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激烈競爭 和平共處\星期透視/美中緩和 台灣埋單?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藍白合劇碼的泛溢效果
◆  三權大棋勿下成五子棋
◆  名家縱論/激烈競爭 和平共處
◆  大屋頂下/統獨和戰 何去何從 筷子理論 不統不獨不武
◆  星期透視/美中緩和 台灣埋單?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激烈競爭 和平共處


2023-11-19 00:31  聯合報/ 邱坤玄(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
拜習會登場,全球兩大經濟與軍事強權元首見面本身就具有意義。(歐新社)


眾所矚目的拜習會終於在近日登場,會前各方對會談成果並未存在期待,甚至認為象徵大於實質,但是全球兩大經濟與軍事強權元首見面本身就具有意義,特別是在雙方關係陷於互不信任激烈競爭時,如果元首再不見面,關係可能螺旋似下降。

會議前雙方都在營造和緩的氣氛,大陸官媒年前連續發文評論美國必敗九大原因今年十月之後開始釋放穩定中美關係的重要性訊息美國高階軍事將領也在年前數次發出警示預測中國大陸將在幾年內對台使用武力,其實是為爭取國防預算。但是十一月初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Charles Q.Brown Jr.)在日本東京對媒體表示習近平未必想以武力奪取台灣,他會嘗試用其他方式達到目的,配合美中緩和需要

拜習會後各自發表新聞稿與記者會,共同提及了聯合打擊在美國日漸嚴重的芬太尼毒品泛濫危機恢復美中軍事對話在人工智慧科技對抗氣候變遷領域展開合作成果。其中恢復兩軍方溝通應該是高峰會最大亮點,大陸還提及開展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這些對兩個每天可能存在軍事摩擦超級大國來說至關重要。

與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印尼峇里島雙方發表的新聞稿比較,美國在「坦誠」對話之外,此次則增加了「建設性」的字眼,顯示對雙方達成共識的肯定,同時重申壯大自己、聯合盟邦、激烈競爭不衝突方針,其目標競爭中勝過中國大陸

大陸則再次強調兩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重要性,並且希望美國在峇厘島共識基礎發展關係。此外還高度肯定此次會晤的作用,將其定位為「穩定中美關係新起點與里程碑」,習近平甚至呼籲美國要支持中國和平統一」,隱含和平統一仍是目前努力的方向,同時對美除了要鬥爭之外,也要爭取聯合

在會前多數人關心的華府要求北京不得干預台灣大選的主張,並未見諸新聞稿或聲明文件,而是由拜登和資深官員口頭表述,至於大陸宣稱拜登所承諾的「四不一無意」,美國並未見諸於新聞稿,但是美國也沒有加以否認,保留各自表述的空間

戰略競爭已經成為美國與大陸關係常態戰術調整則是避免競爭走向衝突工具,未來雙方將以管理與預防機制處理雙方關注議題。拜習會結束後,美國宣布解除對大陸公安部鑑定中心制裁雙方商務部長會商後,也同意於明年第一季舉行副部長級商貿工作小組對話首次會議

追求與維護國家利益外交最高價值,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美國可以聯合中共制衡蘇聯為美國利益服務,現在也是為國家利益聯合自由主義盟邦防止中國大陸超越美國政權與體制並未改變改變的是天下大勢美國遏制大陸大勢所趨,但是雙方領導人如有足夠智慧,就可以管理趨勢性質,在相互激烈競爭情勢下,也存在和平共處可能












星期透視/美中緩和 台灣埋單?


2023-11-19 00:27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講座教授兼所長)


俄烏戰事方興未艾,中東風雲再起,台海烏雲蔽日,烽火四起,各方無不對拜習峰會寄予厚望,只有台灣例外。從上世紀冷戰中出現的美中「低盪」到兩國建交,台灣的不安有跡可循!

