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名家觀點/財管掀戰火 機器人單挑理專

名家觀點/財管掀戰火 機器人單挑理專


2017-07-10 00:19 經濟日報  李沃牆(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當前這股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中,「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或稱「機器人投顧」,也隨著人工智慧(AI)崛起方興未艾。簡單來說,機器人理財係透過大數據及計量模型,結合專家智慧,同時也能依據使用者風險屬性提供投資建議、提供自動化的投資組合財富管理服務,並向使用者收取一定比率的佣金。機器人理財無人性貪婪弱點、不受市場雜音干擾,且毫無情緒地嚴守投資紀律,其優勢明顯可見。台灣已有數家銀行推出機器人理財業務,但侷限於實驗階段,尚需理財專業人員搭配
伴隨機器人理財快速拓展,傳統財富管理業務正面臨極大挑戰及轉型。根據KPMG「機器人顧問」報告,估計民國109年(2020年)美國由機器人管理的資產規模上看2.2兆美元。
商業智慧則預估,全球由機器人管理的財富將在民國109年(2020年)突破8兆美元,較民國104年(2015年)的千億美元成長80倍,足見驚人成長潛力。在這樣發展趨勢下,將形成幾個重大影響。
一、財富管理經理人及理專會漸被取代?資誠去年所做的《民國105年(2016)資誠全球財富管理調查報告》中指出,近半數(47%)的45歲以下高淨值資產人士,未來有意願使用機器人作為財富管理工具。詢問財管經理人時,卻有高達三分之二不認為機器人理財對他們是威脅。到底,該信任機器人理財?或專業經理人?我想,市場勝者為王,投資績效應是主要關鍵。
二、有助普惠金融實踐。在美國,傳統理財顧問提供理財服務門檻通常逾10萬美元,非一般人可及;台灣高端理財門檻從新台幣300萬至3,000萬元不等。但全球著名機器人理財平台Wealthfront、Betterment等公司的理財服務門檻並不高,只要投資5,000美元即可,管理費收取亦較傳統便宜許多。這將有助於普惠金融的推動。
三、引發市場效率性議題。Fama(民國65年(1976))提出效率市場假說(EMH):如果在一個證券市場中,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那麼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有效市場。機器人理財透過大數據及計量模型進行分析及選股,其所能承載的資訊遠較專業經理人、理財專員為多,在資訊不對稱下,自然有較高的獲利機會,這也凸顯了弱效率市場的顯著性。換言之,一旦人人皆能享受機器人理財時,是否又回到效率市場?大家又不容易獲取超額報酬了?
四、怎麼監管「電腦程式」?金管會證期局近日剛核准投信顧公會「證券投資顧問事業以自動化工具提供證券投資顧問服務作業要點」,提供已開辦「機器人理財」的業者遵行。只是,投資人可獨立於線上完成操作,並經由演算法運算作成投資建議時,則「電腦程式」該如何履行受託義務?如何維持高道德與從業標準?如何確實做到了解客戶(KYC)了解商品(KYP)?法規的明定尤其重要。
例如,業者所用電腦程式演算法在上線前是否經過嚴謹的測試,系統上線後是否也定期實施測試。當演算法出現錯誤時,是否能及時控制並終止提供服務;除此,還要加強機器人理財之風險揭露,當有投資爭議時又該如何處理。畢竟,監管對象由「人」到「電腦程式」的改變中,國內法規的完備性仍待未來逐步修正。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