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潭濱散記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173/web/ 

◆  都市原住民的工地哀歌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潭濱散記
◆  當家高喊救濟 民進黨的被害者心態
◆  繼續改革長照 為父母和未來的自己
◆  呼喚首屆台鐵董事的歷史感
◆  川普狂言 尼加拉瓜運河再起?
◆  總統不適任 美台民主困境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潭濱散記


2025-01-13 03:04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趁元旦假期空檔,與家人一同前往日月潭旅遊。我們從台北出發後,先落腳台中草悟道旁的甲旅店,然後再投宿日月潭水社的乙旅店,最後在日月潭北端的丙旅店倒數跨年。

甲旅店是一家開幕不久的國際連鎖旅店,緊鄰草悟道及購物中心,生活機能相當便捷。這次臨行匆匆,出發前一刻才上網訂房。筆者以該連鎖旅店的帳號登入後,選擇日期房型人數及付款方式,就在網路上一鍵搞定。辦理入住後,還可掃描行動條碼預約早餐時段,以免排隊久候。

甲旅店的空中花園溫水泳池名聞遐邇,已成為房客的打卡聖地。雖然寒流來襲,但筆者仍不畏風寒,換上泳裝就優游其間。彼時很幸運只有自家人在場,形同包場,真是無比愜意。

晚上搭電梯時,巧逢客房服務的送餐機器人。很訝異它居然能單兵作戰,自己搭電梯選樓層,螢幕閃爍「乘梯中」,並提示「機器人正在執行任務,請不要推動,謝謝」。不知機器人送餐成功時,它的小費該如何打賞呢?

從台中前往日月潭的路途,順道參訪新近開幕的日月町複合式商場,並在向山遊客中心湖畔旁的落羽松步道留影。

乙旅店坐落於日月潭涵碧半島的制高點,從房間就可俯瞰日月雙潭,大飽眼福。在易主重新裝修後,兩個月前開始試營運,初試啼聲已在旅遊界打響名號。

乙旅店的藝術氛圍濃郁,草間彌生的《南瓜》和齊白石自題為「三百石印富翁」畫作等藝術創作,都讓人如同置身美術館。頂樓的無邊際泳池,規模上雖不如新加坡的濱海灣金沙酒店,但其日月雙潭的景緻絕對無與倫比。只可惜泳池水溫僅廿度,房客們只能望池興嘆。

丙旅店是每次來日月潭都會歇宿的優質溫泉酒店,它長期堅守款待客人的服務態度,令人賓至如歸。選擇特定專案的旅客,還可隨時進出行政酒廊,美酒佳餚,任君享用,夫復何求。

丙旅店入住後出了點小插曲,房卡竟然無法感應打開房門,經更換後仍無法解決問題。約莫半小時後,我們才被更換到另一間,總算鬆口氣。儘管房號已改,但各餐廳設施的紙本資料卻沒同步更新,所以入住期間,每次進出都得重新確認新房號。未來如果能夠使用網路系統直接查詢最新資料,而不必依賴老舊過時的紙本資料,將更加有效且環保。

我們在旅店觀賞跨年晚會活動,並於跨年倒數時刻到陽台觀賞水社和伊達邵兩處潭面施放的絢爛煙火,光彩奪目,變化萬千。

丙旅店的跨年晚會唱作俱佳,中場穿插的摸彩活動,帶來一陣陣歡呼,也伴隨著無數嘆息。最後一項大獎是「經典湖景平日住宿券」,摸彩唱名時居然聽到筆者的名字,讓我不由自主從座位跳起來,在家人的歡呼聲中上台領獎。

日月潭,我還會再回來!










