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聯合報社論/八二三砲聲再響,不容賴政府繼續裝睡
◆ 聯合報黑白集/勇伯變民進黨救星?
◆ 經濟日報社論/總預算審議 三原則避免政爭
經濟日報社論/總預算審議 三原則避免政爭
2025-08-23 00: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每年8月底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總預算案,為來年政府施政所須動用資源,爭取法定認可。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年8月底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總預算案,為來年政府施政所須動用資源,爭取法定認可。政府預算攸關社會的資源分配、福利落實、經濟成長與國防安全,是立法院秋季會期最重要的工作。行政院會通過明年中央政府歲出增加3.8%,但歲入卻大幅減少,因此明年政府正常年度預算將舉債4,000億元。
這些年政府支出規模不斷膨脹,人民租稅負擔日益沉重,社會、經濟與基礎建設的結構性問題卻遲遲未能化解,導致民怨已深到引發對執政者的信任危機。
自民國一○六年(2017年)迄今,中央政府「法定預算」支出規模年複合成長率近5.9%,遠高於同期的名目 GDP 成長率5.2%。國民租稅負擔率更從12.5%增至14.7%,而若包括勞、健保、年金與退休金等社會安全捐的負擔更突破20.5%。「政府服務」顯然拖累經濟, 效率每況愈下。
中央政府預算編制與立院審議的爭執,竟是最近對社會造成紛擾的「大罷免」的藉口,而國家政務延宕,甚至連颱風救災復原都成為奢侈品。蔡英文與賴清德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崩壞預算制度,讓原本「正常預算」所該涵蓋的政事,卻動輒以「特別預算」外掛,自民國一○六年(2017年)起行政院每年編列「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特別預算」就是典型惡例。
民進黨政府濫用「特別預算」相關條例的舉債漏洞,卻在「正常預算」部分縮減財政赤字,企圖誤導「政府嚴守財政紀律」的社會視聽。過去九年,政府在「法定預算」帳面僅舉債3,214億元,但同時期的「特別預算」竟然預計舉債2兆2595億元。財政部對外宣稱國債 GDP 占比下降,其實原因並非出自政府節制歲出,而是「舊稅不減、新稅疊加」,以及股市熱絡等的增稅效應所致。
今年執政黨與立法院在野黨的預算爭議,在於政府歲出被刪除2,075億元,是過去八年平均刪除金額的8.5倍,而刪減比率則為六倍。
但檢視主要刪減內容便可知,朝野雙方預算矛盾是應否補貼台電1,000億元,以及通案統刪的939億元;前者是彼此能源政策的歧異,而後者則是對民進黨長期執政,不公平資源分配所累積的不信任感。
為化解總預算後續審議再次發生朝野嚴重對立局面,行政院卓院長最近強調將「主動介入協商」,推動行政與立法兩院之間應有的「良性互動」。執政黨對審議預算態度善意轉變,有助於緩和台灣政治緊張情緒。不過,明年地方選舉勢必掀起彼此攻訐戲碼,朝野真能和諧共事恐是奢求,而目前唯有透過民主與透明機制,審議明年總預算才會是正途。
建議立院在野黨審查明年總預算,應強化三作為,以增加社會對刪減預算的支持度。首先,在野黨應重視對行政院長的施政總質詢;在野黨團若不同意其政策,應在院會即時提出政策主決議文,以做為未來審查預算,刪除歲出科目的主要依據,例如,在野黨若不同意執政黨以預算補貼台電虧損,便可在會期之初做出能源政策的主決議。
其次,在野黨應在委員會強化審議審計部提出的決算報告,例如,各委員會可對政府持續但效能不彰的政務,做出停、減辦決議,讓立委未來刪減歲出預算能有所本。
第三,立法院應盡可能減少總預算的通案統刪金額。表面上,立法院對總預算通案統刪,是向社會交代已盡責減少政府歲出,並「好心」讓行政部門能自行調整。但實際上,通案統刪是立委審查預算時因為「見樹不見林」,最後不得不大刀一揮的被迫作為,算是預算審查失靈的表徵。
台灣明年會遭遇更為惡劣的國際政經環境,立法院即將審議的總預算是政府面對嚴峻挑戰的本錢。朝野雙方若能溝通預算內容固然很好,但「有憑有據」的民主審議,才能確保預算不被作為政爭藉口。期待立院新會期審議政府總預算會有新氣象,能通過不靠「特別預算」而可在高風險環境下運作的年度預算。
聯合報黑白集/勇伯變民進黨救星?
2025-08-23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薯條三兄弟」再聚首,徐國勇(右)、賴清德(中)與卓榮泰(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徐國勇出任民進黨秘書長,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薯條三兄弟」再聚首。七年前賴清德出任行政院長,找了卓榮泰當秘書長、徐國勇當發言人,被陳菊封為「薯條三兄弟」。如今三人重組團隊,職位雖高了一級,處境卻是加倍艱難。
徐國勇還沒上台,就誇稱自己的第一要務就是「贏」,民國一一五和一一七年(二○二六和二○二八)都要贏。黨內有人誇「勇伯」戰鬥力強,有人誇賴清德打出好牌,有人讚賴清德向「英系」釋權,一副「救星來了」的模樣。問題是,七年過去,政壇仍是「薯條三兄弟」的老組合,正顯示賴清德的「小圈圈政治」毫無開展。這樣,有什麼好高興?
