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如何對沖32%關稅?普發3萬-君子周急(初十)
◆ 【專家之眼】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
◆ 【專家之眼】公平正義的思維震撼
【專家之眼】如何對沖32%關稅?普發3萬-君子周急
2025-04-07 07:30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教授
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啟動對等關稅策略,台灣遭課徵32%關稅,行政院長卓榮泰(左三)、副院長鄭麗君(左二)日前率部會官員舉行記者會說明因應措施。本報資料照
面對美國的24%關稅,日本首相石破茂指「事態堪稱國難」。反觀台灣政府在忙些什麼呢?
就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前夕,行政院長卓榮泰在臉書發文,要「各位朋友請安心入睡」,因為「『#政府有準備、#風險可控管、#產業有支持』」。哪裡知道,隔天答案揭曉,對等關稅高達32%,僅低於中國34%、越南46%、柬埔寨49%等少數國家,遠比台灣的競爭對手韓國25%高出很多,這樣,台灣商品還有國際競爭力嗎?
不是說「政府有準備」,既然有準備,怎麼會是這種結果?所以,顯然是誤判才會挨了一記悶棍,以至於只能神隱一整天忙著寫作文,等到作文定稿之後,才召開記者會,端出所謂的「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
那麼,什麼叫「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行政院的說法是「9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行政院在記者會所說的「全面積極準備」、「有效控管風險」、「擴大支持產業」這些口號,說實在的,都不知道是從哪裡學來的?充滿了浮誇風,講的要嘛都是支微末節、搔不著癢的空話,要嘛就是牛頭不對馬嘴,無法實質幫助到受衝擊的企業。最可怕的是,這880億納稅錢,怎麼用?會不會拿去圖利特定對象,用來綁樁、分贓或蓋了蚊子館而浪費掉,這也是納稅人一直以來都很擔心的:假公濟私、發國難財。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台灣是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去年對美貿易順差達739 億美元,美國自台灣進口規模為1,162億美元,這就是32%關稅的由來。一旦徵收32%關稅,按照美國彭博社的模型推估,台灣對美出口將減少63%,會減少大約3.8%的 GDP。或許,彭博社高估了嚴重程度,但即使依據永豐金證券的估計,32%關稅對台灣 GDP 的影響,也將因此減少0.8%~ 1.5%,這已經足以讓很多企業關門、很多人失業、產生更多的破碎家庭。
如何對沖32%的關稅衝擊?孔子對這一類的問題有什麼看法?他說:「君子周急不繼富」。問題是什麼是「急」?朱熹、錢穆說是「窮迫」,傅佩榮說是「窮困」, 但這樣的理解恐怕有誤,我以為,「急」是指不能等,是一時而非常態性的。換言之,君子幫助危急中的人,而不是朱熹等人所說的「窮困」的人。
基於孔子的理念,如何對沖32%的關稅衝擊?我的想法很簡單、很實在(相對於目前政府方案)、很有效(依據國發會的說法),也很有必要,那就是普發3萬元,以促進消費,就能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吸納一部分的失業人口,減輕貧困家庭的生存壓力。
為什麼要普發3萬而非3千?如果只發3千,那就是杯水車薪,還不如不發。如果能發3萬,那才是真正快速有效「帶動內需,創造就業機會」。事實上,帶動內需、創造就業機會,這是行政院國發會在發三倍券時說的話,因為這筆錢,能對即將發生的關稅大海嘯,產生一定的阻隔作用,減少貧困人口以及因沒錢而導致的一些家庭悲劇。
根據過往經驗,日本於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發放2萬日圓的地域振興券,貢獻了日本 GDP 的0.1%、馬政府在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發放的消費券,據我國審計部的算法,對 GDP 的貢獻提升0.28~ 0.43%,而蔡政府時期的三倍券,據國發會宣稱,「貢獻最高達0.53%」,如果國發會說的是實話,那麼,現在正是派上用場的時候,面對32%的關稅所導致的企業哀號、即將出現的失業大軍和困難家庭,政府宜未雨綢繆,趕快普發3萬元,才能對沖關稅大海嘯的來襲。
台灣有2,300萬人,普發3萬元,那就意味著要籌措6,900億元,這筆錢從哪裡來?我們知道,去年稅收超徵5,283億元,因此,只要舉債1,600億元,問題就解決了。有人說,政府現在都已經負債累累了,怎麼還舉債呢?因為,現在是非常時期,非常時期有非常時期的作法。關稅「才」24%,日本首相就已經說是「國難」了,台灣32%,還不是國難嗎?面對國難,政府豈能只是說些不痛不癢的話?
