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1日 星期五

禁陸三校防統戰 民主如此脆弱?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1022/web/ 

◆  禁陸三校防統戰 民主如此脆弱?
◆  黑神話悟空、哪吒2展現文化創造力 台灣影視藝文界何去何從
◆  欠缺鯰魚效應 何來本土文化巨作
◆  修補兩岸關係避烏悲劇
◆  美對等關稅 央行思維不改全民受害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禁陸三校防統戰 民主如此脆弱?


2025-02-21 04:02  聯合報/ 彭士剛/自由撰稿人(屏東市)


教育部長鄭英耀二十日宣布禁止所有台灣大專校院與中共統戰部轄下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北京華文學院進行學術交流,且未來將修學歷採認辦法,不採認其學歷。該三所院校目前尚有逾兩千名台灣學生就讀中。教育部此舉,與日前陸委會提出要修法將在大陸申領「居住證」的國人納入規管是異曲同工,表面上是要防中共統戰,實際上就是施加各種阻礙增添國人赴大陸求學及工作的難度,企圖切斷兩岸民間往來

兩岸之間存在政治分歧,雙方人民交流必然會面臨到各自國家認同及意識形態的碰撞,然而以民主自由為豪的台灣,面對大陸的「紅色統戰」,何時變得如此不自信和脆弱?或許兩岸在軍事及經濟實力上的差距日益懸殊,中共對台壓力與日俱增,但我方對於民主自由體制的堅持,從經國總統解嚴至今,歷經將近四十年的民主化改革,絕大多數台灣百姓都無法接受威權獨裁政治,這才是應對中共統戰的最佳法寶。但防統戰的同時,台灣也不應放棄對和平的追求,而透過兩岸之間不間斷的交流與溝通,與大陸人民傳遞和平共榮的理念,以對話取代對抗,避免兩岸走向戰爭的不歸路,是我方執政者無可迴避的責任。

賴總統一再承諾要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願意和大陸共同追求兩岸和平共榮;推動兩岸健康有序交流,共同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如今賴政府卻以防制統戰為由,行阻撓兩岸交流之實。從去年馬英九基金會主辦陸生團訪台以及台北上海雙城論壇,賴政府就多次以防制統戰為由給兩岸交流活動抹紅並設置各種障礙。到近期大陸方面要恢復上海及福建的陸客團來台,賴政府又堅持小兩會溝通,讓好不容易盼來的兩岸觀光破冰契機打回原點。就連台北市府循多年慣例,邀請上海團來台參加台北燈節這樣單純的文化交流活動,竟然都被陸委會以各種理由封殺。

現在賴政府防中共統戰還防到自己人頭上,國人在大陸為了工作生活方便而申領「居住證」,賴政府卻像是要防賊一樣納入管制,如今教育部又不再採認廣州暨南大學在內的三校學歷,對目前在讀逾兩千名學生以及已畢業人員的權益恐造成負面影響。上述種種舉措,與賴總統宣示推動兩岸交流、增進人民福祉的承諾背道而馳,令人遺憾。

筆者認為,賴政府所作所為,本質上還是在操弄「抗中保台」謀取政治利益,打著防中共統戰的旗號,在台灣社會塑造仇中恐中的氛圍,抹紅打壓一切兩岸交流活動,甚至設法阻撓人民前往大陸求學工作,透過仇恨對立凝聚其基本盤,並吸納部分中間選民認同,為大罷免行動添柴加火,藉以鞏固其綠色統治。賴政府別忘記,在兩岸僵局之下,塑造仇恨對立或許容易;倘若讓仇中的惡水澆滅了兩岸交流的和平之火,則後果難以想像。奉勸賴政府回頭是岸,莫為了黨派之私繼續操弄抗中保台,把台灣帶向危局,則烏克蘭殷鑒不遠。












黑神話悟空、哪吒2展現文化創造力 台灣影視藝文界何去何從


2025-02-21 04:02  聯合報/ 吳榮鎭/大學教師(屏縣鹽埔)