都市原住民的工地哀歌


2025-01-13 03:04  聯合報/ 拔耐.茹妮老王/基隆市原住民族生活互助協會理事長(基隆市)


欣見聯合報日前專題報導營造業職災現況,這對於終年投身營造工地、近百萬的藍領勞工來說,是生死交關的重要議題。筆者長期投身基層勞工運動,亦為原住民族權益資深工作者,多年來在工地現場看到的現況更慘烈,且大多集中在都市原住民身上。

根據一一一年第二季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原住民從事行業中,比例最高為營建工程業達近一成五,其次則為製造業、餐飲業。而從事營造業的原住民族中,竟有近五成五未收過工安職災預防資料,且遇上職災的原住民勞工中,更有高達五成沒有拿到任何法定的職災賠償

絕大部分的營造業基層工人都知道,只要沒出人命,工地中一直有「三不一要」的潛規則:不能叫救護車(只能搭計程車或自行開車)、不能就近就醫(離開工地越遠越好)、不能住院(以防止醫院通報)、要說是交通意外(不論多嚴重都是因為車禍)。所以我們總是會看到族人被電鋸切斷手指後,帶著斷肢坐計程車趕去醫院;會看到從高處跌落、膝蓋粉碎性骨折的族人,四處找國術館,或已上臂骨折的族人竟要從台北回到台東就醫治療。

上述這個潛規則已然是台灣工地文化的一部分,讓營造業藍領工人每天活在「職場如戰場」的搏命情境中;都是為了要避免災保法「通報」規定與職安法「停工」的要求。安全總是這麼難,在建築工地,賺錢與安全竟然變成二選一、不可兼得的日常!

若再就原、漢族群分類比較,更會發現原住民族勞工每千人職災率,不但長期以來高於全國平均,也高於產業平均。究其因,原住民族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的經濟發展中,進入的產業大多都是高勞動強度、高勞動風險的類別-最高(工地鷹架)、最深(礦業)、最遠(遠洋漁業),這些行業入行門檻相對低,又具有日領現金的特殊性,因此吸引了大量勞動力從原鄉進入都市,從東海岸島內遷徙到北部與中部

都市原住民一旦發生職災,除了職災勞工個人權益補償困難之外,整個家庭都受害!工地中層層轉包的承攬文化,最底層的小包工成為一切事故的代罪羔羊,而小包工經常是同部落的親友,根本沒有能力承擔此後果職災家庭面對的就是經濟衝擊、身心創傷、訴訟門檻、撫養生計等多重性的社會壓迫

勞動檢查與加重處罰,是筆者認為尚可立竿見影的方法,然而目前全台僅一千多個勞動檢查員,勞檢行政量能覆蓋率嚴重不足,加上勞檢員薪資低、流動率高,導致主動檢查比例偏低,永遠上演著亡羊補牢的戲碼,死的卻總是辛勤的原住民族人。筆者衷心期盼,政府能透過貴報報導看見營造業暴利背後的血淚,希望政府能邀集勞動部、內政部、衛福部進行跨部會整合,徹底翻轉工地文化!












當家高喊救濟 民進黨的被害者心態


2025-01-13 03:04  聯合報/ 邱子安/NGO人員、曾任立院法案助理(台北市)


國會多數表決通過法案,府院就高喊要窮盡一切可能救濟,已成本屆國會「定番」。對於憲法訴訟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行政院仍然是此說詞。這個用詞不是很精準,卻彰顯民進黨政權奇怪的被害者心態。

覆議規定載於憲法增修條文第三條,司法院的違憲審查則載於憲法本文第七十八條。憲法訴訟(包含法規範違憲審查與暫時處分)因為是司法程序,勉強可說是救濟。但憲法規定司法院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令,初無定明必有當事人的訴訟程序;從憲法解釋來說,是透過憲法一七五條「本憲法規定事項,有另定實施程序之必要者,以法律定之」對立法院的授權,才能擴張到如今繁雜的憲法訴訟制度。

若還憲法本色,這些機制都是權力分立下的「制衡」機制,而非加害人與被害人間的「救濟」機制。這一些議案的爭議,都是府院和國會各自的憲政職權;或是國會認為府院不合乎多數治理的義理,進而自行提出議案、決議,命政府遵守。這是非常古典的憲政制衡過程,就是各方自持憲政武器,在妥協與威逼間的競技賽局。

在這個過程,法案都不是一夕間鑄成。甚至,諸如國土計畫法、財劃法、選罷法、老福法、警察條例,都有長達數年的公共討論及民間腹案。

擁有充沛人力、專業知識、龐大預算的行政部門,等到法案出委員會開始協商時,就要思考是不是真擋不住?如果擋不住、國會表決也不會贏,就應該認真思考,是不是要提出勉強可接受的妥協腹案?或是,依照半總統制的精神,國會與內閣遇有重大政策衝突,閣揆應考量自行辭職。

