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媽祖表態別只是形式
◆ 大屋頂下/借問賴清德是否獨裁者? 就在凱道 不用天安門
◆ 星期透視/大罷免的狐狸尾巴與照妖鏡
◆ 名家縱論/喧嚷浮誇 川普是更醜陋的美國人
◆ 連署比當共諜慘 司法還能期待?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喧嚷浮誇 川普是更醜陋的美國人
2025-05-04 02:05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美國總統川普。路透
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一本由兩位前海軍軍官博蒂克及雷德勒創作的政治小說《醜陋的美國人》,一出版就受到關注。該書描述美國在東南亞一個杜撰國家「薩爾漢」的外交挫敗。此書問世後轟動一時,對美國政治和外交具有相當影響力。當時擔任聯邦參議員的約翰.甘迺迪非常欣賞這本著作,特地購買此書送給參議院的每位同仁,提醒他們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外交失敗,源於對當地語言、風俗、文化等的無知,如能夠從此書汲取教訓,將有助於未來的外交經營。
儘管這本書的書名是《醜陋的美國人》,但兩位作者原先是形容該書主角之一、工程師出身的艾金斯,因長滿老繭及被油漬弄黑的雙手,讓自己感覺像是一位骯髒的美國人。但這位工程師事實上和書中許多花時間融入東南亞文化、操當地語言、真正接地氣、同時受到本地人尊敬的美國人,包括一位養雞專家、一位牛乳推動者、一位天主教的神父、幾位東南亞國家政治人物信任的外交官及武官一樣。對比之下,許多美國派駐在當地不具外語能力的大使及館員,不僅吃喝美軍福利社提供的國內產品,所有的社交也都環繞在本身及國際外交人員的小圈圈內,他們根本看不起當地人,對其文化也相當不屑,這些才是真正醜陋的美國人。
本書提到這類醜陋美國人的特徵,就是書中形容的喧嚷及浮誇。個人仍記得年輕時讀到本書,就曾對美國人有類似的刻板印象。我讀的大學是教會學校,有許多來自德國的神職人員,也有部分美國的教師,當時就感受到德國人較為內斂保守,美國人則較為樂觀開放,但也能感受到後者少誠懇、輕承諾的個性,但還不是目前川普所展現的醜陋。
川普想要將加拿大納入美國的想法,包括他自以為是的傲慢心態,讓醜陋美國人的特質擴大到狂妄、囂張、以及無知,因為多數加拿大人完全沒有「美國夢」。另外,在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造訪白宮時,川普在媒體現場轉播中,提到前者已經沒有牌,應接受美國的提議時,他完全無視基本國際外交禮儀,感覺就像幫派老大。當川普提高各國關稅,迫使各國爭先恐後地要和美國進行談判,他可以很有風度地在達到目標後,展開與這些國家的對話,但川普仍不忘自我感覺良好,宣稱大家排隊要「舔川、舔美」,不僅貶抑願意向美國輸誠的外國領導人,也留下川普的毒舌及嘴貧的惡劣印象。
個人在美國讀書及教書十多年,自認對這個國家多少有所瞭解。德州、印第安納及阿拉斯加是我所熟悉的三州,儘管許多人都認為這幾個紅州有許多具種族主義色彩的「紅頸」白人,但至少在卅年前,他們還是對外國學生或外國人保持禮貌性的友善,在印州我曾親身體會所謂的「中西部友善」。然而,在川普帶頭做出種族歧視的談話及推動校園的思想審查後,包括范斯副總統在內,不少美國人毫無掩飾展露出類似的輕蔑態度,及對美國以外世界的無知。
哈佛大學教授奈伊過去倡議美國的軟實力,強調美國的霸權地位不僅來自軍事或是經濟力量,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價值。比醜陋美國人更醜陋的川普,已讓美國的領導價值蕩然無存。我們若不展現一些強硬態度,仍以美國馬首是瞻,不僅在任何談判中都會被其予取予求,委曲求全後還得承受嘲諷及羞辱,我們必須如此作踐自己嗎?這難道也是台灣價值嗎?
