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即使暫時風調雨順 仍須節約用水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066/web/ 

◆  巴拉圭疫苗 美中博弈下的台灣警示燈
◆  IC技術擴散 只能緩無法擋
◆  活用洋流知識 提高搜救效率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即使暫時風調雨順 仍須節約用水
◆  刺槍術 與其改良不如「落實」
◆  F-5E失事的可能肇因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即使暫時風調雨順 仍須節約用水


2021-03-24 02:25  聯合報 /   楊之遠(作者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由於去年梅雨期短,全年沒有颱風入侵台灣,導致水庫集水區蓄水量為歷年同期最低,旱情嚴峻。目前桃園、彰化、雲林、南投及高雄水情亮黃燈,新竹、苗栗、台中、嘉義及台南則已亮橙燈,且分別實施自來水減壓供水或減量供水

近日經濟部提出長久水資源建設行動計畫」,採取包括水庫清淤等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四大策略,預計於民國 120 年(二○三一年)前增加十億噸儲備水量,相當於全台三個月用水,有效降低缺水風險,提升供水穩定性。

這樣的計畫看似宏偉周密,但仍緩不濟急。首先是台灣高科技產業用水量太大,環保署現有環評書件系統查詢目前屬於審查園區之興建或擴建,計有廿案件包括:提供未來高科技業進駐之新竹科學園區(寶山用地)第二期擴建計畫;因應美中貿易大戰,台商回台投資,行政院核定「配合台商回台土地需求,中南部產業園區開發方案」;還有各縣市政府主導開發案等,初估未來總需水量每日將達十三萬六千立方公尺,若以國 108 年(二○一九年)每位國人每日自來水生活用量平均約二八四公升估算,這些需水量將可供應四十七萬八千人每日使用,相當於南投縣或宜蘭縣現有人口數。面對未來高科技業這樣龐大的用水需求,經濟部的行動計畫能否可行令人質疑。

其次政府所估計之用水來源多以正常年平均降雨量計算,對於極端氣候之風險並未納入。去年發生五十六年來首度沒有颱風入侵,主因是太平洋高氣壓太強,且高壓位置無法誘導颱風低壓進入台灣,數度錯失良機這樣的大氣變化情景實在令人意外,顯示氣候暖化擾亂颱風的路徑與分布。但這個特例也說明颱風登陸對台灣水資源供應的重要性。未來水利及氣象單位除了要預防颱風的強風豪雨災害外,更要錙銖必較颱風對水庫帶來的水資源,將災害預防轉化為資源管理才是上策。

面對今年的嚴重旱情,國人甚為焦慮,誠心期盼五月中旬台灣能準時入梅,希望至少能有三波梅雨鋒面通過台灣。西南季風、東北季風及太平洋高氣壓能三足鼎立,使得梅雨鋒面滯留,給台灣中南部帶來豐沛的梅雨。

目前太平洋反聖嬰現象已逐漸消退,展望今年夏季太平洋天氣背景將回歸正常,颱風發生數目仍可能接近常年值,估計仍有颱風入侵台灣,但所帶來之降雨能否解除台灣的嚴重旱象,機會有限。因此即使今年暫時風調雨順,民眾仍須節約用水。











巴拉圭疫苗 美中博弈下的台灣警示燈


2021-03-24 02:30  聯合報 /   李樹賢/致理科技大學拉美經貿中心副研究員、前駐巴拉圭國防武官(桃園市)


十九日美中外交高層在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進行兩天三個回合的密集會談。雙方各自展現強硬立場,甚至無視傳統外交禮節,拜登政府首場的大國博弈已然登場。

針對美方關切台灣議題並向中方表達立場,我外交部表達誠摯感謝。然而美方除表達「深切憂慮」外,能否以具體行動展現支持台灣的決心,是我們表達感謝外更應關切的。在大國博弈中台灣該如何審視評估所面對的困境?如何在霸權國家間呈均勢時,研判可能衝突方式與尋求避險策略,才是重點。而去年美國簽署生效的《台北法案》,或可做為台灣在新一輪大國博弈賽局中重要警示燈。

一、鑒於中共在外交上對我頻頻施壓,《台北法》開宗明義表達了「美國支持台灣的外交友邦」,並明訂美國政府應支持台灣強化與印太地區,及全世界各國的正式外交關係及非正式夥伴關係。

