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蔣丙煌:開辦長照保險才是全民之福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國防部要完美會計報表 或獵雷艦?
.教師綁偏鄉 若不適任誰倒楣?
.不沾黨派 救國團是青年的
.蘇格拉底 幫我罵罵政客
.柯P勇於道歉…然後就沒有了
.重陽敬老金 長者小確幸
.畫中有話/執子之手 「銀」得安心
名家縱論/蘇起:習近平新時代的對台政策
2017-10-28 23:41 聯合報 蘇起 (台北論壇董事長、政大名譽教授)
美國國防部官員海大衛16日表示,台灣的國防預算沒有跟上現實的安全環境,「需要增加,而且現在就要增加。」他還說,台灣可以做得更多,也必須如此做。 本報資料照片
二○○○年五月,普亭就任俄國的民選總統。他豪氣萬丈地宣稱,「給我廿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這是普亭的俄國夢。
最近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剛結束的十九大,花了三個多小時一口氣念了三萬字的政治報告,沒有一句話像普亭那麼直白,但同樣的意思(除了年限不明外)可說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顯然一個習近平時代開始了。他是什麼樣的人?他的報告透露了對台政策的什麼訊息?
習的背景與前任的江澤民與胡錦濤完全不同。他出身所謂的「紅二代」,很早父親就被鬥下台。他十六歲起在艱困的陝西窯洞工作了六年之久,多次申請入黨被拒。後來當地農民強力推薦,他才進入清華大學就讀,畢業後在國防部長辦公室擔任秘書。最特殊的是,他離開國防部後,不像其他的「紅二代」留京做大官或轉往商場發大財,而是回到窮困的河北小縣從基層幹起,幾年後轉到更窮的福建,一待就是十七年。隨後才被調到較富庶的浙江與上海,然後扶搖直上峰頂。這是一個對自己有期許、對國家有使命感、而且走過大風大浪的人物。他的閩浙廿二年經歷更使他成為中共歷來對台灣最了解,反過來說,也最有政治包袱的領導人。
他的政治報告有三個特色。第一,這次的十九大比過去幾次「更中國」。他在報告裡提了卅五次的「新時代」,指的不是空泛抽象的「社會主義」,而是他在五年前就首創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八個字貫穿全會及整份報告,從「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開場,到「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收尾,處處都訴諸中國人最深層的情感與願望。
第二,「更共產黨」。大陸人口眾多,其心各異,要動員他們同心協力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必須依賴擁有八千萬黨員的共產黨。所以習一方面給予共產黨領政、領軍、領思想、領建設的權力,一方面又對黨提出廣泛嚴厲的要求,以讓人民信服。
第三,「更前瞻」。習史無前例地描繪未來三個階段。二○二○年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三五年再完成全面現代化,最後在建國一百年,實現富裕文明和諧美麗強國的目標。他還提出相當具體的建議作為,讀來就是一張如何建設富強國家的路線圖。
在這個背景下,習會怎樣看待未來的兩岸?我們看到十年前(陳水扁在台執政)十七大報告裡「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話在十九大不見了,「我們理解、信賴、關心台灣同胞」的話不見了,「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話也不見了。五年前(馬英九執政)十八大一整段「促談」的話不見了,「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的話也不見了。「和平統一」在十七大及十八大都提了五次,到十九大只象徵性地提到兩次。這些跡象都意味「和平統一」及「爭取台灣民心」的成分在未來必然降低。
更具指標意義的是現場兩千多位黨代表的掌聲。據統計,全場七十次掌聲,有七次出現在短短六百餘字的台灣段落。別的議題是間隔好幾段才有掌聲響起。但在台灣議題上,他一句話就一次掌聲,其中說到「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時,長達十七秒的掌聲更是全場之冠。這是今天中國大陸的新民意,必將制約原本就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職志的習近平。
前瞻未來,我們不禁要問,更中國的大陸會怎樣看待更疏離而獨立的台灣?內部趨緊、已對港獨、疆獨、藏獨更硬的共產黨會怎樣看待橫眉冷目、意圖脫離的台灣?權力集中的「台灣通」,會不會容忍兩岸僵局越過下次台灣大選,而到二○二一年的百年黨慶時被全黨甚至全國的新民意指指點點?如不願意,他會採取什麼作為?
形勢如此迫切、連美國國防部代助理部長海大衛兩周前都正告台灣已面臨「存亡威脅」(existential threat),蔡政府要如何因應?
