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經濟/開放白領外勞不宜瞻前顧後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降柯」的理想與現實
.聯合報黑白集.從監督條例開始看守吧
.經濟日報社論.開放白領外勞不宜瞻前顧後




經濟/開放白領外勞不宜瞻前顧後


2016-01-31 02:2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勞動部日前開會審查開放白領外勞的政策,審查委員認為國人對此案仍有疑慮,要求勞動部應該加強社會溝通,做出「暫緩公告」的結論。由於此項政策已經在行政院通過,而且對於台灣未來經濟與產業的發展都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澄清一些爭議,以爭取盡快落實。
一般而言,大多數國家對於技術移民通常都會採取較寬鬆的態度,因為這些人的生產力較高,對於國家產業和經濟發展會有重要助益。我國對於國外技術人員來台工作,原先只是用薪資及兩年工作經驗做為標準,現在為了擴大開放白領技術外籍勞工留在台灣工作,國發會在「育才留才攬才」的政策中,試圖開放另外一條路,即允許技術外勞可以利用記點的方式,申請在台灣工作,其適用對象包括外國籍、僑生及港澳的技術性工人,但是不包括大陸籍技術工人。
由於不需要工作經驗,對於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而言,會有很高的吸引力,因為原來需要二年經驗,外藉學生與僑生必須先回原居地工作二年後,才能再來台灣找工作,但是,回去以後,通常就不容易再回來了,而且按規定必須找到47,971元月薪以上的工作,才能留在台灣,這對於剛畢業的學生而言並不容易。
因此,現在增加記點方式,只要僑外生符合記點的標準,就可以留在台灣工作,如此可以大大增加他們的意願。
擴大攬才的最主要目的,是因為目前每年流出約2萬名技術勞工,導致許多高科技廠商因為不容易招募技術工人,而不願意在台灣投資。現在新措施將可增加技術工人留在台灣的意願,尤其是對一些剛從學校畢業的僑外生;不但如此,台灣目前面臨人口老化與人口不足的問題,一方面,人們平均年齡快速提升;另一方面,新生兒逐年減少,導致勞動人口比重快速下降,形成嚴重的國家安全問題,所以,擴大開放白領外勞來台可說是具有多方面的好處。
不過,也有幾個較具爭議的問題值得進一步說明。
首先有人認為擴大白領外勞會搶走台灣人的工作:在直覺上看起來好像是這樣,但是大多數國家對於技術移民都採行較開放的態度;因為白領外勞的生產力較高,對於國家的貢獻一方面增加生產力,另一方面因其收入較高,也可以增加在國內消費從而帶動經濟。
其次,有些人認為雖然目前只開放外籍生、僑生和港澳生,但是未來可能會擴大到開放陸生留在台灣工作。其實這種顧慮是多餘的,因為兩岸條例已經規定得非常清楚,未來如果要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作,必須經過立法院同意,所以行政部門不可能片面開放大陸勞工來台灣工作。
第三,也有一些人擔心,雖然目前的標準是只針對技術工人開放,但是未來在執行上如何確定企業僱用的是真的白領外勞,而不是藍領外勞。這是執行上的問題,勞動部應該針對未來勞動檢查的部分,特別加強說明,以減少國人的疑慮。
另外,勞動部法規會暫緩實施記點制度的另一個重要理由,在於有部分委員認為國人對於新的記點制度並不十分了解,要求勞動部應該進行更多溝通,對象包括國會、產業和社會大眾,其中尤是要說明幾點,第一,記點的標準如何而來?如此設計的標準理由何在?這些是很基本的說明,應該多讓國人了解。
第二,雖然記點制度是放在相關法規的附表中,但是未來要修改時,仍然會經過全面的溝通和討論,而不是單單由行政部門討論就可以決定。
第三,勞動部應該進一步說明,在目前開放的情況下,對於國內就業到底會產生多大影響?也就是說,勞動部應該有一個完整的就業影響評估,如此才能真正減少國人的疑慮。

聯合/從監督條例開始看守吧


2016-01-31 02: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拒絕立即由多數黨組閣。她一方面稱馬政府應重組一「勝任的看守內閣」,另方面卻又警告應「謹守分際」。民進黨人士並紛紛揚言:看守政府不可作重大決策。
候任的張善政內閣已經表示:TPP及RCEP的談判工作將待新政府上任重啟。其實,即使張內閣想繼續推動談判,對方必也無意奉陪,何必等蔡政府上任再來一次?同理,陸客中轉恐怕也是如此。唯對於兩岸貨貿協議的談判,張善政則拍板要繼續談。
當前,最能彰顯看守內閣「謹守分際」精神的,應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此法在民進黨全力杯葛下擱淺至今,蔡英文則宣示此法將列為新立院的最優先法案。由於此法是關涉憲法認知至實務運作之重大政策,且曾是民進黨全力抵拒的法案,馬政府自當謹守分際,應將主導地位交給民進黨。
目前,此法在立院有「行政院版」及「民進黨版」。國民黨版植基於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九二共識;民進黨版則稱作《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簡稱《兩國協議》,乃是植基於「兩國論」及「一邊一國」。這兩個版本,差異極大。何況,時代力量更根本反對服貿及貨貿協議。
既是如此,看守內閣理應考慮撤回「行政院版」,否則國民黨黨團亦應拒絕參與此法之修刪與表決。而民進黨則應以自己所提《兩國協議》為張本,藉此宣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根本立場。如此,民進黨政府才是「完全負責」的政府;而國民黨政府才是適格的看守政府。
至於張忠謀登陸投資案,因涉信賴保障原則,也許看守內閣可個案斟酌。否則,亦當謹守分際,留待蔡政府決行。