星期透視/大罷免的狐狸尾巴與照妖鏡
2025-05-04 02:06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講座教授)
民進黨發言人卓冠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推大罷免日前有個插曲。民進黨發言人卓冠廷,在政論節目說賴清德已在中常會下「軍令」,要求卅五個藍委罷免案「全部都要過」。
話題發酵後民進黨澄清,說賴清德在中常會否認他曾下令。與發言人同派系的中常委,跑出來批評卓冠廷,說他「得意忘形」、「講得有點過火」。
得意忘形?卓冠廷得的是什麼意?是認為大罷免煽動起敵我仇恨,有機會團滅國民黨?還是因為他得了「上意」,竟說出來了?這還得了,可會讓大罷免的邪惡「原形畢露」,讓主導者「現出原形」。
中國古典小說如《封神演義》、《西遊記》裡,妖能靠幻術,讓自己看來人模人樣,隱藏其邪惡「原形」。但如果道行不深,或志得意滿,又或是遇上照妖鏡和捉妖人,妖的「狐狸尾巴」就會不小心露出來。
如果擔心「現出原形」,賴清德怪發言人前得先怪柯建銘。柯的「忘形」有過之無不及,他早就昭告天下,說大罷免和賴清德密切溝通、說「最大咖出場一定放壓軸」;總統府澄清賴總統沒有「出場」規畫,卻沒說賴總統反對搞大罷免,盤算看來是:大罷免你們在前面推,我當藏鏡人就好。
但如果大罷免是「護台聖戰」,幹嘛遮遮掩掩、扭扭捏捏?一面怕吃相難看,一面是要消滅政敵、擴大權力,這就是他的「原形」,這種破壞民主、擴大權力的吃相,當然難看極了。
這場大罷免,從開始就是針對所有藍委一網打盡,這就讓大罷免毫無正當性。民主國家有罷免制度,是當作一種非常手段,民選公職人員如果明顯違法失職或嚴重背離承諾,才能針對性發動。美國、日本等甚至不允許對國會議員發動罷免,違法失職由國會自律,也可以下屆不選這人,這是為了不讓代議制衡的設計被破壞。
台灣過去有不少罷免案,但基本維持罷免這種非常、針對個案的定位。即使當年韓國瑜被罷,藍綠對立升高,後來幾件針對綠營民代的罷免,仍是個案導向。
不過當時這些針對綠營民代的罷免,曾引發西方媒體批評,例如《外交家》說這是一種「罷免報復」,《華爾街日報》稱之為「報復性罷免」。這些評論都提到台灣罷免門檻太低,「比選上一個政治人物還容易」,擔心罷免過於頻繁將削弱政治穩定,造成無法專注施政,而且說「罷免會引發更多罷免」,這是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西方媒體批評藍營的個案罷免是報復性罷免,那現在賴清德帶著民進黨發動的通案大罷免是什麼呢?不就擺明是一種「清洗式罷免」?這兩天《經濟學人》已經點到,「賴先生對中國滲透的反制搞出反效果,激化了兩極化」,還把這視為台灣的嚴重危機。
讓邪惡真身「現出原形」,除了靠他自露狐狸尾巴,還能靠照妖鏡。意外的是,最近幾位民進黨前輩竟成了這樣的照妖鏡。陳水扁說「民主一定要有制衡」,「不能你的意見和我不一樣,就說你是 XX 同路人」;呂秀蓮說罷免要提出特定民代具體有哪些違法失職,「如果你全面性罷免,會讓大家覺得,是選完不認帳」;謝長廷說「民主政治應該互相妥協」,他認為搞大罷免是「惡的循環」。看到一個個綠色的「照妖鏡」,民進黨的小妖小怪們果然就是一百零一招:去砸鏡子。
其實,賴清德為消滅政敵、擴大權力而發動的這場大罷免,他的司馬昭之心早已是路人皆知,別怪發言人,你狐狸尾巴這麼大,不好藏的。
大屋頂下/借問賴清德是否獨裁者? 就在凱道 不用天安門
2025-05-04 02:07 聯合報/黃年
國民黨四月發起426上凱道「反綠共,戰獨裁」活動。記者胡經周/攝影
四二六的「反綠共/戰獨裁」凱道集會,建立了兩個命題,①「民進黨是綠共」,②「賴清德是獨裁者」。這兩個命題將深刻影響台灣未來三年的政治思考與議論。
當天,我在手機上收看集會直播,半途跳出一則新聞,說賴清德同步開嗆凱道群眾「要戰獨裁就去天安門」。我心裡想:哎呀,這要貽人話柄了。
不出所料,韓國瑜上台就說「賴總統的話讓我嚇了一跳」。韓國瑜說:大家為中華民國當兵、繳稅給中華民國政府、投票給賴清德當中華民國總統;現在大家擔心中華民國總統及台灣的民主發展走向愈來愈惡劣的方向,要在凱道大聲喊出來,卻要我們去天安門抗議…。
韓問賴:你不是在講笑話吧?
