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廖元豪/人民的心聲:鬧夠了沒?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廖元豪/人民的心聲:鬧夠了沒?
◆  楊志良/同温層的謬誤
◆  張延廷/中美爭霸──激烈的電磁戰略較勁
◆  魏國彥/民進黨非核家園神主牌未倒將倒
◆  陳立恆/我們都是「反智民主」的受災戶
◆  王文華/從「人力」,變「人才」
◆  李清志/北歐人與自然相處的哲學
◆  闕志克/AI所帶來明顯立即的威脅








廖元豪/人民的心聲:鬧夠了沒?


2025-08-24 00:00  聯合報/ 廖元豪(作者為政大法律學系副教授)


大罷免的鬧劇,終於告一段落。民進黨由原先卅二比零的洋洋得意、不可一世,落到八二三當天的零比卅二全盤潰敗,反映的是什麼?是台灣人民對當家鬧事選輸翻桌終日不得安寧憤怒回應。人民想說的是:鬧夠了沒

回想一下,去年一月十三日大選投票日至今,您有「選舉結束」的感覺嗎?由於立法院多數與總統不同黨,我們原先想像中的政局,可能類似陳水扁執政時期—少數政府當家,行政立法經常對立衝突。然而在扁朝,行政院送至立法院的許多法案依然可以打折後通過,總統在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提名的十五位大法官全數得到立法院同意。政黨、政府部門雖爭執不斷,但一般民眾不會在原訂選舉期間之外,另外被拉出來再投一次(甚或兩次)票。

但這次的少數政府與阿扁不一樣。據柯建銘所云,在立委剛剛選完,他們就計算著荒謬的「大罷免」因為存著這種「不認帳」的意圖,當然毫無與立院多數妥協對話讓步誘因。於是,立法院提出任何行政院不喜的法案,他們不是低聲下氣討價還價,而是議事無限杯葛,之後一而再再而三地覆議、釋憲,就是不想依法行政,這根本不是「少數政府」做事的方法

也正因為要搞大罷免,青鳥在街頭與網路四處出征攻訐,自稱公民團體的眾多組織甘當側翼,自以為正義,弄得人人不得安寧。尤其,大罷免的理由,只是一堆毫無證據的空洞「賣台」、「舔共」等指控,既無說服力,又令人厭煩之至。大罷免的失敗,不只是反映選民支持原先選出的立委,更可以解釋成是人民對推動大罷免的民進黨,投下的「賭爛票」!人民想要休養生息,不想要多次投票,也不樂見選完了馬上想要翻盤,更厭惡每次走出捷運、打開網路,就看到一堆大扣帽子、散布謠言,逼人表態反共的人。當氣氛糟到在街頭拍影片都會被質疑是共匪,普發一萬都可以被說成是中共指使,正常公民想到的就是,要用選票給那些始作俑者好看

可怕的是,無論是七二六或是八二三,賴總統在之後的發言,都還只是大大感謝推動罷免團體讚許他們每一份連署書從未誠心接受更多數投下「不同意罷免」的人民所給的警告,遑論道歉改過。這種讚許罷團公民團體話術,一方面在撇清民進黨的介入煽動;另一方面也可以切割,把這一年來弄得大家雞飛狗跳責任丟給罷團。殊不知,台灣人不是笨蛋,這種撇清切割是沒有用的。所有投下「不同意罷免」的台灣人民,都不會相信這是與民進黨無關的公民自主運動

還好有一線希望:賴總統在昨日大罷免確定慘敗之後發言終於表示要「調整行政、立法互動」以回應投下反對票的人民聲音。但要怎麼調整呢?請認命接受自己是少數政府,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以前,民進黨不可能成為立法院多數黨如果不願組聯合政府,又不想一事無成,那就請放軟身段,行政立法兩院共商國是妥協政策各種需要立法院通過的人事案,當然也都要先行協調相關人選。總之,大罷免沒了,就請認清:在依法行政原則下,沒有立法權的政黨,其實只是半吊子的執政黨。半吊子沒關係,但要有自己是半吊子的自知之明。否則,人民心中那個「鬧夠了沒」的印象還在,下次選舉還會發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