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葉匡時/當「覺醒」不再覺醒(調整放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匡時/當「覺醒」不再覺醒(調整放假)








葉匡時/當「覺醒」不再覺醒


2025-01-27 01:06  聯合報/ 葉匡時(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眾所周知,川普再度就任美國總統將對國際地緣政治造成巨大影響,但其對文化與價值信仰的影響和衝擊也不容小覷。影響最大的應是過去十多年來,左派勢力強力主導的「覺醒文化」(woke culture)將隨之弱化

覺醒文化是一種社會和政治運動,強調對社會正義、不平等和歧視問題的關注,特別是涉及種族、性別、LGBTQ+權益、環境保護等議題。覺醒文化有兩個重要特質:一是相信覺醒文化的人常自以為是站在正義的一方,是在為正義而戰;要怎麼個戰法呢?那就是覺醒文化的第二個特質,要強力地消弭不合乎覺醒文化的現象與言論,也就是所謂的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大致來說,覺醒文化的支持者以社會上層菁英為主,這些人普遍的社會經濟條件不錯,要尋找溫飽之餘的生命意義,覺醒文化可以讓他們覺得活得更有意義。在正義的呼喚下,推動取消文化就成為替天行道之事。

美國前總統威爾遜是普林斯頓大學校友,曾任新澤西州州長、普林斯頓大學校長,該校為了紀念他這位傑出校友,於民國三十七 年(一九四八年)成立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是一所很有歷史與聲譽的學院然而,因為威爾遜曾有歧視黑人的行為與政策,該學院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取消威爾遜的冠名,就是知名的取消文化案例。過去幾年也有些學術有成的學者,因為質疑覺醒文化而難以自由講學,甚至被解雇然而,正因為取消文化過於強勢,不少人質疑覺醒文化已違背美國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此外,覺醒文化的很多價值理念與傳統保守文化衝突,引起美國一般民眾的反感。民主黨堅定支持覺醒文化,是促使不少選民轉而支持川普的重要原因之一。

反映在覺醒文化最明顯的就是近年來美國公私部門積極推動的多元、平等、共融DEI,Diversity, Equity, Inclusion),許多大企業還特別設立了 DEI 部門或計畫,希望在組織的人事任用上能更多元地考量不同族群、身分的公平對待。例如,公司董事會或高階主管的組成上要有性別(包括LGBTQ+)、種族等身分認同的考慮。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四月,當時美國市場銷售量最大的百威啤酒在 DEI 的考量下,請一位變性人做了一支啤酒廣告,沒想到引起很大反彈,許多人憤而拒飲,導致銷售量節節下降。川普就職後,首先發布的行政命令就包括取消 DEI 政策;目前除了多位科技大亨公開反對 DEI 外,包括麥當勞、迪士尼等知名大企業也紛紛表態要取消 DEI。覺醒文化的力量勢必弱化。

台灣的文化、歷史背景與美國差異很大,但因為種種因素,台灣很容易失去主體性的跟著美國風潮走。過去幾年也有不少台灣企業高談 DEI,還有很多人自以為肩負著正義的使命,到處實踐取消文化。台灣的覺醒文化內涵,在性別認同、環境生態等議題與美國雷同,另一方面則比較在意要取消所謂的傳統封建價值,如禮義廉恥之類的中華文化與倫理。

平心而論,美國覺醒文化所揭櫫的價值觀,如社會正義、環境保護、反歧視等,不少值得肯定。之所以會引起反感,是自以為正義而過於強勢的取消文化他們反對歧視,卻反而歧視、排斥價值觀不同的人台灣的覺醒文化也有類似特質,網路常見霸凌不同意見者,可為例證。當美國開始取消取消文化,覺醒不再覺醒時台灣是否也會跟上,取消台灣式的覺醒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