首先,拜登上台後,力求在新地緣政治對抗格局中,找到對中「競中有合」的新模式,從建立護欄到提出「負責任管理」雙邊關係,意圖明顯。兩國經貿上的齟齬如貨物加稅、制裁高科技業,拜登國安顧問蘇利文將之稱為「小院高牆」,亦即提高制裁規格縮小打擊面並不具備引爆全面衝突能量。唯有台海對峙有可能失控,「負責任管理」其實是為台海量身訂製。

其次,蘇利文在拜習峰會前夕已經預告,拜登有機會「有效管理台海以達持續和平穩定的目的,並稱拜登將在會晤中提出「和平願景」,兩岸和平願景內容為何,令人遐想。

拜登上任後,力求穩住美中關係,去年十一月拜習峇里峰會即為代表作,拜登在會中提出不支持台獨、不反對中國體制、不尋求衝突等多項承諾,但中方並不滿意,屢屢要求美方落實峇里峰會共識,造成蘇利文和王毅今年五月和九月,分別在日內瓦和馬爾他兩次冗長對話議題聚焦台海。今夏以來,拜登連續派遣三位閣員訪中,北京也僅同意在經貿和氣候變遷兩個議題上開啟對話,一直到王毅十月訪美面見拜登後,峰會終告敲定。這麼頻密集會冗長討論內容聚焦台灣最後終於敲定峰會,貓膩何在?從氣候特使柯瑞達成諒解協議,到建立經貿工作小組、禁毒合作、再到恢復軍事溝通、國防工作會議及海上安全機制會議等,美中不但全面恢復協商還已取得若干成果,中方緣何配合?

第三,中方一再要求美方落實峇里峰會共識,勿言行不一,北京要的究竟是什麼?

根據新華社消息,習近平在峰會中提出,中方重視美方在峇里島會議中做出有關的積極表態,美方應將不支持台獨聲明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和平統一。可見中共對美「掏空一個中國原則」的指控,集中在兩個具體問題上,也就是強化反獨以及減少對台軍售。針對和平統一,拜登重申美方一貫不支持台獨的立場,同時表示反對片面改變現狀,該說的都說了,但對更敏感的軍售問題,拜登非但沒有再次展現願意出兵捍衛台灣的強硬態度,甚至連過去一貫強調根據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防衛性武器的說法也神隱,更奇特的是,習近平居然表示並無攻台計畫。為了台海避險,美中兩國是否有可能就台海「不武」達成某種程度的共識?

第一,眾院前議長裴洛西去年八月訪台後,中方切斷美中間所有聯繫管道,後雖陸續開放氣候及財經領域的交流,但軍事交流嚴厲排除,陸方認定,美國對台軍售質量不斷提升,已經嚴重違背「八一七公報精神,因而將對台軍售定位當前美中關係的主要矛盾,若未獲某種程度的回饋,峰會難啟。

第二,美國將中共國防部長李尚福列為黑名單,乃是因為懷疑中國提供武器給伊朗,李的去職與否和北京對美戰略無關。

第三,習近平在峰會上主動提出希望美方「停止武裝台灣」,和過去原則性的用語如「台灣是美中關係最敏感的紅線」不同,似乎事前已經完成協調。

美中關係緊張台灣埋單似已成為歷史定律,從根本上改善兩岸關係破除魔咒方為上策













大屋頂下/統獨和戰 何去何從 筷子理論 不統不獨不武


2023-11-19 00:28  聯合報/黃年


舊金山拜習會。拜登重申一中政策」,主張維持現狀。習近平則再申兩岸統一,但否認有在民國一一六或一二四年(二○二七或二○三五)武力攻打台灣的計畫。

在俄烏戰爭與以哈戰爭的共伴效應下,海峽兩岸對於「統/獨/和/戰」的何去何從應有新領悟與新思維

新思維主體:一、對中共言,武力統一有約束,和平統一無論述。二、對台灣言,巷戰台獨無可能,務實台獨難支撐。三、兩岸在領悟到「武統/和統/武獨/和獨」皆非可以一廂情願的選項時,即必須思考移向「和平競合」。由「目的論」轉向「過程論」。

和平競合的最佳境界是:在「一中各表/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下,維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分治而不分裂」的形態,不統,不獨,不武。亦即:「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是的,這大體上就是指回到「馬英九/胡錦濤/習近平前期」的那個時代與那種狀態。在民國九十七至一○五年(二○○八年至二○一六年),已曾證明那是雙方皆曾共同努力且曾獲得重大成果真實經驗。馬習二人在新加坡相互祝酒那一刻,就是:不統,不獨,不武。

經歷俄烏戰爭及以哈戰爭,兩岸應當領悟:「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正是雙方應當回過頭來共同營造追求的兩岸關係。

