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川普稅來襲 賴政府別只想政治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川普稅來襲 賴政府別只想政治
◆  關稅戰來了 大蕭條不遠了
◆  重啟「苦撑待變」的國家戰略
◆  外交談判 市場開拓…應對美關稅戰
◆  川普關稅戰風險 全球對美統一戰線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川普稅來襲 賴政府別只想政治


2025-04-04 01:34  聯合報/ 黃奎博/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賴清德總統。  聯合報資料照片


美國川普政府廣課基準關稅和對等關稅,在亞太區域,從被加徵的稅率以及整體出口至美國的比重觀之,台灣是卅二(關稅)/廿三點五(出口比);越南是四十六/廿八;泰國卅六/十七;南韓廿五/十八;日本廿四/十六;菲律賓十七/十六;新加坡十/八點五。而中國大陸是以之前的百分之廿關稅為基礎,再加百分之卅四,其對美出口比重則約為百分之十四點五。

在亞太主要貿易方之中,台灣被加徵的稅率高,算「重災區」。這時,台灣的高對美貿易出口占比就變成民進黨政府的「負擔」了。

雖說自台輸美貨物中,有些是世貿組織複邊協定得享免稅的資通訊、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產品,但也居輸美大宗的汽車零件、工具機、機械設備、運動用品等,立刻面臨「川普稅」的風暴。

前述的資通訊與半導體電子產品產業也不能輕忽,因為美官員稱會考慮對這些產品徵稅。而且,川普在宣布這次加稅措施時,又一次提到台灣之前奪走美國半導體和電腦產業。

前幾天,卓榮泰院長代表政府宣稱:政府有準備、風險可控管、對產業有支持。二日深夜,他在臉書上說,已準備把近來研判、分析、討論、對應的各個面向和策略告訴國人,「請安心入睡」。面對將於本月九日生效的美對台加稅,這種信心喊話該被公開檢視了。

所謂的政府有準備,究竟是準備了各類文宣,還是適當政策工具?兩者都應該,但箇中比重如何?如果政府決定對美大幅降稅,或大型企業紛紛赴美投資或設廠,對台影響頗大,政府真有準備?行政院於昨日指示幕僚單位立即盤點不合理及不公平之處,現在才去盤點預期會發生的風險,到底準備好了沒?最近民進黨政府有好好準備的是,鋪天蓋地用真假訊息痛批藍白立委刪除或暫時凍結總預算,以及民進黨針對國民黨區域立委所謂的「大罷免」。它們讓人感受不到真的已準備好應對「川普稅」了。總之,這幾天便見分曉

所謂風險可控管不出風險迴避風險轉移風險承擔風險保留)、損失控制等四大方法。目前風險已無可迴避或轉移,只剩下風險承擔損失控制若要風險承擔,行政院去年八月便已送立法院審查的一一四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似並無預留足夠可助受衝擊產業的預算,所以只能從其他可能的地方找財源。若要損失控制,事前降低風險的工作顯已失敗,川普政府毫不買帳,僅剩事中事後控制但目前只聽到宣傳口號

所謂對產業有支持,前述的汽車零件、工具機、機械設備、運動用品等產業,會否得到跟政府對半導體電子產業一樣的關注?如果有租稅抵免與輔導轉型等補貼,夠多、夠及時嗎?

蔡英文執政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生效,我石化、機械、紡織等產業大受衝擊,但當時的經濟部長竟稱其自由化程度較低,對我短期影響比較不大。如果這次政府又出現這樣的「支持」,或端出的政策和作法顯然是急就章,甚至對美交涉時有損國格,相關官員不僅應受檢討和懲處,而且也應自省,別再想政治、要想政策才是



季青漫畫












關稅戰來了 大蕭條不遠了


2025-04-04 01:28  聯合報/ 李同龢/大學教師
美國宣布將對所有的貿易夥伴課徵「對等關稅」,恐將造成全球經濟蕭條。 美聯社


四月二日美國股市收盤後,川普在記者會上用非常難聽的字眼說,全世界過去幾十年都在搶劫掠奪強暴美國,因此四月二日是美國的「解放日」,美國將對所有的貿易夥伴課徵「對等關稅」,包括台灣,這是美國在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為了救高失業率加徵高關稅以來,第一次實施高關稅政策,然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的關稅壁壘使得全球景氣大蕭條更加惡化。