府院硬幹到底,事前不組聯合內閣、事中不籌謀個案表決多數,卻天天鼓動青鳥,試圖重現太陽花,還要進行所謂的「救濟」,想要翻案國會多數機制、把制衡扭曲為「救濟」。「當家求救」的奇怪心態,顯示賴總統認為國會並非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憲政對手,只是橡皮圖章;印章不聽話,就是侵犯了賴的權威。請問這樣的民主威權,全民淪為選舉權、表決權被竊占的被害人,要上哪去救濟?













繼續改革長照 為父母和未來的自己


2025-01-13 03:04 聯合報/  羅智強立法委員(台北市)


立法院日前通過修正就業服務法,讓八十歲以上長者、七十歲以上患有癌症二期者,免巴氏量表就可申請外籍看護。

多年前父親初發類癲癇症,曾多次昏倒在客廳、浴室或廚房,且頻率逐年遞增,無從預防,並曾因此摔傷額頭、摔裂手背。最驚悚的一次,六年前我在高速公路上忽接父親來電,聲氣微弱告知我他剛從浴室甦醒,可能已昏迷一個多小時。

當時家裡沒人,我先替父親叫救護車,再趕去醫院,所幸父親只是左臉頰瘀腫,並無大礙。

為使父親能申請外籍看護,花了三個多月陪伴父親密集往返醫院,在心臟科、神經內科、腦神經外科做了各種檢查,好不容易醫師終於開立巴氏量表。

這過程,做子女的奔波是其次,看到體弱行動不便的父親在醫院裡輾轉煎熬,才是讓自己覺得最心疼的。我們所經歷的過程,也是所有失能失智家庭的痛。修法通過,讓有照護需求的家庭,不再為開立巴氏量表受折騰。

近三年來,父親的身體狀況已無法自主行動,多虧外籍看護廿四小時照護,子女也能放心許多。好的法案,可以幫助大家孝順更多有需要的父母,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過,即使取消巴氏量表限制,仍有許多家庭無力聘請看護;有的是年輕人被迫離開職場,更多的是老人照顧老人,對照顧與被照顧者而言,都是心力交瘁的折磨。台灣也與日本一樣,不斷上演「照護殺人」悲歌。

老年人欠缺組織與議題倡導能力,在政治上是最弱勢的一群。執政者對長照的關心度,遠不及推出各種利多爭取年輕選票。現行長照政策不好用、不夠用,無法支撐長者需求。

十萬名於住宿式照顧機構的失能失智者,每年僅有十二萬元補助;家庭照顧者每年也僅能獲得廿一天的喘息服務,這些都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資源。將外籍看護工納進長照專業人力,從個人聘僱改為機構聘僱並提供訓練,也需要政府扛起責任。

修法免巴氏量表僅是第一步!繼續改革長照,孝順更多的父母,照顧未來的自己。













呼喚首屆台鐵董事的歷史感


2025-01-13 03:04  聯合報/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台鐵公司剛滿周歲,引發許多檢討,但多半放在財務面,似乎想以改組後降低虧損當作成立公司的評價。公司把虧損歸咎給卅年未調票價,交通部答覆,春節後同意台鐵提出票價調整,似乎大家把公司的成敗和票價調整綁在一起了。是嗎?台鐵調整票價是為了救公司財務嗎?是為了挽回公司周歲表現不力的顏面嗎?

卅年來重審票價,最大的不同,顯然是台鐵公司化;新組織關係中唯一的變化,是台鐵有了董事會。今年,面對盼望許久的票價調整案,請問新組織的老闆、首屆董事諸位:你們怎麼看待票價案的目的,新公司該提報什麼內容?

首先,還是請董事會莫忘初衷,扣緊台鐵為什麼要改為公司營運?鐵路局時代,預算收支不平,主管機關想給多點補貼或要銀行多貸款,不過是預算爭奪中偶然的行政處置,沒有人在乎運量、在乎服務水準。「兩事故」後總統宣示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元旦公司要掛牌,是要藉公司化的效率來改進服務(和安全),再從增多乘客提升獲利。怎麼今天公司只計較用票價補虧損?你們忘記乘客、忘記為什麼成立了?

