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長高升 仍沒勇氣護基隆
◆ 溫暖內閣請從改善交通開始
◆ 中共殲-20現蹤 戰略試探
◆ 「戰爭與和平」 傾聽民意兩岸避戰
◆ 打房由來 「平均地權」打天下不平
◆ 溫飽不易 商家漲價勿跟風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市長高升 仍沒勇氣護基隆
2023-02-02 00:49 聯合報/ 江欣怡/政治工作者(基隆市)
基隆地方發起反對四接公投填海造陸連署案,內政部認定「不屬於地方自治事項」,「基隆護海公投」批無限上綱,無法接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六月,基隆市史上第一個地方公投「護海公投」,將兩千四百七十五份(超出法定門檻一倍多)第一階段提案書送入基隆市府審查。當時,林右昌市府把審查時程「審好審滿」,要求護海小組進行補件,再以市府無法確認此案是否為地方自治事項為由,送交行政院進行下一階段審查,而內政部同樣「審好審滿」,硬是拖到了選後,在去年十二月駁回這個公投案。
當時基隆市府指稱「您是否同意基隆市政府應拒絕協和電廠(含其附屬設施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於基隆市的海岸及海域填海造地?」這個具有明確訴求對象與標的的地方公投主文,非地方自治事項。
然而,事實上,基隆護海公投之所以是地方公投原因很簡單,身為基隆市民,只不過是想要求市府撤回針對四接填海造地開發「原則同意」四個字,要求市府挺身為基隆市民發聲,僅此而已。
守護海洋、守護基隆港、守護基隆在地生態,做為市長的林右昌辦不到,把這個鍋甩到中央;如今,林右昌成為內政部長,反對四接填海造地這一題,新上任的林部長也終究無法避開。
此外,現任的謝國樑市長一再表示,將全力支持民間進行地方公投。然而,事實上,身為地方行政首長,謝市長能做的從來就不只是支持公投,更應該積極作為,在地方層級上把關,乃至拒絕基隆填海造地的相關申請,並進一步向中央表達明確的反對態度。
從中央到地方,反對填海造地毀滅基隆生態、基隆港務營運,都是執政者不容模糊以待的問題,請拿出勇氣與高度,守護基隆海洋、守護基隆港。
溫暖內閣請從改善交通開始
2023-02-02 00:48 聯合報/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台灣行人地獄再躍國際版面,張善政(左)再度呼籲行人優先,王國材(中)表示,會當作今年施政重點。記者翁唯真/攝影
新舊內閣日前交接,而所謂「新閣」,除了院長,部會首長幾乎全部留任,唯一要變的就是,蘇院長自己說做得不夠好,希望陳院長更改進的事項?那是什麼?個人以為是:最生活最基本的「交通改善」!
請別誤會蘇內閣,或者說蘇院長不重視交通,但是他最強調的是:「快速核定花錢做建設」。積極投資,快速核定,帶來行動內閣美名,蘇院長成為任期最長的院長。
用大量工程勾勒的未來美景,卻忽視了眼前生活面交通問題的惡化,四年來交通死傷日趨嚴重,大眾運輸乘客快速流失。
當世界各國因應氣候變遷,調整施政方針,把「生命安全」與「公共運輸」視為永續發展的重要方向,而我們卻在普世最基本最生活的指標上節節落後了!
先談「安全」。台灣交通死傷高,久已為人詬病。日前 CNN 有「台灣是行人地獄」的報導,國人同感不光采,但該報導並沒有呈現問題的嚴重性。(事實上行人死亡已經逐漸減少)四年來,除了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疫情管制外,每年交通事故成長都高過五%。機車死傷比重年年增加,十八至廿四歲死亡比例增加率長保第一。這三個持續惡化的數字才是國民安全的大威脅!
先進國家把市區車速訂在卅公里,目的在降低車禍的致死率。台灣機車傷者占總數七十八%,往生者六十四%,都是四年來最高。高死傷率代表部分騎士常超速,身處危險而不察。青年身亡者許多都是外地上學初獲駕照,(每年超過一百名大專生折損在街頭)或許是父母輕忽交安所致。而全國性持續成長的交通死傷,(去年全年死傷接近五十萬!)就一定是社會整體出了毛病。交安已經不是交通部單獨可以改善得來,全民要重建生命價值,政府要搶救交通安全!
