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方祖涵/疫後難擋的匹克球風潮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疫後難擋的匹克球風潮
◆  李清志/新宿舍運動
◆  楊志良/求生存,要革命
◆  林中斌/美國避戰中 兩岸將融冰







方祖涵/疫後難擋的匹克球風潮


2023-11-23 05:23  聯合報/ 方祖涵(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在夏天的美國網球公開賽,一位選手在網前用力重殺了對手失誤球,球高高地反彈至看台邊,全場響起適時掌聲。在如此精彩時刻,我們身旁陌生人卻低聲說了一句話:「他整個人都在廚房區了」,語畢,頓時場邊不少人跟我一樣會心笑了出來。

這個玩笑只要打過匹克球都會懂,因為雖然匹克球與網球有很多共同點,規定不同之一就是前者禁止在網前二點一公尺「廚房區」殺球。很多人現在同時從事這兩種運動,有時難免會覺得混淆。

幾年前說到匹克球,大概所有網球人都會嗤之以鼻。這個運動幾乎專為銀髮族人口設計,球是碳纖維質材,彈跳跟飛行速度都慢,打到身體也不會痛;每次發球前要大聲喊出分數與發球數,腕上甚至要戴手環用來提醒發球順序,顯然很擔心選手記性不佳;而前述廚房區不能殺球,還有雙方擊球一次後才能截擊等限制,都大幅降低比賽攻擊性。已經習慣網球後,要去接受同樣運動的銀髮族版本,其實並不容易。

在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美國匹克球玩家大約是全人口百分之一,此數字卻在近幾年間倍增,目前估計有一成美國人在十二個月內玩過匹克球,甚至可能已超越網球人口。新冠疫情無疑是讓匹克球大受歡迎的原因,它運動場地開闊、身體接觸率極低,更重要是上手容易,就算首次入門,也僅需幾分鐘了解基本規則就能開始比賽。疫情期間匹克球滿足人們長久閉關後,渴望外出積極嘗試新活動心態,此勢就再也難擋。相對地,同樣因疫情崛起的室內健身器材派拉騰等,反而在生活恢復正常後式微。

雖然匹克球原本是銀髮族運動,在愈來愈多運動人口參與後,競爭強度亦大幅增強。目前已經有數個職業運動聯盟職業籃球湖人隊巨星詹姆士太陽隊杜蘭特,都是匹克球隊老闆。不少退休網球名將經常參加比賽火爆浪子馬克安諾不改昔日個性,嘴上說自己超討厭此項運動,跟張德培對打還是有模有樣。匹克球比較適合雙打,單打要顧好整個球場困難度極高,不過反而讓比賽變得更激烈而刺激,甚至一度被視為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奧運可能新增的項目。

隨著匹克球歡迎度水漲船高,一些意想不到後遺症也出現了。目前專屬球場不多,多數比賽是在網球場畫線進行,難免會因排擠效應造成不悅。而且就算網球場地原本乏人問津,大量匹克球用戶造成球場噪音,尤其是碳纖維球具跟球持續來回碰撞的部分,仍然可能影響附近住戶生活。美國保險協會今年還提出警告,要保險業注意因此增加的成本;像腳背阿奇里斯腱斷裂原本是年輕人常見運動傷害,沒想到現在連銀髮族都常常弄斷它,都是因為玩匹克球的關係。

不管怎麼說,只要能注意安全與環境匹克球真是個適合全家大小一齊玩的健康運動呢!可預期的是,不久後台灣也將會需要更多相關場地,中央與地方政府是否準備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