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忠/四分之一世紀的 ESG 顛簸之路
2025-02-06 01:02 聯合報/ 黃正忠(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董事總經理)
一位哈佛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與我聯繫,他們的研究團隊在進行全球氣候揭露分析時,發現台灣企業的表現和積極性在亞太甚或全球都非常突出,他們對背後的驅動力特別好奇,特別飛到台灣來進行深度採訪。哈佛研究生來見我當天,正是美國南加州史上造成災損最嚴重的無情野火起燒日。
去年耶誕節前夕美國標普道瓊永續指數(DJSI)公布年度入選成份股,世界指數與新興市場指數中台灣共有四十二家企業進榜,金融業與科技業尤為突出,台灣企業持續入榜導致更多國際企業落榜,此也引起國際側目,台灣怎麼了?是真的嗎?到底關鍵因素為何?
已往生的前財政部長白培英(時任兆豐商銀前身中國國際商銀董事長)在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與歐僑及美僑商會共同催生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Taiwan),成立後加入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的聯盟,開啟台灣企業與國際企業永續發展連結的新頁。WBCSD 的成員包括超過卅個產業的世界龍頭巨擘企業兩百家,成為全球形塑企業永續報告、碳盤查、碳揭露、碳交易、碳定價、自願性碳市場與碳信用額度標準的幕後關鍵推手。除白培英董事長外,過去廿五年領導台灣企業永續發展的企業家包括信昌化工陳耀生董事長、東元集團黃茂雄會長、南聯國貿李董樑董事長、台北市進出口公會黃呈琮理事長、目前的華碩電腦施崇棠董事長等。
邁入廿一世紀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在 WBCSD 建構低碳經商遊戲規則之際得以恭逢其盛,民國八十九年(二○○○年)開始導入企業永續報告、民國九十年(○一年)引進碳排放盤查工具、民國九十四年(○五年)推廣 DJSI、民國九十七年(○八年)在宏碁公司獨家贊助下正式帶入碳揭露 CDP,並開始具體推動永續與責任投資。民國九十四年(○五年)後主流財經雜誌開始推動企業社會責任 CSR 與企業公民獎,讓績優企業有凸顯與建立標竿的舞台。民國九十九年(一○年)後簡又新董事長的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CSR 報告書獎開始蓬勃發展,成為企業永續報告大幅成長的前波段。
民國九十七年(○八年)全球金融海嘯使金融業成為眾矢之的,驅使金融業重視 CSR、ESG 與永續發展,台灣民間金控業者明顯逐步啟動內化永續發展實務的打底工作。民國一○一年至一○二年(一二至一三年)因為食安風波、科技公司汙水排放意外、及高雄市氣爆事件,導致當時金管會迅雷不及掩耳宣布,實收資本額百億以上及化工、食品與金融業上市櫃公司必須依照全球永續報告組織 GRI 的綱領,來編制並揭露 CSR 報告。此堪稱全球證券交易所創舉之強制揭露,導致民國一○四年(一五年)後台灣企業永續報告大幅成長至主波段,更是民國一○六年(一七年)底證交所旗下台灣指數公司開始推出 ESG 投資指數的基礎。
台灣科技業對於企業永續及 ESG 的積極,主要來自國際永續供應鏈管理的推波助瀾,民國九十三年(○四年)國際龍頭科技公司聯合成立電子業行為準則協會 EICC,制定電子業供應鏈的 ESG 產業標準、自評工具與稽核準則,讓台灣科技業者有了與營運結合的 ESG 實務骨幹。
台灣企業在 ESG 與氣候行動上的推進,從自願到強制、從單一公司到產業、跨業以至生態系,顛簸之路走來實屬不易。邁向可持續的未來無人能獨立為之,能將國際已看到台灣群策群力之利,再昇華為合作創新翻身實力,將是功德無量的社稷之福與黯淡世界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