聯合/蔡英文「降柯」的理想與現實


2016-01-31 02: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的立院龍頭之爭,歷經多日暗潮洶湧,在蔡英文的強烈意志主導下,終於迫使志在議長大位的柯建銘棄子投降,由蘇嘉全取而代之。未讓立法院演成「王下柯上」的局面,顯示蔡英文深知民意對新政治有所期待,她也展現手腕,成功拿下這場形象之役。
觀察蔡英文擺平柯建銘、蘇嘉全和陳明文龍頭之爭的過程,其實也可看出她過去四年收服並改造民進黨的軌跡。作為新國會的最大黨,民進黨要如何產生該黨有史以來首位立法院長,根據「黨團自主」的精神,照理應由黨籍立委共同推舉一位最孚眾望的人選。但以民進黨選後的氣氛及政治上的現實,長袖善舞的柯建銘卻擁有立院黨團最大的支持,這也是柯建銘不斷要求進行「假投票」的原因;如果透過假投票決定,必定是柯建銘出線無疑。
蔡英文深知,一旦進行假投票,等於走入「柯建銘陷阱」,民進黨馬上會面臨社會各界的指責。於是,她採取迂迴戰略,一方面由前國安會祕書長邱義仁出馬遊說柯建銘,勸他「當總召比較好」;另方面由黨內元老陳菊出面協調黨團,希望柯建銘主動退讓。儘管柯建銘執意負隅頑抗,蔡英文最後祭出「降柯」十八掌的最後撒手鐧,要求原本挺柯的新潮流系和游系轉而支持蘇嘉全;在這種情況下,柯建銘只好知難而退。
蔡英文在立院龍頭之役勢在必得,主因有二:一是柯建銘社會形象太差,而國會改組是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的新政第一局,如果讓「喬王」得逞,人民對民進黨的信任必定大打折扣。二是儘管民進黨在總統和立委選舉雙雙大勝,但黨內對未來政治方向仍缺乏充分共識,才會有那麼多立委極力挺柯出任院長;蔡英文藉此役操兵降伏柯建銘,也順勢收服黨內幾大派系,一舉兩得。
在整個折衝過程中,外界可以看到蔡英文意志力的展現;但她的出手並不草率、也不粗暴,而是巧妙借用黨內具有公信的大老之手,徐徐突破柯建銘自恃堅實的派系人脈,迫使他棄子投降。在老柯退出後,蔡英文還不忘在臉書上誇獎「柯總召」,讚許他堅持台灣利益與價值;這些,比起「馬王政爭」時的情景,手腕高下立判。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場「降柯」之役,也暴露了蔡英文所面對的政治現實與其想像仍有一段落差。柯建銘之所以遲遲不願接受協調,並一直以「黨團自主」為由要求假投票,顯示他在黨內擁有充沛的人脈,是不完全聽命於「英派」或蔡總統的。其中許多立委最後雖奉命轉向蘇嘉全,但那恐怕只是一役之功;在蘇嘉全宣示「會離黨中央很遠」以保持議長中立後,未來在立院的各種法案折衝,柯建銘呼風喚雨的功能恐怕只會更大,而不會稍減。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當柯建銘因形象問題而遭排除,但取而代之的蘇嘉全是不是更適合的立法院長人選呢?這點,不僅外界仍然存疑,民進黨內其實也有不同的聲音。
事實上,陳菊介入協調卻遲遲難有進展,主要原因就是黨內新系、游系、蘇系等派系人馬對蘇嘉全未能心服,雖明知他是蔡英文欽點的人選,卻寧可選擇力挺更為親和的柯建銘。蘇嘉全的問題,究竟是人際關係經營不良,或是能力、性格或聲望等因素所致,外界不得而知。但無論如何,他在運作下勉強出線,會不會有名不副實的疑義,乃至日後在協調朝野或是黨團爭議時,是不是堪當大任?這些,正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需要蘇嘉全善自調整角色,扮演好議長的中立地位。否則,今天這場「排柯」大戲終將淪為有名無實,失敗收場。
簡單地說,蔡英文在立院龍頭之戰貫徹了自己的意志,也順利取得了勝利。然而,她在這裡也押下了自己的賭注,包括:她踰越了立法院「黨團自主」的紅線強推人選,她有沒有高估了蘇嘉全的人望和協調能力,以及她今天強力「打柯」會不會埋下日後法案推動上的後遺症。從蘇嘉全並未大張旗鼓歡呼勝利看,可見民進黨內對這次的安排謹慎以對;至於蔡英文的賭注是輸是贏,則有待日後的檢驗。