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挑戰律法的遊俠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368/web/ 

◆  民脂民膏 怎堪行政濫用
◆  理性協商審預算 朝野合作破僵局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政府應重視陸對台科技挑戰
◆  寫「生命獨特性」 你夠了解自己嗎
◆  川普的美國 虛胖武林盟主
◆  川普掀能源業巨變 台能否跟上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挑戰律法的遊俠


2025-01-20 03:54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


傳統農業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到冬藏,一年到頭農民與農事緊密合而為一。他們不可能四出遊玩,農民是生產者也是封建政權的資產,每個男丁成為稅收最小單位。西方中世紀莊園社會,依據教會鐘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遊覽只有在律法允許下才有可能,即使如此,大規模的民變依然層出不窮。

遊俠是古代傳統社會最特別的人物,到處為人打抱不平,一諾千金,視死如歸,形成王權之外另一股很難抑制的力量。譬如,先秦專諸刺王僚,戰國四大公子手下人才濟濟,文能出策謀劃,武能逞其武勇,為君分憂,貴為齊國公子孟嘗君門出使強秦,為躲避羈押為人質,依然要靠著雞鳴狗盜之門客的口技,才能躲過暴秦追捕的厄運。

遊俠極致是以一人生死之力而撼動天下,荊軻刺秦王,成為柔弱的燕國無可奈何之際的一線生機,燕太子丹孤注一擲,悲壯地希望扭轉乾坤。

《史記》作者司馬遷著有《遊俠列傳》,序文引用韓非子「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作為開頭。儒士以文章而擾亂國家的律法,遊俠則使用武力違反國家的禁令。兩者都受人們所譏諷,但是歷代儒士多聲名顯赫,流傳於史冊,遊俠的祖師爺季次原憲卻終身居家簡陋,不厭於粗食布衣。司馬遷認為這些遊俠們,行為雖然違反國家律法,但是「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為人排難解紛,救人於危難,懲罰加害者,又不誇耀自己的本事,也恥於說出自己給人的恩惠。

每當我們看到美國西部影片那些破壞法紀欺壓弱者受到懲罰時,總會大快人心。日本朝日電視台電視劇《暴坊將軍》從民國六十七年至九十七年(一九七八年到二○○八年),歷久不衰松平健演出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假扮武士德田新之助到處明查暗訪,給予為非作歹的豪強致命打擊,當壞人被繩之以法時,這位國家律法的最高領導者總會喊出大快人心的話,「快快切腹謝罪吧」!英國諾丁罕雪伍德森林(Sherwood Forest)住著俠盜羅賓漢(Robin Hood),劫富濟貧,成為西洋俠客原型武俠小說裡的俠客,飛簷走壁、百步傷人的氣功,超越世俗能力,具有鏟奸除惡的力量。

日本統治時期,民間逐漸出現廖添丁紅龜的故事,總讓日本警察咬牙切齒,為處於社會底層受到壓抑的廣大群眾一吐怨氣。電視劇《包青天》劇情最高點,就是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開鍘時,罪犯受到應得懲罰,電視機前的觀眾熱血沸騰到頂點,積壓已久的怨氣獲得紓解。試想如果沒有懲罰皇親國戚、高官奸臣的龍頭鍘、虎頭鍘,公平正義恐怕削弱許多。司馬遷引用《莊子.胠篋》的話「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這些竊取鉤子這等日常物件的人被處死,竊取國家的人卻成為諸侯,他們以仁義道德作為掩飾,人民被其蒙蔽而歌頌他們的仁義,十分諷刺。

每個時代都有俠客,世界各國文化裡面,俠客成為紓解不公不義的象徵,當代俠客以一種集體意識存在,不斷對無法伸張正義而發出不平之鳴,成為超越現實卻又揮之不去的正義化身。











兩大之間巧為小 台最佳策略


2025-01-20 03:53  聯合報/ 李志堯/國防大學戰爭學院前副院長(桃園市)


