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亟待補綴的海岸國土「藍」圖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7043/web/ 

◆  習近平知犯台後果 賴知道嗎?
◆  美中建默契 賴路線該調整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亟待補綴的海岸國土「藍」圖
◆  吳音寧董事長「落榜」 勿再放任政治老鼠會擴張
◆  避免隱藏性公營事業黨國化
◆  林岱樺展現實力 綠營如坐針氈
◆  務實護海纜讓台船找回榮耀
◆  限制計程車進入機場是雙輸政策 問題不會因拖延而消失 2025-06-13 00:00
◆  審慎管制輔以自律機制,促進融資租賃業與企業共榮 2025-05-21 00:00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2024-12-20 10:00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2024-12-02 10:42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2024-10-24 00:0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亟待補綴的海岸國土「藍」圖


2025-11-05 00:00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海岸魚塭、鹽田、濕地,充滿大規模的光電設施,需以國土空間計畫畫設紅線區來監督。攝影/郭瓊瑩


今年持續的幾場颱風及其共伴效應,將東部蔚藍海岸變成上游土石流出口西部海岸河口,亦因極端氣候變遷人謀不臧,成為破碎光電板漂浮墳場防風林腰折、沿海濕地魚塭滿目瘡痍,空拍下的美麗島頓時山河變色

海岸管理法上路已十年,「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亦公告滿四十年國土計畫法公告九年,到民國一二○年(二○三一年)才全面實施。這些法令看似均有治理依據,為何我們的國土卻不堪幾個颱風襲擊?許多海島型國家儘管也有天災之虞,惟多以海岸觀光產業經濟自豪台灣因地理區位優勢,自古即是海上貿易重要中繼站繼而孕育島民勇於挑戰大自然悍性惟此亦蓋過回饋土地責任感多於、多於守護

海景第一排搶建觀光旅館和豪宅、濱海鐵皮屋攤販各自據地為王;海岸防風林間隱藏著建築與受汙染的廢棄土;金色沙丘上沙灘車橫行;沿海養殖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土壤鹽化。近年大規模設置光電設施海岸離岸風機,更將藍色海岸抹上一層灰幕,有的政策評估環評治理工具自廢武功另因海岸地理區位上實為行政治理神經末梢,少有決策主管會頻繁勘查,更遑論微服出巡

聰明的候鳥會自主遷徙、離開那些已不適棲息之中繼站,這些候鳥空間資訊歷歷在案,決策者總是視而不見,卻用一堆數字美化那不堪目睹國土實況。各鄉鎮主管單位推拖「海岸」不歸其管轄,跨部會單位不是權責重疊就是三不管;庶民百姓少有人知道海岸法海岸管理,與他們的生活、生產、生計何干?無人之地就是我的-海岸民宿、遊樂區、餐飲店等,隱匿在風景美麗私藏海角樂園,他們不必繳稅坐收漁利,且讓環境修復責任轉嫁於全民。

我們自詡全球高科技金字塔輸出國國土治理低階至此,還不如一些開發中國家上世紀末高爾業已提出「數位地球」的各層級國土空間治理智慧藍圖工具台灣早具備這些基礎建設能力,惟「全國國土資源大調查」的即時國土資訊大數據資料庫建置,卻從未各級政府預算中落實

有的只是施政報告中的一頁「願景」,而少有決策者識清關鍵議題一肩挑起責任建構這個看不見亮麗政績」的大藍圖

面對滿目瘡痍國土,筆者要嚴正呼籲內政部為首的各級主管機關,正視我們國土空間內外在實況立法院亦應支持「全社會防衛韌性預算」確切用於「全國國土資源大調查」、可持續性建置滾動式國土空間資訊AI 加值

且讓這蒙塵、灰暗、破碎化的海岸能補綴藍圖建立完善法制治理機制成為合理實踐國土計畫國土復育第一槍















務實護海纜讓台船找回榮耀


2025-11-05 00:00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退休教授(基隆市)
海纜安全不只是技術議題,也是重要的戰略議題,不僅容易受天災破壞,近期更頻傳遭人為蓄意破壞。(本報資料照片)


十一月一日,賴清德總統在「台船」高雄廠出席海巡兩艦成軍及下水典禮,特別呼籲支持海纜七法修法,避免海纜遭斷;同時總統並期勉台船獲利、發展。

海纜七法修法呼應了數月前斷纜事件海委會管碧玲主委所指出的,不排除嫌疑船背後有中國大陸灰色襲擾謀略

其實海底電纜出問題並不罕見,一如岸上電纜,幾乎所有海纜都可能會斷或故障。據統計,全世界各處每年約發生一百五十至兩百起海纜故障海纜業者往往也都會採取將網路容量分散到多條電纜上的策略,以確保一旦某條電纜損壞,仍可在修復前透過其他電纜持續穩定運作此外,業者為縮短當機時間,也會和維護業者簽長約保持維修船待命,準備隨時進行搶修

