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2017-10-28 23:41 聯合報  李清志

國立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曾舉辦「購舊好‧夠就好 —老物再生市集」,網羅來自歐美、日本及台灣等地眾多厲害的老物攤位。 圖/台博館提供



這幾年台灣掀起了一股特色市集風潮,這些不同於傳統的市集活動,充滿清新與活力,吸引許多都會年輕人參與趕集,成為城市假日休閒的重要活動。
過去市集總給人低俗商業化印象,販賣商品也以劣質便宜貨為主,場地經常髒亂缺乏美感,因此逐漸遭到現代都會人的排拒;但是新興的特色市集,風格清新有趣、主題個性明確、創意產品真實,甚至具有異國特色,自然吸引了大批年輕潮男潮女及都會家庭共襄盛舉。
這些特色市集與我們在歐洲或日本所看見的市集有些類似,甚至更為精緻,也逐漸發展出屬於台灣的特色。這些新興市集之所以會有高品質呈現,其實是與幕後主辦策劃人有關,具有文化意識與美學品味的策劃人,才能規劃出高水準市集活動。
這些特色市集的靈魂人物,包括「島作市集」主辦人孫明華、王進明夫婦、「大好青空台北場」主辦人米力,「Culture & Art Book Fair」、「Culture & Coffee Festival」主辦人小路先生,「草率祭」主辦人Frank,以及「老物再生市集」主辦人唐青等。
優質主辦人會清楚規劃出市集特色,及挑選參與的特色商家,事實上,這些主辦人,根本就等同於文藝展覽的策展人。
例如「大好青空台北場」就是在陽明山嶺頭山莊充滿自然綠意的園區舉行,即便交通不便,還是結伴湧到嶺頭山上,享受有如Woodstock音樂節的戶外休閒感;「老物再生市集」與台博館合作,利用南門園區歷史建築與園區空地,舉行老物市集,特別具懷舊氛圍,也帶動南區活力;「島作市集」結合台日特色商家與創作者,在松菸倉庫裡,讓每個商家展現各自特色,非常吸引人!因此間接促進台日間交流。
富錦樹小路先生是日本人,原本只是在民生社區辦公室庭院辦市集,後來擴大到華山園區主辦「Culture & Art Book Fair」、「Culture & Coffee Festival」以及「沖繩祭」,引進許多日本市集職人,藉著咖啡及藝術創作,讓台日民間創作者有更實質緊密交流,讓市集不僅是市集,也成了文化交流的地方。
有趣的是,市集攤商都好像不是來做生意,比較像是來交朋友,大家不只顧自己攤位,也經常到處跑閒逛串門子,市集成了交朋友地方,而不只是賺錢地方。這也是特色市集受歡迎的原因,因為在這網路時代,買賣交易經常在網路虛擬商店上進行,失去了人與人交流的機會,特色市集的出現,正好讓人們找回昔日人際互動的溫暖與感動。正如米力所說:「市集其實是收集美好的力量,同時遇見志同道合朋友的地方。」
特色市集的出現,讓年輕創作者或是獨立品牌,在租不起昂貴店家窘境下,還可有品牌曝光露臉機會;不過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網路盛行、人際疏離的社會,特色市集將人們從虛擬世界重新帶回實體世界,為這個社會重新注入人與人互動的溫暖活力,特色市集的盛行是我們所樂見的!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