約三十五年前,我提出「筷子理論」:兩岸各是一雙筷子中的一支筷子。不能綁在一起(強制統一),也不能拆離(台獨)。兩支筷子在操作中,有合有分既有主體性,也不失連結點

用現在的話語說,筷子理論就是「一中各表互有連結點)/求同存異各有主體性)/不統/不獨/不武」。

請讀者帶著筷子理論評閱本文以下的文字。新領悟進入五項新思維

一、台獨沒有出路,統一不能強求。中共強調「和平統一」,即應知道,無「心靈契合」就不可能強求統一。且俄烏及以哈戰爭揭示,國際不可能接受中共以武統台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祭旗若新聞無誤,這次是習近平首次否認武統時間表

台獨沒有出路,則李登輝的否認「兩國論」、陳水扁的「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邱義仁的「除非瘋子才搞台獨」,及「台獨金孫」賴清德說的「台獨三無論無路徑無計畫無框架」,皆是當堂自供。

筷子理論,不能強制統一,也不能台獨

二、筷子理論,兩岸必須有一個「連結點」。這個連結點,用中共的話說,就是「一中原則」;用美國的話說,是「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用國民黨的話說,是「一中憲法一國兩區一中各表」。

美中台共同的「連結點」就在「一中」二字。雖然各方對「一中涵義認知存有分歧,但這個「連結點」可謂即是兩岸能夠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筷子理論,也維繫了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求同存異的「主體性」。

三、筷子理論就是「不統/不獨/不武」,必須建立在前述台美中三方「求同存異」的「一中各表」之上,僵局是卡在台獨

國民黨反對台獨,美國不支持台獨,所以皆是「不獨」。因為不獨,所以有理由主張「不統」(尚無心靈契合)。也因為不獨,不引戰,有理由主張「不武」。但是,民進黨未主張「不獨」,且不斷煽動兩岸仇恨,因此統一的壓力反而上升,且因台獨引戰,失去主張「不武」的說服力。

所以,如何「不統/不獨/不武」?只差民進黨的一句「不獨

問題是,民進黨真敢對美國、對中共、對台灣內部公開主張台獨嗎?不敢。它只是用假台獨操弄內殺型台獨」,使台灣失去了「不獨→交換不統→營造不武」的選擇

四、兩岸的終局解決方案,應當「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兩岸人民創造救贖」。

中共如果武統台灣,那非但是國恥,也是國難,更必將引致世界文明聲討

至於台灣,則不能以台獨面對世界及兩岸,而要以中華民國面對世界及兩岸。因為,中華民國,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台灣的角色不在阻止中國崛起(全世界都阻止不了),台獨更非出路。

賴清德將整個中國史觀台灣史觀,建立在出自台南一隅八田與一湯德章的譜系上,欲以此與中共及中國抗衡。殊不知台灣面對中共及中國的最大能量,是來自台灣與中國大陸同文同種,有深厚中華文化底蘊、有中華民國來自孫中山及三民主義的傳承,又有中國五千年來首見的民主政治實踐。這些皆非其他任何國家在面對中國時具備的能量,而是台灣所獨有。台灣應珍惜這個能量,世界應維護這個能量。

因此,當十四億中國人及全世界對中國的崛起皆深刻關注時,中華民國在影響及引領中國內涵的發展上,不但不應妄自菲薄,而應感到自尊自重,發揚前述中華民國獨具的優勢,在兩岸方案上,昂首引領一條「為人類文明建立典範/為中華民族創造救贖」的道路。

面對世界及兩岸,中華民國是一條安全的道路,也是一條有力及有自尊的道路。

筷子理論,台灣的主體中華民國,不是台獨

五、筷子理論,不統不獨不武。從軍事面來看,「中華民國」就是止戰的最佳國防,台獨則存有引戰的危機。中華民國止戰,就能「不統/不獨/不武」。台獨引戰,不能止戰,只能渲染巷戰可使對方「付出代價」。這樣的國防,不但是悲劇,且是黑色笑話。

回到烏克蘭與加薩的血淚經歷。烏克蘭原可在「東西連結橋樑」或「東西對抗前哨」(季辛吉語)作一抉擇,最後卻選擇了班德拉路線及亞述營。巴勒斯坦則分裂為約旦河西岸和平路線加薩哈瑪斯,今日加薩淪為墳場西岸同胞摧肝裂肺,但只能泣淚呼號見死不能救

經歷俄烏、以哈戰爭兩場血戰。兩岸的新領悟與新思維,儼然出現了「一中各表/求同存異/不統/不獨/不武」,或「務實台獨/增加統一壓力/添增戰爭風險」兩條路線選擇分岔路口,台灣要走上班德拉路線、哈瑪斯路線,或走向另一條路?

