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林中斌/美國避戰中 兩岸將融冰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林中斌/美國避戰中 兩岸將融冰







林中斌/美國避戰中 兩岸將融冰


2023-11-20 05:41  聯合報/ 林中斌(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著有《偶爾言中》)


「共軍將攻台!」從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至今年五月的六年內,至少有六位美政軍人士如是說。包括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及前印太司令戴維森。

然而,從今年十月十五日至廿九日兩周內,有四位美國意見領袖說:共軍不攻台!包括高德曼 David Goldman 新聞周刊、梅慧琳 Oriana Skylar Mastro 紐約時報、曼寧 Robert Manning 美國之音、葛來儀 Bonnie Glaser 紐約時報。為避免中美大戰,梅慧琳甚至建議最佳方案(the best scenario):在加強台灣嚇阻軍力後,美國表示政治中立,中美簽第四公報,甚至孤立台灣(to isolate Taiwan),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美國主流為何如此急速翻轉?表面原因是,美方認為:中國忙於內憂,政經情勢惡化。外國直接投資廿五年來首次為負。領導階層不穩,外交國防部長下台。習近平不想攻台。

裡實原因有三

●美國無暇他顧。俄烏戰事未了、以哈衝突又起、內政分歧惡化。總統拜登連任聲勢疲軟,挑戰者川普強勁,搖擺州六中贏五。

●美軍無法全勝。民國一○八年(一九年)美國國防部十八次兵推,美敗中勝。近年美方兵推結果是美國慘勝。「二戰後我們沒有在對等戰爭中,非打小國的游擊戰中獲勝過。」(Ross Douthat,紐時十月廿一日)即使慘勝,美亦負擔不起。

●中國意圖不戰而勝。民國一○三年(○四年)十一月七日聯合早報刊登在下的訪問:「不戰而主東亞」是北京的大戰略。上策是「不戰併台」,中策是「臨界威懾」,下策是「阻美奪台」。在聯合報此欄,拙作去年十二月八日標題為「共軍不攻台」,今年二月廿日為「共軍不攻台 另類因素」。在下根據的是數千年延續至今的中國戰略 DNA,如老子的「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脫鉤三部曲。拜登總統對中政策另一戲劇化的翻轉,是對中經濟政策的三部曲。先延續川普的經濟脫鉤再冷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民國一一○年(二一年)十月倡議的「再掛鉤」。再借用歐盟提的去風險,配合「小院高牆」的說明。十一月初,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正式闡明:美國不尋求美中脫鉤。顯然,脫鉤下美已受內傷。

敦促兩岸對話。十月十九日,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不尋常在就任後七個月內第三度來台,表明不支持台獨,呼籲兩岸展開對話。美方上次表達支持兩岸對話是兩年半之前。民國一一○年(二一年)一月十四日,拜登總統即將任命為國安會亞太政策協調官的坎伯表示「美國應開放並鼓勵兩岸和平對話」。

那年五月五日,坎伯表明反對「戰略清晰」的兩岸政策。無形中牴觸後來拜登四次「口誤」的表示若共軍攻台將出兵捍衛台灣。五月十一日,兩位在野的共和黨眾議員批評坎伯「附和中共」。隨後,坎伯對兩岸政策幾乎閉嘴。

直至今年十月廿日,拜登提名坎伯任副國務卿。坎伯鼓勵兩岸對話的主張,由與他在希拉蕊國務卿麾下共事的羅森伯格再次表達出來。這兩位希拉蕊人馬是亞太專家,不同於拜登人馬的布林肯國務卿和國安顧問蘇利文不熟悉亞太事務。

意涵是:拜登轉向避免因台灣而與中國戰爭。拜習會後,兩岸勢必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