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陳立恆/有了品牌,台灣才能多一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有了品牌,台灣才能多一點
◆  蘇蘅/期待一個願意溝通的政府
◆  施振榮/消費者新保護主義






陳立恆/有了品牌,台灣才能多一點


2021-03-24 02:32  聯合報 /   陳立恆(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台灣鳳梨銷中受阻,引發旅星台人團購潮,新加坡多家超市也規劃陸續引進,今年台灣鳳梨外銷星國可望翻倍成長。圖為當地一家超市銷售的台灣鳳梨。中央社


果亂未央、水荒又起,鳳梨之亂依然甚囂塵上,照說咱們自己人一天吃兩三個鳳梨總是可以內銷掉,可是供多價低的經濟原理永不可悖,而且賣不出好價錢或是政府補貼空運,對於鳳梨農民及全台民眾依然弊多於利,何況後面還有蓮霧、釋迦、芭樂、芒果等各種季節水果,甚至目前還未浮出檯面的漁產外銷,只怕全台灣人都患上消化不良也解決不了所有農漁朋友們的辛苦勞作。

簡言之,努力可以假裝、成功無法假裝,無論下了多少國本的大內宣與大統計,這場方興未艾的水果之亂戳穿了台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之深,也再次證明曾經以外銷稱霸世界的台灣經濟,在大部分產業領域裡已經失去對國際發展的拿捏掌握,我們既缺少內需腹地、也慢慢失去外銷版圖

然而,吾人以為缺乏市場是一個顯性危機,缺水缺電更是台灣隱性大患。鳳梨滯銷的同時,全台水庫枯竭、用水告急,半導體產業首當其衝。當然我們可以鑿井、也可以祈雨,卻不能假裝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工總白皮書沒有提醒過台灣的「五缺六失」,缺水、缺電、缺工、缺地及缺人,在六個年頭之後,主事者們依然選擇避重就輕。

畢竟擺個陣仗祈福求雨多麼簡單,而不論政治利益、只求專家本色地研擬出一套套實事求是的全國性治水、發電、招工、理地、育人的方案又多麼困難。當我看著貨架上金黃飽滿的台灣鳳梨,對比在不同國家超市裡看到貼著都樂Dole)標籤的各種水果與周邊,我很感慨咱們廟堂之上無時無刻不高喊為台灣正名,然而與其到處撒錢與抗議,為什麼不從過去台灣農發與外銷的成功經驗截長補短,痛定思痛解決蟲害、運輸、保存、鋪貨等問題,為農民朋友創造一個屬於台灣的國際果蔬品牌?

我一直覺得台灣除了五缺六失,也缺少代表台灣的品牌,在寥寥幾個科技品牌苦苦撐持的門面之下,台灣經濟越來越容易隨著國際情勢而受制於人。就在鳳梨之亂的同時,我不知道有多少國人注意到 NISSAN 及一眾日本車企初步婉拒了 APPLE 新能源車計畫的邀請;按照 Financial Times 的說法,他們在品牌策略上產生分歧,因為 APPLE 只想尋找另一個富士康,而日本車企則希望自己是一個平起平坐的品牌夥伴。這才是一個國家民族展現寸土不讓與自尊底氣的正確姿態,而在這自尊底氣背後,我相信是主事者們絕不避重就輕、永遠迎難而上的經年積累

猶記好幾年前,我們旗下一家工業材料公司也曾接獲某世界第一的國際品牌的橄欖枝,想用我們的專利材料與鑲嵌技術製作一批產品,雖然訂單金額驚人卻不願意讓我們公司 LOGO 出現在產品上任何地方。當時我沒有接下這根橄欖枝,雖然我們至今還在品牌路上奮鬥掙扎也不覺後悔。代工確實可以春風野草之勢快速賺錢,而品牌卻有可能經冬歷春也未必開花結果,可是品牌一旦開花結果,就有可能開枝散葉、蔽蔭一方,而春風野草只能永遠仰人鼻息

果亂水荒也好、五缺六失也罷,恐怕都不是可見未來能夠解決的結構性問題。或許從品牌角度默默耕耘,寶島台灣才有機會在亂荒缺失裡多一點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