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財政警訊連連 政府不能再虛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黑白集/阿北錯過早知道
◆  聯合報社論/NCC謬劇,卓榮泰之誇張直追蘇貞昌
◆  經濟日報社論/財政警訊連連 政府不能再虛耗








經濟日報社論/財政警訊連連 政府不能再虛耗


2024-08-03 00:59  經濟日報/ 社論
監察院審計部29日公布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 聯合報系資料照


監察院審計部29日公布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因為國稅又大幅超徵2,934億元,歲入決算審定增加為2兆9,073億元,而歲出基本上大致照預算數執行,決算審定為2兆6,277億元,歲入歲出相抵後賸餘2,796億元。也因為稅收超徵,原列債務的舉借預算1,731億元,全數未執行;原先預計移用以前年度歲計賸餘473億元,也未予移用;112年度債務償還除依預算執行1,110億元外,另增加還本150億元債務還本決算1,260億元。歲入歲出賸餘2,796億元,扣掉債務還本,收支賸餘決算數為1,536億元。

以上是「總決算」部分,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連續呈現賸餘,財政似乎穩健,但尚欠缺「特別預算」的歲入歲出部分的決算及審核報告,不足以真實呈現中央政府的「整體財政狀況」。而由於「特別預算」通常都是依賴舉債,因此特別預算的歲入歲出通常都是呈現「短絀」,可預期審計部的112年度特別預算的決算審核報告,仍是呈現短絀,並造成債務不斷累積

也難怪,審計部指出,若政府收支包含「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入歲出,真實的財政狀況並非如行政院所指那般的穩健。中央政府的真實整體財政狀況,除了107、108及111年度呈現賸餘外,包括112年度的其餘年度均為短絀。也就是過去稅收雖然連年超徵,財政紀律卻未同步跟上,政府反而編列鉅額的特別預算支出,把超徵的稅收用光,也就是「特別預算」的短絀吃掉了「總預算」的賸餘,並未真正改善財政狀況。

審計部指出,若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公共債務定義,審計部審定的中央政府公共債務,加計非營業特種基金舉借債務餘額,則112年底的中央債務合計共6兆5,133億元,仍比111年底債務餘額6兆3,616億元,增加1,517億元,代表稅收雖然連年鉅額超徵,卻因為中央政府連續編列大筆特別預算,擴增支出與增加舉債,以致於債台仍然高築。

若把時間拉長來看,蔡政府105年5月自馬政府接手債務餘額5.4兆元以來,去年底累計債務卻增加至6.5兆等於蔡政府七年來共增加舉債1.1兆,讓國債鐘的人均債務額創下超過27萬元的歷史新高。顯然是蔡政府的特別預算2.5兆,不但把超徵的1.8兆稅收耗盡,還債留子孫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舉債數,未包含特別預算「分年舉借」的今年及未來年度的尚待舉借數,且本(113)年度預計短絀4,905億元,恐須舉債至少3,000億以上,至今年底的中央政府債務餘額恐將超過7兆元,國債鐘勢必破表。

最後,再看長期的未來趨勢,財政狀況更不容樂觀。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112年10月公布的「113到119年度中央政府財政收支推估」,代表真實整體財政狀況的「總預算與特別預算歲入歲出併計」後,113到118年度都是每年差短,要到119年度才有賸餘,顯然政府的財政長期存在龐大的壓力。尤其未來的財政狀況,易受少子化和超高齡化等人口因素的負面影響,稅收不太可能連年超徵,社會福利支出則快速遞增,蔡政府未能將過去連年高成長的稅收「儲蓄」起來,實在是重大錯誤。

總之,審計部的中央政府112年度總決算審核報告,凸顯蔡政府並未堅守財政紀律,還債不夠積極,更擴大編列鉅額特別預算,辜負了得來不易的連年稅收超徵,還造成債台繼續高築,整體財政狀況不夠穩健的結果,實不足以因應未來的人口因素及政經風險;賴政府應引以為戒。

目前勞保等社會保險潛藏債務已逾17兆,台電累計虧損4,000多億,114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光是國防預算目前就編列了6,300億,無異是對財政短絀、債台高築雪上加霜,實有必要檢討預算結構,及時重新編列。














聯合報黑白集/阿北錯過早知道


2024-08-03 02:39  聯合報/ 黑白集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遭停職的新竹市長高虹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眾黨近日諸事不順。高虹安的助理費案因區區之數被判貪汙重刑,使政黨形象受損。柯文哲則有市長任內的京華城等三案纏身,聲量節節下滑。最近柯妻陳佩琪傳出有意入黨,被解讀為意在幫柯文哲穩住陣腳,必要時代他上陣主持大局。

近日,更有爆料稱,柯文哲向友人表示後悔「藍白合破局」。說如果當初合了,今天就不是這般景象,而是在吵政府組建分官云云。這些故事,未必全然準確;但描述柯文哲此際的心情,應差不到哪去。說黨內有人怪罪「破壞藍白合」的兩名禍首,大約也跟人們的猜測相去不遠。

總之,柯文哲當初是失去了自己的理性,所以他錯過了「早知道」,因此跌入今天的困境。但是,與其怪罪幕僚誤導,他恐怕得先怪自己自大、偏聽、耳根軟。否則,怎麼會把自己「老三」的實力想像得那麼強大,又把台灣的政治形勢看得如此單純?

