消應得權利,只是拖延時間罷了

行政院說修法未與政院協商,以致財源籌措不及。然《警察人員人事條例》一月就修正通過,《軍人待遇條例》也在六月底完成修法,明年總預算案則在八月底才送交立院。所謂籌措不及,顯係推託。

違憲之說,也屬無稽。這兩項修法都經總統公布並明令施行,目前既未被暫時處分,更未被判定違憲,二法都是應遵行現行有效法律。行政院不編列預算,等於是自己充當大法官角色,不只是濫權,更屬違法依法行政的最低要求,成了不切實際期待

至於衡平、公平之說,更是本末倒置、見樹不見林。雖同屬公務機關體系,但不同公務部門性質任務皆異,本不能一概而論。蔡政府推年改,軍人年改制度設計公教年改截然不同,亦是著眼於此;若要以此論衡平、公平,當年年改豈非也是違憲,亦應推倒重練

警消任務具有較高危險性,且多以外勤為主,整體人事結構年輕化要求,遠高於一般公務體系。年改後退休所得替代率降低,基於退休後生計考量,公務人員退休年資、年齡雙雙提高。而此效應對警消影響,又大於一般公務體系。銓敘部統計,年改上路以來,截至一一二年為止,非警消人員退休年齡平均提高一點六六歲,警消人員提高二點七九歲;非警消人員平均退休年資增加二點九四年,警消人員則增加三點四四年。提高警消退休所得替代率,應有助於改善這種情況。

軍人情況亦然。兩岸情勢緊繃,軍人壓力與任務強度倍增,募兵愈來愈困難。且去年起義務役役期延長為一年,近期更有延長到二年之議。種種情況早已今非昔比,難道幫志願役加薪三萬、義務役薪水不低於最低工資,是不合理的要求?

但賴政府一貫打恫嚇牌,說提高警消退休所得替代率將導致退撫年金提早破產,五十年多支出一千七百億;幫軍人加薪則一年多花三百億,排擠其他國防預算。其實提高警消福利一年平均只增加卅多億元支出,對國庫幾無影響;軍人加薪所需三百億元,與一年九千億元國防預算相比,亦只占極低比例。難怪民眾諷刺,賴政府寧可幫高官買一張五萬元的桌子,也不願幫軍人加三萬的薪水。

不過,藍白將續推教育年改修法,民進黨立院黨團眼看擋不住,也打算將《財劃法》修正後未分配的三四五億元挹注國民年金保險。藍委批評此舉是把對軍公教警消的刻薄,轉嫁成全民責任。好笑的是,民進黨髮夾彎大撒幣,什麼財政問題都不是問題了。

賴清德總統六月在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致詞時說,保衛台灣需要戰力堅強的國軍、維護秩序的警察和搶救生命的消防醫護;話說得漂亮,實際上卻剋扣軍公教警消福利。難道賴政府就靠「違憲」、「衡平」這些政治口水,打造全社會防衛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