先談「民進黨是綠共」。「綠共」有兩層意義:
一、賴清德及民進黨摧殘民主,愈來愈像專制獨裁的共產黨。綠營自辯,民眾可在凱道嗆賴清德,中共容民眾在天安門嗆習近平嗎?
這是比擬不倫。比如,南韓民眾反對金正恩的專制獨裁,但也不容尹錫悅以宣布戒嚴來剿滅反對黨,這是兩回事。何況,金正恩是名實相副的專制獨裁,有他的「名正言順」,尹錫悅卻是在民主憲政的大局下違憲違法操弄戒嚴。兩相比較,尹錫悅的罪惡更大於金正恩。
同理,中共是明火執杖的專制獨裁,但賴清德卻是在憲政民主的大局下搞專制獨裁。因此,對南韓人民言,尹錫悅比金正恩還無可饒恕,而賴清德難道要以「我還不如中共專制獨裁」而自鳴得意嗎?
反對中共獨裁,因此更反對賴清德獨裁。中共一水之隔,台灣卻正在賴清德的獨裁肆虐之下。
是的,就在凱道,不必到天安門。我們不必到天安門抗議賴清德獨裁,正如南韓民眾不必到平壤抗議尹錫悅非法戒嚴。
賴清德與民進黨摧殘民主法治的醜行劣跡變本加厲,也愈來愈像共產黨,稱之為「綠共」已是實至名歸。
二、民進黨主張台獨,要消滅中華民國;正如中共也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要消滅中華民國。因此,就「要消滅中華民國」言,民進黨是中共的同路人,中共是民進黨的同路人。
據此,民進黨就是另一個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共產黨,稱之為「綠共」,正是剛好而已。
由上可知,「綠共」是個雙關語,一是指民進黨的獨裁愈來愈像共產黨,二也指台獨與中共皆要消滅中華民國。
賴清德是雙獨,「台獨」加「獨裁」。
四二六留下的繞樑口號是:我們反紅共,我們也反綠共。
近日出現能不能說「反共」的辯論。我們一直說:兩岸是制度之爭、生活方式之爭。這兩個概念的濃縮詞就是「反共」。什麼叫做「中共非中國,反共不反中」?為顧慮兩岸顏面,或在兩岸面對面時不用「反共」一詞,但這是對內與群眾溝通時大家都聽得懂的話。
「反綠共」是草根發明的語言,一石二鳥,對中共及台獨皆有觸動。中共喜不喜歡聽是一回事,但台灣長久以來少有這種接地氣能引起共鳴的靈動語彙。
反綠共,使「誰是中共同路人」有了答案。但倘若這個詞彙又告消失,國民黨之「不反共」再告確立。
再論「賴清德是獨裁者」。賴清德是直選總統以來第一位在任職未滿一年就被稱為「獨裁者」並被高嗆「罷免總統/總統下台」的總統。
往昔,李登輝被稱「超級大總統」,陳水扁知道「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馬英九則似乎因「不夠獨裁」而遭議論,蔡英文則做盡「玩東廠/關中天」的惡行卻藏身幕後,他們皆未見「獨裁者」三字的封號,但賴清德卻「獨」領風騷,於任職不到一年之際在凱道被群眾加冕為「獨裁者」。
四二六凱道集會,民眾黨強調「民主還給台灣/正義還給人民」,這正是台灣當下整個政治問題的頂層主題,指向獨裁者。
先舉一例。檢調遍地開花發動對國民黨各地黨部及人員的濫搜、濫捕、濫押,完全溢出過去的界際及尺度,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遭收押禁見,黨主席朱立倫赴北檢抗議亦被內政部長劉世芳下令依集遊法究辦。但當年民進黨發動罷免韓國瑜時亦見死亡連署,過去民進黨在各地檢署大門抗議尤是司空見慣,為何不見民進黨領銜人以五十萬元交保?不見民進黨主席遭到訴究?