台鐵公司首屆董事的諸賢,你們不是應該秉持初衷,要求經營團隊提報票價,就是要擴增運量?諸位是公司決策者,不可再依傳統當一枚無聲的橡皮圖章。

其次,面對全世界政府部門對公共運輸乘客寧用低票價,而另編補助款的大趨勢,分析營運成本、找客觀費率不算大本事。往年所謂提審票價,不過是「會計版」攻防,談不上運輸機構營運建議。票價審議的核心,是台鐵運量估算後,政府願意補貼的金額。難在政府補多少、國民出多少,依然足以吸引配合淨零、綠運輸的乘客持續成長。

而這種對乘客行為的觀察,以及台鐵服務競爭力的判斷,相信只有台鐵,也只應該是台鐵人,自己才算得出來!過去審議票價,從來不要求台鐵局回答這個理應最專業的問題,把攸關台鐵運量和國家減碳表現的大決定,改交政治的一念之間。

今天,趁著有武功的台鐵人還在,決策的董事諸君,要不要鼓舞你們的經理同仁,提出真正的「運輸版」票價方案?進而,基於「卅年沒調,實在該漲」的心態,其實還是因循,只是「補償過去」,並不可取。這一次提報票價,首屆董事諸君,要不要「擘畫未來」呢?

今年審議票價有兩個前所未有的契機。一方面,政府諸多概括承擔下,新台鐵公司的成本結構比台鐵局行政時代要單純;另ㄧ方面,補貼公共運輸如 TPASS 已是大勢所趨,補助款和通勤族成長的車票營收,基本上底定了台鐵營運。首屆台鐵董事大可以放棄過往補償導向的票價方案,而改為提報市場導向的策略。例如從 TPASS 整合出高優惠轉乘套票,又如針對休旅市場提出季節高彈性票價等等。

卅年不審票價,是歷史的荒唐;成立公司彌補兩事故,是歷史的反省。首屆台鐵董事諸君,應提報有運輸價值的票價方案,請你們寫下歷史新篇章!













川普狂言 尼加拉瓜運河再起?


2025-01-13 02:54  聯合報/ 楊崇正/澎湖科大行銷與物流管理系前主任(新北市)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屢發狂言,充分展現川普式擴張主義野心,包括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回巴拿馬運河、向丹麥併購格陵蘭島、向加拿大提案併吞加國成為美國之第五十一州,宣布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等四大主張。其中影響全球貿易物流供應鏈最大的,即是「收回」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是聯通太平洋與大西洋間最便捷的海運通道,南北美洲東岸對亞太地區貿易物流的必經之路,一旦有變影響重大。

當今全球兩大重要運河: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因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爆發紅海危機運量大減,所幸亞、歐洲貿易物流仍有一條繞航南非好望角的航路可走。雖然因航程增加導致航運成本增加、運輸時間拉長,但總是一條活路。

巴拿馬運河一旦有變,南北美洲東岸到亞太地區的貿易物流立即無路可繞;因為南美洲最南端的麥哲倫海峽及合恩角天候及海象惡劣,無法繞航。

自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以來,巴拿馬運河多災多難。因全球氣候變遷導致降雨量大減,引發長達一年的旱季缺水期,使得運河船舶每日通航艘次大減。因為運河水位降低,船舶必須減載,或改派較小噸位船舶始能過河。最緊張時期,平均每日一百多艘船舶大排長龍等待入河,每船平均等待達二十一天,連帶造成運價大漲。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中國大陸自南美洲東岸進口的大宗物資農產品、礦砂等日漸增加。巴拿馬運河一旦有變,等於在供應鏈上游被卡住了脖子,中國大陸一定要找尋避險方案。於是乎,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停工的尼加拉瓜運河計畫似乎又呼之欲出。

尼加拉瓜的運河夢,早在十六世紀還在西班牙帝國主義殖民時期即已開啟。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香港商 HKND 集團與尼加拉瓜政府簽約開工,後因財務問題至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停工。當時大陸與尼加拉瓜尚未建交,中國外交部、商務部也推責,稱其只是民營企業的商業行為。