二、針對其他國家,《台北法》更訂有「賞罰條款」:對加強或提升與台灣關係的國家,美國將增加與其經濟與外交接觸;反之對嚴重損害台灣安全或繁榮的國家,美國也考慮調整與該國的經濟、安全與外交接觸。

三、《台北法》不是單純的美國惠台法,其本質是美中關係的延伸,落實的程度及可能的影響,是觀察美中關係發展的重要指標;其是否落實及執行程度則是我國決策重要指標。

台北法》中揭示美國支持台灣的友邦,眼下我南美唯一的邦交國巴拉圭正可做為檢驗的對象。隨著疫情日趨嚴峻,巴國日前爆發大規模示威抗爭,為平息民怨,巴國傳出與大陸接洽購買科興疫苗應急。為避免邦誼生變,外交部長吳釗燮與巴拉圭外長阿瑟維多緊急電話聯繫,表達願意協助該國疫苗取得,並強調台灣將持續與巴國合作共同對抗疫情挑戰

根據巴國媒體 ABC 日報報導,美國務卿布林肯十四日亦曾致電巴拉圭總統阿布鐸,表達支持巴國對抗疫情,並請巴國與台灣攜手抗疫美國駐巴拉圭大使館臨時代辦薩拉札也主動拜會阿布鐸,研判與巴國希望由中國獲取疫苗,甚至可能以與台灣斷交做為交換條件有關。

巴國確診人數超過十六萬,死亡人數逾三千二百人,而我國也面臨亟需採購抗疫,外交部明白表示,台灣只能幫助他們牽線及出錢買疫苗;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強調,台灣目前還沒本錢轉讓疫苗給巴國。此時美國的「致電抗疫」與「道德勸說」,如何能使巴國免於掉進中國「疫苗外交」的陷阱?《台北法》中的「賞罰條款」檢討影響台灣邦交的對象又該是誰?

實踐檢驗真理,台灣是美國的長期忠實盟友,或只是叫板時的籌碼,面臨嚴峻疫情的我國最重要友邦巴拉圭,近期的發展將可成為我們認清國際現實的警示燈;當然我們期待的是放行的綠燈,而非告警的紅燈。













F-5E失事的可能肇因


2021-03-24 01:36  聯合報 /   許德英/退役飛行員(台北市)
兩架F-5E戰機疑似擦撞失事墜海,昨在屏東南仁漁港旁的沙灘發現大片飛機殘骸。記者劉學聖/攝影


廿二日驚聞空軍一批四架 F-5E/F 戰機自台東志航基地起飛執行炸射訓練,其中兩架在空中發生擦撞後墜海,雷達光點消失在屏東旭海漁港外距岸一點四浬海域處。國軍立即派遣黑鷹搜救機、海巡船艇,以及台東與屏東消防岸際進行搜尋。隨後在海上尋獲羅尚樺中尉,緊急送醫仍因彈射導致顱內出血而不幸殉職;另一位潘穎諄上尉則尚未尋獲,期盼能在黃金七十二小時內搜救回來。

根據空軍公布的初步資料,當時四架戰機高度一萬四千英呎,雲層九千五百英呎,四架戰機在雲上集合後,二、四號戰機依指示進行交換位置時,疑似發生擦撞據此,發生事故的人為、機械、環境、組織管理等四大可能肇因,已經可以先行排除機械與環境等兩大肇因;因為,一是沒有任何戰機遭遇故障的呼叫,二是在雲上目視天氣的狀況下操控。

軍機在空中發生撞機事故,有兩種最主要的情境使然。首先是,同一批飛行的戰機,有可能是在編隊時因操控不當而發生擦撞;或是在演練戰術與戰鬥動作時,因未能目視到友機而發生相撞。在此情境下的可能肇因,大都涉及人為因素,或是環境與人為的複合因素。諸如:在密雲中編隊時,突然看不見長機;或是看不見長機,又未能遵守雲中失散的緊急處置程序;以及演練的空域有雲層,或是動作太激烈而未能全程目視對方戰機,因而造成不幸的撞機事故。

