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拿出對策 守住護國神山(十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750/web/ 

◆  聯合報社論/「高雄開膛手」再次撕開廢死的偽善
◆  聯合報黑白集/NCC邊停擺邊搶錢
◆  經濟日報社論/拿出對策 守住護國神山(十四)







經濟日報社論/拿出對策 守住護國神山


2025-02-11 03:18  經濟日報/ 社論
拿出對策 守住護國神山。聯合報系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正準備將關稅範圍從中國組裝的電子產品,擴大到在台灣製造的電腦晶片,川普還特別點名台灣在晶片市場占比達98%,並警告關稅可能高達100%。川普還會要求晶片的生產線和一些製造業搬到美國,例如台積電(2330)已經在美國的亞利桑那設廠,未來甚至會要求台積電等改至美國註冊,讓台積電變成美積電。台積電12日將首度在美國開董事會,看目前台積電的董事會組成中,外國人董事已經過半,政府對此議題應該有敏感性,不要事後才後悔來不及。

台積電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領航者,不僅是台灣經濟的支柱,更是全球科技供應鏈的核心。若應美國要求大幅遷廠,台灣將面臨技術外流與國內產業鏈斷裂的風險,沒有先進技術會讓台灣的國際地緣政治地位弱化,也將對國內的經濟和就業產生嚴重衝擊。

對此,總統府表示台美雙方長期在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領域上,互助合作且互信良好,關係緊密,共創雙贏經濟部也回應,台美高科技產業為互補模式,將持續關注美方政策,確保雙方互利發展。

對於川普的恐嚇,政府的回應未免太過樂觀和輕心,都是在講空話。對於商人川普而言,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例如最近川普要遣回哥倫比亞的移民,本來哥倫比亞拒絕移民班機降落,川普馬上以25%的關稅、簽證限制及更嚴格的海關檢查作為回應,雖然一開始哥倫比亞也相對應的提高美國進口貨品關稅,但最後還是在壓力下低頭,這就是川普霸凌其他國家的真實面目

在這種態勢下台灣絕不可能置身事外,川普一再提出的「美國優先」主張,包括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減少對外依賴等。在這樣的政策下,若未來美國再度對台灣企業施壓,例如要求台積電將先進製程遷移至美國,並以關稅或其他經濟制裁作為威脅,將對台灣的經濟和電子業造成極大挑戰。

政府現在忙於覆議、釋憲和大罷免,搞政治不搞經濟,是否有用心想一想應對的策略?例如積極跟美國政府溝通,說明台灣和台積電等公司基本上不是幫美國廠商製造晶片或者都是供應產品給美國廠商,若是被加關稅,轉嫁顧客的結果還是美國的廠商和人民受害。

政府應該利用說客和透過各種管道,向美國遊說和說明晶片生產分工的重要性和台積電留在台灣對全球供應鏈穩定的必要,並向美國提出替代方案,可以在美國設立部分研發或生產據點,以滿足美國需求,同時確保台灣的核心技術不外流。

川普的政策衝擊當前的全球供應鏈體系,當單一國家採取激進政策破壞既有供應鏈時,其他受影響國家的回應往往是採取對等的報復措施,例如美國限制先進晶片和技術輸往中國,中國馬上限制稀土(稀土用途廣泛,包括應用磁鐵和雷射的電子產品、電腦記憶體、攝影機鏡頭、電池等)輸往美國,對抗升高對雙方都不利。

萬一川普真的要課徵台灣的高額關稅,台灣有何對付措施?台灣有能力報復來抗衡嗎?台積電有這個膽量拒絕為美國公司製作晶片嗎? 川普的霸道固然引發爭議,但也提醒我們,台灣和美國的交往不能一切照舊(business as usual),必須有積極創新的做法,必須解川普的內心想法,否則台灣將面臨很大的風險。政府應投注更多心力於確保台灣的高科技產業不會外移,給產業和人民信心。

台灣經過半世紀的努力才有目前的電子業,千萬不要因為輕忽在川普手中被毀去。政府除了喊「預算被砍」、「大罷免」之外,應該多多拚經濟、拚民生、拚半導體、拚AI,面對川普2.0來勢洶洶,政府不能再一味靠攏美國,若台灣的晶片業被外移掏空,民進黨政府將變成歷史罪人。













聯合報黑白集/NCC 邊停擺邊搶錢


2025-02-11 03:02  聯合報/ 黑白集
NCC宣布,為回應最新民意,將針對自用第二級電信管制射頻器材輸入核准審查費通盤檢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人事案卡關不斷宣稱將「停擺」的 NCC,去年悄悄規定,民眾「自國外攜帶或進口的射頻器材」須收取每件七五○元「審查費」,新規定今年二月上路。公共政策平台上反對此政策的連署,一天就達標,可見民怨之深

這項政策離譜之處是,即使僅一、兩百元的商品,也大小通吃,毫無例外。那些跳過代理商自國外網購商品的消費者,便首當其衝。這也令人不解, NCC 到底是真怕那些網購藍牙耳機或自拍棒造成「國安危機」,或是想圖利代理商

NCC 聲稱,審查費只是「反映行政成本」,還說「七五○元檢測費很便宜」。事實上,所謂的「行政成本」,根本無關檢測,只是「審查切結書與型錄」,確認輸入產品是否合乎規定而已。公務人力用來做這麼簡單的事,對得起公帑嗎?