柯文哲事件發生時,社會上或仍有見仁見智的看法。但如今發展到檢調醜態畢露地配合大罷免為賴清德當局整肅政治異己的地步,國人應已親眼目睹「昨日柯文哲/明日任何人」的獨裁者面貌。
賴清德現在縱非飽和的獨裁者,卻已見獨裁者的斑斑行跡。觸目所見,今日台灣,陷於兩岸不能和平、能源政策步上歧途、司法檢調淪為當權者的政治武器、社會仇恨撕裂,皆因獨裁的操作所致。
且看,當下如火如荼的大罷免,以消滅反對黨、終結國會制衡、顛覆民主政治為目標。大罷免成功之日,就是獨裁者鳴鑼開道之日,大家肅靜迴避。
四二六集會,管中閔說「打倒法西斯」。韓國瑜說,賴清德不要「對外宣傳台灣民主,對內謀殺台灣民主」。館長說:「當我們要居住正義,他說我們是中共同路人。當我們要司法正義,他說我們是中共同路人。當在野黨監督弊案,他說我們是中共同路人」。黃國昌說:「順賴者昌,逆賴者亡」。極目望去,真真實實,這就是今天的賴清德,這就是今天的台灣。
陳水扁說:「做一個總統,那隻手不能伸入司法,那隻手也不能伸入媒體」。「不能說意見不一樣,就是中共同路人」。依賴清德的標準,如此批評「做一個總統」,陳水扁無疑也是「中共同路人」了。
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緣於主客觀因素,最後畢竟做成了獨裁者。但澤倫斯基用納粹手段「洗滌人心」,將烏國的友俄民意打成「俄羅斯同路人」,使舉國一片寒蟬,烏國遂陷今日境地;尹錫悅則將國會反對黨打成「朝鮮同行者」的「反國家勢力」,發動戒嚴,使國家遭到重創。二者可說皆是想成為獨裁者,但最後卻做不成的下場,堪為賴清德的前車之鑑。
賴清德應誠實面對台灣的處境,更要掂掂自己的斤兩,不要做一個「做不成獨裁者的獨裁者」。
賴清德輕蔑民主,但畢竟見到十數萬中華民國人民及十數萬幅中華民國國旗在風雨中的凱道呼喊「把民主還給台灣/把正義還給人民/把和平還給兩岸」,你真覺得能把他們全部趕到天安門去嗎?
賴清德,你想做獨裁者,國家不容,你也不配。
向媽祖表態別只是形式
2025-05-04 02:05 聯合報/ 黃子政/大學講師(高雄市)
賴清德總統到拱天宮參香,祈求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記者黃仲裕/攝影
每年,白沙屯媽祖遶境活動吸引了大量民眾參與,並成為各級政治人物表達敬意、呼籲國泰民安的重要場合。今年白沙屯媽祖的朝拜活動參與人數爆表,超過卅二萬人,也吸引了總統賴清德與台中市長盧秀燕等政界要員的身影,這不但是一場大型的宗教活動,也是台灣當前政經局勢中的一個縮影。
白沙屯媽祖作為台灣重要信仰的代表之一,影響力深遠且多層次。對於台灣民眾而言,媽祖信仰傳遞的是一種對平安、順遂、安泰的渴望,這與民間的社會心態息息相關。政治人物在此時此刻的出現除了在與民眾分享這份精神上的寄託外,並表達了他們對國家未來的期望。
賴清德和盧秀燕的參與,在媽祖面前的跪拜,不應只是宗教儀式,更是一種政治信號,表達對國家安定與民眾福祉的重視。特別是在兩岸關係複雜、國際政經形勢多變的情況下,政治人物藉由宗教的力量尋求一種精神上的支持與穩定,對台灣民眾來說,這種行為將會帶來某種安慰感,進一步強化對政府的信任。
在當前的國際政治與經濟局勢中,台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兩岸關係依然緊張,大陸對台政策的變化無常,美國高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也給台灣的經濟與民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政治人物的朝拜行為其實是具有多重象徵意義的。
首先,媽祖作為海神,在歷史上被認為能保護漁民出海平安。隨著台灣的地理位置特殊,周邊海域充滿不穩定的風險,媽祖信仰也與台灣人民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在這種情境下,政治人物參與媽祖遶境,既是對這份信仰的尊重,也是一種以「國泰民安」為目標的政治象徵。