歷史數據,七至八成斷纜原因包括拖網等漁具、船錨等人為因素;環境因素如海床沖刷,導致電纜移動等所導致約占一成;其餘原因還包括電纜安裝不當造成的物理損壞等。例如,電纜安裝結構之間連接器施加側向應力,便是一種常見故障情況;電纜和其他組件的物理損壞,也會造成無法正常運作。

至於故意破壞海纜活動極為罕見,多數公開實例距今已數十甚至上百年,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美西戰爭中的案例。

務實保護海纜可採取的措施,包括可在電纜周遭設保護區,並裝設警報器防止船舶太靠近,對漁民進行宣導、盡量在海岸線附近埋設電纜,以及增進電纜多樣化等。

賴總統強調「健全造船體系,才能穩定造艦」,卻未提過去這些年,台船被要求全力投入的「海鯤」潛艦。或許這是因為總統跟大家一樣,對這艘「潛艦」的期待,已從原本須具備匿蹤等條件,隨著進度嚴重延誤一再降低到如國防部顧立雄部長所說「建造完成」。

如今台船的營收來源仰賴僅剩潛艦海軍、海巡艦艇等來自人民納稅錢的巨額長單,以及離岸風電工程;至於商船則一直獲利微薄。

回想民國六十二年十大建設中的「中船」公司(民國九十六年(二○○七年)扁政府更名台船),國際造船市場大顯身手,完成世界第三大船、四十四點五萬噸的「柏瑪奮進號」,驗證造船各項技術當年,就連如今川普要重振美國造船業所仰賴的南韓,都曾派人來台取經

然而,最近類國營陽明航運先後建造總價逾六百七十億十二艘雙燃料貨櫃船,台船竟因為無造該類型船的經驗等原因,投標一開始就被判出局,令人不勝唏噓

實現賴總統說的「確保通訊穩定,維護海上秩序以及區域和平穩定」,以及「台船長期獲利、發展,讓產業、國防、經濟形成良性循環」,皆須務實面對。最重要的,即是應請官員停止輕率地「指導」斷纜事件原因,並停造潛艦,讓台船急起學習新技,以重回國際市場


















吳音寧董事長「落榜」 勿再放任政治老鼠會擴張


2025-11-05 00:00  聯合報/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台肥公司昨召開董事會,原本外界推測會由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吳音寧出任董事長一職,不料董事會推選結果大翻盤,由總經理張滄郎接任董座。本報資料照片


近年來台灣政治出現令人非常不安的現象:政治報償制度化、政治酬庸常態化、及派系分贓公開化

最明顯的是,吳音寧重返官派職位、試圖被推舉為台肥董事長,可見這股「政治老鼠會人事文化,已滲入政黨與政府的每一層,腐蝕文官體系傷害民主根基

吳音寧八年前以「高級實習生」之姿空降北農,日前再傳以「官派董事」之名接掌台肥,職等四級跳、薪水六倍翻。不過,因酬庸情事過於突兀,引發輿論激烈批評,故在台肥昨日董事會上,她終於落榜。吳音寧一事,再次顯示了台灣政治的嚴重病徵

民進黨執政以來,「政治報償」被合理化為派系妥協結果:敗選者轉任政務官、基層官員空降肥缺,學者朋友名列公股事業董、監事,政治變成派系分食權力盛宴前政委張景森就指出:「民進黨對政治人才的甄補、栽培、晉升、任用,一直缺少現代政黨應有的基本制度都是山頭自己拉幫結派人事工坊神秘作業」。

這樣的現象早已不止於中央,幾乎整個公部門皆遭政治化公帑派系交換籌碼。更嚴重的是,政治老鼠會民主變質。當官職淪為派系籌碼選舉不再是公共理想競爭,而是進入權力分贓體系門票。當酬庸取代實績,能力被權力取代,政黨就失去自我淨化功能。民進黨若仍放任此風蔓延,不僅將重蹈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敗選覆轍,更可能重創民主信任基礎

健全憲政民主體制中,政務官應受國會監督,文官任命須依公開遴選與專業資格。各級人事應建立「公開甄補、職能評鑑、任期責任」三制度。同時,也檢討公部門報酬結構,防止職務肥大與重複給付;國營事業與基金管理機構,更應建立透明董事遴選機制薪資揭露制度

