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闕志克/關注為當代選舉的貨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關注為當代選舉的貨幣
◆  廖元豪/刑法100條整肅異己 是背叛民主
◆  魏國彥/亞洲極端天氣恐成成新常態
◆  盛治仁/權力集中正在毀掉民主
◆  馬凱/藉對等關稅檢討農業與汽車業
◆  周行一/川普關稅政策目的與趨勢








闕志克/關注為當代選舉的貨幣


2025-07-12 00:00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自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失利以來,民主黨不斷反思檢討,企圖找出重掌政權的路徑,但效果很差:民主黨的支持率跌至數十年來的最低點,反觀川普以睥睨天下之姿全方位擴張總統權力,卻未遭遇嚴峻挑戰。上個月,年僅卅三歲的社會主義者兼州議員曼達尼,在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中大爆冷門,以明顯優勢大勝選前民調領先的前紐約州長古莫,彷彿為民主黨點出一條生路。

曼達尼是印度裔,出生於烏干達,七歲移居紐約市,鮑登學院畢業,主修非洲研究,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成為美國公民。畢業後曼達尼曾從事居住諮詢嘻哈音樂,民國一○九年(二○年)首次參選,成功進入紐約州議會,民國一一一和一一三年(二二年和二四年)順利連任。以如此輕的年紀、第一代移民背景平淡無奇學經歷,曼達尼如何在這次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中,成功挑戰民主黨建制派出線?

就像川普宣稱要為被全球化傷害的美國工人階級而戰一樣,曼達尼將「可負擔性」作為競選活動唯一主軸,誓言要具體降低紐約市民在這個世界上最偉大城市生活費,讓他們只要願意努力工作,再也不必為生計擔心。這個階級性訴求激發起許多紐約市民共鳴,讓曼達尼成功組合出橫跨多元族群聯盟,贏得勝利。

但曼達尼的勝利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他能號召超過四萬名志工紐約市五大行政區進行地毯式拉票,並橫掃卅歲以下的年輕選民,這對去年總統大選痛失年輕選民優勢的民主黨而言,意義尤其重大。這個結果與曼達尼的個人魅力、尤其是言行真實格調息息相關。

譬如說,在川普式保守主義當紅的今天,他毫不隱諱自己左翼自由派理念,甚至據理力爭、大聲疾呼;又譬如,即便明知可能會失去一部分猶太人選票,曼達尼仍堅守其親巴勒斯坦的立場,甚至宣稱如果他當市長而內唐亞胡在紐約出現,他會以戰爭犯逮捕。曼達尼的另一個人格特色,是他對紐約市面臨的難題展現出無窮好奇心,並真心樂於與市民面對面討論這種純真熱情,加上令人放下戒心微笑,十分具有感染力,甚至對那些無意投票給他的選民亦是如此

曼達尼的真實熱情透過社群媒體的傳播,使他能吸引各類選民關注,與他們對話,進而傳達他的競選訴求,最終贏得他們的支持。當人們閱讀新聞主要模式利用零碎時間片段瀏覽社群媒體時,候選人吸引選民關注的能力對選舉成敗便有決定性影響當前民主黨主流政治人物普遍缺乏這種能力,相形之下,川普謊言連篇、語不驚人死不休、但娛樂效果十足選舉風格,雖為名門正派不齒,恰是吸引群眾傳播主張的利器,對於爭取政治冷感或忙於生計的選民支持尤其有效

傳統台灣政治領袖的人設偏向學歷優、品行高、經歷廣形象,而非長袖善舞、能言會道的推銷員,然而,在自媒體蓬勃、網紅當道的時代,大眾對從上而下指點江山政治權威普遍失去興趣,反而新鮮好玩、故事性強的候選人更能引發共鳴與認同。韓國瑜以順口溜庶民肢體語言在高雄市長選舉所捲起的政治旋風,正是經典範例;柯文哲的無厘頭在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也有類似的味道。奠定大型語言模型研究基礎最重要論文標題叫「關注是你唯一所需」,對今天的選舉,這句話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