一月廿日川普重返白宮就任美國總統,各界預期美中的對抗將會更為激烈。其實智庫蘭德公司曾發表報告,稱中共是競爭對手,意圖在地緣經濟而非地緣政治與美國競爭世界領導地位,中方的措施是透過貿易、投資和發展援助等,來施加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報告並認為,在地緣經濟領域,中共已經擺脫了區域限制,美中之間全球影響力的平衡已開始轉向對北京有利的一面,雖然對美國尚未構成直接威脅,但已形成更大的長期挑戰。

平情而論,美國對華戰略轉向遏制,將是長期趨勢,因為美國稱霸全球已有一個世紀。當美國是世界老大時,它的「利益疆界」覆蓋了整個地球。如今中共崛起,在從老二邁向老大之途中,勢必也將不斷擴展它的「利益疆界」。

美中兩強將會在愈來愈多的地區或領域,出現博弈與衝撞現象,導致美中兩國因霸權爭奪而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大增。

換言之,美國已將中共之崛起,視為美國的最大挑戰;川普爾後可能採取的動作,如打關稅貿易戰、科技制裁、南海巡弋、台灣牌等,都是在壓制中共的崛起,特別是美國持續利用台灣牽制中共,甚至打「台灣牌」使中共不能順利崛起之圖謀是不會改變的。

為力抗美國日益猛烈的打壓,北京已吹起權力「集結號」,強化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黨中央的權威,近期中共黨內頻頻頒布的內規,基本上已讓中共的集體領導制轉化為黨主席制。

可以說,因美國下重手而讓北京高層瀰漫危機感,習近平反過來藉由外在強敵來提升個人權威,以面對美國的防堵。

若美中兩國提前攤牌,勢將波及台灣。對於台灣而言,自處之道不外和、戰兩途。論「戰」,我們沒有充足的硬實力,美國的聲援亦不足恃,一旦兩岸兵戎相向,對台灣人民而言,絕對是惡夢;論「和」,也是一種良性競爭,比的是軟實力,而台灣社會的政治民主、文化多元及人民享有自由生活的體現,就是我們最佳的軟實力。

換言之,台灣能否透過軟實力影響大陸社會菁英和廣大網民的輿論視聽,將是台灣能否有效維護自身安全的關鍵。

台灣面對美中「兩大之間巧為小」的最佳策略,就是積極透過兩岸的政治對話和文化交流,來消弭北京可能武統的口實;同時,面對中共「一個中國」原則的詮釋壓力,宜採取「一個中華民族」的彈性政治概念論述,以突破對岸「一個中國」的框架。並主張未來兩岸應統一在民主、自由、均富的政治制度下,俾能有效維持兩岸現行之和平狀態。












川普2.0 美中關係本質交易


2025-01-20 03:53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在全球華人即將迎來小龍年之際,全世界先迎來了川普2.0。此次川普的回歸,一般預料美國向來強調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將呈現更為鮮明的「以實力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也就是說,對川普而言,全球民主人權自由價值的重要性,必須讓位「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目標;亦即川普將基於「美國優先」進行交易。基於上述判斷,川普2.0時期,美中關係反而不如預期悲觀。

根據大陸官媒報導,一月十七日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已和美國候任總統川普通上電話,「習川」通話有幾大重點:一、中方認為中美難免有分歧,但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二、中方希望中美經貿本質是互利互贏,不是衝突對抗。三、中方重申對美既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外,還多加一句兩國要「加強合作」。除此之外,中方還希望美方「務必慎重處理」台灣問題;雙方亦就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交換了意見。最重要的是,川普亦表達了希望盡快與習近平見面的期待,且雙方同意建立戰略溝通渠道。

對川普來說,其任期僅有四年;甚至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美國期中選舉前,川普必須有所作為,否則若國會選舉共和黨無法取得多數,川普也將成為跛腳總統。從上述訊息來看,美國雖然仍將大陸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但具有強烈現實主義特質的川普清楚知道,要達成他所承諾美國人民的目標,並非一味「抗中」就可以達成。誠如他稍早之前所說「美中合作可解決世界所有問題」換言之,如何與大陸達成交易,將是川普 MAGA 願景中最重要的一塊拼圖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即使如拜登所說,他任內最大的成就是讓「中國永遠無法在經濟、科技競爭超越美國」;但實際上無論是從經濟、軍事、甚至文化等綜合實力來看,大陸已然位居世界強權之列;即使大陸之前因為急於推動產業改革,以致過激的打房政策及對產業過度監管,讓新冠疫情後大陸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但從日前公布數據來看,大陸經濟仍有一定能量。