那麼,院長可以做什麼事?首先要做什麼事?
謹提供以下思路:「致死的車禍多數源自車速,機車自保風險尤其高;超速/闖紅燈很難靠人力舉發,機車穿梭更難取締;治安監測的設備比交安普遍而且數位化,整合治安和交安運用科技執法績效高。」
敬請陳院長要求「交通、內政和數發」三部整合路口監控設施,即時取締動態違規,視交安如救命,重獲人民信任。
其次請看「永續」。大眾運輸運量確實受疫情影響,舉世皆然,但其他國家乘客已經回流,我們卻運量低迷,因為政府各部會步伐不一:「財經部門繼續用減稅鼓勵汽機車換新,環保部門加力補貼只管油車換電車,私人交通工具獲得政府最多照顧;而交通部卻一再拖延客運票價調整」。等於是所有不利營運的變數都壓在大眾運輸業身上,怎麼可能期望經營者改進服務、開拓客源?惡性循環下看不到今天的運量怎麼提升?未來億兆新建設又如何永續營運呢?
據悉陳院長履新第一件公文是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排放的執行計畫,相信一定看到蔡總統前年宣示的大計畫中,最先要達標的項目是「二○二五年卅五%公車電動化約四千二百輛」。公車電動化對空汙和交安都有立即效果,卻不如工程建設買得了選票,又欠缺部門整合,執行進度年年落後,目前各縣市實際營運的大約七百輛,離目標差一大截。陳內閣在兩年內要如何兌現這第一張支票?我們又怎麼相信其他堅韌永續發展的支票呢?
昨天的蘇院長果敢的在雲彩那一端畫上許多建設藍圖,要靠今天的陳院長溫暖的把雲彩化為生命和生活,這才是交接、才是新閣新格局吧!
中共殲-20現蹤 戰略試探
2023-02-02 00:53 聯合報/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日本憂慮台海情勢,急於研發出能對抗中共「殲-20」匿蹤戰機的新一代戰機。圖為11月中國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殲-20戰機。美聯社
中共日前罕見主動揭露殲-廿戰機飛近台灣本島,為我國防部解讀成「認知作戰」伎倆,但以中共各型戰機長期繞島巡航的演訓企圖分析,只用「匿蹤戰機抵近台灣」渲染成軍事實力已凌駕我國,其真正目的恐非僅此而已。
綜觀美、日目前已加緊擴大西南離島防務,且部署具有針對性的防空及反艦飛彈,中共對此戰略應對處置,已在引出潛在對手的出航活動,以便趁機蒐集更多電訊情資,擬定更多樣化的複雜電磁環境,以供未來實戰的部署指南,甚至不難看出中共欲藉此加強未來反介入及區域拒止(A2/AD)能力。
現代戰爭是一場融合各軍種、各型裝備的聯合作戰模式,在高科技裝備輔助下,決策者已可更迅速作出有利於戰場的戰術判斷,以利後續更高層級的戰略策定。
吾人以美製裝備標準檢視,所謂「第五代戰機」必須具備全匿蹤構型、資料雲端化、超音速巡航等特性。易言之,殲-廿的實戰部署已常態化,解放軍便順勢將計就計,刻意釋出該機種巡航圖片,一則收新聞傳媒的心理戰之效,另則對於鑽研共軍動態的國際智庫,亦能順勢將主軸導向該機的發展與研改成效。然則目前殲-廿戰機在「網狀化作戰」架構中究竟擔任何種功能,這才是必須深入剖析的。
任何高階世代的作戰載具只是聯合作戰架構下單一武器投放載具,只要美、日在東海水域各離島的電子訊號情報釋出越多,共軍就越能歸納出該地區的軍事活動規律,可提高其海空演訓的安全係數,此亦是日本始終對於在與那國島部署長程預警雷達保持低調之由,儘管其功率未如美製「鋪路爪雷達」強大,但對於台灣東北部海岸仍有相當影響。
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一架編號為六一一六二隸屬中共第五航空旅的殲-廿A戰機,從出廠地成都黃田壩機場進行試飛中被察覺,陸續有關報導便不斷擴大,這當然是中共有意藉機向國內宣傳強軍成果。另則也刻意誘導歐美傳媒對其技術發展深入分析,進而再從中歸納有利於未來裝備研改的關鍵建議。殲-廿恰巧在軍備發展位階上和美國 F-卅五系列形成對比,此部分亦正是外界釋出最多資訊且公開討論的重點。