阿北有他過人的聰明,但他最致命的要害,是過度自我中心。他就任市長時,敢用憑空想像的「五大弊案」咬死郝龍斌的建設;沒想到自己卸任時,也被應許京華城的八四○%超高容積率絆倒在地。賴清德肅貪的爐火燒得正旺,他會放過你嗎?

接下來,柯文哲還得想想「藍白合」和台灣的未來。當然,他也可以選擇改向綠營示好,但那只會證明自己缺乏信念。












聯合報社論/NCC謬劇,卓榮泰之誇張直追蘇貞昌


2024-08-03 02:39  聯合報/ 社論
NCC委員林麗雲(左)、王維菁(中)在任期最後一天公開四點建言,直言台灣走向「政媒集團化」。本報資料照片


國家通傳會(NCC)八月起換屆,任滿委員林麗雲、王維菁發表建言,直指台灣已形成「政媒共生集團」,介入土地開發乃至政府人事及決策以圖利,成為民主的危機。在野黨痛批,她二人皆參與「關中天」的決策,成為政媒集團化的幫凶;如今臨別才說真話,難以洗淨自己的黑手。在野黨的憤怒可以理解,但他們未免過度苛責了。試問:民進黨政府的官員,能享有獨立意志和言論自由嗎

這從行政院的反應,即可窺知端倪。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被問到此事,略帶嘲諷地說,「兩人當時就其職權可以做些事情」。但這是真的嗎?林麗雲和王維菁當時若不苟同關中天,唯一能做的事,就只有「辭職」一途吧!果若如此,當時的閣揆蘇貞昌勢將公開奚落兩人一番,然後換上兩名「聽話」的委員,照樣依政府的意志關掉中天。不是嗎?

陳世凱譏諷兩委員時,似乎暗示卓揆比蘇揆「開放」,可以聽進或容忍不同意見。但鐵錚錚的事實擺在眼前,卓榮泰對比蘇貞昌,絕非「五十步」與「一百步」之別,他們是一丘之貉。最近,卓榮泰不顧立院的《NCC組織法》已然修法,竟強行指派任期屆滿的 NCC 副主委翁柏宗非法繼續代理主委;即可見其蠻橫和誇張,和蘇貞昌完全是同一等級人物。

翁柏宗的任期依法到七月卅一日屆滿,和林麗雲、王維菁同日從 NCC「畢業」。誰料,卓榮泰竟在七月卅日違法發布行政命令,讓翁柏宗「延任」,同時指派他「代理主委」,至 NCC 新人事案通過為止。試想,一個連委員身分都不具備的人,有何資格代理主委但卓榮泰卻敢用「行政命令」來壓制「法律」,等於向立法院宣戰這就是民進黨自命不凡的「法治素養」

且看,卓榮泰為了繼續控制 NCC,都能不顧法令和觀瞻公開和立法院對幹;如果有任何委員敢在他任內發表什麼「政媒集團化」的言論,他會容忍或笑納嗎?卓榮泰之所以踰法任命翁柏宗代理主委,一則是為防止在野黨趁機杯葛 NCC 的新人事案,讓 NCC 無法繼續為民進黨服務;二則是為了確保當前「政媒共生」的生態和利益不會受到影響,民進黨的執政權才能長期鞏固。

兩名 NCC 委員臨去秋波的「政媒集團化」警語,是她們用四年的隱忍換得的話語權,外界不應以人廢言。進一步看,此一事件所暴露的「民進黨政府幫派化現象,其實更值得關注。從蔡政府到賴政府,呈現的都是清一色的「一言堂」,不僅無法聽取外界建言或諫言,就連政府內部也一律不容許雜音。這樣的封閉傾向,使其用人擇才範圍越來越窄,有時連黨內不同派系都排擠;也由於同儕越來越均質化,治理思維也越來越狹隘,越來越平庸。最可悲的,不是兩名 NCC 委員直到退場才能說出真心話;最可悲的,是 NCC 已經爛到骨子裡,賴政府還要用最不堪的姿態進場飛撲,爭搶這支發臭的狗骨頭

NCC 的功能,已下降到對電視名嘴開單、乃至審查 iPhone 手機新功能者流,大家還真的在乎這個單位發揮什麼功能嗎?直至今日,許多人提到 NCC,還會自作多情地加上「獨立機構」一詞,彷彿多麼尊貴。事實是,當初人們想像的那個卓越不凡、行事獨立的 NCC,早就消失在民進黨的綠色迷霧之中,消失在台灣茫然政海。就像當年民進黨口口聲聲叫喚的「黨政軍退出媒體」,如今蛻變出來的,竟是「政媒集團化」的新怪物,人們不覺得驚悚嗎?或者,有些人只覺得小小嘲諷一下即可?若是後者,那就讓我們歡迎翁柏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