舉例來說,去年大陸 GDP 總額達一三四點九兆(人民幣,下同),增速仍然達到預期的百分之五貨物進出口總額則為創下歷史紀錄的四十三點八五兆,維持全球貨貿第一大國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已經成為全球一五○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交易夥伴深度鑲嵌全球生產體系中;連續十六年全球第二大進口國的地位,更增加大陸對美談判的底氣與籌碼。

即使川普視大陸為對手,且大陸確實遭遇一些逆風,但對務實且以經濟為核心政策的川普來說,MAGA 的實現絕對不可能寄託在未定之數的「中國崩潰論」。因此可以預視,川普主政下,美中將在「鬥而不破」的博弈中,透過不斷的交易達到平衡。

面對多變川普回歸下的美中新變局,台灣除了要對上述情境有清晰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要能審時度勢、靈巧如蛇因應,才能避免成為美中交易的籌碼。如此,相信台灣的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將蛇來運轉!










優化檢舉制度 補銀行員涉詐破口


2025-01-20 03:53  聯合報/ 李秉錡/地檢署檢察官(新北市)


台灣銀行夫妻檔行員組成詐騙集團,詐騙上億元,近日又攻占媒體版面。自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起,已有三家銀行員工涉入詐團案件,可知在金融機構努力打詐氛圍下,詐團要硬碰硬,突破金融機構打詐防線愈來愈困難,轉個彎滲透金融機構員工,以內神通外鬼方式,會是一個更容易的選擇。這個趨勢,凸顯高度重視金融機構員工不法行為的必要性。

雖然極多數的金融機構員工都是謹守本分,認真工作,但樹大必有枯枝,尤其在詐騙盛行的今日,抗拒不了高額金錢誘惑,一時失慮,鋌而走險的事,如果愈來愈多,或許也不難想像。

金融機構必需高度重視員工涉案的打詐破口,要盡速有效補起來,避免破窗效應。而且洗錢防制法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修法後,金融機構員工涉有洗錢犯行,除非金融機構有盡力防止,否則最高可處金融機構十億元罰金。因此,對防免員工不法行為這事,金融機構不論從社會責任或法規義務,都責無旁貸。

要在金融機構建立誠信經營文化,避免員工從事不法行為,主軸是在公司自治下,企業以業務、法遵及風控、稽核等部門,建立三道防線,再輔以金管會外部監理,引導並檢查公司內控及稽核制度持續維持有效。

國際稽核協會舞弊稽核師協會,於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共同出具一份「建立最佳檢舉熱線計畫」報告,提及發現企業舞弊方式的第一名是「檢舉」,占四成二;比第二名「內部稽核占一成六,高出甚多。

檢舉制度在企業中非常重要,內部人最容易發現內部人在做壞事,而檢舉熱線成敗的最重要因素是檢舉人的「信賴」。

我國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在「金融控股公司及銀行業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實施辦法」增訂第卅四條之二,引入檢舉制度,強調要由獨立性單位負責受理及調查。此條文是放在法令遵循制度章節下,多數機構因此將檢舉熱線設在法遵部門

目前金融業的檢舉制度在相關辦法、實務守則可供參與,並在金管會高度監管重視下,設計上多已有基本架構,但僅憑此並不足以贏得某些企業內部檢舉人的信賴。許多知道舞弊事件的人,在不信任企業內部管道下,寧可選擇沉默,或對外向金管會、執法單位及媒體檢舉。