去年十一月底,導演李安在日本獲頒有藝術界諾貝爾之稱的「世界文化獎」,他也是第一位獲獎的台灣人。他是目前柏林影展歷史上唯一獲得兩次最佳影片的導演,亦是歷史上首位曾於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典禮上,都獲得最佳導演獎項的華人導演。今年二月又在美國第七十七屆導演工會頒獎典禮上榮獲終身成就獎,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導演。李安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完全是根植於他厚實的文學、歷史、美學等文化素養。

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元月,李安回到母校台灣藝術大學與電影系學弟們座談。他說:「我們的文化一直在退步,我覺得我們對不起年輕朋友們,譬如,政治加上很多原因,把我們在華人世界裡的強項,自己把它丟掉了,我覺得很對不起學生輩、孩子輩,包括我自己的小孩。」接著,他又提醒學弟們:「現在情勢變了,將來念電影的出來,面對的是大陸市場,台灣市場是絕對不夠的,這是現實…歷史是贏的人在寫,所以希望大家是贏的這一邊。我們這一代是跟他們文革那一代鬥的,所以我們有很大的優勢;他們是被摧殘的,而我們是被教育的但現在你們是被摧殘的,他們是被教育的。我們現在還占了一點優勢,再過幾年就會是劣勢,加上地方又小,你們真的很難。」

十八年過去了,大陸製作的影視作品屢屢創造佳績,風靡海內外。例如,日前上市的電玩「黑神話:悟空」、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鬧海」都創下傲人成果。兩者分別以《西遊記》、《封神榜》為創作素材,是李安那個年代台灣中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

二十年來,台灣社會矛盾加劇,造成部分影視藝文創作者在思想及創作上價值混亂。尤其當前執政者為求永遠執政,以經費補助收編部分創作者,意圖對人民進行歷史與文化改造的認知戰。

諸如:《斯卡羅》歪曲史實,漂白李仙得;其實他是個背信忘義者,出賣原住民對他的信任與承諾,是指引日軍來台屠殺原住民的元凶。《聽海湧》醜化中華民國派駐北婆羅洲領事卓還來,把一個為國捐軀的偉人汙蔑為打小報告的漢奸。《一把青》改編自白先勇小說,卻不尊重原著,擅自加入白色恐怖和飛行員接收戰友遺孀情節,偷偷塞入民進黨史觀。《零日攻擊》描寫當中共進攻台灣台灣政治人物多被收買,煽動觀眾仇視中國大陸。《返校》則顛倒史實,將鍾浩東等共產黨人漂白為「白色恐怖時期」無辜受害者。《餘燼》以白色恐怖為素材,獲取政府超過五千多萬元補助,票房卻僅五七七萬元。這樣的影視作品,凸顯部分藝文從業者已深陷執政黨的歷史與文化改造認知戰,失去了自主創造力

對照李安說:「自己在台灣出生長大,今天能站在這個舞台上,就像實現了美國夢。我是一個夢想家,我的夢想不僅僅是個人的經歷而已,它連結著我們的集體意識內在世界外在宇宙。」這就是李安透過他的電影彰顯文化素養

台灣藝文界何去何從?應揮別執政者以政治左右,效法李安,創作獨特魅力、吸引海內外人們的影視作品。











欠缺鯰魚效應 何來本土文化巨作


2025-02-21 04:02  聯合報/ 黃瑞彬/自由撰稿人(新北市)


大陸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後屢創佳績,目前已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該電影的成功可歸因於多方面因素:政治上,符合中國大陸「說好中國故事」的主要方針;文化上,傳承了《封神演義》的基礎,進行創新詮釋;製作上,結合龐大企業資源,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宣傳上,成功在好萊塢為主導的電影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為大陸電影產業注入活水,在海外影音市場的拓展也立下里程碑。

儘管部分人可能以大陸官方宣傳、愛國運動等角度來解釋該片成功,其價值卻是導演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中,立足中華傳統文化,結合頂尖技術與精益求精的態度,成功跨越文化鴻溝,使不同文化的觀眾產生共鳴。

當大陸動畫席捲全球的同時,反觀台灣本土文化產業近年的低迷,可從近來的連署事件看出端倪。日前共有逾二百名台灣文學創作者發表共同聲明,支持罷免不適任立委以「保護台灣文學」,側面反映出部分文創作品對市場的依賴度下降,需依靠政府資助的情形。政府補助與否並非衡量文化發展的唯一標準,真正重要的是,台灣文創產業是否能在全球市場中產生影響力。

