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卡住藍白合,就是為民進黨威權追殺助勢
◆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看看大巨蛋
◆ 經濟日報社論/修補財政紀律破口 須對症下藥
經濟日報社論/修補財政紀律破口 須對症下藥
2023-11-20 00:56 經濟日報/ 社論
特別預算可逃脫財政紀律,具極大道德風險,近日有總統參選人批評特別預算已常態化,影響財政健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不久社會對於蔡政府這七年多的財政紀律敗壞,提出許多強烈的質疑。從選前大撒幣、特別預算常態化、稅收超徵到債留子孫等,不一而足。日前,某在野黨總統參選人特別針對此議題,舉辦了一場「守護財政紀律政策發布記者會」,嚴厲地抨擊蔡政府過去七年多的惡劣事蹟,但也引發了蔡政府強烈的回擊與反駁。財政紀律議題再掀波瀾,事實真相究竟為何?可否改善?深值關切。
維護政府財政紀律的傳統法制,主要包括預算法、公共債務法、決算法以及審計法等。尤有甚者,為了防止政府與政黨受到政治、選舉因素影響,做出違反財政責任與國家利益的事,立法院還於民國一O八年(2019年)特別通過了「財政紀律法」。雖然其中大部分的內容都已規定在前述法律中,但為了強調政府應該重視與謹守財政紀律,特別再制定一部財紀專法,以宣示法制對政府財政管理的嚴格要求。
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政者的執法態度與決心才是關鍵,更何況現行的法制尚不盡完備,執政者若心術不正,要找到玩法操弄的空間易如反掌。蔡政府嘴上不斷強調遵守財政紀律,但執政七年間每逢選舉,哪次不是漫天濫開支票,到處胡亂撒錢?尤其是,連選舉時文官最起碼應堅守的「行政中立」原則,幾乎被摧毀殆盡。日前,行政院各部會接連幾件配合賴清德選舉政見(公私學費拉平、住宿補貼、社福津貼調高等)所做的回應,政治操作的斧鑿痕跡昭然若揭。
至於特別預算編列的「常態化」,更是一個被極度濫用的惡例。就蔡政府而言,特別預算的「特別」乃在於它:1、特別好「過」。完全執政之下,立法院的審查已如形式;2、特別好「混」。先匡預算經費再補計畫,成本效益評估形同虛設;3、特別好「用」。以重大或緊急事故當藉口,審核與監督標準降低;4、特別好「騙」。掌握大筆經費資源,濫開支票討好選民以遂政治目的;5、特別好「借」。特別預算財源都是舉債,且可排除公債法舉債上限的規範。
蔡政府與在野黨迄今仍在為債務金額的多寡,爭吵不休。其實,債務數字的真相是一道填充題而不是選擇題。何時借的?借的金額?為什麼借?有沒有還?還了多少?政府會計帳簿,一查便知,只要具實填寫,答案自現,何來爭議。蔡政府一共新編了五個特別預算案,總計須舉債約2.5兆元,只是由於特別預算大多跨數個年度,故即使蔡政府執政將結束,迄今仍有部分債務尚未舉借,有些甚至還會延續到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蔡政府明年移交時,實際舉債數或許不會等於特別預算通過之金額,但就財政責任言,這些發生在未來接任者的債務,當然仍應算在蔡政府的帳上。
此外,蔡政府成立以來,幾乎年年稅收超徵。其中,或許有所謂努力推動開源之成效,但歷經連續數年「異常」超徵下,財政部卻未能及時警覺並作快速學習與反應,不得不讓人懷疑整個財政管理機制是否出了問題。
尤其是當稅收超徵轉成歲入歲出賸餘,連帶著收入性質也從「實質」變成「融資」收入,從而依法乃不得用於經常支出。蔡政府假借「強化社會及經濟韌性」與「全民共享經濟成果」之名,強行將其做為疫後特別預算補貼台電、勞健保及普發現金之財源,儼然視預算法如無物。
這些嚴重破壞財政紀律的事證,蔡政府意欲全然否認或推脫責任,恐怕不易。而為了防止財政紀律繼續崩壞下去,根本改革之道唯有重新大幅翻修財紀法,並明定任何法律皆不得以任何理由排除財紀法條文之適用。若此,國家財政紀律的恢復才有希望。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看看大巨蛋
2023-11-20 01:06 聯合報/ 黑白集
超過一萬二千名的球迷18日在台北大巨蛋,見證我國史上第一場在室內觀戰的棒球比賽。記者余承翰/攝影
柯文哲以民調卡藍白合這天,正好是大巨蛋開大門的日子,旅美好手陳聖平在場上轟出球場首支全壘打。不知道柯文哲有沒有心情看一眼這座棒球場,這項他卡了八年的建設,曾被他形容得無比邪惡而一再藉故拖延;而今在他卸任一年後,才由蔣萬安接手完成,柯文哲沒有絲毫愧色嗎?