政治不是庇護所,權力不是人情債。若政府繼續讓派系分贓人情報償成常態,不僅文官體制被蠶蝕,整個社會價值秩序也會崩壞。台灣需要的,是從根本改革政治倫理人事制度;而不是放任「政治老鼠會」持續擴張

唯有讓權力回歸制度報酬回歸公平民主才能回到人民手中





2025-11-04 22:55 聯合報 / 季青漫畫 季青漫畫














避免隱藏性公營事業黨國化


2025-11-05 00:00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台肥昨召開董事會,決議推選總經理張滄郎出任董事長一職。記者曾學仁/攝影


原傳出「內定」為台肥公司董事長的「高薪級實習生」吳音寧,在引起輿論譁然後終與董事長擦身而過。

多年前以「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為副標題的《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一書即指出,國民黨執政時期推動民營化政策,實際上常有「藉集體轉投資其他障眼手法擺脫公營身分,得以隱身民營企業的『隱藏性』公營事業」的情形。因為,依據《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之規定,「政府與人民合資經營,且政府資本超過百分之五十者」才屬公營事業。

台肥公司正是典型的「隱藏性公營事業」。亦即,原本的公營事業雖然「遁入私法」可不受監督,但實質上仍受政府掌控。如台肥公司共有九位董事,代表農業部官股的董事就有五位,人事權經營政策完全可由農業部掌握

國民黨過去對如台肥公司董事長這種「肥缺」,固然也會來「酬庸」,卻未曾想過用來「施肥」給一位學經歷均甚「纖弱」的「實習生」。因此,當傳出吳音寧將擔任董事長的消息後,不僅在野黨及輿論掀起一陣批評的聲浪,即使民進黨內也發出「揠苗助長」將不利選舉的聲音。

吳音寧現在只是代表農業部官股董事,但她並不是農業及所屬機關(構)的公務人員,符合《農業部派兼公民營事業與財團及社團法人董監事人員遴派級考核要點》之規定,「遴派非具公務人員身分之人員」代表農業部擔任董監事者,「所具專長應適合法人業務需要」。而吳音寧最受爭議之處,就是她只具有「根正苗綠」的出身,從而讓人質疑其「專長」在於鞏固綠色黨國資本主義

吳音寧現職為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此職務是依《聘用人員聘用條例》以契約進用的「約聘人員」。雖然該條例規定不得擔任法定編制的主管職務,但在各地區聯合服務中心的正副執行長,實質上卻都是主管。一個統合許多部會業務的單位,竟由「黑官」擔任正副主管,可見這些職務若不是酬庸,就是為了方便選舉固樁而以「黑官」身分出任代表農業部官股的董事不倫不類,吳音寧應只能以「非具公務人員身分」擔任台肥董事,故也理應辭去副執行長的職務

強化監督「隱藏性公營事業」避免走向黨國化,立法院可將代表官股董監事等的資格,從「行政內規」的「要點」改為法律來規範。過去董監事達六十五歲須退休,現在則有可延長的彈性,正是因相關「要點」可隨時修改



















林岱樺展現實力 綠營如坐針氈


2025-11-05 00:00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力拚高雄市長初選,本月一日在岡山河堤公園舉辦造勢晚會。本報資料照片


綠委林岱樺日前在岡山造勢,據估計現場湧入三萬支持群眾,展現其驚人基層實力。有評論稱這場晚會堪稱是近年來高雄最成功的群眾造勢活動之一,尤其林岱樺官司纏身,卻仍展現出如此實力,顯然已為民進黨高雄市長初選投下一個超級變數。

在這樣的現實背後,民進黨當然是如坐針氈,因為原本最穩的台南與高雄都出現變數,如果沒有突破性的做法,恐怕南台灣政治版圖將會產生巨變,就連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大選勢必也會遭受極大影響。

但我們更難以理解的是,民進黨不僅不願意與其他政黨進行溝通,就連黨內亦然。在台南一味打壓陳亭妃,在高雄則是打壓林岱樺,而據媒體報導,這兩人都是民調領先者,卻不是層峰中意人選,所以許多小手段不斷出現。這也凸顯出民進黨要執行黨主席意志堅定態度,但這絕對不是一個「民主」政黨該展示的「進步」格局。

在林岱樺的造勢活動中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表現出對黨內高層的不滿,畢竟在活動前突然下令重要的黨內人士不能到場,這種蠻橫手法已被人看破,更可能是催出這麼多人的關鍵之一,否則一個官司纏身的候選人竟還會有如此造勢場面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這是對於民進黨的考驗,也是對高雄選民考驗,因為當民進黨的支持者都願意透過造勢場合表達對黨內決策不悅,那高雄選民又有什麼理由,不透過選舉表達對執政不利的不滿呢?





