相對於中國大陸的高度控制,台灣的文化創作者理應更不受限制、能產出更具創造力與反思精神的作品;但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上映的電影「衝組」由前立委出演,票房不如預期,卻拿了千萬以上補助金;另電影「餘燼」票房五百多萬,政府補助金額也數倍於此,經過資源挹注後,台灣是否能真正產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

現在部分文創團體依靠政府補助而創作,失去市場敏銳度,這類作品只能製作符合當前意識形態的作品,而非反映這個時代,因而難以立足國際,也無法表現文創產業中最重要的反叛精神。

古往今來,為何禁書受到當權者打壓,卻人人競相閱讀?例如《自由中國》與《文星雜誌》等,還有各式各樣的黨外刊物,因為其反映時代的真實性、具有批判精神、經得起市場檢驗,因而居於思想領航的地位;是以,創作環境不是文創產業是否發展的絕對因素,能否觸動人心、引發共鳴,才是真正能夠發揮影響力的關鍵。

當前中國大陸的文創軟實力已在全球產生巨大影響,不只體現在電影產業,動作遊戲「黑神話:悟空」也在遊戲產業創下佳績。台灣現在一年只允許十部中國大陸電影上映,雖然我們可以保持不接觸的態度,但當中國大陸不斷地轉變,以文化出海擴大影響力台灣的文化領域怎能繼續甘落人後?

政府補助應是助力,而非依賴。所謂「鯰魚效應」,文化產業若脫離外部競爭,則最終將導致「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局。溫室裡的花朵終究只能在溫室,突破溫室,才有機會成為參天巨木。

回顧過去,台灣曾以「悲情城市」等具有文化底蘊的作品在國際上嶄露頭角,然而今日的言論自由已無法使我們自滿。若台灣封閉自守,文藝界又過度依賴補助機制,最終丟失的不僅是市場競爭力,更可能喪失文創產業中最重要的反叛精神














修補兩岸關係避烏悲劇


2025-02-21 04:02  聯合報/ 鄭博文/大學退休教師(高雄市)


美國總統川普批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是「未經過選舉的獨裁者」,引發國際輿論震盪。川普強勢,澤倫斯基也僅能在口頭上反擊,美國大舉介入俄烏戰爭終戰談判、烏克蘭淪為被動方。

烏克蘭之烽火悲劇,個人認為台灣要引以為戒,不要讓戰火在台灣發生。

回顧台灣在冷戰時期的國際角色,當年國際社會是區劃兩個板塊,一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集團,另一是以前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美國為防止共產主義擴散,在歐洲組成北約與東歐的華約對抗,在亞洲則以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來對抗中共、越共、北韓台灣位在第一島鏈中樞位置,因此韓戰、越戰,台灣都扮演積極角色。

當年日本、韓國、菲律賓與美國都和中華民國有正式外交關係,同時中華民國也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在對抗共產主義擴散扮演積極角色,但隨著南越軍事失利而滅亡,寮國與柬埔寨相繼赤化,圍堵戰略失敗,第一島鏈就不是美國的戰略

美國為對抗蘇聯,改採聯中抗蘇,原先設想是讓共產集團或瓦解或分裂,許多共產國家也確實如美國所想不再由共產黨執政,於是美國成為世界霸主。但中國大陸並未如它所願分裂成七塊,相反藉由與美國建交合作,進行一連串改革開放,造就成今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加上軍事大國的形象,讓美國這個霸主不安,於是興起打壓戰略,印太戰略於是成形

說穿了,印太戰略是冷戰期間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的擴大版,再將澳大利亞、英國、印度力量加入,不但有軍事、更加入美國想主導的經貿事務,由於台灣與島鏈國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而被排除,因此美國的新主張「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或是對台灣的補償,並希望台灣能扮演抑制中國大陸崛起的積極角色。