其次是,不同批次或不同基地起飛的戰機,有可能在同一空域或不同空域的接連處,因計畫與管制不當,以及未能遵守高度或空域的安全隔離,因而發生與不同編隊的戰機相撞。在此情境下的可能肇因,大都涉及管理、環境以及人為的複合因素。諸如:所有在空中的戰機,如果都依規定接受航、戰管以及地面管制進場等單位的雷達管制,或是塔台的程序與目視管制,當然不會發生空中接近與相撞的事故;因此一旦發生,當然就會涉及多種複合性因素。

此次兩架 F-5E 戰機疑似發生擦撞,除了上述的可能肇因之外,還有一項人性因素需要列入考量。依空軍公布的資料,二、四號戰機的飛行時間分別為 四○四 小時卅分鐘、六○一小時卅五分鐘;另依世界戰機的失事統計,飛行時間五百至八百小時,係發生失事的最大族群。研究分析指出,該族群的飛行操控技術逐漸成熟,但飛行經驗仍不夠豐富,因此應變處置能力尚需加強訓練。

有輿論指責 F-5E/F 戰機的老舊問題,然而此次發生擦撞,確實與戰機的老舊無關。另有關機械的可能肇因,必須探討羅中尉使用彈射椅成功跳傘,但在海上獲救後仍不幸殉職。其可能肇因,除了 F-5E/F 彈射椅的性能之外,係由飛行員啟動,或是因撞機而啟動,或是戰機不在彈射安全姿態,或是撞機時飛行員已受重傷等原因,這都需要進一步查證。

值得一提的是,有鑑於去年朱冠甍上尉跳傘殉職,空軍為此規畫了 F-5E/F 彈射椅的更換,並已獲得國防部核准,將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完成更新計畫。新型彈射椅為英國馬丁貝克Mk16」,預算金額約新台幣六億元;當 F-5E/F 戰機完成汰除時,此套最先進的彈射椅,同樣可以改裝至其他戰機上,這筆國防預算不會浪費,依然能夠持續保障我國戰機飛行員的生命安全。












刺槍術 與其改良不如「落實」


2021-03-24 02:23  聯合報 /   張博智/退役上校、前步訓部體育組上校組長(高雄市)
有民進黨立委建議國防部廢除刺槍術,但國防部評估後認為,以台灣的作戰環境應該要保留。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新聞網針對立委提議廢除刺槍術而國防部宣示保留的決心,數日來連篇報導與評析,關注國軍刺槍術近戰戰技之存廢,個人深表欽佩

本人軍旅廿八年專事國軍體能戰技教育訓練、體育師資培訓,尤其專任刺槍術之教育訓練研究發展,更於退伍十餘年期間,仍以國防體育志工自許,致力刺槍術在軍民之間落實與推廣。這些年除在步訓部體幹班擔任志工與應邀至各部隊經驗分享,並組建「退伍老兵刺槍隊」,連續兩年舉辦軍民通用刺槍術對刺比賽」,且已吸引不少現役及後備軍人自動報名參賽,最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國、高中生組隊參賽呢!

刺槍術於我本土防衛作戰有其必要與需要,這也是國防部宣示保留並將精實的主因。然而,除了保留,更需要有針對性、實戰性的訓練配套,淺見以為,最直接、最具實效的配套,就是以「對刺」做為落實與精實刺槍術訓練之核心目標。

對刺本是刺槍術戰技的核心進度,但多年來除了步訓部體幹班及本人曾經前往開班授課的單位六、八軍團),大多數部隊與官兵並不曾受訓。各部隊普遍所做的無外乎基本刺槍,而且都是團體進行「空刺」,這樣的訓練,淪於形式整齊、動作一致,官兵難以體會「為何而刺」、「為何而練」的實戰性;加上訓練時數少,通常就在虛應故事中草草了事,惡性循環下,連官兵都看不起刺槍術的訓練價值,才會有廢除刺槍術的意見,聯合報評析應加強刺槍術實戰性堪稱一語中的

刺槍術本來就是「殺敵保命技」,只是長年形格勢禁偏頗,發展成了徒具形式的「表演」。當務之急,卻不是「改良」或「拼裝」短刀術、徒手搏擊,而是落實它本具的動作要領、訓練要求,並且以對刺作為訓練的重點,逐級定期舉辦對刺比賽

軍人持槍,所以必須練刺槍,儘管槍的形制有所變革,都不影響刺槍術的訓練與應用。現在部隊換裝的 T91 步槍槍枝短,更能靈巧用槍刺槍,有人以為槍變短了不利於刺槍術,甚至據此做為廢除刺槍術的理由,那是門外漢之見。「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何況刺槍術是兼槍帶棍,遠刺近擊順勢砍,長短皆宜、遠近兼施,一槍在手,只要熟練精練對戰技能,刀彈並用,銳不可擋!

