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禁不起在誤判中迷航
◆ 美對等關稅 台卻沒報復本錢
◆ 川普要搶錢 大國應聯合反制
◆ 我們不知道的蔣介石先生
◆ 自由社會 可貴在較寬廣的包容
◆ 尹錫悅是賴清德的殷鑑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台灣禁不起在誤判中迷航
2025-04-05 05:55 聯合報/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榮譽會長(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幾乎天天不按理出牌,搞得全球股市、滙市東倒西歪;然而,事實上,他的高度不確定性行事風格中,有一明確主軸:他建築商人的「一切向內看」的觀點和立場不變。結果是,治理國際大事愈治愈亂,損人又不利己。
川普四月二日在他宣稱的「美國解放日」重拳打出全球「對等關稅」措施,不但引起世界各國領袖的報復反擊,歐美亞等全球股市應聲重挫,完全超出他原先說的華爾街不用擔心的預期。例如他才宣布對等關稅措施時指鋼鐵、鋁、銅、藥物與半導體等暫列豁免項目,也讓受重擊的台灣看到了一絲希望;未料隔天川普卻又表示,「很快」就會對晶片和藥品課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抨擊川普的對等關稅,計算基準錯亂,瘋狂至極;另一得主史提格里兹則早在二月即預測,川普的經貿政策會讓美國、淪為「可怕的投資地」。
可怕的投資地,一語說中川普一切向內看的經貿措施可能導致的可怕的、瘋狂的後果。工商界有句令人會心一笑的流行語:政治人物是植物,沒有土地,他就沒有位子;企業人士呢?是動物,必須逐水草而居,放眼天下。
建築業是內需產業,川普換了屁股坐上總統大位,他的施政思維和做法卻仍然是建商視角,「美國再偉大」是拚命把產業和投資往美國市場趕,而不是按照國際分工原則跟別國合作。「非美國人」這個概念對川普來說沒什麼共鳴,但他忘記了這些人也正是購買美國産品或服務的消費者。
中歐加日等世界各國政府的報復反擊會對美國產生甚麼惡果呢?川普一向作為強勢慣了,他可能忘了,其它國家的消費者可以轉向他國購買,因為,所有民生消費品並不是只有美國生產,軍事武器也不是非美國不可。何況,大幅提高進口關稅也會立即導致美國的通貨膨脹,近日引發的消費者恐慌可為端倪。
賴政府如何因應川普這波的對等關稅重擊,絕對是今年施政的重中之重。賴政府已經輕易讓出台積電這張護國神山王牌,又一再誤判川普政府的決策模式,今後就別再一廂情願地抱川普大腿獻殷情了,好好讀讀美國貿易代表署三月釋出的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吧!我們禁不起在大霧中迷航啊!
季青漫畫
美對等關稅 台卻沒報復本錢
2025-04-05 05:55 聯合報/ 蘇明通/公退(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外國實施對等關稅,稅率最高者為柬埔寨的百分之四十九,最低者為紐、澳、星、英等國的百分之十,台灣為百分之卅二,相對較高。這個對等關稅的影響將是全球經濟動盪,台灣相關產業受害程度不一,但美國未必蒙其利。
依據美國白宮的說法,每個國家的關稅稅率,係以美國對該國年度貿易逆差總額(分子),除以該國對美國年度出口總額(分母),所計算出來的比率,此一稅率減半後即為對等關稅,此即為川普口中之「給予減半恩惠」。此一關稅稅率不是傳統思維課徵的稅率,以台灣為例,係美方將其對台貿易逆差,歸咎於台灣對美各種關稅及非關稅措施(貨物稅、進口檢驗、操縱匯率等)造成貿易逆差結果,而以貿易逆差總額代之計算出來之比率。
加徵對等關稅,對台灣外銷美國的產業,勢必產生關於外銷報價及競爭對手、美國需求彈性等的多元影響。例如一項出口產品,當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較台灣低時,台灣產品將喪失價格優勢。若欲維持既有市場,而忍痛降低出口報價,出口企業的毛利率也隨之下降。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喊話,敦促美國貿易夥伴不要採取報復措施,以免引來進一步報復。行政院卓院長立即召開會議,作出「強烈不合理,將嚴正交涉」之官方立場,顯然已經不會採取報復措施。