台灣在冷戰時期陸軍號稱五十萬大軍,雖然少於中國大陸三百萬大軍,但台灣有海空軍優勢與台灣海峽天險可依,因此仍有一搏實力。但目前海空軍因中國大陸自製新型船艦與戰機相繼問世,台灣優勢不再,新型飛彈與長程火箭砲更讓台灣海峽天險消失,因此美國的意圖是用台灣打消耗戰,但死傷必定是台灣軍民,俄烏戰爭中烏克蘭血的教訓,若還不足以讓賴總統與民進黨政府及時回頭修正兩岸關係,那就是喪盡天良,甘為美國與西方強權的馬前卒。

美國、西方強權國家島鏈國家都與中國大陸有正式外交關係,同時採政治與軍事、經貿分離政策,沒跟中國大陸完全撕破臉。如果美國與各國認為台灣是國家,就請他們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倘若他們不願意做或不敢做,其承諾與保證就都是空話。修正兩岸關係避免烏克蘭悲劇,實為賴政府當務之急。















美對等關稅 央行思維不改全民受害


2025-02-21 04:02  聯合報/ 柏雲昌/台灣三益策略發展協會理事長(桃園市)


美國總統川普於二月十三日簽署「公平互惠計畫」備忘錄,要求制定一項計畫,以恢復美國貿易關係的公平性並打擊非互惠貿易。一般稱之為「對等關稅」法案,其具體評估是否對等的內容包含

對美國產品徵收的關稅水準;對美國企業、工人和消費者徵收的不公平、歧視性或其他稅收,例如增值稅,數位服務稅等;非關稅壁壘以及不公平政策而帶來的成本;操作匯率偏離市場價值、壓低工資等削弱美國競爭力的政策;以及其他任何被美國認為對美國市場准入或公平競爭構成不公平限制的措施。

「對等關稅」消息一出,各國無不膽戰心驚。例如,日本首相石破茂和印度總理莫迪前後訪問美國且向川普示好,提出縮小對美貿易順差的構想,換取被強徵大幅關稅的可能性。

為簡單說明「對等關稅」對貿易的衝擊,先假設不考慮關稅和匯率以外的各種不公平貿易因素。假設A、B 兩國本處於絕對公平貿易的地位。A、B 都只各自外銷一種產品,售價為一百元。因匯率為一比一,在不考慮運費等外在因素下,故賣到對方國家的售價也是一百元比一百元。雙方都不吃虧。

狀況一,互課關稅:如果 AB 加課廿%關稅,那 B 賣到 A 的產品就漲價成一二○元。顯然 處於貿易吃虧狀態。如果 B 也向 加課廿%關稅,此時 賣到 的產品也漲價成一二○元,雙方又達成公平貿易的地位。受影響的只能是兩國消費者,必須忍受被高關稅剝一層皮的痛苦。

狀況二,匯率貶值:如果 刻意採匯率貶值手段來因應雙邊廿%高關稅,例如將本國匯率貶廿%,匯率變為一點二比一。此時 A 賣到 B 的產品變成一百元,賣到 的產品變成一四四元,顯然貿易對 有利。

狀況三,匯率升值:反之,如果 匯率變成升值廿%,匯率變為○點八比一。賣到 B 的產品變成漲價一五○元,賣到 A 的產品變成九十六元。顯然貿易反對 有利,其產品變相對便宜好銷;A 的產品變價高難賣。

由上述三種假想狀況得知,如果各國都採同等關稅手段,其實無法改變任何貿易現況,受害者原則上是雙方的消費者,故全球貿易關稅戰沒那麼可怕。但如果一方採匯率貶值手段,將大幅提升貿易順差;反之,如果一方採匯率升值手段,將大幅降低貿易順差,甚至變貿易逆差。同理,其他非關稅障礙結果也雷同,將是川普對等關稅檢視的重點所在。

觀察台灣,對美國貿易雖沒有什麼驚人的關稅和非關稅障礙,長期偏頗匯率低估政策恐將是造成對美貿易順差的一大藉口央行如果不改傳統思維,受害者將不只是產業而是全民。其次是代工的產業鏈變身,代工生產的基本考量就是專業分工、降低成本。如果將代工產業鏈搬到美國,馬上就失去成本降低的利基和意義,產量甚至只能縮小到供應美國市場品牌商所需。此時,還有需要做代工被剝削商業價值嗎?不如一條龍直接取而代之,攻入美國(電子)消費市場。其他世界市場則應採分散主義,因地制宜和區域差別取價策略,以避免被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