但願國防部在宣示之後,落實精實刺槍術訓練,並且加強「對刺」訓練與舉辦比賽,帶動部隊訓練風氣,進使促進刺槍術成為軍民通用的國防戰技運動,厚植全民國防!














活用洋流知識 提高搜救效率


2021-03-24 02:25  聯合報 /   胡健驊/海洋大學兼任教授(基隆市)


真不幸,空軍又發生意外,兩機相撞,還有一名飛官下落不明,如果是落海,七十二小時黃金時間內,必需有洋流知識來提高搜救效率。

九十八年六、七月,空中勤務總隊曾邀我至北中南三個分隊講習,針對當時連續多起落海事件,苦於空中搜尋有如大海撈針,談該如何研判縮小搜救的飛航範圍。

我大半生專攻洋流,主要以追蹤隨流漂移的浮標來觀測海流,並自行研製各式浮標及定位方法。當時即建議空勤隊打造不再回收的木製浮標,成本不過台幣兩三百元,直升機迅速飛往失事地點,將浮標低空投海,同時機上 GPS 定位,鍵入筆電,即可離開,暫時以「同心圓」航線繞飛十分鐘搜尋,再回原址找到掛旗(夜間則掛電池小燈)的浮標,飛至其上方,再定位一次。兩次定位即初步看出當下的海流概況。然後順海流方向改以「扇形範圍」左右來回擴大但密集的 S 航線,往下游搜尋十分鐘,再於扇形中線上最遠一點,再投第二支浮標,依此類推。

筆電上靠程式展示推估的現場,畫出飛航方式。以每秒半公尺平均流速估計,十分鐘海流雖只走了三百公尺,但飛航距離遠大於此,而且隨高度動態變化的海流而機動調整搜尋方向。大規模洋流不易在幾天內顯著改變,但有季節性特性例如黑潮,在台灣東邊永遠穩定地向北流去,每秒一至兩公尺,有時超過三公尺,卻在盛行季風之下,其主軸或整體會東西擺盪。夏季西南季風往東北方向吹,向東的分量把黑潮推離台灣一些,東部近岸便少有黑潮的影響;反之,冬季吹東北季風,向西的分量便把黑潮推擠到東岸,即常見強勁的北流。

不過,台灣東邊並非平直的海岸線,在鵝鸞鼻至台東這一段,向西凹彎一些成弧線,稱為台東彎(Bight,跟 Bay 是海灣不一樣),在冬季黑潮迫壓台灣而北衝時,在那裡卻不易貼岸直闖,而常是強流側邊的渦轉動作。這次飛官落海在旭海漁港外不遠之處,就在台東彎內,被黑潮快速漂往北方的可能性較少。

可是,近岸還有潮汐推出來的潮流,隨漲、退潮而改變方向。台灣東南邊漲潮流往鵝鸞鼻流去,退潮流反之。轉潮時,潮流近乎停滯,準備調頭,故高潮點時間至低潮點的中央時間,大約就是潮流最快的時候。最高流速多快,跟高低潮位差相關。查氣象局在附近大武的潮汐站資料,這幾天潮差只約六十公分,相對那裡最大潮差約一點五公尺,可知正值小潮日,所以最大潮流不致很快。

當日飛官落海時大約在下午三點多,依潮汐表知道是在退潮中,快接近高、低潮點的中央時間,因此該往北漂。若以較弱潮流的概念估計,平均流速取每秒卅公分計算,每小時走了一公里,到七點多低潮點,約向北漂了四公里,再回頭同理推算。