在目前網路發達年代,新軍事裝備研發甚易帶動輿論討論,在共軍二十餘年來致力建構「體系化作戰」的前提下,任何一項新軍備都能凸顯某項單方面的科研成果,例如中共航空工業長年為殲-廿量身訂製的「渦扇十五」高性能發動機,其影響層面就不僅限於這些匿蹤飛機,中共的其他現役戰機亦能受惠於由殲-廿所帶動的科研成果,因此對於殲-廿戰機到台海活動,國人只須持平解讀而勿太隨之擾動。
「戰爭與和平」 傾聽民意兩岸避戰
2023-02-02 00:50 聯合報/ 陳貴端/逢甲大學教授(台中市)
美國智庫CSIS日前兵推,如果中共攻台,在美日台合作下可以抵住中共,但雙方的兵力損失都會極為慘重,美國會被擊沉兩艘航母。美聯社
世界兩大經濟強國(美、中)由於思想體系不同、政治經濟制度不同,產生經濟利益及政治利益衝突,進而引發經濟及軍事對抗,且透過國際經濟、軍事結盟國或組織參與對抗。
兩隻大象打架引發經濟戰。美國為改善雙邊貿易逆差,提高中國輸美貨品關稅,造成國內物價高漲引起民怨,為對抗通膨及解決國債問題,美國聯準會大幅提高利率,引發國際美元資金流動,美元大幅升值,衝擊各國利率及匯率,各國政府貨幣政策及匯率政策亦隨之因應調整,衝擊全球進出口貿易與經濟成長股市崩跌。加上疫情及俄烏戰爭引發美國、北約與俄國軍事與經濟對抗,中、俄、北韓與美、日、南韓也分別進行軍演備戰,有風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對全球資源分配與貨品供應鏈衝擊,頓使全球經濟步入衰退蕭條,似乎近期很難起色復甦。
華府智庫 CSIS 兵推,若中共武力犯台,美軍參戰,人員軍備損失慘重,中台戰後重建經費及對經濟影響更是難以估計,俄烏戰爭可為借鑑,全民憂心忡忡。
檢視兩岸政治及經濟發展史,毛澤東與蔣中正由於內戰恩怨情仇,兩岸處於敵對狀態,局勢緊張。其後蔣經國與鄧小平均認為「富國裕民」,提升人民生活水準最重要,兩岸政治情勢緩和。大陸改革開放,經濟快速成長,中國大陸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台灣則有蔣經國推動各項建設計畫,使工商業迅速發展,經濟快速成長,成亞洲四小龍之一。兩岸交流從人道立場「開放探親」突破、進而開放台商到大陸投資,貿易額逐年成長,兩岸貿易依存度相當大。
美中霸權之爭引發軍事對抗,美國重築日、韓、台之圍堵政策與島鏈,中國大陸則親近俄羅斯、北韓,紛紛進行整軍演習、備戰。台灣也因統獨爭議陷入漩渦,美國國會眾議院前議長裴洛西訪華與大量軍售武器給台灣,台灣親美抗中引發大陸不滿,習近平主張「台獨不惜武力統一」加強軍演、船艦圍台、戰機臨空、飛彈飛越上空、武力威嚇,引發「避戰或備戰」、「戰爭與和平」、「一中原則或一邊一國」、「親美抗中」或「和中避戰」之選擇。
戰爭「國防預算具有無限制通行權」,拿破崙稱「戰爭第一是錢,第二也是錢」,台灣為備戰國防軍費已大幅躍升。戰爭造成人員傷亡是人類史上不幸,真是「戰爭與和平」選擇最佳寫照。
總統最重要使命是富國裕民、國泰民安,執政者營造一個安定平和、康樂富庶的社會責無旁貸,也是人民共同願望。兩岸領導人應懂人民想法,更積極建立溝通管道,和平共存、共善共榮,在「戰爭與和平」選擇和平,「開戰容易、終戰難」,應避戰不要把國家推向戰爭,和平、交流、合作、發展,富國裕民、國泰民安,是兩岸人民所期盼。
打房由來 「平均地權」打天下不平
2023-02-02 00:47 聯合報/ 曾文龍/台北科技大學不動產估價學分班主任(台北市)
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祭出五大措施遏止炒房,但民眾嘆「愈打房價愈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教書時,有房地產專家疑惑地問,為何政府打房是用「平均地權條例」,而不是用其他的法律?