何況,兩岸的問題,不僅只在不打仗而已,而是必須營造一個和平競合可持續架構。現在這種「相互仇恨/有我無你」的死結必須打開。即使不打仗,但也不要使兩岸關係成為雙方無止境無底線相互凌遲

回到前面的一句話。不統,不獨,不武,只差民進黨的一句「不獨」。

筷子理論。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藍白合劇碼泛溢效果


2023-11-19 00:00  聯合報/ 廖達琪/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
波波漫畫


藍白合目前似乎從歹戲拖棚,轉化成扣人心弦、高潮迭起的懸疑劇。好不容易日前由馬英九主導,折衝出藍白會面,並簽下六點共識,一時輿情沸騰,綠營酸加抹紅,白營高調悲傷,藍營低調盤算,結果媒體版面幾乎全被柯家班攻占!

說好的十八日依據雙方選定同意的各家民調做比較並公布最後結果,似乎彈奏了藍白終於合且柯願居副手的序曲;但劇情一轉折,記者會宣告沒有共識,因為藍白對抽樣誤差值的計算看法不一。照藍營算法,藍大幅領先,白營的則是平手!雙方不讓,又差點破局;但峰迴路轉,藍白要再協商,雖有時間壓迫、時限在廿四小時內,但已吊足大家胃口,藍營有人放棄、有人嘆氣、更有人生氣,白營似較有喜氣,綠營則是看好戲!

藍白合不合已成為年度大戲,收視率甚高,劇情發展常超乎預期奉勸眾看倌,且先放下對結局為何的焦慮,數算一下本劇演到現在所產生的泛溢效果,舒緩一下為劇情而緊張的情緒

藍白合劇碼至少創造三項非預期意外效果:第一是促使全民學統計,尤其是記者,短時間內要吸收、消化所謂「統計誤差」的概念,還要能轉化成淺顯的文字解說給普羅大眾理解!民調在台灣行之有年,也頗受重視,政黨甚至僅引用民調結果來提名參選人,為全世界民主國家所少見。但民調的呈現,負責任專業一點的也僅是交代抽樣方法,如過去多半是以電話號碼簿電腦輔助隨機抽樣,現加上手機或網路,及執行時間、樣本數、信賴區間、抽樣誤差等;很少人細究「抽樣誤差」為何?「信賴區間」的意義何在?兩者跟樣本數連動關係,更不是記者、媒體或名嘴報導引用的守備區

這次因藍白劇碼的需要,國民黨請出的代表,都在大學教統計,引用教科書的公式來計算誤差值,應該是最佳的科普教育;雖然記者們筆下傳達了多少是個問題,但總是個開端;很可惜,強調講究科學的柯文哲,為了戲劇及譁眾效果完全扭曲及簡化的說國民黨要他從誤差三趴乘以二、等於六趴來讓,可見他還真沒意圖帶動台灣淺碟文化改變

第二是馬英九和柯文哲關係奇妙轉變,柯文哲應從來沒稱讚過馬,以柯的個性,幾乎完全是馬的相反,可說是凶狠驕霸,對上馬的溫良恭讓,互相應很難欣賞,他們倆唯一相近的可能是都算節儉吧!但自馬英九率先發難支持全民調後,馬柯似乎出現惺惺相惜情誼,馬替柯被民眾黨責難叫屈,柯讚馬任勞任怨任謗來成就台灣民主新頁。馬柯的先和解帶動藍白合劇情第一大轉折促成一一一五初合戲 ,馬還成了柯指定見證人,他們倆的特殊互動,會不會將劇情再拉到另一高峰,出現藍白再合的劇碼?值得期待!