不僅如此,當年「薯條三兄弟」組成時意氣風發,但一年後,民進黨便遭遇了縣市長選舉的大挫敗。隨後,賴清德辭職負責,三兄弟即各自天涯。往事,民進黨都忘了嗎?
再說,連徐國勇對自己是不是「英系」都存疑,綠營硬要將其人事解讀成賴清德向英系「示好」,也未免太牽強。何況,就算賴清德真有此意,這也只是民進黨內的家務事;距離撐起綠營的社會信任,還遙遠得很呢!
反正,把勇伯當成民進黨救星,顯得太天真。尤其,比起林右昌,徐國勇的好勇鬥狠猶有過之,他能贏得民心才怪。而民進黨最大的問題在賴清德,但勇伯改變得了他的薯條兄弟嗎?
聯合報社論/八二三砲聲再響,不容賴政府繼續裝睡
2025-08-23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圖為賴清德總統(右)昨前往宜蘭蘇澳進天宮參拜。記者胡經周/攝影
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的金門八二三砲戰,台灣在砲火下同心協力守住了家園。六十多年後的這一天,另一場護衛中華民國的「投票之戰」展開;這次,人民將用選票而非砲火,再度對賴政府發出不信任的怒吼。綠營的七二六大罷免以大失敗作收,但警鐘依然響著,選民今天將再次提醒執政者:台灣的民主制度不容蹧蹋,賴政府須聆聽民意,停止違法濫權,回到持守正義、服務人民的軌道。
首波大罷免失利後,賴清德還在裝傻,推稱罷免是公民團體發動,拒絕承擔責任。如果八二三再敗,任賴清德再怎麼硬拗,也不能漠視自己的執政危機。眼前的事實是,八二三極可能重蹈覆轍,全軍皆墨。上一次,賴清德只祭了黨秘書長林右昌當代罪羔羊;這一次,則可能連內閣改組也難以止血。若再加上核三公投過關,及關稅談判不如人意,形勢將嚴重衝擊賴清德執政的正當性。即使賴清德想再耍賴,恐怕黨內也會群起表示不滿。
從美國關稅的談判黑箱、風災救援的遲緩失能,到普發現金政策搖擺不定,賴政府幾乎在每次重大事件上都做出錯誤的選擇。人民質疑的,已不再是「政府沒做事」,而是「賴政府真的懂如何施政嗎?」在台灣最需要安定的時刻,行政團隊卻屢屢故意製造混亂及不公,這才是人們最大的憤懣。
卓內閣施政脫序,更嚴重導致信任崩塌。經濟部長郭智輝屢屢言行失當,衛福部長邱泰源缺乏作為,教育部長鄭英耀一味避重就輕,內政部長劉世芳不斷排斥及鬥爭自己的國民,在在都使政府失去社會信任。這些閣員早被外界點名顯不勝任,卓榮泰卻遲不處理,任憑民怨積累。執政黨若幻想「硬撐就能過關」,最後只會造成賴政府的硬傷。
更嚴重的,是賴清德對國會與民主的敵視態度。賴總統若繼續把立法院視為「體制障礙」,拒絕與在野黨協商,施政只會愈發停滯,朝野僵局也將更惡化。賴總統若不設法調整朝野關係,只會陷入失敗的循環,置國家於險境。八二三投票,將是人民敲醒愚妄政府的一次集結。
在強大的民意壓力下,內閣改組已不再是選項,而是唯一解方。這場改組不能只是換幾張面孔了事,而必須展現真正的改革決心。台北市長蔣萬安建議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組閣,賴清德未必聆聽,這卻反映了社會對「跨越黨派、凝聚共識」的渴望。唯有打破小圈圈,擴大延攬專業人士,政府才可能重拾人民的信任,有效應對當前的執政危機。
能源政策的修補,則是另一個不容迴避的議題。核三公投已不再只是藍綠的對峙歧見,而是全民感受深刻的能源不安現實,更是以半導體業為核心的產業命脈所繫。賴清德意圖貶抑公投民意的重要性,只會造成社會更大的不安,並侷限了自己迴旋的空間。
賴總統必須認清:內閣改組並不只是補破網,而是迷途的執政團隊之再定位。第一,他必須放下意氣,承認與國會對抗到底只會走向死路,要學習妥協的藝術,並提出解決憲政僵局的具體方案。第二,他必須延攬跨黨派及受尊敬的人才,展現團結國家而非政治分贓的誠意。第三,他必須在經濟振興、能源轉型、社會團結等政策上改弦更張,重拾民眾的信任。
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砲戰,台灣靠團結守住家園。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的八二三公投,人民將用選票鳴砲敲醒裝睡的政府。這一次,戰場不在前線,而在總統府和行政院。若賴卓體制選擇愚頑抵抗或繼續裝儍,它等到的,將是被人民徹底淘汰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