最近立法院通過「平均地權條例」打房修正案,引起社會極大的討論!
例如土地法、土地稅法是民眾常聽到的法律,對於平均地權條例確實是比較陌生。平均地權到底是什麼意思?
其實,平均地權是國父孫中山所創造出來的革命政策。民國前七年中國同盟會正式成立於東京時,提出四大綱「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此乃國父楬櫫「平均地權」的開始。
平均地權之基本觀念,乃在打天下之不平,「蓋釀成經濟組織之不平等者,莫大於土地權之為少數人所操縱」,來防止「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悲慘不平景象。社會愈進步,土地價值愈益上漲,這種地價增長的結果,乃是全體努力的成果,自不應為少數人獨占,而應「歸於國家,為國民所共享」,因此平均地權的主要目的即在「共未來的產」。
「平均地權」常不為一般人所了解,甚至誤解。即連經濟學家也有「望文生義」做出不正確的解釋。平均地權一直是我國土地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
一個發達進步的地區,人口愈來愈密集,對土地的需求日愈殷切,使得地價大幅增漲;且公共設施完善地區,舉凡道路之開闢,學校之設立,公園之興建,娛樂場所之設置等,皆能使得該地區土地價格快速攀升,這種自然增值,自應為社會大眾共享,不應為少數人把持壟斷。
平均地權條例第五十一條規定:「依本條例施行漲價歸公之收入,以供育幼、養老、救災、濟貧、衛生、扶助身心障礙等公共福利事業、興辦社會住宅、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興辦公共設施、促進農業發展、農村建設、推展國民教育及實施平均地權之用。」
另外,平均地權條例第八十三條「以經營土地買賣,違背土地法律,從事土地壟斷、投機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七千元以下罰金。」炒地皮可關三年?這個法條一般人很少知道,如果真的執行,可能也會嚇阻一些炒地皮的人!
溫飽不易 商家漲價勿跟風
2023-02-02 00:45 聯合報/ 鐘重發/退休教師(彰縣北斗)
鬍鬚張2月1日將調漲部分產品價格。(本報系資料庫)
鬍鬚張招牌便當二月開始調漲五元了,許多在年前沒調漲的麵食、便當店似乎又找到漲價好時機。繼全家超商去年底將茶葉蛋調漲至每顆十三元,一月中某手搖茶飲店也調漲旗下飲品價格後,新一波漲價潮農曆年後似乎又啟動,不管漲價理由是原物料漲或房店租、水電費、工資調漲,反正消費者就是要多花錢了。
在高通膨下做生意也是不容易!店拉開門就要花錢,連店休時同樣也要付房租、工資和水電開銷,誰說做生意的就一定能賺錢呢?因此正當的反映成本也是應該的。只是民眾薪水依舊停在茶葉蛋八元時態,對要付十三元的蛋價會特別有感。
小鎮的肉圓每份從四十元漲至五十元,在地民眾似乎還難接受一次調漲廿五%的消費價格,因此平日肉圓店的生意冷清許多,有些店家在平日乾脆提早打烊休息。
或許不跟風漲價的商家,能在眾人皆漲中獲得民眾青睞,能提升銷售量和建立品牌形象,開拓更廣的客源和創造較高利潤。每個商家都有其漲價的理由,民眾也有選擇接不接受商家漲價的權力,然查察商家是否聯合漲價、哄抬物價,卻是政府維穩社會安定的應負責任與必要作為。
穩定物價除要靠政府努力外,更希望業者勿隨便跟漲,終究商品在有利潤下更要讓民眾買得起,要有基本消費族群支持才能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