在川普宣布高關稅後,當天美國各大股市指數期貨都大跌,美國蘋果股票收盤後交易也大跌百分之六GAP 股票更跌了一成二;美國股市恐慌指數大幅上升,全球各大股市大部分應聲大跌。本來川普團隊認為高關稅可以使得美元上漲,抵銷進口商品上漲及通膨壓力,可是事違人願,美元持續走低到今年以來的最低點

川普認為美國的貿易赤字,主要是由於其他國家的不公平待遇造成的;可是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等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造成美國貿易赤字主要的原因,是美國過低的儲蓄率,這個問題不解決,貿易赤字問題就無法根治。再者,川普不提美國也對不少國家有商品貿易順差,且不提美國對很多國家有服務業的順差,所以美國整體的商品貿易加上服務業貿易,整體貿易的赤字其實沒有一般人認知的大。

川普認為高關稅政策能給美國帶來每年七千億美元收入,因此可用來降稅、還國債,經濟學家們卻認為太過樂觀。川普高關稅的另一賣點,就是認為製造業會回流美國,能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但要把供應鏈移回美國是件很耗時且不容易做到的事。川普驅離了許多非法移工,大大地惡化了美國缺工的情況;加上高工資,很多企業都表示縱使把供應鏈移回,也可能是採生產自動化,能創造的新工作機會很有限,更不要說美國的工資高,生產的產品也很難在國際上有競爭力。

目前企業還在觀望中,因為川普終究會下台,而要把生產線移回美國卻茲事體大;萬一作業到一半,川普的繼任者卻不延續川普政策該如何?所以是否加碼投資美國生產線,必須等到川普的「不確定變為確定」時,才會決定下一步;因此川普認為如此可使美國製造業恢復以往的榮耀,卻還有很大的變數。

歐盟先前就表示,不會主動挑起關稅戰;假如川普起頭,歐盟會重重反擊。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中國商務部也表示將會反制。照以往的經驗,其他受影響的國家均會有所反制,關稅戰無可避免,因此今年全球經濟成長前景不被看好。

由於台灣半導體也是川普點名的對象,台積電已大幅加碼投資美國,其供應鏈勢必更加外移,因此外資不看好台灣股市,大幅賣超台股,也造成台幣貶值。隨著台幣貶值,勢必也會增加輸入性通膨的壓力。

若如川普所言「對等關稅」是永久的話,全球經濟看低的機率大增,一般投資人要有風險意識,懂得趨吉避凶。


波波漫畫











重啟「苦撑待變」的國家戰略


2025-04-04 01:32  聯合報/ 邵玉銘/政大國關中心前主任(台北市)


民國以來,每逢巨變,必須要有極高智慧的國家戰略,才能救亡圖存。七七事變後,蔣中正委員長決定抗戰到底,以空間換取時間,從此展開「苦撐待變」的戰略此一「待變」的戰略,在日本進攻珍珠港時實現,最後獲得勝利。可惜戰後蔣氏採取先剿共再經濟復建的戰略,結果剿共失敗亦導致大陸失陷。

政府民國卅八年(一九四九年)遷台以後,蔣中正總統的戰略是,先建設台灣再反攻大陸,此一戰略未能完成,蔣氏即齎志而沒。但蔣經國總統則通勢達變,在戰略上決定政府先在地化,所以先有十大建設,再有經濟奇蹟,再有政治民主化。民進黨組黨時,根據當時戒嚴法,人民尚無集會結社權利,所以其下屬請示是否依法取締,總統拒絕並說:「使用權力容易,難就難在曉得什麼時候不去用它」。後來他又在國民黨高層會議上表示:「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翌年七月,他決定取消戒嚴,他說:「我們戒嚴已經四十年,台灣同胞還能夠容忍,…很不容易了,我們應該有所改革才對」。個人當年四月赴行政院新聞局服務,奉命於翌年一月開放報禁。在籌畫期間,從未接獲一字一語指示,充分授權,可見經國總統對開放言論自由的決心。

撫今追昔,深知一國在危難時的戰略正確與否,決定勝負。台灣目前的戰略選擇有四:

一是倚美。但美國是否可恃?個人認為必須要綜合歷史教訓。民國廿九年(一九四○年)代國共內戰,由於我們內戰失敗,美國最後撒手了之。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美國為了聯中制蘇,還是與我斷交。展視當前美、中、台三角關係,美國國家利益至高之下,所謂協防台灣,其變數無法估計。即以烏克蘭戰局為例,拜登總統給予支持,川普則擬撒手。這證明希臘哲學家修昔底德名言:「強者作其所能為,弱者只能接受其所必須」

二是抗中。以兩岸各類國力之對比,在人類歷史上,還未見在對比如此懸殊下,還有勝算之先例。

三是獨立。這並非有何不可,只是我們願否付出代價?美國尋求獨立,先經獨立戰爭美國南方尋求獨立,內戰失敗而終

四是苦撐待變,重新採取抗戰時期的戰略。大陸歷經土改、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卅年的浩劫之後,無人料及會有鄧小平掀起改革開放浪潮,四十餘年來已獲得傲人的成功,但台商及台資對此貢獻有目共睹。個人認為,大陸在豐衣足食之後,總會想在個人自由政治民主上有所嘗試,正如台灣歷經四十年戒嚴之後所走的道路。屆時,也許會有另外一個鄧小平出現,在政治上採取改革開放之路,屆時台灣自由民主經驗可供大陸參考。也許人有認為這是夢想,但人及國家都因夢想而偉大,為何大陸不會?

個人呼籲,我們重新採取抗戰時期「苦撐待變」的戰略。一方面盡量改善我們民主運作的弊病,化解族群的恩怨,以示自由民主制度之可行;二方面,除繼續三通外,應擴大民間交流(尤其學生就學),凝聚善意及感情;三方面,靜待大陸逐漸走向自由民主。在民族同根文化同源合則兩利的潮流下,兩岸終有和解及融合之一天。
















外交談判 市場開拓…應對美關稅戰


2025-04-04 01:31  聯合報/ 王福闓/品牌再造學院院長(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向世界各國開徵10%的基本關稅,台灣被列入特別課徵高關稅國家之中。(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四月二日宣布,對台灣輸美產品課徵百分之卅二關稅,涵蓋包括食品、農產品、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等類別。目前僅半導體、藥品、貴金屬、能源產品暫時獲得關稅豁免。台灣半導體產品之所以暫被豁免關稅,主要在於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特別是台積電等企業在先進製程方面的技術領先,使美國高科技產業高度依賴台灣供應。

為確保自身科技產業穩定,美國選擇暫不對台半導體產品課徵關稅,以避免影響蘋果、輝達、超微等美國企業。此外,日前台積電千億規模的在美投資計畫也是關鍵因素,美方希望維持良好合作關係,以確保技術轉移供應鏈安全。未來美國可能進一步要求台積電及相關供應鏈企業擴大在美投資,長期而言,台灣半導體產業需在美中競爭中尋求平衡,才能找到產業的生存之道。

至於遭加徵關稅的產業之因應對策方面,民生相關產業如家用電器、電子產品將因價格上升而降低美國市場競爭力,影響出口訂單與產業就業。日常消費品(如食品、飲料)價格上升,可能減少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量。這些產品受關稅影響後,售價將提高,可能導致美國進口商轉向其他供應國,如東南亞或南美國家,進一步削弱台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政府應透過外交途徑與美方交涉,爭取食品與農產品減免關稅,如類似半導體豁免的模式。訴諸 WTO 或區域經貿組織,強調台美經貿關係的重要性,以尋求關稅調整或補貼機制。提供產業補貼與轉型支持,設立出口企業補助計畫,短期內減緩因關稅造成的價格上漲影響。鼓勵食品、農產品企業進行產品升級,提高附加價值,以減少價格敏感度。

透過政策補貼與行銷資源,鼓勵企業深耕內需市場,減少對美出口依賴、加強對東南亞與中東市場的出口拓展,分散風險。

餐飲製造相關企業策略則包含價格與成本調整,尋找更具成本競爭力的原物料供應商,以降低生產成本,並重新評估定價策略,調整產品規格以降低關稅負擔。強化品牌價值,將產品定位為高端或特殊市場,如有機食品、高級海鮮,降低價格敏感度。