(台北論壇董事長、政大名譽教授)
星期透視/蔣丙煌:開辦長照保險才是全民之福
2017-10-28 23:41 聯合報 蔣丙煌(台灣大學教授、衛生福利部前部長)
台灣大學教授、衛生福利部前部長蔣丙煌。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服務,希望減低國人對外籍看護的依賴,卻面臨培訓的照服員大量流失的問題。 本報資料照片
照服員留任率低,因為照服員薪資低、工作辛苦、缺乏認同及尊重,使民眾拿到執照,仍不願投入照顧工作。 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提供
立法院開始審查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草案,重點在如何管理法人投資經管的長照機構,尤其是規範其財務問題。
目前長照有雙缺問題,「缺人」與「缺錢」。缺人,因為沒有足夠人力願意投入。照顧失能者是辛苦工作,需要付出體力、愛心與承受壓力,若沒適當待遇,很難留下有經驗的照服員。
因此,要解決照服員不足,提高待遇是首要的。換言之,缺人問題必須從解決缺錢上著手。有鑑於此,專家呼籲大家盡早購買長照保險,未來才可能高價聘請照服員。但是,在目前薪資偏低情形下,要青壯年人付出高額保費,是有些困難的。
為解決長照問題,馬政府時代規畫三階段建構長照服務體系。第一階段為九十七年起推動「長照十年計畫」,第二階段是辦理「長期照護服務網計畫」及實施「長期照顧服務法」,第三階段則推動長照保險制度-「長期照顧保險法」。
第三階段擬推動的長照保險即是要解決缺錢問題。推動長照保險,主要是為了有穩定財源支持長照所需。採社會保險方式,透過全民共同分擔長照風險,減輕社會及家庭財務負擔。
當時馬政府做過民調,大部分民眾是支持保險制,也願意付出相當於健保費用五分之一的保費。可惜蔡政府堅持稅收制,但是能擠出來的經費又有限,且極度不穩定,其實是無法解決長照問題。另外一個議題是,長照是否應該侷限於社會福利制度?或是允許它成為產業,讓民間資金投入?其實這個議題有如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爭。我認為在社會與政府財力有限情況下,應該要讓民間資金投入,發展長照產業,建設高品質長照設施,用合理薪資聘用專業照服員,讓有需求者能夠得到良好照顧。
但是,這要在有規範條件下,且必須配合長照保險,才能合理照顧到每個有需要的國民。其實,現成參考範例就是全民健保。廿多年前政府開辦全民健保後,我國醫療體系不斷蓬勃發展,民間投入大量資源,使得醫療水準不斷提升,全民也因此受到很好的醫療照護,為其他國家所稱羨。所以,要解決長照,請蔡政府參考我國醫療體系的發展與全民健保的運作模式,自然有解。
教師綁偏鄉 若不適任誰倒楣?
2017-10-28 23:52 聯合報 陳啟濃/ 國中校長(投縣水里)
「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規定分發到偏遠學校的公費生及專為偏遠學校辦理的教師甄選錄取者,應綁約6年,引發討論。圖為示意圖。 報系資料照
政策最怕閉門造車,跟現場需求不符,所以考察與驗證是必要的前置作業。教育部擬定的「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草案,是否想當然爾?除了學者專家,有聽過偏遠地區服務過的校長、教師、甚至家長的心聲嗎?如果無法掌握實際問題與需要,制定出的條文,將來恐怕增加偏遠學校的困擾。
有個偏遠山區國小校長,校長會議上都會提到縣內錄取的代課老師,分發到他學校的,都是很會讀書才錄取,但帶班與教學卻常造成學校困擾。如草案中規定錄取老師要待六年,當中也可能會有這樣的不適任教師,如此對偏遠學校,影響更深遠。
偏遠地區多是小校,所有科目大都只有一位老師。如果這位老師不勝任教學或代班,不見得是不認真,而是跟整體學校風氣、社區與家長的支持度,還有方法得不得當,都有關係;舉例,如果一所國中只有一名英語老師,由於教學不力,全校學生英語都會很慘,連帶失去學習興趣。
官員坐在冷氣房,想到的都是如何讓老師留在偏遠學校久一點,減少教師的流動,卻不了解實際的情況;問題出在教育體系缺少績效責任制。一個熱忱教學,方法得當,只在偏遠學校任教一年的老師,他對學生的引導與改變,有時會比任教多年的老師,來得更深遠。
如果我住在偏遠山區,學校有些科目老師不太理想,我應該會讓孩子轉學。如果以後不適合的教師要綁六年,可能不到六年學生都流失掉了。
官員難道不想考察一番嗎?偏遠學校的問題與需要,到底只是因為缺老師、需要讓老師待久一點,還是因為有些老師不適合的問題,如果是後者,又能提出什麼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