現場瞬間風力也能吹送海面漂浮物,但人體沒入水中的部分不小,短時間可姑且不計。故重點在搶時間取得需要的資訊,立即到現場執行滾動式快速海流觀測,依電腦軟體推算搜尋方向,提高尋獲機率。如今已過日餘,希望蒼天保佑,救回飛官。更盼搜救單位已有科技研判機制,還望要到各處海域時常操練,豐富作業經驗,補強科技一定會需要改進的缺點。














IC技術擴散 只能緩無法擋


2021-03-24 02:29  聯合報 /   謝錦銘/退休、前 RCA IC設計受訓成員(高雄市)
中共加速科技自主,會加大力度挖角半導體人才。圖為江西南昌的中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研發情形。中新社


聯合報日前報導中國晶片設計公司高薪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行政院長認為可能涉及國安層次問題。個人認為 IC 設計產業發展至此階段,要完全阻絕其擴散的困難度很高,延緩擴散似較可行。

民國六十五年,我們第一批人員奉派去美國 RCA 公司受 IC 技術移轉訓練。一年時間談不上深入,我們帶著一招半式回國,肩負發展我國 IC 設計技術任務。如今國內已有不少於六十家 IC 設計公司,其中不少公司股票上市,最成功的當屬受訓成員之一的蔡明介領導的聯發科,已是世界性公司

民國 59 年(一九七○年)代進入大型積體電路時代,IC 設計除須配合製造工廠製程,還需電腦輔助設計CAD)工具。那時只有 IBM,RCA,AT&T 等一條龍全包的 IDM 大型公司內部才能設計 IC,因為他們都自己發展 CAD 工具,製程更是獨家祕方。

我們國家很幸運,開始發展 IC 時正是產業分工的萌芽期,讓我們在擁有 RCA 的製造技術同時,也能在市面上買到標準的 CAD 系統。加上可公開取得的學術界論文,及許多旅美學人的協助,成功建立了 IC 設計技術灘頭堡。配合工研院衍生公司,開始在科學園區開枝散葉

工研院衍生第一家是聯華電子,當時只有晶片製造能力,必須將封裝功能尋求外人合作另設公司,加上 RCA 受訓團隊成員王國肇成立我國第一家 IC 設計公司,開啟我國 IC 產業分工模式。當工研院再次衍生台積電晶圓代工時,更確定水平分工成為必然發展的營運模式。此時的 IC 設計公司才真正有獨立成立營運的產業鏈,後來吸引留美專家回台創業,更壯大 IC 設計產業發展。

以前 IC 設計人員須了解半導體元件特性及電子電路,具跨物理與電子專長,養成時間很長,但在產業水平分工時代就不同了晶圓代工廠需要很多產品填滿產能,期待更多人能快速設計 IC,於是他們公開其製程的設計規則元件參數,讓客戶得以依循設計為降低客戶使用障礙,他們更設計出功能複雜的矽智財IP),讓工程師設計 IC 像堆樂高積木。而堆積木的工具已進化為設計自動化程度更高的 EDA 工具,藉 EDA 與 IP 就可快速訓練 IC 設計工程師。

還有人用逆向工程訓練 IC 設計。一位我早期訓練的工程師觀察發現,中國大陸已發展出完整的電腦輔助逆向工程工具,用以解剖分析別人 IC 成品,快速獲得設計資訊

民國 81 年(一九九二年)工研院與前國科會推動晶片設計製作中心專案計畫,目標就是應用 EDA 與 IP 訓練研究生設計 IC;如今已擴充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的 IC 設計服務部門。現在只要能從矽谷或台灣科學園區挖角有經驗的 IC 設計主管或資深設計人員,訓練 IC 設計工程師就沒那麼難,其他國家情況亦是。

綜合上述 IC 產業發展趨勢,有心人可從多方面獲得 IC 設計相關技術,根本無法完全阻絕技術擴散,就連美國都很難做到,最多只能拖延對方發展速度

維持競爭力最好的方法是,我們不斷進步,讓別人追趕不上才是硬道理,如護國神山台積電就是最佳案例。科技界跨國打官司已司空見慣,除少數牽涉國防軍工極少有國家將每件案子皆視為國安問題,這類事件就讓司法依法辦理,若輕易就提升為國安問題,日久讓國人對國安議題麻木絕非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