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普發現金可提振消費 穩住經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4470/web/ 

◆  聯合報社論/光電八年「零環評」,彭啓明竟敢說無汙染
◆  聯合報黑白集/我可以,你不行
◆  經濟日報社論/普發現金可提振消費 穩住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普發現金可提振消費 穩住經濟


2025-07-18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普發現金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民黨和民眾黨立委聯合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匡列特別預算經費上限5,450億元,其中包括要求行政院對每位國人普發現金1萬元,全部需要約2,350億元

行政院長卓榮泰昨天說明不能發的理由,是政府必須舉債1,014億元,會債留子孫。行政院對立法院通過的法案,已經多次提出覆議或是送請大法官解釋,這次怕引發民意反彈,反對得比較溫和,準備赴立院報告尋求翻案

但是,從台灣下半年可能出現的經濟變數來看,普發現金刺激消費、促進經濟成長,的確有其必要性,行政部門應該仔細考慮台灣的實際情況,預作準備,而不應該因為是在野黨推動的法案,就一味反對。

在討論普發現金的經濟效益之前,有兩個迷思應該要先澄清第一,行政院卓院長說,如果要普發現金,必須舉債,會債留子孫。其實去年全年稅收超徵達到5,200億元,拿出其中2,350億元來「還稅於民」還會有剩餘,不會出現舉債的情況。

第二,又有人說,法律規定立法院只能刪預算,不能增加預算的支出。這指的是針對行政部門提出預算案審查時的規定,如果立法院通過某一個法律案,而這個法律案會造成行政部門的支出增加,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比方說,如果立法院通過要求行政部門增加採購美國戰鬥機,行政部門必須遵守,自然就會造成支出的增加。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實施日期8月1日已經箭在弦上,台灣還沒有達成協議,以4月初宣布的稅率,台灣高達32%,再看最近美國逐步宣布已談成稅率國家,巴西50%、加拿大35%、歐盟30%、及日韓25%等。一些原本與美國交好的國家都被課徵相當高的關稅,因此國內各產業也都提心吊膽,不敢太過樂觀。

在美國即將課徵高額關稅的情況下,許多國際廠商開始提前採購,今年台灣出口呈現高速成長,上半年的出口成長率高達25.9%,也因此帶動台灣上半年的經濟成長率達到5.35%

然而,8月1日以後,在高額關稅下,勢必會導致全球貿易量大幅萎縮,再加上許多企業在上半年已經提前採購,8月之後,全球貿易量一定會出現急凍的情況,台灣的出口當然也不樂觀,因此主計總處才會將今年下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預估2.93%下修到只有1.0%,其中出口成長率為-3.2%,而民間消費也只有1.87%

依照目前觀察,一些與美國交好的國家關稅稅率都在相對較高的情況下,一般研判台灣的關稅應該很難低於20%,而且可能在近期內就會生效,因此,對等關稅的衝擊是實質而且會立即出現的。

面對經濟快速萎縮甚至蕭條的情況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擴大政府支出刺激經濟,這時候普發現金就是一個最快速有效政策

像新加坡政府就決定每人普發現金約1.3萬到1.8萬元台幣韓國政府也準備總額高達9,000億台幣的經費,要發放現金刺激經濟

從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下半年發生全球金融海嘯以來,我們政府就曾經多次發放消費券、三倍券、五倍券和6,000元現金,都是在針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採取發放消費券現金的政策,來刺激消費帶動經濟,也發揮一定的效果。

現在面臨美國提高關稅新台幣匯率快速上升,導致台灣經濟即將步入蕭條的情況下,普發現金正是時候,既能夠刺激消費,讓民眾擴大消費,企業也有利潤,有助帶動經濟正向循環。

我們希望行政部門能夠正視經濟面臨危機,而不應該政治考量,凡是在野黨提出的政策或法案,就堅決反對,請行政院務必以所有國人的利益為最首要的考量。












聯合報黑白集/我可以,你不行


2025-07-18 00: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談大罷免,竟說民調禁制期不能談藍營會掉幾席,或誰告急、誰需要催票。立委許宇甄追問:難道自己喊告急、需要搶救都不行?他才悻悻然說,「我沒說不能」;但又補上一句,「要個案認定」。

李進勇陰陽怪氣地說,「即便是具有民調的外觀」,「不是跟學理上所謂民調有若干差距」,實務上「還是會認為違反規定」。這一堆不知所云描述,原因無它,就是在選罷法外自己「造法」。最後他發稿澄清說,只是「不可藉告急、搶救挾帶民調」;但他的扭曲心思,已是路人皆知

罷免不得公布民調的規定,其實頗待商榷選舉民調若遭刻意操弄,確實可能改變選民投票意向,導致當選結果丕變。但罷免就是「一個人的戰爭」,沒有對手,與他人利害無涉。試問,不准公布民調,甚至連談論也不行,這是在保護誰的利益?總統、黑熊,或是急著東山再起落選頭

下跪、告急、斬雞頭明志,都是台式選舉的招牌特色。李進勇忘了,他近卅年前選基隆市長時,就曾喊過「選情告急」。李大官己可急彼不可急、昔可急今不可急,民主倒退豈止卅年?

