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823挫敗後兩岸的變與不變
◆ 【專家之眼】八日當空:特別預算齊出,人民如烈日焚身
【專家之眼】對823結果的另一種解讀-君子求諸己
2025-08-25 07:01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教授
823公投落幕核三延役公投約434萬票,未達法定門檻宣告公投失敗。記者邱德祥/攝影
不同於726大罷免的投票結果,大家的預測幾乎都錯;823的投票結果,大家的預測都對:國民黨的七席立委,一個也沒有被罷下來。就如同日本學者小笠原所說:「大罷免在726那天即勝負已分,今天(即823)的7項罷免案可謂是『消化比賽』」。
還是看一下具體的數字。823整體投票結果顯示,贊成罷免僅33.9%,反對罷免達66.1%,而726則是42.5%贊成,57.5%反對。如何解釋罷免同意票從42.5%跌到33.9%?難道是那七位國民黨籍立委做得比另外的24名國民黨籍立委還來得好,所以反對罷免的人因此較少?我想,沒有人會這樣理解。
有人說,是因為綠營票倉出現過度動員的問題,「一天到晚都在選舉」,以至於民進黨的支持者疲累了,不想再被動員了。這種說法值得商榷,畢竟,這些選區的選民也跟其他選區一樣,同樣只要出門一次,並不能同一個對象罷免兩次,因而必須出門兩次;再者,難道只有民進黨的支持者會有過度動員,國民黨的支持者就不會?要嘛兩方都會,要嘛兩方都不會,可見,這種說法難以成立。
小笠原的看法是:「『抗中保台』、『非核家園』兩大招牌效力減弱,如果民進黨內有能夠冷靜分析的人,應該會意識到重新建構這兩大招牌論述的必要性」。顯然,小笠原仍然是把823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抗中保台、非核家園兩大招牌效力不如從前所致。如果,民進黨還真的就往這個方向努力,那麼,民國一一五年(2026)只會輸得更慘。因為,原因根本不在那裡。在錯誤的地方找答案,永遠不會有結果。
抗中保台、非核家園兩大主張都無關大罷免的大局,或許是影響因素,但非關鍵。823這一次,贊成罷免僅 33.9%,之所以這個低,關鍵就在於賴清德「普發1萬」這一議題處理得非常的糟糕(它是一面鏡子),也讓支持民進黨的窮人、長者、失業、低薪人士非常失望,才使得他們不願意出來投票。所以,823比726幾乎低了9個百分點。1個百分點都已經很嚴重了,何況9個百分點。
今年7月1日,當賴清德對著台下的獅子會會員說,「你應該不需要這1萬塊錢?」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這次大罷免的大失敗。因為,他心裡沒有「台灣的窮人」。他不知道,有數以百萬計的台灣窮人就缺少這1萬元,他以為,2,350萬人都跟他一樣月領50萬元。對了,針對賴清德的問題,一位女會員回應:「我買菜就沒了」。賴清德接著回答:「對啊」。以上,簡直就是一幅「何不食肉麋」的真實寫照。
今年7月11日,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立法院通過立法,明定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而且,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普發。即使726大罷免的結果已經出來,對於立法院通過的法案,行政部門竟然「以拖待變」,不打算執行。面對這種情形,逼得林岱樺出面質詢行政院院長:「哪來10月底前沒辦法發?哪來憲法程序沒完備?請救救台灣、救救災民、救救賴總統吧」。如果賴清德願意接納林岱樺,今天也不會是這樣的結果,當然,她是不可能被接納的啦!
【專家之眼】八日當空:特別預算齊出,人民如烈日焚身
2025-08-25 06:27 聯合報/ 陳國樑/政大財政系教授暨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我國特別預算浮濫的現況,正清楚顯示財政紀律已經出現破口。聯合報系資料照
上古神話載曰:堯時天有妖孽,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不惟中國,其他古代民族與文化中,亦有多個太陽同現空中的傳說。上古民智待開,先人藉此寓意氣象失序、萬物衰敗、黎庶無以為生。今日之台灣,國家亦有妖孽乎?