研發符合美國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例如健康食品、環保包裝等,以增加競爭力。除傳統大型進口商外,積極開發美國本地零售通路、電商平台,減少中間商層級,以吸收部分關稅影響。同時利用跨境電商模式,直接銷售至美國消費者,以降低關稅影響。

若美國市場關稅持續上升,台灣連鎖加盟企業可考慮開發東南亞、歐洲、中東等市場,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例如,台灣咖啡及茶飲品牌可進一步布局英國、日本、阿聯酋等對珍珠奶茶需求高漲的市場。

此次美國對台灣課徵百分之卅二的關稅,對食品製造、餐飲連鎖加盟與農產品出口衝擊尤為明顯。政府應積極進行外交談判、產業補助與市場開拓,而相關企業則需加強品牌升級、成本控管及銷售通路多元化,以降低關稅對營運的影響。唯有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才能在貿易變局中找到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川普關稅戰風險 全球對美統一戰線


2025-04-04 01:29  聯合報/ 吳芳銘/自由撰稿人(嘉縣太保)


美國總統川普開徵「對等關稅」,全球譁然,在此同時,也宣布「國家緊急狀態」,顯示川普團隊心思縝密。前者意味川普將關稅當成「多功能且多元化武器」,既是外交談判籌碼,又是推動製造業回流」的利器,還是政府財政與貿易的「創收密碼」;後者除用以提高美國的競爭優勢,保護美國主權外,意在強化美國國家和經濟安全。

因此,必須把「對等關稅」與「國家緊急狀態」結合起來看其共振效應。一般來說,美國的關稅徵收權需由國會通過,不是行政部門可一意孤行。故川普此舉試圖利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總統的權力,繞過國會直接行使關稅徵收權。且值得注意的是,白宮文件川普擁有「修改權限」,將視情況提高或者降低關稅。有了「國家緊急狀態」及「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如同川普不必受制於國會的緊箍咒,而可以肆意使用金箍棒,達致徵收「對等關稅」目的。

外界對川普的「對等關稅」普遍感到擔憂,但川普和其團隊則是信心滿滿,他們的邏輯是,這將讓美國再次強大,雖然短期內會推高通膨,但長期將從全球關稅戰中獲益,預計十年將創收六兆以上美元,未來可用於補貼民生和經濟,消費者不用擔心通貨膨脹對生活的影響。

川普的底氣主要有兩個一是美國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中、歐、日及新興國家等全球貿易夥伴都爭相對美國出口,短期內類似的替代市場及產品很難找到更替,在供應鏈未重組及在美生產下,使美國有了制約的關稅武器。二是川普認為過去在 WTO 體系下,各國輸入商品到美國的關稅太低,美國已被占了多年便宜,必須「公平貿易」,儘管各國幾均反對,但最終會承認現實,並和美國談判達成協議。

川普發明關稅戰,並且賦予關稅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新功能,甚至成了外交經濟新武器關稅戰的三個邏輯首先,傳統上關稅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但像川普對全球大規模徵稅卻沒有先例。

其次,川普將關稅作為「制裁」的新功能。大舉開徵「對等關稅」前,川普對購買委內瑞拉及伊朗石油的國家,都曾發出徵稅威脅。若有國家進口委內瑞拉的石油,美國將對此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稅二成;如果再加上甫宣布的全球徵稅稅率,累計起來稅率將會很高。貿易關稅制裁成了美國經濟的強力武器。

第三,關稅「武器化」成了重塑美國外交關係工具。川普改從關稅下手,而不是從傳統的外交或戰略聯盟出發。這與美國是敵是友無關,川普用關稅手段重新計算雙方關係,在關稅談判中議論雙方外交關係。

不過,對美國來說仍有風險。若美國消費者先承受不了高通膨導致生活成本大幅提升或經濟衰退,將影響川普的民意支持度。其次是很多國家將集體應對川普的關稅戰,而不是和川普單打獨鬥當形成「全球對美統一戰線」,美國或被孤立

「對等關稅」是二戰後最高的關稅,逆轉數十年的貿易自由化進程自由貿易隨著美國的退群,何去何從將取決於全球國家的反應,未來如何演化充滿不確定性,以貿易為導向的台灣經濟宜更加謹慎因應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