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尼加拉瓜與中國大陸建交,在面臨巴拿馬運河可能有變、急需避險方案下,中尼合作重啟尼加拉瓜運河計畫似有可能;例如,將之納入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拉丁美洲支線計畫內,一如秘魯的錢凱港深水港計畫。

尼加拉瓜運河的自然條件遠比巴拿馬運河優越,沒有缺水問題,水深可達廿七點六米,是巴拿馬運河近二倍,可通航廿呎標準貨櫃的貨櫃船及 ULCC 級巨型油輪;如果建成,將成為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第二物流管道。

中國大陸素有基建魔人之稱,只要有政府及國企參與,資金、技術、工程、人才等均不是問題。在巴拿馬運河面臨變局之際,尼加拉瓜運河似有再起之機。













總統不適任 美台民主困境


2025-01-13 02:54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世界超強、影響世局最大的美國,甫卸任的總統拜登,被許多人認為是歷屆總統表現最差者之一紐約時報保守派專欄作家史蒂芬斯即以「拜登總統任期:四個誤判,四個欺騙 」為題,評論拜登的總統任期

這四個誤判是,非法移民激增是季節性的,「每年都會發生」;其次,神學士不會迅速奪取阿富汗,「塔利班占領一切並擁有整個國家的可能性極小」;第三,通貨膨脹是暫時的;第四、也是最大的一個:他是擊敗川普的最佳民主黨候選人。

誤判的背後是欺騙。拜登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競選時承諾「打算只做一任」;承諾將成為兩黨合作的溫和派白宮人物,「團結」是他就職演說的主題;他和整個政府都堅稱,他的精神和身體狀況都適合連任;他還承諾,如果兒子杭特被判有罪,他不會赦免兒子。

讓拜登入主白宮的中間派選民,將他視為安全且令人安心的幫手;他卻大幅提高支出、總額達七點五兆美元,導致通貨膨脹惡化。他開始譴責「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共和黨人」是對「我們共和國根基」的威脅,讓這些人又一次團結起來支持川普贏得選舉。最糟糕的是最後兩個欺騙,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份關於拜登健康狀況惡化、全面且毀滅性的報告所有高級幕僚一定都注意到他的健康衰退。他大赦兒子的父愛令人敬佩,但總統的謊言不是,歷史對拜登不會仁慈。

在國際上,拜登任內發生俄烏戰爭與以哈大戰,美國無能且無意止戰。俄烏大戰至今仍鏖戰不息;以色列除大規模報復哈瑪斯突襲,導致加薩地區超過四萬六千人、大多為婦孺的人民死亡,垣宛如人間地獄,更進一步將戰事擴及到黎巴嫩與敘利亞,同樣狂轟濫炸,而由美國持續軍援。另一方面,為遏制中國崛起,全方位的打壓;充當先鋒的商務部長雷蒙多在下台前卻坦承是做白工。

新上任的川普總統,人品低下、謊言滿篇,在第一任中施政荒腔走板,竟能再度當選。在就任前就流彈四射,除威脅普加關稅,更稱不排除武力攻占巴拿馬運河與格陵蘭、吸納加拿大為「美國第五十一州」,改墨西哥灣為「美國灣」等,儼然想要復現帝國主義與殖民陰魂,世局怎能不亂?讓人感嘆美國民主墮落至此,害人傷己。

台灣民主起步較晚,但歷經多次政黨輪替理應漸臻成熟,不意賴政府以「雙少數」執政仍為所欲為、一意孤行。

在國會比不過數人頭,即頻頻發動綠媒與側翼大加撻伐,並以乖乖牌大法官釋憲為手段凌越立法權;動輒召喚體制外的「青鳥」示威恫嚇,甚至意圖衝入議場癱瘓議事,大開民主倒車。

美台民主發展歷程雖然有很大的差異,但不約而同都遭遇了困境;尤其連續選出極不適任的總統,對國家造成莫大的傷害,現行制度顯有徹底檢討的必要。省思策畫、教育民眾、移轉風氣等雖非易事,也非可立竿見影,但必須全力以赴才可重見民主曙光。改革起手式可以總統選舉二輪制,避免選出「少數」總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