近年來,中央政府頻繁動用特別預算,單一年度同時執行多件,早已是常態,財政運作猶如「烈日齊出」。依目前規劃,年底前中央政府將破天荒地同時執行八件預算,可謂為「財政天文」奇觀。
此刻,除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及附屬單位預算之外,已有四件特別預算正同步執行中,包括《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以及《新式戰機採購》計畫。
此外,另有兩件特別預算正積極編制中,分別為《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及《丹娜絲颱風與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若再將行政院院會審議中的《防衛韌性特別條例》所衍生之預算納入,全年特別預算件數,將再增加三件。
屆時,一件總預算、七件特別預算,正如「八日當空」,不僅會燒盡國人省吃節用繳納給國庫的血汗錢,還會留下龐大債務,壓垮下一代子孫。此等國家財政亂象,凸顯了財政管理與財政紀律的重要性。
良善的財政管理,必須滿足政府施政所需的財源,並在制定收入與支出政策時,兼顧資源有效配置與社會整體分配的公平,以維繫國家與經濟的永續發展。為實現此一目標,財政紀律的規範,不可或缺。然而,我國特別預算浮濫的現況,正清楚顯示財政紀律已經出現破口。
首先,財政紀律尤其強調對政府支出成長的節制,特別預算卻造成支出膨脹。以蔡英文政府八年為例,五件特別預算的歲出金額合計約2.5兆;賴清德總統上任僅滿一年,尚未出現重大經濟變故或全球疫情等災變,即將新增的三件特別預算,合計金額也已高達7,676億元。
其次,特別預算多以特別條例為法源依據,並附帶舉債不受債限約束、經費屬性與流用較寬鬆的「豁免條款」(escape clauses),從而逾越既有財政紀律的框架。以蔡英文任內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為例,甚至為因應緊急需要,訂有行政機關可在預算案完成法定程序前,先行動支經費的空白授權,行政院猶如手握皇帝旨意的「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談何紀律可言?
最後,由於特別預算相較一般預算較不受財政紀律規範,對於行政操作而言,「特別」預算其實是「特別好用」的預算;受限制少、行政權裁量空間大。行政機關在推動政事支出時,自然傾向以特別預算取代一般預算,更進一步破壞財政紀律,最終可能使國家財政陷入「死亡螺旋」。
「十日並出」之際,堯乃命羿射殺九日;「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而今台灣特別預算浮濫,如果仍須等待「聖人」與「射手」的出現方纔能導正,那文明與法治的意義又何在?
【專家之眼】823挫敗後兩岸的變與不變
2025-08-25 06:50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賴清德總統23日晚上回應投票結果發表談話。記者林伯東/攝影
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8月23日第二輪立委罷免案全敗,再加上7月26日第一輪的結果,最終以「32比0」形成綠營全面滑鐵盧。對於執政黨以及賴清德而言,這場政治風暴帶來巨大壓力,必須重新調整施政方向與政治路線。
在國內政治方面,賴清德立即以「823精神」為訴求,呼籲全民團結,並強調唯有跨越黨派的對話與合作,並特別提出「四項調整」:包括政府隊形、施政順序、行政與立法院互動,以及財政體質等。此乃對於罷免失敗後自我反省與改革的具體表徵,以期重建社會信任。
然而,賴清德面臨的挑戰並未消失。根據多項民調,其施政滿意度持續下滑,不滿意度已過半,顯示人民對政府表現仍存高度疑慮。對賴而言,罷免挫敗後的首要任務是如何避免政治資本進一步流失。特別是在民國一一五年(2026)地方選舉前,能否穩住基本盤並扭轉社會觀感,將是檢驗他領導力的關鍵。
再觀兩岸關係,表面上823罷免結果雖與兩岸互動並無直接關聯,但卻會影響賴清德在對中政策上的戰略選擇。自上任以來,賴延續「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立場,並於國安會議中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同時推動多項強化防禦的措施。這種路線反映出他既要維持民進黨一貫的主權論述,又必須面對北京的高壓軍事與外交打壓。罷免失敗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他的正當性,使他必須改弦更張。
然而,北京對賴清德的戒心與敵意仍然強烈。中共官方長期將其視為「台獨頑固分子」,並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初賴就任後加大軍事演訓與經濟施壓。未來若台灣政局穩定、罷免風潮退去,北京可能會轉而尋求新的施壓手段,藉以測試賴清德的底線。對賴而言,如何在強化國防與避免擦槍走火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兩岸政策的難題。
在國際層面,美國與歐洲等民主盟邦的支持,仍是賴政府最重要的外部依靠。隨著美中戰略競爭升高,台灣議題持續被納入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之中。823失敗後,賴清德可能更積極尋求國際聲援,藉此抵消國內壓力與中國威脅。但因川普重價格、輕價值,重強者、輕弱者,同時,在拉攏北京之際,不樂見台灣攪局,拒絕賴過境美國,就是最佳的事例。
總結來說,這兩次大罷免的全面失敗,逼迫賴清德調整政策,若能迅速落實,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社會信心。但民意的低迷與在野黨的挑戰仍如影隨形,前景難以樂觀。在兩岸方面,若賴繼續堅持「互不隸屬」立場並強化對立,未來台海局勢仍將處於高張力的對峙狀態。罷免風波之後,賴清德的真正考驗才正要開始,這也將深刻影響台灣的民主發展與兩岸關係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