習近平知犯台後果 賴知道嗎?


2025-11-05 00:00  聯合報/ 孫家瑞/金融分析師(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老牌節目「六十分鐘」專訪,被問及中國如果犯台,美軍是否出兵協防?川普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清楚犯台後果,但拒絕透露美國政府會有何具體回應,還說「我不能洩漏祕密」,且強調自己總統任內,中方不會採取行動。

不承諾放棄武力犯台是對岸的一貫底線,但只要台灣不越過紅線北京也不會輕易動武。兩岸長期「維持現狀」的情況是美台希望的,但絕非中國大陸想要的;大陸希望能早日完成統一,但他們自知代價成本皆不低。

包括美國在內的多數國家,都承認世上只有「一個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即便台日友好,日本也不可能與台灣建交。我方雖不斷宣稱台灣主權獨立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兩國」互不隸屬,但說再多也無益於國際現實困境

對中共而言,「一個中國」是內政問題,若台灣踏過紅線則武力犯台將成真;「九二共識」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模糊空間,其實是對岸願求同存異讓步,也就是對「一個中國是誰」可以各說各話,但「各說各話」並不包括「說成兩個國家」。只要台灣不改變一中憲法、國體和國號,武統就不會發生,只怕台灣領導人口不擇言,或發生其他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

普亭究竟是不是獨裁者,世界自有公評;然近來兩岸兵凶戰危之聲不斷,若兩岸發生戰爭是因賴總統的固執路線而起,這算不算「獨裁」呢?川普說習近平知道犯台的後果,但賴清德知道嗎?















美中建默契 賴路線該調整


2025-11-05 00:00  聯合報/ 彭士剛/文字工作者(屏東市)
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金海國際機場會面前握手。(美聯社)


日前舉行的川習會未公開提到台灣,出乎各界預料,因為美國總統川普在川習會前曾向媒體表示,預計雙方將談到台灣;我方國安局長蔡明彥亦稱會觸及包含台灣議題在內的地緣政治問題;北京當局在會前也是動作頻頻盛大紀念台灣光復八十周年。雖然川習會最終並未公開談及台灣,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陸一再強調台灣美中關係最敏感最核心議題,川普也深知大陸立場。因此川習會能順利舉行,極可能雙方在台灣問題上已達成某種默契,至於分歧部分暫時擱置

筆者愚見,美中之間的默契正是「台海和平」。大陸「十五五規畫」裡的對台政策提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可以看出未來五年大陸仍將積極和平手段促融促統。川普近日受訪也表示,習近平已向他「保證」,北京不會在其任內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並強調「習近平很清楚後果」。被問及若中共武力犯台是否會出兵協防,川普並未正面回答,維持戰略模糊態度美防長赫塞斯日前也稱美中關係「前所未有良好」,並證實雙方一致同意重啟軍事熱線

台灣能因此高枕無憂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以來,兩岸僵局遲遲無解、台海局勢愈發緊張;台海和平雖是各方共同期盼,但因各國核心利益差異極大,一旦不可控因素增加極易擦槍走火。大陸「十五五規畫」雖然強調台海和平,卻也重申「堅決打擊台獨分裂勢力、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川普政府為了與中共達成貿易協議及解決稀土出口管制問題,並攜手處理俄烏戰爭、北韓核武重大國際議題。為避免刺激中共,川普需要管控台灣問題風險,因此對是否出兵協防台灣三緘其口,數月前亦傳出賴總統擬過境紐約遭拒;甚且台灣向美國軍購超過二百億美元卻尚未交貨,亦不足為奇。

台灣應當為區域和平貢獻力量,而非成為麻煩製造者,台海情勢不穩定主因源於兩岸僵局持續。面對中共持續文攻武嚇,台灣維持國防戰力確有必要,但台海和平之鑰仍是兩岸恢復對話交流。賴總統囿於台獨意識形態始終不願意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調整兩岸論述,提出「新兩國論」、堅稱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如何與對岸破冰?在全民乃至全世界期盼台海和平的時刻,賴政府偏執兩岸路線卻讓台海局勢岌岌可危。

賴總統曾言「台灣是棋手不是棋子」,在當前美中競合的局勢下,一味「依美抗中」只會讓台灣喪失戰略空間發展機遇改善兩岸關係並在美中之間保持等距,才能建構長久穩定的台海和平。奉勸賴總統回頭是岸,勿一再操弄反中抗中情緒、阻撓兩岸交流往來;避免讓台灣淪為美中棋盤上的棋子甚至棄子,才是福國利民執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