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闕志克/族群滅絕受害者 如何變成加害者
闕志克/族群滅絕受害者 如何變成加害者
2025-09-01 00:00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一群以色列左翼人士和阿拉伯裔居民在特拉維夫市一處廣場,舉著營養不良的加薩孩子照片參與反戰、反飢餓示威,呼籲「停止種族滅絕」。美聯社
族群滅絕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猶太人在納粹歐洲所歷經的大屠殺。但今天許多歷史學者和專家相信,以色列政府目前對身處加薩和約旦河西岸之巴勒斯坦人的所作所為,正是不折不扣的族群滅絕。為什麼昔日淒苦羸弱的族群滅絕受害者,搖身一變成為凶狠蠻橫的加害者?
《聯合國防止滅絕族群罪公約》定義滅絕族群罪為意圖消滅一個民族、族裔、種族或宗教群體時所採取的下列行為:殺戮其成員、傷害其成員的身心狀況、破壞其生活條件、阻止新生兒的出生、強迫兒童遷移。據此,族群滅絕的重點在消滅一個特定群體,使其無法以完整社群持續存在,所以大規模屠殺並非達成族群滅絕的唯一手段。
依聯合國相關單位統計,從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三年)十月七號到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中,加薩的巴勒斯坦人中約有六萬一千七百人死亡(包括一萬八千五百名兒童),十五萬四千五百人受傷。加薩百分之七十的建築物、百分之九十二的住屋遭嚴重破壞,所以百分之九十的加薩人口被迫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加薩百分之九十四的醫院遭到破壞或摧毀,超過一千五百八十名醫護人員喪生。去年,全球有三百八十三名人道援助工作者在執行任務時犧牲,其中百分之五十以上在加薩。
除了傷亡統計數字外,最能證明以色列意圖滅絕巴勒斯坦族群的證據有三。首先,即便上百名以色列前國安官員公開表示哈瑪斯不再具有威脅性,以色列政府仍持續攻擊加薩。其次,以色列無差別地摧毀加薩建築物,明顯欲使其變成不適合人居的廢土。最後,以色列主動隔離巴勒斯坦難民讓他們接受不到國際援助,刻意造成飢荒和社會動盪。簡言之,以色列政府一意將加薩變成人間煉獄,以迫使當地巴勒斯坦人離鄉背井,而且對約旦河西岸也正使用類似的手法。
以色列政府之所以在加薩如此趕盡殺絕,是因為內唐亞胡總理的執政聯盟完全由堅決擁護猶太復國主義的右翼政黨所組成。猶太復國主義興起於十九世紀末的歐洲,旨在透過殖民化巴勒斯坦(也就是猶太教中的以色列地)來建立猶太人的永久家園,且這個國家內的猶太人應居絕對多數。今天以色列政府以掃蕩哈瑪斯餘孽為由,正積極實現猶太復國主義者的願景:一方面併吞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另一方面罔顧人道考量,無所不用其極地惡化當地食物、居住、醫療等生存條件,迫使巴勒斯坦人離開。後者尤其重要,因為為了長治久安,以色列政府認為境內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人口比例必須從現在的一比一升到四比一,於是大規模驅離巴勒斯坦人就無可避免。
「永不再犯」(Never again)是猶太人在二戰大屠殺後總結的教訓。它的狹義解釋是猶太人絕不能讓自己再成為另一場大屠殺的受害者,而廣義意涵則是世人應全力阻止類似大屠殺的族群滅絕在任何角落再次發生。可是,過度偏激的受害者心態,很容易合理化以暴制暴的行為,甚而以寧過勿不及的自衛為名,不惜採取違反人道乃至族群滅絕的手段。這也是為什麼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以色列民眾其實支持將巴勒斯坦人逐出加薩,且認為以巴和平共處的兩國方案並不可行。今天以色列所處的道德困境,正是因過分沉溺於「永不再犯」的狹義詮釋,反而悍然違背其廣義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