大巨蛋的漫長歷史,被化約為:馬簽約、郝動土、柯停工、蔣開箱的順口溜,八年停工是市民最痛。柯文哲把大巨蛋當成「五大弊案」之首痛打,因而搏得年輕人歡心,順利當選。打了多年後無以為繼,弊案成立不了,他轉念想要縮手;但此時不放他過關的,卻是中央執政的民進黨。
那幾年,停工中的大巨蛋廢墟似地矗立在市中心,那一帶的繁華鬧區也隨之蕭條。若仔細回想,柯文哲當年力倡並引發狂熱追隨的 i-voting 和社子島開發等創意,如今又實現了什麼?
柯文哲自誇,自己動手術,習慣最後卅秒才做決定;因此,對藍白合是否成局要到最後一刻才拍板。問題是,政府決策和國家建設跟手術重症不同,需要多方研究及理性溝通,豈能禁得起如此三拖五卡的折磨?
大巨蛋一卡八年,是以犧牲市民的育樂為代價。這兩年高雄的演唱會經濟崛起,台北市因缺乏像樣的場地只能相形見絀,柯文哲沒責任嗎?他卡藍白合,是誰要付出代價?
聯合報社論/卡住藍白合,就是為民進黨威權追殺助勢
2023-11-20 01:03 聯合報/ 社論
藍白合因民調統計問題再陷僵局,圖為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與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民調誤差範圍認知的差異,藍白合卡關,在總統大選登記前更是壓力倍增。民眾黨不願為學者共識背書,立馬在藍白支持者中引發強烈反彈情緒,不乏惡言相向。綠營則是喜出望外,蔡英文總統立馬攻擊這是「藍白分」,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更當場大笑:「有公布沒結果,哈哈哈!」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強調只相信科學,卻打破所有教授與教科書對誤差範圍的科學定義,堅持以「柯學」取代科學。藍白合的戲劇性轉折,讓雙方支持者如洗三溫暖,失望、興奮、挫折,焦慮不已。其實柯文哲對國民黨的酸言惡語從來沒少過,因此在和學生座談時遭到質疑,柯文哲承認「討厭國民黨,但更痛恨民進黨」。不過,當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問柯是不是要破局時,柯文哲又說:「如果破局,中華民國就完蛋」,希望給他一點時間爭取協商。
對!如果破局,中華民國就完蛋!藍白合成局不易,破局不難,誰也無法承受破局結果。就如同柯文哲所說,藍白合是為了回應多數民意的期待,要以政黨輪替為目標。換句話說,這場選舉也是一場主流民意之爭,當多數民意期待下架民進黨,如果因為位子喬不定而輕易「翻桌」,如何能夠說服中間選民,藍白合能凝聚國內共識團結對外?當下的歧見都無能化解,談什麼聯合政府能夠創造新的領導與國家未來?
總統大選還沒正式起跑,如果在登記時就已是「三家分晉」而藍白必敗的格局,就等於剝奪了選民改變的機會,讓政局繼續沉淪,這不光是拉下國民黨的問題,民眾黨也將付出難以評估的代價,對未來發展更不利,因此柯文哲不願輕言破局。在「可能勝」與「必然敗」的選擇之間,高智商的柯文哲,不會不知道應該怎麼下這棋局。
現實的處境是,民眾黨連要上電視廣告都被封殺;因為藍白合議題發酵,以及曾考慮將陸配徐春鶯納入不分區,柯文哲和民眾黨遭受到全面攻擊抺紅。柯文哲很清楚類似的攻擊不只會在選舉中出現,也會在選後遭到追殺清算。如果在野不整合,民眾黨甘願面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命運嗎?套用柯文哲的話,要讓台灣繼續被「肅殺對立」的民進黨統治嗎?要讓人民為台海緊張情勢擔心受怕撐多久?
在野陣營沒政策助選、沒預算奧援,不僅要對抗黨政軍一把抓的民進黨,還要受到以「抓匪諜」、「反假訊息」、「反賄選」為名的司法圍堵。尤其綠媒環伺,對民選獨裁助威助勢,對民主自由打壓破壞。在野陣營若不能合力扭轉這樣惡劣的政治環境,就是失職,這豈是高呼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柯文哲想見到的?
在藍白合協商中,討論最多的是如何決定誰正誰副,談得最少的卻是如何協力爭取中間選民支持。除了綠營見縫插針外,「非柯不投」、「非侯不投」的死忠支持者彼此責難,也增加雙方合作的難度。藍白領導者若認為雙方合作對國家、人民有利,不僅要說服支持者力挺,更要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藍白合絕不只是誰正誰副的問題,而是國家關鍵路線的抉擇,兩黨若不能讓民眾感受到改變的熱情與動力,就很難驅動他們的支持。
藍白合其實是兩黨向選民抛出的承諾,願意共同承擔國家責任,也願意透過實際行動改變政治文化,維護民主,讓台灣重回正軌。兩黨都應全力守護最後的機會之苗,成敗一念間,答案不僅在柯侯心中,更在兩黨支持者手裡,不要輕易放棄這個可以改變彼此命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