以現階段台灣希望川普政府協助抗中之絕對優先政策,以及連台積電都對川普讓步而到美國投資設廠,台灣那來報復的本錢?企業只能各自因應,期望政府伸出援手。看來,水電價恐怕還要繼續凍漲或縮小漲幅。
川普要搶錢 大國應聯合反制
2025-04-05 05:55 聯合報/ 王亮/關務署前署長(台北市)
美國川普總統宣布對多數與美國有貿易逆差的經濟體課徵「對等關稅」。目前中國大陸已向 WTO 對美提起訴訟,並宣布將對原產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百分之卅四的關稅。至於台灣被美方課稅率為百分之卅二,筆者認為不合乎「情、理、法」。
川普課徵對等關稅,是依據美國「對等關稅法」規定,授權總統與外國協商以平衡貿易逆差。但這只是原則,在執行上,還是要基於「不公平貿易」、主要是高關稅、傾銷、補貼及非關稅障礙等,且須對個別品項提出具體事實。
過去美國常用貿易法的三○一條款,經調查確定事實後要求對方改善,如不改善就加徵關稅,對方如果不服可向 WTO 尋求爭端解決。這次川普為求急效,由財政部擬定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馬上就公布要實施,各受害國如要報復,其關稅還要被加碼,此種行為違反法律正當程序,實不可取。
此外,川普此項作為,不像是在徵對等關稅。他的目的不少,包括要報復、要搶錢、要當談判籌碼、要壓迫製造業回流或移往美國等,這不像尋求平衡貿易逆差那麼單純。
目前各主要受害國,除中國大陸果斷採取反制措施外,其餘反應尚不強硬,除了怕關稅被再加碼外,恐怕還有其他顧慮。川習會談在即,台灣方面恐也有需納入考慮的因素。貿易戰如以一對一方式對應美國,除中國大陸較有實力折衝外,其餘各國,有些可能會忍氣吞聲,有些如果要談判,美國貿易代表署要應付多國協商,可能也會像財政部訂定加關稅的簡單公式一樣草率從事,要達到期望的目標可能有限。
WTO 成立的目的是要維護全球自由貿易,但是美國現在正準備退出,因認為 WTO 不符合美國優先經濟政策的全球架構。美國已表示要暫停對 WTO 出資,接下去還要再次捨 WTO 爭端解決機制,自己動用私刑、揮舞大刀。在此危急的情況下,WTO 應與主要貿易大國聯結共商對策,而非坐視會員國被川普各個擊破,使全球經濟面臨大衰退。
我們不知道的蔣介石先生
2025-04-05 05:55 聯合報/ 周玉山/前考試委員(台北市)
民國六十四年(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蔣介石先生在台北與世長辭,至今整整五十年。
蔣先生逝世時,巷祭野哭,猶在我們的記憶之中。史學家余英時先生指出,蔣先生的功業,早已昭昭在世人耳目,而他畢生努力的方向,及其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全面意義,「將來的歷史家亦必有公正的論斷」。可惜的是,由於政治的強力干擾,公正的論斷尚未全面出現,非史學家的喋喋則擾人視聽,此時何處有清音?
「記錄紛紛已失真,語言輕重在詞臣,若將字字論心術,恐有無窮受屈人」。劉靜修先生所說的「詞臣」,就是古代隨侍皇帝身邊的文臣,有人秉承上意,厚誣異己,只為政治服務,不對歷史負責。到了現代,受害最深的領袖,就是蔣先生。為什麼?因為他是孫中山先生真正的信徒,既為中華民族主義者,又為中華民國守護者,不為利誘與勢劫,永保尊嚴與氣節,自然不為今天的擁權者所喜了。
蔣先生最大的功業,就是領導抗戰勝利,成為民族英雄。史學家唐德剛先生,與李宗仁和張學良是忘年之交,為他們寫回憶錄等,飽聞彼等對蔣先生的批評。結果,唐先生指出,蔣先生率全民抵抗強敵,生死無悔,百折不撓,終將頑敵驅逐,使國土重光。「他是五千年來的第一人,再沒有第二個」。史家與詞臣之間,我們的選擇自明。
民國卅二年(一九四三年)十一月,蔣先生偕夫人同赴開羅,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會談,確定日本必須歸還我國東北,以及台灣澎湖。邱吉爾後來這樣形容蔣先生:「他那種沉著、嚴謹而有作為的性格,給我以深刻的印象」。邱吉爾稱頌蔣先生,是「新亞洲」的一位鬥士,惋惜他在民國卅八年(一九四九年)的挫敗,令人想起美國總統艾森豪的預言:「二十世紀最大的悲劇,就是中國大陸的赤化」。中共後來承認,中國有史以來最黑暗的十年,即為文化大革命,旁證西方領袖所言屬實。