罷免本質上就是一種告急競賽,被罷者唯一自保手段就是請求支持者搶救。否則,難道他只能慷慨赴義引頸就戮不准告急的罷免,就是耍流氓














聯合報社論/光電八年零環評」,彭啓明竟敢說無汙染


2025-07-18 00: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丹娜絲颱風侵台後,嘉南地區損壞的光電板高達約14.5萬片、約2800噸,圖為嘉義縣布袋鎮新塭滯洪池有超過5萬片光電板擠壓堆積,清運速度緩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光電場其中僅嘉南兩地毀損的光電板高達十四.五萬片,重達兩千八百噸。民眾擔心破損的光電板危害環境,環境部長彭啓明在立院答稱,太陽能發電元件外層以玻璃及鋁框密封,「照理說」不會造成任何汙染。但立委質疑,光電板破碎一定有零件受損長期存在自然環境中難保不造成汙染。

彭啓明身為環境部長,他不積極檢查災害現場努力維護生態環境永續,卻輕率籠統曖昧語句為政府和業者開脫,令人懷疑他是否適格。這次,經社會各界高度質疑,環境部十四日才派人到現場取樣,作重金屬檢測。彭啓明說,其中半數為「零檢出」;至於其他半數如何,他則以「當地錳濃度背景值本來就較高」支吾其詞。在這種情況下,他驟然說出「無任何汙染」,不嫌草率嗎?

對於光電板環境危害,彭啓明是採取「截頭去尾」的手法,只選擇部分狀況答覆。他聲稱光電板都有緊密封裝抗腐蝕,這點,在正常情況下應該屬實;因此,人們不必過度渲染毒性物質會滲入水中,從而造成魚類汙染死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問題是,當大量太陽能板遭到破壞毀損,如果光電板的殘渣碎片遭魚類誤食,從而在食物鏈中進入人們的餐桌;這樣的情況,彭啓明能保證不會發生嗎?那麼,他滿口「無汙染」的說法,豈非空頭支票?

再看,這次遭毀損近十五萬片光電板,重達兩千八百噸,是數量龐大廢棄物,重量已超過全台每日垃圾量的十分之一這些難以回收事業廢棄物,無法燃燒焚化,最終只能掩埋處理,並成為環境中永遠「無法分解」的遺害。在這種情況下,彭啓明聲稱光電板「不會造成汙染」,豈不是在誤導民眾,讓人們以為光電板多麼安全、可親嗎?幾十年來,民進黨將核廢料形容得無比邪惡;但以光電板數量千萬倍龐大難以去化,人們難道要等到廿年後才措手不及發現光電廢棄物恐怖真相

彭啓明把光電板對環境汙染破壞「截頭去尾」刻意美化其無害,另一個更致命環節在於源頭過去八年,全台各地大肆開發光電場,竟然從未有過環評。最近高雄大樹和山光電場遭到「鬼剃頭」,居民向在野黨立委陳情後,外界才發現該山坡地遭如此濫砍濫挖未經任何環境影響評估。不僅高雄大樹如此,從民國一○五到一一三年(二○一六到二○二四年)的八年間,各地光電場的開發如火如荼,皆從未有過環評這就是民進黨「愛台灣」、「挺綠能」的真相

彭啓明承認,過去政府僅針對濕地設置光電場需要環評,許多大型山坡地變更光電場都免環評但今年元月已修改環評法規,加嚴限制即使如此,新法對於「水面型光電場」,仍然後門洞開,沒有任何環評要求。由此可見,民進黨這些年來幾乎是閉著眼睛任令業者隨意圈地開設光電場,只為滿足蔡英文「綠電占廿%」的目標。其結果,則是地方政府、公營事業機構競相釋出土地,供光電業者大撈一筆而它們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卻無人聞問

近幾年,光電場濫墾濫設,已成為台灣環境公害的一大來源業者不僅大規模砍伐山坡地林木,造成水土綠地破壞,更不斷侵入埤塘水域,甚至以光電板為掩護,在其下非法掩埋廢棄物。「一塊土地,剝九層皮」,正是這種寫照。彭啓明身為環境部長,若只是一味幫綠電政策擦脂抹粉,卻無視國土環境正遭不肖業者掠奪破壞,那他真的太愧對環境部長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