檢舉人不願透過內部熱線檢舉,核心原因就是內部單位獨立性不足,擔心檢舉後身分曝光。而前揭報告調查,若只有內部熱線,有高達二成一的受訪者認為檢舉制度無效或效果很低;但若引入獨立第三方外部熱線供檢舉人選擇,則大幅下降到一成一。因此,應利用獨立第三方強化檢舉制度的信賴感。

金融業各業公會發布的公司治理實務守則,在檢舉制度中都已提到可委託外部獨立機構受理檢舉,但長年來幾乎沒有金融機構引入外部熱線,非常可惜。

金融業的誠信經營,從早期頻繁見到理專挪用款項,到近日員工涉入詐團事件,已備受質疑

在這個節骨眼上,希望金管會能鼓勵金融業採用第三方獨立熱線,優化檢舉制度,期能嚇阻、防止並提早發現企業舞弊事件再發生。











綠不在意補選 只想大罷免


2025-01-20 03:53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南投草屯鎮長補選國民黨大勝民進黨一萬二千餘票,證明陳時中等助選時喊出的二月一日發動大罷免藍委行動,不被草屯鎮民所中意,甚至用選票拒絕了民進黨。然而,民進黨根本不在意這場敗選,反而更加蠢蠢欲動,大罷免一定會在年後正式發動。

民進黨之所以要發動大罷免,並不是因為柯建銘喊出「雙罷」,「大罷免」才出現,早在去年一月十三日大選結果出爐,國會出現朝小野大的新形勢時,黨內就意識到賴政府上台後一定會寸步難行,所以早就有人主張要把「罷韓」經驗拿出來操作;因此,新國會開議選舉立法院正副院長時,五十一席綠委若能聯合白委八票,就有可能擊敗藍委加無黨籍共五十四席。惟當時柯文哲注意到新國會運作,白營有其關鍵性地位,看議題來操作,極有可能「左右逢源」;八票統進統出,在一開議時即表現出民眾黨的自主性,所以最後由韓國瑜與江啟臣出線,讓綠營恨得牙癢癢,卻也無可奈何!

自此綠營在國會的運作節節敗退,藍白聯手通過國會改革法案之後,綠營驚覺若是讓藍白「得逞」,那麼以後立法院綠委五十一席即成了「空氣」,如何支援行政系統呢?所以賴清德和行政院馬上聯手祭出釋憲手段,擋下這個法案。沒想到藍白聯手運作更加純熟,綠營想到的就是抓住京華城案來牽絆住柯 P,結果上演北檢「押人取供」,關了柯 P 四個月之後,將之起訴並求處重刑;但起訴事證薄弱而經不起考驗,還連續抗告繼續羈押,高院配合讓柯 P 只能待在台北看守所過年。

綠營的政治盤算,原以為只要押住柯 P 裂解白營,即可從中拉攏或威逼白營,好讓綠營變成國會最大黨。卻沒想到「一一一釘孤枝」逼出數萬人上街頭向賴政府抗議司法不公,藍白被迫更密切合作,讓綠營發覺大失算。因此,柯總召趕緊大秀「一個人的江湖」,高喊「雙罷」、「大罷免」,有意創造綠營新的群眾運動。而陳時中、王義川與沈伯洋等人在草屯鎮助選時,正好把綠營在國會的嚴重受挫,轉換成為大罷免的新口號來號召綠營選民,企圖凝聚各地綠營基本盤,好用二成五的低門檻來起烽火罷藍委,準備重返國會最大黨。

只是草屯鎮長補選結果,綠基本盤不但沒有傾巢而出反而慘敗;關鍵就是補選主調只談「大罷免」,不談為鎮民創造福利的政見,因此收到反效果。賴清德上台至今沒有福國利民的政策,反而只有鬥,不斷地內鬥、鬥在野、鬥中國。邀韓國瑜喝和解咖啡時,雖喊出「在福爾摩沙,沒有什麼仇恨放不下」,柯建銘卻在立院大喊罷韓、大罷免,製造更多對立與仇恨。這樣根本不是在治國,更談不上福國利民。

所以儘管綠營有意全面推動大罷免,但既非為國為民,只為民進黨一黨之私,實在讓民眾都看不下去啊!