其次,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對台灣經濟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全球化背景及貿易差距下,台灣需要不斷提升競爭力,開拓國際市場。政治人物藉由參與白沙屯媽祖的朝拜,無形中展現出政府對經濟穩定與民生福祉的承諾,這也是對民眾對經濟不安的心理安慰。
今年賴清德與盧秀燕等都親臨現場參拜,祈求「國泰民安」。在信仰場合露面不僅顯示自己對民間信仰的尊重,也是一種政治的象徵。他們的言行舉止特別會受到媒體和民眾關注與討論。但要真正實現「國泰民安」,政治人物不能僅止於現身與發願,更應以實際政策與作為,來體現對媽祖精神的尊重與落實。
例如,落實社會安全網、強化基層照護、縮小貧富差距,推動民生經濟發展等, 這些才是讓信徒感受到媽祖保佑的具體實踐。
媽祖信仰強調慈悲、包容與護佑眾生,若政治人物能將這些價值內化於施政理念與執政態度中,那麼所謂的「向媽祖表態」將不再是形式,而是一種真正成為撫慰民心、凝聚社會力量的實踐。
時至今日,白沙屯媽祖進香不只是一場全國性的宗教文化活動,更是台灣精神與文化的一種延伸。在人數年年破表的背後,映照出台灣人民對信仰、對善的追求不曾熄滅。
在這條粉紅超跑開出的信仰之路上,無論是信徒還是政治領袖都在尋求一種希望與承諾:為自己、家庭,也為整個社會國家的安定與和平。
波波漫畫
連署比當共諜慘 司法還能期待?
2025-05-04 02:05 聯合報/ 趙興到/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台中檢調追查罷免連署不實案,搜索國民黨台中市黨部。記者趙容萱/攝影
邇近司法處理大罷免連署案及共諜案時,無論聲(裁)押或交保,輕重各異、朝野有別,堪稱「連署比當共諜慘」;前此,兩起我國男子勒斃馬來西亞籍女大學生案,分別被最高法院撤銷無期徒刑及死刑發回,毫不在意死者家屬「不要讓台灣淪為馬來西亞學生的地獄」的卑微祈求。於此同時,潛逃的林姓洗錢犯、「貴婦奈奈」等涉詐金額以億計,竟分以三百、兩百萬元交保。此中的裁決基準竟是如此差距,民眾滿腹疑惑更引發對司法的反感。
觀諸退休女教師被劫殺案,被害者遭性侵並持鐵鎚連十三擊的凶殘,都不算「犯罪情節最嚴重之罪」,不符情節最重大的高門檻;試問還有誰不能逃死?無怪家屬聽聞凶嫌逃死,怒批法官吃人夠夠。十五歲曾姓少年偷開車釀三死二傷,過失致死罪最多判五年,少年犯還可減刑,甚且可免刑改為保護管束等處遇,賠償責任概由監護人擔負,無怪乎律師立即建議要防少年父脫產逃避賠償,亦見司法面對少年犯的窘境,並凸顯被害家屬的司法弱勢。
國人對社會的「公平正義」有其想像及情感需求,而法律本係客觀的價值,裁判則是司法權的實現,照理不論哪個法官來判,結果都趨於相近。上開種種,不僅無助社會正義,甚且更加深人民對司法的不信賴。爰此,藍、白兩黨已表示將合作立法,推動妨害司法公正罪、法庭直播,讓陽光照進司法,維護整體司法公信。
司法是民主國家的重要支柱,司法公信力除代表一國的法治水準,司法的獨立與尊榮,讓人民能對其客觀中立懷持期待,是社會進步的表徵。司法改革要打造一個合乎公平正義的法院機制,人與制度的問題同時存在,且是跨院、部的問題,惟法治中存有人的因素,所有的建制與革新,都在瞭解人的問題,也在解決人的問題;司法院前院長賴英照曾謂「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法官學院張升星院長早在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即投書媒體法官應受「全日照」,均為真知灼見。
綜言之,司法是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更是國家、社會免於崩壞的最後防線,司法獨立乃為憲法的基本要求;若司法獨立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公平正義,那麼,後續司法改革的方向與目標,終究應該以司法獨立觀念的公正落實為依歸。當審判獨立的架構能獲得正確的改造,再造青史、青天,國人對司法公信也才有全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