最後就是柯文哲家族,從柯媽、柯妻、到柯妹,都可演戲,柯本身更是戲精全家演出藍白合,柯居副手的委屈悲情流淚戲賺人眼淚,也讓人可惜他們都是被工作或家庭耽誤的好演員!

藍白合, 當戲看,更有味呀!











三權大棋勿下成五子棋


2023-11-19 00:00  聯合報/ 蘇永欽/政治大學講座教授(台北市)
「藍白合」雙方因對民調計算方式落差,再度呈現僵局。本報系資料照


當大家都在談藍白合的此刻,我們又聽到蔡總統的「藍白合不如全民合」,以及賴總統參選人的「負負不能得正」,讓人悚然想起兩千年短暫浮現的兩個不同體制圖像。正是因為絕大多數高喊藍白合的人眼裡仍只有總統,隱隱然覺得誰贏得總統就可安坐天下,才會為民調誤差指數鬧得翻盤,把一個關連總統、行政、立法三權分配的大棋盤下成了五子棋!容我再說得透一點。

在「多數統治」的大原則下,當憲法規定行政要對立法負責,而國會的政黨為剛性(黨紀強大),又有三個以上而都不過半時,除了組建一個可以得到國會過半支持的政府外,別無他途。這個有二或更多政黨參與的政府,就是聯合政府。美國行政權在總統一身,而民選的總統不對國會負責,所以有沒有國會多數支持,都照常運作,因此不需要也不會有聯合政府,但黨性柔軟樂於妥協國會議員就是必要的配套。法國的行政權分由民選總統和對國會負責總理行使,所以當總統領導的政黨在國會僅為少數時,只好任命他黨領袖出任總理,此時會把行政權作大體的區隔,有如半個總統,不怕國會倒閣,其他行政權交給對國會負責的總理,一如內閣制國家,在這種情形下,也可能出現共治下的聯合政府

我國憲法自始即以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而對立法院負責,國民大會選出的總統雖可任命行政院長,但須得到立法院同意,唯一屬於政策性權力緊急權,也要經行政院會議決議,只是憲法又把美國總統才有的法案移請覆議權賦予行政院,卻需得到總統核可,而使總統的手又伸進了行政權,加上臨時條款增加國家安全大政方針決定權等,實際上已經形成半總統制增修條文即在此基礎上重新打造了差距其實不太大的體制,雖然總統已可直接任命行政院長,但因為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的機制變得更強,實際上只為完全執政的情形做了更接近總統制鋪墊,碰到總統無法得到立法院多數支持時,只能朝接近內閣制方式運作,別無他途,因此只是一個擺盪程度較大半總統制

在此一體制下,世紀初本只有三分之一立委支持的陳水扁總統,其實除了任命國民黨籍行政院長而行民、國共治外,最多就是說服在國會占絕對多數的國民黨共組一個由國民黨執牛耳的大聯合政府,結果就在國民黨人自溺於總統「大位」已失而不按憲法體制力爭之下,以全民政府之名矇混過去。這樣徹底反民主少數總統和少數政府,不可能見容於任何民主國家的任何民主體制,我們創造了這個不光榮的先例,如今看來,就是千年帝制傳統下某種「大位」的移情不了解現代民主講的是分權,和所有統治權都要符合多數原則所致

此所以當我眼看我們的政黨因為多種原因已經明確邁向多黨發展,而在總統選制仍未做妥適調整(指修改成兩輪投票),極有可能重蹈少數統治覆轍,還有人以為可以照搬過去十六年完全執政時期類總統制作法,以致權責嚴重不符時,多次疾呼在野黨未雨綢繆,通過協商選出多數總統並組建聯合政府做好準備,後來果真看到兩大在野黨早默默以推動民主升級雄心開始這樣的對話和規畫,著實深為我國新一代政治菁英視野和魄力驕傲。如果這種選前協商模式可以成功,我真的認為已屬全新民主典範

執筆至此,我還不知道藍白合的努力能不能克服基層的「大位迷思而通過總統人選這第一關,或許大夢先覺終需時日,但可以確定的是,放棄形成多數努力,最後產生的少數總統,不論是綠白或藍,面對同樣沒有多數立法院,都不會有一天的蜜月好過,甚至罷免都指日可待。屆時輸的不會只是哪一個人或黨,而是我們努力了那麼久建構民主秩序,乃至我們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