蔣先生的另一貢獻,就是光復台灣、保衛台灣和建設台灣。民國廿五年(一九三六年),他從廣東乘船,途經基隆,但台灣時為日據,不得其門而入。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初,他已預為綢繆,替光復台灣鋪路。從光復神州到光復台灣,他的志業一貫,且皆成功,成為中國現代史上,唯一統領過兩岸的政治人物。毛澤東面對台灣海峽,只能徒呼負負了。
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五日,日本業已投降,蔣先生在日記中,提及「本星期預定工作」,包括「接收台灣與東北部隊之指定」。郝柏村先生慨言,接收台灣的部隊如指派青年軍,其軍容及水準均高,當不致予台灣同胞不良的印象,甚或不致發生二二八事變的嚴重後果。事變發生後,他憂戚無已,採取懷柔的政策,有其儒家的背景,加上稍早訪台的好感,又思及兩岸隔離五十年,所以一再明令反對報復。相關檔案已公開,值得全面檢視。
民國卅七年(一九四八年)起,戡亂戰爭已呈劣勢,蔣先生開始規畫以台灣為復興基地。他深感貧窮為共產黨的溫床,因此首重改善台灣的財經,以免重蹈大陸的覆轍,其中包括台幣改制、黃金運台,並重用相關人才。他加強台灣的防務,訓練大量軍隊,確保台澎金馬,更帶來中華民國憲法,以及故宮文物等,使得台灣中華民國化,反對者後來也能當選總統,台北故宮則為台灣最美的文化景觀,為舉世所重。凡此貢獻,最後只能換來仇恨?
我在台灣出生成長,和大多數的同胞一樣,在蔣先生的保護下,免於赤禍,同享公平的教育,漸進的民主,以及飛躍的經濟,感懷不已。蔣先生逝世五十年之際,誠盼我們的下一代,知曉前輩的艱辛,學習謀國的忠誠,懂得做人的道理,共為台灣和中華民國的前途而努力。
自由社會 可貴在較寬廣的包容
2025-04-05 05:55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市)
三名陸配被控鼓吹武統,遭強制出境,引發言論自由的爭議。自由社會的核心理念是把每一個人都當成尊嚴的存在者,重視每一個人的生命、尊嚴和存在的價值,所以任何傷害生命、貶抑人格尊嚴的作為,都是自由社會的敵人,因此鼓吹戰爭絕對不可取。
但是自由社會也高度推崇言論自由,因為言論自由是自我追尋、發展和成長的必要條件,所以任何自由國家對言論都盡可能寬容。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彌勒在《論自由》中特別強調,即使是錯誤的言論也不應該打壓。
問題是:鼓吹武統是言論自由應該保障的領域嗎?
美國哲學家羅爾斯在《政治自由主義》一書,特別處理政治言論自由議題指出,美國的憲政學說史顯示,有三個確定的觀點是政治言論自由的核心範圍:一,沒有「煽動性誹謗政府罪」這種東西;二,除非特例,出版自由沒有預先的限制;三,㰻吹革命和顛覆性的學說完全受到保障。
羅爾斯指出,政治言論自由最主要的問題是鼓吹顛覆政府的言論,過去歷史中,美國最高法院一系列對這類問題的處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霍姆斯法官的「明顯而且立即的危險」之判準。對於鼓吹使用武力顛覆政府的言論是否屬於言論自由的範圍,美國最高法院曾經有不同的見解,但是暫時終止這項爭議而且目前具主導性的原則是:「不允許政府禁止鼓吹使用武力或違法行為,除非此一鼓吹的目標是引發或產生立即的非法行為、而且很可能引發或產生這樣的行為」。羅爾斯認為,法官採用的這個原則優於以往的憲政學說。
羅爾斯對這類極端政治言論的觀察是:可能目前的基本結構在某些族群眼中是不正義的,他們覺得受到極大的迫害;由於表達他們苦惱的其他方式都失效,所以不惜採取如此激烈的手段,想要改變現狀。
如果從美國最高法院的標準來看,三名陸配即使鼓吹武統,似乎不會、也不可能引發或產生立即的武統行為,所以應該屬於政治言論自由保障的範圍。而羅爾斯的觀察則值得我們思考:我們當前的政治風向是否傳達了對「陸配」猜忌或不友善的訊息,使她們生活在不安和恐懼之中,武統論只是宣洩她們受壓抑的情緒?