「一件七五○元」行政成本如何算出,無人知曉。難道 NCC 會多聘幾百個人「建檔比對」?說穿了,就是以「檢測」之名,對網購、自購產品加徵貨物稅或關稅,要民眾承擔費用。這是名副其實的「搶錢」政策。

去年 NCC 人事案卡關,民進黨立馬宣稱「 NCC 將停擺」、「影響有線電視換照」、「新款手機無法賣」。但這個搶錢決策,卻趕在去年七月底 NCC 委員任期屆滿前拍板。人事案迄今難產,政府真的在意的顯非 NCC 是否停擺,而是代理商利益能否確保
















聯合報社論/「高雄開膛手」再次撕開廢死的偽善


2025-02-11 03:00  聯合報/ 社論
高雄分屍案張姓凶嫌被押回現場模擬。 記者石秀華/攝影


高雄發生連續殺人分屍案,其冷血殘酷讓人不寒而慄。七十二歲的張介宗涉嫌殺害趙林姓老婦並分屍,檢警更透過 DNA 比對,查出其大嫂及另一婦人疑均遭其毒手,並不排除另有其他被害人。但面對有限的證據,張介宗始終否認涉案,未來司法能否通過憲法法庭設下的「判死八大關」,大有疑問。

張介宗對於案情與殺人動機始終三緘其口,有數十年刑偵經驗的高雄市警察局長林炎田怒道,「相不相信我讓你去槍斃?」張介宗冷答:「你槍斃我啊!」凸顯其冷血及有恃無恐的心態,難怪輿論稱他「殺人魔、開膛手」。這樁冷血殺人案,更徹底撕開台灣實質廢死的務虛與偽善。

這起連續殺人分屍案深受矚目,除了案情凶殘,更在於張介宗的背景及他的相對高齡。張介宗曾是職業軍人,軍旅生涯前科累累,並因犯下妨害性自主、竊盜、毀損及搶奪等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在蹲牢近廿年後,歷經特赦減刑,於民國八十六年假釋出獄。

依據目前有限的資訊,顯然所謂的「更生人承接系統」或「老人照護」等社會安全網,並未發揮作用。例如,張嫌與張姓、趙林姓婦人,是在公園玩天九牌結識,牌友稱他們之間可能有金錢糾紛,但警方研判這是張介宗故布疑陣,實則為殺人謀財。更耐人尋味的是,有人證稱,張介宗自稱積攢豐厚退休金,常掏出厚厚千元鈔炫富。

這些,皆說明張介宗出獄後生活仍有狀況,或是金錢、感情或性方面無法滿足,導致矯正及更生過程失敗,未能融入正常社會生活。另外,從他連續三個月殺人,並分別以腳踏車載運屍塊棄屍,顯示他具有反社會病態人格,才會殘忍殺人分屍而毫不自疚。

張介宗的凶殘與變態,也反映出台灣社會連應對「壞人變老」都無能為力,遑論其他「可教化」的凶嫌。去年憲法法庭的實質廢死,引發民憤四起,原因在此。儘管高雄「暖男市長」陳其邁怒斥凶手泯滅人性,要給予「最嚴厲制裁」;但面對有限證據及判死關卡,卻也凸顯他連「死刑」兩字都不願說出口,只是假惺惺之怒。

偵辦多日,檢警迄無法確認張介宗的殺人動機,僅掌握三名被害老婦進入凶宅後消失的畫面及殘留血跡,撈獲的屍塊也僅比對出兩名被害人。若不從財務方面追查,如何將他「一槍畢命」?若無法突破,要通過判死的「情節最重大之罪」及「應經各級法院合議庭法官一致決」兩大關,顯大有難度。

比較近年幾起重大刑案的偵審,即可看出當前執行死刑門檻之高。例如,六年前陳伯謙在華山大草原野居草堂性侵女子並勒斃分屍,歷時四年才判無期徒刑定讞。去年五月新北三重駭人聽聞的張泓毅殺害妻子、岳母及三歲繼子案,迄今仍在一審階段,離定讞遙遙無期。

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殺死同居女友及其兩名女兒並分屍棄於日月潭的吳應弘,在民國九十年(二○○一年)被判死刑定讞,隨即遭槍決。張介宗也殺三人分屍,但如今要槍斃他,恐困難重重。原因是,憲法法庭還設下貼近其「人設」的關卡:在殺人、審判或執死前,是否符合「有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就算他被判死定讞,屆時恐已年近八十高齡,司法真開得了這槍?

張介宗脫口說出「槍斃我啊」時,是否已有應對實質廢死後偵審流程與關卡的盤算,外界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是,此案衍生的受刑人教化、更生人再融入社會、乃至老年犯罪的問題,都顯示台灣社會仍難以承接大法官們賜予殺人者「大禮包」所帶來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