【專家之眼】公平正義的思維震撼
2025-04-07 06:50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平等不是允許貧苦人家撿拾地主富人收割後遺留的穗粒以圖得溫飽;我們要超越以往所有的想像來追求平等。圖/拾穗者-米勒,法國巴黎奧賽博物館
「去商品化,使經濟體系中99% 的財貨與勞務-如教育與醫療等-成為免費服務;」
「財貨與勞務的價值由政治協商決定,而非市場力量;」
「對自由貿易與資本流動進行管制;」
「立法委員的產生通過抽籤方式決定;」
「至少50%的投票權歸勞工所有-即使他們並不持有公司股份;」
「立法規定最高薪資上限;」
「設定極高的所得稅率,最高可達80%或90%;」
「川普的崛起,是菁英對沒有大學文憑勞動者的不尊重所引發的後果;」……
受邀撰寫推薦序,出版社寄來的書稿中,上述「離經叛道」的「奇思異想」,每一次都讓受「正統」經濟訓練的我,瞠目結舌、思潮激動的不能自已。然而,這些「荒誕無稽」的「異端邪說」,實則是桑德爾與皮凱提兩位教授,竭盡心力對於「不平等」的研究主題。
邁克爾•約瑟夫•桑德爾(Michael Joseph Sandel)教授畢生研究公共哲學,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正義》(Justice)課程,僅在 YouTube 頻道上便已累積超過3,964萬次的觀看紀錄,是哈佛大學頻道觀看紀錄次高影片的兩倍有餘。曾在民國一O一年(2012年)為國際關係領域中極具影響力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期刊,評選為「全球百大思想家」。
湯瑪斯•皮凱提(Thomas Piketty)教授專注於不平等問題的研究,曾於民國一O四年(2015 年)以「政府無權決定個人有多榮譽」為由,拒絕了法國最高、最負盛名的軍民功績獎項-法國榮譽軍團勳章(Ordre national de la Légion d'honneur)。他所撰寫的《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書,揭示了財富和收入不平等的結構性根源,並提出了有力的公共解決方案。
桑德爾最了不起的貢獻在於-推動現代社會正義的哲學思維,並激起全球對於倫理與道德問題更廣泛的討論,成功的使哲學從學術圈走向了公眾領域;皮凱提最了不起的貢獻在於-改變經濟學界對於不平等問題的看法,並促使全球對於經濟體系結構、財富分配和公共政策的關注與討論。
這兩位當今對於不平等問題研究最為透徹、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於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5月20日,在巴黎經濟學院就「平等」議題展開深刻的對話;隨後的幾個月裡,他們繼續通過電子郵件保持密切交流。這場對話與後續的交流,最終催生了《Equality:What It Means and Why It Matters?》一書。
財政學是我個人教學與研究的核心領域,也是我對政府政策進行批判與建議、並實踐社會服務的基礎。財政學理論與實證分析的架構,用一句話來說-尋求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之間的平衡。公共部門的活動,無論是課稅或補貼,都會對於效率與公平造成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效率與公平往往難以兼顧,是以兩者之損益斟酌與權衡抵換,成為了財政學討論的重點。
然而,天平的平衡取決於兩端法碼重量的均等。問題在於,經濟效率的法碼有明確定義與規範,能夠進行計算與衡量;但社會公平的法碼,則有如面貌美醜,見仁見智,並無統一的客觀標準。財政學對公平的討論,主要集中於「量能原則」與「受益原則」,而這些原則的內涵與度量,往往隨著觀點與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且深受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影響。
閱讀桑德爾與皮凱提兩位教授對於平等的論述,讓我驚嘆不已,同時拓展了我對財政學中社會公平的視野。從「為什麼要擔心不平等」出發,兩位教授井然有序地梳理經濟面、政治面與社會關係三大層面的考慮,開啟了一場公平正義的思維震撼。
美國紐約的非營利智庫「新經濟思維研究所」(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日前於 Facebook 與 Youtube 平台,發布了當時對談的三段影片,大眾可親眼一睹兩位大思想家間腦力激盪的精采討論。
Beyond Borders:Global Justice & Economic Patriotism
Globalization, Populism, &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
The Dignity Deficit: Inequality, Work, & Recognition
【專家之眼】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
2025-04-07 06:58 聯合報/ 湯紹成/政大國關中心兼任教授
川普總統3日在白宮準備離開時向記者做出手勢。歐新社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確實引發了廣泛的批評,其目的是縮小美國的貿易逆差,鼓勵外企投資美國,但實際上已導致美國內部商品價格上漲,增加消費者的負擔,可稱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是否短空長多,有待觀察,尤其對於相關國家的影響甚鉅,值得關注。
由於重塑美國製造業的過程冗長,還要受到政策、技術和全球供應鏈動態的影響。雖然川普政府通過政策激勵吸引企業將生產基地遷回美國,其中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美國製造業的成本結構,並非不利。另一方面,美國製造業正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這些都需要相當的時間調整。
但問題是美國民眾能忍耐多久,目前因民生用品價格上漲而產生的反彈聲浪已局部顯現,連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出來嗆聲反對川普,情勢並非樂觀。此外,全球供應鏈的動盪和國際貿易關係的緊張,也可能進一步削弱美國經濟的競爭力。
在大陸方面,還有許多國家都有對華貿易逆差,比如印度、英國與歐盟、日本等,當前若北京顯得軟弱,難免引發其他國家可能仿效美國的行為,導致更嚴重的圍困。因而,大陸迅速採取反擊措施,包括加徵對等關稅、限制稀土出口,以及將多家美企列入出口管制清單,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尋求國際爭端解決機制,儼然有意帶頭形成貿易上的反美聯盟,以應對美國的壓力。中國既要對抗美國,又要防止全球秩序陷入混亂,並擴大自身在全球分工中的影響力,確實任重道遠。
在對台灣方面,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可能因關稅增加而價格上漲,削弱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是電子產品和半導體等領域。台灣企業可能需要重新調整生產布局,也可能面臨經濟結構的重新洗牌,企業需要加速升級產品附加價值,以應對高關稅環境。尤其,電子代工、傳統製造業等出口導向產業首當其衝,可能面臨利潤壓縮和市場份額下降,因而可能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尋求多元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由於美中貿易戰加劇,各方都泥菩薩過江,可能使兩岸關係更加複雜。故台灣可能需要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避免陷入地緣政治的漩渦,更應加強兩岸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以便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