必須強調,即使鼓吹武統是言論自由,也不是善用自由。如果依據彌勒的說法,自由的價值是使人能活出更好的自己;因此躲在鍵盤後面,利用言論自由惡意批判別人、亂貼標籤、抺紅抺黑的人,其實和鼓吹武統者異曲同工,都是濫用自由。
我們和美國不同,正面對政經實力強大的中共虎視眈眈,我們的自由隨時可能受到威脅。所以任何珍惜自由的人,對於鼓吹武統者一定是反感的;但是我們也許在批判和讉責之餘轉念想想:為什麼充分享受自由的人會期待威權統治、鼓吹武統?事實上,即使不鼓吹武統,台灣也有人對當前政治不滿,賭氣地說:「乾脆讓阿共仔來統治」。有智慧的政治領袖會把這些對中共不實的幻想當成一個警訊,不是在社會內部找敵人,而是反求諸己,努力找出問題的癥結,改變自己的政治思維和治理方式,這樣才能根絕分裂的言論。
自由社會可貴之處是:普遍具有較寬廣的包容度,也許對這些鼓吹武統的極少數,多點包容和理解,反而可以顯示出我們的寬厚和高度。
尹錫悅是賴清德的殷鑑
2025-04-05 05:55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四日零時起,南韓警方發布全韓甲級警戒令,憲法法院周圍二百公尺內清除真空狀態,在這種「暴風雨夜」般的緊張氛圍下,憲法法院宣告就國會彈劾總統尹錫悅戒嚴案罷免總統,成為繼前總統朴槿惠後,現職總統遭罷免的第二位。
擁護尹錫悅當選總統的執政國民力量黨,與支持「未來總統」李在明的共同民主黨(簡稱民主黨),對此事的喜悲反應差異甚大。民主黨認為,憲法法院八位法官發揮良知與守護憲法精神,且可避免日後任何總統濫權與亂用戒嚴製造社會混亂和人民的對立;國民力量黨方面則指出,在國會「朝小野大」政治環境下,民主黨無所不為,幾乎讓尹錫悅施政無力,不得已才戒嚴想遏阻反對黨在國會的橫行霸道。
盡管八位法官的「政治色彩」與原提名單位各有不同背景,但是,此次對於國會指控尹錫悅的五項戒嚴罪名逐一審核,只要其中一項違背憲法與法律,就可作出尹錫悅去留的裁定。並且八位法官不得不考慮目前的社會輿論走向,如果讓社會繼續對立到不可收拾地步,很可能會引來北韓以武力再次發動第二次韓戰,赤化南韓變成共產國家,日後就奢談什麼民主自由了。
尹錫悅遭罷免在朝野爭吵中落幕。南韓依法要於六十天內舉行大選,以現前政局情勢來觀,再一次政黨輪替不無可能。回顧尹錫悅在十一次辯論期間,親自參加八次中都慷慨激昂地據理力爭,其主要理由不外乎是國會朝小野大結構,民主黨不僅任意刪砍總預算,並且隨時隨意彈劾政府官員,不幸,如今宣判出爐讓尹錫悅的一切主張化為昨日落葉。
說實話,戒嚴一詞,在韓人腦海裡早已忘卻,且是多年前軍人執政時期才能發生的事,尹錫悅是自作自受。宣布戒嚴之前,韓悳洙總理等人多數閣員一致勸阻總統,然而尹錫悅仍我行我素,堅持自己的一貫個性「我說了算」。
事後,尹錫悅卻在法官面前強詞奪理說,他的戒嚴與軍人執政時期的戒嚴不同,沒有發生流血事件,連美國都不相信,鬧出國際大笑話。
此刻回頭來看台灣。在治理國家方面,千萬不能兒戲,尹錫悅的戒嚴付出的國家體面與國際信任丟失等代價誠是賴清德的殷鑑;尹錫悅遭國會彈劾後再遭法院罷免,對賴總統和民進黨是一個警告。賴政府硬搞大罷免、宣布「賴十七條」,是否類似於韓版戒嚴的前兆?與尹錫悅是否僅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