大罷免前哨大慘敗 綠委還在阿Q


2025-01-20 03:53  聯合報/ 賴彥丞/研究生(台中市)


草屯鎮長補選揭曉,民進黨極力宣傳的「大罷免」前哨號角不但沒響,結果出爐反而「大慘敗」,著實反映一句網路流行語:「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受訪時卻說「地方選舉反而與罷免比較沒有直接關係」,還怪藍營「擴大解讀」,如此阿 Q 的「精神勝利法」,實在讓人啞然失笑。奇怪,綠營全黨上下在選前,不是無所不用其極地把這場補選當成大罷免的造勢手段嗎?怎麼開票結果一崩盤即火速「切割」,說補選結果跟罷免無關呢?

我來幫這位綠委「恢復記憶」一下:綠營不分區立委沈伯洋去年底至草屯為自家候選人助選時,喊出「反攻號角要從草屯開始、遍地烽火」;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在一月初站台輔選時更痛批「藍委被人民發動罷免只是剛好」,並呼籲草屯鎮民「用選票讓藍白兩黨反省」;政務委員陳時中同樣「提醒」草屯鄉親要從補選到大罷免一路走下去。

這些民進黨人在選前的政治語言也才剛剛誇口,真想請問許智傑: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民主選舉本就有輸有贏,如果敗選的政黨與政治人物不願傾聽民意、好好沉澱反省,只想時時刻刻處心積慮於操弄、濫用罷免權把對手搞下台,以利自己能靠補選「奪位」,這樣「輸不起」的低級做法,只會被選民看破手腳而遭唾棄。

賴清德在近期主持民進黨中常會時曾說「民主,就是人民作主」;草屯鎮民已用選票證明「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可惜綠營的「許智傑們」還是執迷不悟吧?
















不檢討 大罷免會繼續成票房毒藥


2025-01-20 03:53  聯合報/ 鄭胤宏/中華兒童及青年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草屯鎮長補選,國民黨候選人簡賜勝獲二萬六千五百餘票,以六成一的得票率,大勝民進黨候選人蔡銘軒的一萬四千餘票,領先一萬兩千票。蔡銘軒對於民進黨將此次補選定調為大罷免前哨站,不予置評。筆者則相信蔡銘軒本人,一定覺得這次被黨中央害慘了!

先整理當地網友對這次選舉的評論:蔡銘軒其實形象好,年輕肯打拚,草屯在歷屆選舉也是可藍可綠的搖擺鎮,民進黨前鎮長洪國浩曾拿下七成多投票率。這麼看來,說不定如果蔡銘軒脫黨參選,還能縮小差距。

誰知民進黨愈幫愈忙,將補選與罷免掛勾。行政院政委陳時中高喊「二月發動大罷免」,立委王義川說要「用選票讓藍白反省,選錯了改天又要罷免」,民進黨副秘書長何博文更要求草屯鎮民「為台灣人投下賭爛國民黨的一票」。於是多數單純支持蔡銘軒個人的選民,一聽自己這票與「認為藍白毀憲亂政」畫上等號,反而降低投票意願,並催出中間選民的不滿及國民黨的鬥志。

選後蔡銘軒表示,尊重草屯鎮民共同作出民主的決定,謙稱個人努力不夠,他會更積極傾聽民意深耕基層,好好的為草屯打拚。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卻讓這樣公允的敗選感言前功盡棄,她說這次補選「與罷免一碼歸一碼」、「毀憲亂政的國民黨不要自我感覺良好、過度解讀」。選前將罷免與草屯鎮長補選連結的,是民進黨;敗選後批評國民黨將補選與罷免連結的,還是民進黨。這樣反覆無常、裝瘋賣傻的發言,毫無良心可言。

民進黨對於這次敗選,黨中央至今連個檢討敗選的新聞稿都沒有。除蔡銘軒個人,上列「戰犯」只會跳針批評藍白,沒有絲毫檢討過自己。只要民進黨仍舊不把反對自己的選票當民意,那麼歷經基隆市長罷免、草屯鎮長補選之後,相信「大罷免」會繼續成為票房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