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日 星期四

【名家觀點】陳恭平/跨境避稅管得了嗎?

◆  【名家觀點】陳恭平/跨境避稅管得了嗎?
◆  【名家觀點】賴英照 / 財報不實,董事能否免賠?
◆  【名家觀點】柯承恩/後疫情工作模式的挑戰
◆  【名家觀點】彭双浪/我們需要資訊採購專法







【名家觀點】陳恭平/跨境避稅管得了嗎?

2023/02/02 02:12:31
經濟日報  陳恭平(作者是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


「這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情是確定的。一是死亡,一是繳稅」。這是當年富蘭克林在懷疑美國憲法的永續性時,隨手寫下的一句俏皮話。如今,他的憲法討論已沒人有興趣,但這句題外話留下來了。它的笑點,當然是繳稅被提升到和生死問題同等、且無可逃避的層次。然而,死亡固是無可逃避,但繳稅是嗎?自然不是。

筆者在去年此一專欄裡(9月20日)說過,全球化是造成財富不平等的原因之一。事實上,不僅如此,它同時也是賦稅不平等的原因之一。此文先談談公司稅。記得小時候,常在電視裡看到一艘賴比瑞亞或巴拿馬籍漁船沉沒的新聞報導:當時不解,為何這麼關心離我們這麼遠的國家漁船沉沒。很久之後,才知道那其實是台灣漁船,只因考量船舶登記費用低廉,變成其他國籍漁船。類似這種常被稱爲「避稅天堂」的小型國家或地區,就在 1980 年代全球化蠢蠢欲動時,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姑且先不談避稅天堂對潘匿富人財產這類灰色操作,企業稅的操作其實很簡單。某些國家或地區,因缺乏經濟發展條件,遂立法把公司稅降得很低,吸引其他國家公司在當地註冊或投資,以公司稅為國家主要收入並增加就業。

常聽到的典型避稅天堂,是像巴拿馬、開曼、維京群島這類地區,但即便是香港及新加坡這種經濟發達地區,也以低公司稅來吸引跨國企業。多數避稅天堂的商業環境,畢竟不如經濟發達的地區,而且公司在操作上,也必須付出可觀的成本。

然而其節稅利益實在是太吸引人了。據 IMF 引用的一個研究報告,避稅天堂每年績全球國家損失約五、六千億美元稅收。在全球化時代,又更具吸引力。最明顫的例子就是愛爾蘭。它原來幾乎可說是歐洲的一個窮鄕僻壤,經濟發展落後於其他歐洲國家。但在民國八十八年( 1999 年),愛爾蘭立法將公司稅由 32%降到12.5%,加上愛爾蘭為歐盟成員國,便於投資公司進入這一廣大市埸。

自此,愛爾蘭吸引了許多大型的跨國企業(尤其是美國)到該地投資或設立總部,並由此帶來了巨大利益。2022 年該國人均近10萬美元,在 46 個歐洲國家裡排名第四。若以購買力平價,更排名第二,僅次於歐洲金融中心盧森堡。很明顯,這種操作,對跨國企業以及避稅天堂國,是一個雙赢策略。但對於企業的母國,卻損失了巨額稅收。而損失最大的國家,無疑是美國。也因此,美國追稅的手段就特別積極。

去年底,在美國的主導下,全世界至少 136 個國家(包括幾乎所有的避稅天堂)同意在國内立法,制訂最低公司稅率15%。歐盟於去年年底達成協議之後,台灣財政部也表示最早可能於 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就開始實施。咸認這是少有的一項透過國際合作,以達成社會正義的里程碑

然而,這個協定會產生多大的效果?我們只能看未來的發展了。因為很多國家(包括美國)都還沒有對此在國內立法,還有一條長長的路要走。大家是否還記得,1995 年聯合國 195 個國家簽定巴黎氣候協定,有多少新聞媒體、政府、環保團體,將這個協定當作是因應氣候變遷的全球重大合作。但今天呢?另外,企業避稅,並不一定要靠低稅率。德國鏡報,就談過一個德國企業當初利用法律漏洞,相當引人入勝的避稅方式。由於德和英國納稅年度計算上的不同(德國是1-12月,英國是4月到隔年3月),德國企業利用這個差異,在年底前向英國轉出大量現金以製造可抵稅的支出。隔年4月前,再反向操作製造對方可抵稅的支出。只要有鉅利可圖,這類的法律漏洞,自有一堆聰明的稅務專家可以幫企業操心。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